第一节 概述
国外对于等离子炬的研发具有很久的历史,产品发展很快,品种较多。
外国等离子炬公司都具有一个完善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具有发挥公司内部技术力量的机制,而且拥有良好的运作体系,这些体系充分利用了其国内大专院校,甚至国外人力资源,协作 研究 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探索新路线、进行生产和科技创新。此外,还有政府出资和 行业 性共同 研究 的开发计划,这些表明国外等离子炬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 研究 创新的大型综合体。
外国等离子炬公司都千方百计使生产合理化,力求降低成本。生产中抓住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来提高竞争力。外国公司将科技创新、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国公司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是充分的。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近年来,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经济发展比较快,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而且随着欧美国家部分产业向该地区的转移,等离子炬产品的消费量大增。其消费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欧美,达到7%-9%,成为拉动全球等离子炬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亚洲主要等离子炬生产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量在5年间有大幅增加。预计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等离子炬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继续拉动全球等离子炬产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在等离子炬方面起步较早,凭借日本国内先进的技术实力,等离子炬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多用于出口东南亚、欧洲和美国。日本曾是等离子炬的生产大国之一。目前,日本在这一领域的地位依然重要,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下降以及国内劳动成本过高,从业人数大减。目前许多等离子炬制造公司纷纷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迁移,如中国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并加快向国外的出口。
第三节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欧洲地区是最早使用等离子炬的地区,品种繁多。现在欧洲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等离子炬制造体系。欧洲的等离子炬企业大都已形成了超大规模、跨国经营的格局。西欧等离子炬消费主要集中在德、英、法等国,年均增长率为3%-5%。近几年来,欧洲的几家大公司产量也逐年上升,未来其绝对量和消费比例将均高于美国。
欧洲市场需求稳定,注重产品质量,并相对忠诚,欧洲市场特点包括1、需求稳定,注重产品质量:2、竞争激烈,商家必争之地;3、国家小而多,各有自己的市场特色。近几年来,欧洲的几家大公司产量也逐年上升,未来其绝对量和消费比例将均高于美国。
但是目前欧洲大多数等离子炬企业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国际上落后于低成本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来自亚洲的制造商。欧洲等离子炬企业正在积极高新技术的运用,争取在高端领域占据更大份额。
第四节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北美市场是目前最大最成熟的等离子炬地区,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像其它各 行业 一样,美国市场永远呈需求量巨大,价格竞争激烈,客户忠诚度偏低的市场。美国本土的等离子炬巨头占据了市场主角,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当然,近几年,随着亚洲等离子炬产品的进入,价格竞争得越来越厉害,导致所有大的品牌都拉低价格。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大的公司采取横向收购以高速扩大销售渠道。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等离子炬产品的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2000-2005年,美国等离子炬消费年均增长率为3%;2005-2010年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7%。
第五节 当前 行业 存在的问题
1、加工和管理水平落后
不少地区企业的加工制作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等离子炬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制作出的产品很难符合商家需要。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这类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很落后。
2、下游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主要单体生产企业下游研发力量偏于薄弱,在相当多的应用领域,国内仍以采用国外公司提供的产品为主,本土企业很难涉足。这是我国等离子炬工业必须及早解决的问题。
3、市场竞争形势将加剧
反倾销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作用,但也使得外资本土化生产的意愿更加强烈,如外资集中进入,在资金、技术、成本、市场开拓等方面,国内有等离子炬工业目前仍难以直接面对外商的竞争。同时,外资还将享受的所谓“超国民待遇”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将使得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国内 行业 必须在认清事实的前提下,加强市场联合和技术攻关。
4、企业普遍缺乏核心能力,如现代化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信息采集处理能力等。
5、与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我国多数定等离子炬企业极其缺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进行全球范围内营销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第六节 行业 未来发展预测 分析
中国等离子炬工业已是我国 行业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各 行业 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将会不断地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装备,加速中国等离子炬全 行业 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工技术将不断向短流程、连续化方向发展,以达到节能、环保、节省资源消耗的目的。加工产品将进一步向高精尖、多品种方向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将近一步推进名牌战略,以增加等离子炬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据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等离子炬产业将较快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等离子炬 行业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主要一些企业的扩张,竞争将更为激烈,未来市场竞争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战略,打造国内强势品牌,进军国际市场。随着社会对品牌的日益信赖,强势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总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在进入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应的条件。品牌打造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2、专、特产品发展短期优势明显。专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如果在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市场将处于领先地位,对企业提升知名度、占领细分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国内部分特殊用途产品还存在较大的欠缺,未来几年内特种产品的市场必然是一个热点。但随着 行业 变化,几年后,市场将逐步趋于饱和,明显优势保持时间不会太长。
3、价格竞争不会缓和。国内生产企业众多,又面临产能过剩,在面临同类产品市场上各个企业的争夺下,竞价不可避免。在竞价的压力下,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因素将逐步被优化。
4、国产与进口产品摩擦加剧。随着国内各种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被国外产品雄霸的部分高档产品和特种产品市场将纷纷有国产产品进入,国产与进口产品的市场争夺必然将逐步激烈。
5、中外合资合作将更加多,带来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将促进国内等离子炬 行业 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国内市场的格局。
总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等离子炬需求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增加,这就要求我国等离子炬制造厂共同努力,研制生产出具有竞争能力的高质量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第七节 行业 投资前景 分析
国内市场等离子炬的市场需求量相当大,但是等离子炬的生产厂仍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 行业 的发展,对等离子炬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加工、冶金、材料、化工和环保等等 行业 的稳步发展,等离子炬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已经成为生产更新、更好材料的新技术。其中热等离子体和重粒子温度都较高,约为103~l04K量级,电子温度范围为104~l06K,接近于局域热力学平衡状态,可以用统一的热力学温度来描述热等离子体的状态。热等离子体具有高温、高焓、高能量密度以及气氛可控、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已经在机械加工、冶金、材料、化工和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使用电弧等离子体法制乙炔技术,将使乙炔再度成为生产化学工业品的最佳原料,从而导致世界化学工业格局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此项目是煤化工应用领域的拓宽,目前,已显示出重要的潜在工业发展前景,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开辟新的化工基础原料的最新途径。我国的目标是开发由煤制成乙炔的工艺路线,并使其工业化,在消除污染的情况下,为我国庞大的乙炔化工工业提供新的乙炔来源。其中新疆天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 研究 院、中科院等离子 研究 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的煤制乙炔实验装置,已从煤炭中清洁、高效地生产出乙炔,对清洁煤的利用及以乙炔气为原料的产业,特别是化工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等离子炬国内生产量尚远低于市场需求量,中国等离子炬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前10年内已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市场继续看好,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等离子炬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第八节 政策风险
我国政府对于等离子炬 行业 一贯持鼓励政策,对于等离子炬企业也提供了不少鼓励措施。但也不排除政府由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宏观调控等因素,出台针对 行业 的限制政策,如企业不能及时应对,将造成政策风险。
另外国内近年来大力提倡技能减排政策,限制产能落后、资源占用严重的企业,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也起到了限制作用。
第九节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对于等离子炬 行业 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由于技术要求提高,企业在短时期内不能提高生产技术,不能最终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更高要求而产生的风险。提高我国的等离子炬制造技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等离子炬技术,加快等离子炬制造相关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研发,打破国外企业的制约,已成为我国等离子炬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十节 市场风险
由于等离子炬 行业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很多企业纷纷将眼光放在了这块市场蛋糕上,未来投资等离子炬产业的企业必将逐渐增多,争夺目前市场份额的竞争也将越演越烈;这里还没有 分析 国际上同业的产能增长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 行业 内其它公司等离子炬项目的投产、供给的增加,长期看来供需必将趋于平衡,而供给的增大可能会伴随价格的下跌。
第十一节 财务风险
2005年7月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汇率制度改革至2007年12月31日,人民币累积升值达到13.31%。人民币升值对等离子炬出口企业的经营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汇兑损益,公司自接受订单,生产,发货,至货款回笼,整个业务周期内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会导致公司汇兑损失。二是对等离子炬出口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将可能调高以外币计价的产品价格,这将给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带来一定压力;当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时,企业将保持以外币计价的产品价格不变,这将使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的销售额受到影响。
另外2008年我国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缺乏,融资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被进一步边缘化已是即成事实。
第十二节 经营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营系统,也缺乏具有国际化市场能力的管理人员,单纯以订单式生产,管理部门在业务过程中缺乏关键点的监控,信息分解慢,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向相关部门传递,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技术手段来支持当前的管理要求。车间生产作业计划不规范,难免产生缺陷和不周全的情况。
第十三节 防范措施
认真 分析 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 分析 研究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建立可依靠的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等离子炬产业的核心技术。尽量减少不计成本的引进和仿制,打破 行业 垄断。注重自身技术力量的储备,加大对于国内外等离子炬最新动态的调研力度,掌握 行业 进展,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以满足需求。同时加强对于下游应用领域的 研究 ,引领发展方向,把研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填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避免无谓的竞争与浪费,推动我国等离子炬 行业 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企业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企业要形成产业规模。没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不仅无法占到相应的市场分额,也无法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只要选准投资项目,就应考虑形成产业规模,这样才有实力在市场叫响,才有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产业规模,不光是看国内,而且要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来确定。
走技术创新之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行为,也是目前我国工业化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工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国等离子炬 行业 应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近年来,技术创新促进了我国等离子炬的快速发展, 行业 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工艺水平和加工成品率,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通过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针对原材料产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形势, 研究 采用包括使用新型材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进一步减小宏观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我国等离子炬 行业 技术创新的目标是促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有效地推动技术进步;以开发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为重点,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用用;以企业主体,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 研究 院所联合,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最终实现自主开发,建立起高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吸引各方面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显然,政府、企业、 研究 部门多方的协调参与是我国等离子炬 行业 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和取得成效的关键。
中国的等离子炬产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扬长补短,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大力开发改性新产品,严格质量管理,强化技术服务,争创知名品牌;同时积极配合下游企业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下,中国的等离子炬产业只要自强不息,并加强上下游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通力合作,必将在蓬勃发展而又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