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我国铜行业生产状况分析(可行性报告)

    可研报告2018-09-28 09:36:36来源:

    第一节 我国铜生产与产量概况及我国历年铜产量变化趋势

    一、中国铜生产发展概况

    2005年下半年我国铜工业生产发展态势是: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价格走势趋好,效益将有所改善,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行业 运行潜伏着较大危机。

    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拉动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对铜的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国际铜市场也出现积极趋好迹象,2005年铜工业的总体发展环境良好。但是下半年,我国铜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发生变化,电力供应紧张局势也难以缓解,这些因素均对铜工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

    1、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下半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特别是铜产量的增长幅度更大一些,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还将有较多出口。铜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国际市场铜价上扬,国内供应趋紧。

    2、国内外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处于稳定回升状态,特别是铜价的回升势头比较强劲,这对我国大量进口不利。铝、铅、锌价格虽然有所回升,但基本处于恢复性上升状态,不会导致供应紧张。

    3、近年来我国铜、铜加工业发展迅速,从而提高了有色金属工业整体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我国铜、铝加工生产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这对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上化解价格波动风险,实现效益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4、主要有色金属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特别是国家加强对“脏矿”(含有害元素多的有色金属原料)进口管理以后,国内铜原料供应形势更加严峻,有可能迫使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冶炼企业停产或关闭。

    二、中国历年铜产量统计及变化趋势

    中国铜市场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若干年来,无论国际金属市场的冷热,中国铜市场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着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一路向前,这是政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个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且这一特征还将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继续下去。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政策,主要用钢 行业 对钢材的需求情况将发生变化,受宏观调控的影响,钢铁、水泥、有色、房地产等 行业 对钢材的消费增长将会下降。2005年国内精铜产量增长10%至220万吨左右,中国的铜需求约增长9.4%至350万吨左右。

    这样,2005年中国的精铜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220万吨和350万吨,约有130万吨的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从未来价格走势来看,由于国际国内铜市高度相关,2006年国际铜价将会回落,因此,2006年国内铜价也会下跌。而在产量预期增加及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之下,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仍将缺乏足够的基本面支持。预计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三个月期铜的平均价为25200元/吨。

    第二节 中国铜加工企业现状及趋势 分析

    一、我国铜加工企业现状

    (一)我国铜加工企业的数量及分布

    我国铜加工企业的数量及地域分布与铜加工材的消费地域紧密相关。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铜加工企业共有1384家(含冶炼加工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和河北。其中上海占全国总数的8.2%,江苏占21.4%,浙江占21.9%,河北占10.8%。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占7.2%,集体企业占68.6%,股份制企业占0.5%,联营企业占2.0%,三资企业占9.1%,个体企业占6.4%,私营企业占6.2%。按国家颁布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分,大型企业占1.8%,中型企业占5.3%,小型企业92.9%。

    从工业普查资料可以看出,在我国地方铜加工企业中,中小企业为主的城镇集体企业增长迅速,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资、联营、股份、私营和个体企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小型企业居多的格局。

    需要说明的是河北省铜加工企业个数增加很快,从经济类型看,增加的企业主要是小型个体企业,个体企业数占河北省铜加工企业总数的45.6%。

    铜加工材的消费与铜加工工业的布局及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凡是铜加工材消费量大的地区,其铜加工材生产企业也多,而且产量大,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除了过去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凡是铜加工材消费量小的地区,其铜加工材生产企业也少,而且产量也小,如西北的青海、宁夏、新疆,华北的山西、内蒙,西南的贵州、云南、西藏等。近年来广东的铜加工材 行业 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而自然形成了铜加工材生产企业靠近消费中心的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

    (二)铜加工业的产能统计

    据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统计,我国新建和改扩建了一些铜加工项目,并形成生产基地,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铜加工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实际上,我国铜加工材的实际生产能力是低于统计的生产能力,这是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

    (1)由于一些企业的设备不配套,或设备陈旧落后,多年来没有形成应有的能力,而上报能力时仍按原有的生产能力上报,造成统计生产能力高于实际生产能力。

    如上海铜带公司,设计生产能力3.95万t,其中成品1.28万t,带坯2.67万t,带坯主要供上海的其它铜板带厂使用,但事实上该公司投产后,其它铜板带企业没有使用该公司的带坯;再如洛阳铜加工厂,原有的铜板带生产系统生产能力3.05万t,改造后新线生产能力2.95万t,合计达到6.0万t能力。实际上,由于老线设备比较落后,不适应生产高质量产品,再加上拆掉了一些设备,生产能力降低。而新线由于个别设备没能达到设计要求,退火能力也显不足,实际生产能力达不到上报数字。由此看出,由于设备的不配套等原因造成的统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有一定距离。

    (2)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头部,生产中需要的坯料从别的企业购买,从而造成了重复统计,造成了统计生产能力高于实际生产能力。

    如江苏、浙江的一些铜管棒生产企业,本生没有挤压机设备,管坯从上海飞轮公司、申马公司等购买,管坯的能力已经在飞轮、申马等公司作为生产能力进行统计,而使用管坯生产的管材又在其它企业中进行统计,从而造成了重复统计。这种重复统计的生产能力估计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种重复统计在板带和线材生产中也同样存在。

    (3)国家规定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仍在统计的生产能力中。

    国家规定,对陈旧的、对环保有污染的设备,如“二人转”轧机和黑杆生产线应在2000年底淘汰,而一些企业仍准备继续使用生产,其生产能力仍在上报能力中。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统计的铜加工材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相距较远。根据我院掌握的资料和经验,估计实际生产能力(其中包括40-50年代水平的生产能力)不到统计生产能力的80%,即1998年底,全国实际生产能力(包括大批因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无销路,处于停产状态生产线)远低于200万t,而且中、高档产品的生产能力所占比例很低。由于高档产品的实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高档产品必须大量进口,以解决各 行业 的需求。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状况

    据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一九九八年有色金属工业资料汇编》统计,1998年铜加工工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较前几年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说明我国铜加工工业在“九.五”期间通过技术引进、改造、创新等手段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一些指标不稳定,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根据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的统计,1998年铜加工材单位成本均比1995年和1997年低。如果扣除原材料的影响因素,1998年铜加工材单位费用比1997年下降360元/t,车工年本降低的幅度是不小的。成本的降低,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铜加工材产量状况

    1990年全国铜加工材的产量为45.2万t,到1998年铜加工材产量达到了125.2万t,1990—1998年间,铜加工材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3.6%。

    从1995年开始,我国铜加工材的统计中包括了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统计数据相对1995年以前比较系统和完整,但还有部分数据没有统计在内,如电线电缆 行业 自己生产的铜线未包括在内,因此线材的比例与国外相比明显较低。其它铜加工材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上报的铜加工材不分品种,因此都计算在其它铜加工材中,如果把其它材一项去掉来看我国铜加工材的品种结构,除了板材比例有所下降,管材、线材比例有所上升外,其它铜加工材品种相对比较稳定,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铜加工材品种的生产结构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拿1995年—1998年我国铜加工材生产结构比例与国外作一简要对比。从1995年到1998年我国铜板带材(含排材)的比例和德国的比例相当,管材比例也接近母亲德国的比例,棒材比例接近目前美国、日本、英国的比例,棒材比例接近目前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比例,线材比例低于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目前的水平。

    (五)铜加工材进出口贸易状况

    中国是铜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电解铜、铜精矿,由于国内铜加工材品种和质量的原因,也有大量的铜加工材进口。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1998年间,铜加工材进口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9.6%,而铜加工材出口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7%。从铜加工材进口量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进口增长速度比出口增长速度高一倍多,说明我国铜加工材依赖进口的程度比较大。值得注意的而后司,1996—1998年,我国铜加工材增长很快,1998年的铜加工材进口量是当年国内铜加工材产量的43.7%。其中,条、杆、丝型材占60.6%,板带材占20.3%,箔材占13.0%。实际上,除了部分铜加工材品种是由于国内不能生产或供应不足需进口外,有相当部分品种是国内可以解决的。 分析 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铜加工材主要用户中的三资企业增多,进出口渠道扩大了;二是铜加工材的通用产品虽然供大于求,但某些特殊产品和高质量、高精度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进料或来料加工由于免征关税和增值税数量增多,而这些产品又大多销往国内的三资企业等。这些都与国内铜加工材用户的结构变化和铜加工材产品结构不平衡的关系极大,是值得重视的。

    (六)铜加工材消费量情况

    由于铜及铜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因而其加工材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铜加工材的消费量迅速增长。1990年全国铜加工材的消费量46.5万t(表观消费量,以下同),而到1998年已达到170.5万t,平均年递增率高达17.6%,高于同期铜加工材产量的增长速度。

    铜加工材主要是用于机械(含电力装备)、电子、汽车和轻工等部门。据调查,机械、电子、汽车和轻工部门铜加工材消费量分别占全国加工材消费总量的33.2%、8.0%、3.9%和24.6%,四大铜加工材用户占全国铜加工材消费总量的69.7%。

    从1995年以后的数据来 分析 我国铜加工材的消费结构,并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差不大,并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比例;管材的消费结构比例低于生产结构比,接近美国目前的比例,高于日本;棒型材的消费结构比例高于生产结构比例,比较接近于日本的消费比;线材的消费结构比例基本维持在31%左右,高于生产结构比例,但低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比例。

    二、我国铜加工业面临的形势

    近10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部门、各地区对国家政策、宏观指导文件执行不力,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铜加工企业99.3%为地方企业,且其生产能力占全国总产能的91.0%。由于这些企业绝大多数的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产品档次低,因此,尽管我国的铜加工材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消费量,但却不能生产出满足国内急需的铜加工材产品,国内消耗的近三分之一要进口。地方铜加工业的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不但造成了我国铜加工企业数量的失控,而且也造成了产能和产量的失控,削弱了大型铜加工企业的骨干作用,非但没有提高我国铜加工业的整体实力,反而降抵了我国铜加工业的竞争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规模情况

    目前,全国铜加工企业中大型企业占1.8%,中型企业占5.35,小型企业占92.9%,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为1861t/a。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规模在1000t/a以下,甚至年产几百t、几十t的企业也为数不少。企业规模小,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当弱。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铜加工厂规模多在1万t/a以上,最大的铜加工厂生产能力为20万t/a,抗风险能力强。

    (二)产品结构情况

    小型铜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铜加工业本已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恶化。小型企业投资建设的基本上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铜加工材产品,而市场上紧缺的短线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投资大而无力涉足使得长线产品更长,短线产品更短。近几年我国进口铜加工材增长速度快,正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写照。

    (三)能耗及环境污染情况

    由于许多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作坊式企业,所选用的设备是一些大厂淘汰下来的或从国外买来的二手设备(个别还有二战时期生产的),甚至自制的土设备,难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因此单台设备的能耗明显高于同类先进设备。有的企业在建厂的时候就没考虑环保问题,甚至还在用煤炉进行铜熔炼铸造和加热;不重视三废的治理,甚至有的厂家至今仍将三废直接排放,致使环境污染严重。

    (四)职工素质情况

    许多铜加工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出规模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增大工人劳动强度,以微薄的增值来维持生产。因此,他们对职工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要求不是太高。这些企业一次性投资小,资金有限,无力吸收较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因此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地区发展情况

    我国铜加工企业的发展同其他 行业 一样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根据统计,华北地区铜加工企业数量占全国铜加工企业总数的19.7%,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6.1%;东北地区铜加工企业占全国总数的6.9%,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9%;华东地区铜加工企业占全国总数的60.2%,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5%;中南地区铜加工企业占全国总数的10.0%;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6%;西南地区铜加工企业占全国总数的2.1%,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西北地区铜加工企业占全国总数的1.1%,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华东地区经济发达,铜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有的已走上联合化、集团化、国际化的轨道,而其他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铜加工企业大部分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有的地方才刚刚起步,发展极为不平衡。

    (六)技术、装备的国内外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一些铜加工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如铜线杆连铸连轧工艺、引线框架材料生产工艺、电解铜箔表面处理工艺、四辊或多辊精轧机、各种光亮退火炉、圆盘拉伸机、联合拉拔机等。建成投产了一批工艺先进、装备水平高的专业化铜加工生产企业,加快了 行业 技术改造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铜加工工业基础差、工艺落后和设备陈旧的面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但从全国来说,这样的企业太少了。目前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铜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仍处于世界上第五节六十年代甚至第三节四十年代的水平:板带生产仍采用小锭开坯、块式法生产、轧机电动压下,手工操作,速度低,产品精度差;管棒生产采用直条法,甚至糠模铸造,铸锭小,产品长度短,无法实现后道需求工序的现代化连续生产;用煤炉熔化加热者也为数不少,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实有较大差距。

    现代科学领域中的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和仪器仪表装置向高速度、高效、高灵敏度、低功耗、微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因而对铜加工材提出了高精度、高可靠、高性能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各国铜加工工业都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以便提高产品质量、精度,满足各类工业部门的需要。

    国外工业发达过在熔炼和铸造方面,采用大型感应电炉和竖炉熔铜,提高了连续铸造和半连续铸造的生产效率,板锭一般在6--15t。采用水平连铸设备生产铜带坯,不但工艺流程短。节约能源,而且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板带材生产方面,采用步进式加热炉铸锭,炉内温度、压力、空燃比等用微机控制,具有加热快、温度均匀、不易过烧等特点,热效率可达65%,对环境无污染。大锭热扎可提高带材卷重,增加带材长度和保证金属内在品质。双面铣削机提高了带材的表面质量。四辊冷扎机可实现带材高速、恒压、恒辊缝轧制,并有断带自动停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钟罩式、立式、气垫式以及熨烫式光亮退火炉保证了带材产品机械性能均匀、稳定、表面光洁,对环境无污染,而且热效率高达70%以上,节约能源。结构紧凑、整体性强、穿带方便的纵、横剪切机列可保证剪切的饿带材成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在管棒材生产方面,采用大锭挤压,高速冷轧管机开坯,圆盘拉伸机或多线长链拉伸机拉伸、光亮退火、联合拉拔精整的生产工艺。挤压机大都使用25MN以上的油压机,以保证管材坯料的重量和长度;高速冷轧管机采用了长行程、环孔型及平衡机构,加工率大、生产效率高;圆盘拉伸机采用游动芯头拉伸,速度高,生产效率比直线拉伸机高3—10倍;辊底式光亮退火炉使退火后的管材内外表面光洁、无氧化、无油斑等缺陷,产品性能均匀,耐蚀性好;联合拉拔精整机列使拉伸、矫直、探伤、定尺切割、抛光、成品收集等多道工序在线完成,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特点。

    在电解铜箔生产方面,国外溶铜采用纯净的废铜丝、线、屑等作原料,并实现低温(60ºC)溶铜,电解液的温度、流量、成分等都能进行显示和监控;生箔机最高单机年生产能力可达到600t;表面处理机组中各卷取辊都有张力和跑偏自动控制装置,处理速度高,成品率高。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需要,铜箔表面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 研究 、改进,能够生产用于单面板、双面板以及多层板各种档次、各种规格的高质量电解铜箔。

    但是,由于我国铜加工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而且曰2.9%的饿企业是地方小型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当落后。有的企业虽然引进了部分生产线,但由于没有在引进硬件的同时引进软件,因此,这些生产线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在板带生产上仅是他们的五到二十分之一;在管棒生产上仅是他们的十分之一。

    由于我国铜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所以产品质量和精度满足不了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我国铜加工业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低。

    (七)国外铜加工业对我国铜加工业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铜加工工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国内市场的饿开放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境外的铜加工材产品、资本、技术等进入我国,对我国的铜加工业运行将产生很大影响,并可能造成一批企业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也会鼓励我国的铜工业加速与世界的接轨,汇入世界经济大潮。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铜加工材生产国和贸易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铜加工业将可以无偿享受WTO秘书处拥有的大量国际贸易文件和资料,同时可以要求国家制定合理的出口关税,以促进铜加工材的出口。

    可以利用我国加入WTO后国家将降低出口关税的有利时机,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工内相对过剩的一部分铜加工材生产能力发挥出来,出口到国外市场,这样不但提高了铜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而且重要的是提高了铜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加入WTO,对我国的那些技术装备水平高、技术开发能力强、经营管理先进的饿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但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进口关税的逐渐降低,境外的铜加工材将大量进入我国,将对我国的铜加工业造成冲击;市场准入原则将对我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电工、轻工等产业将造成重大影响。而这些部门正是铜加工材的主要用户,这些部门的兴衰也将直接影响铜加工业的发展。

    从我国铜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受到冲击的主要产品是那些质量低、成本高的铜加工材,而对那些技术装备水平高,技术开发能力强,经营管理先进的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铜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国际铜加工业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经营管理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产品质量、能耗、成本等无法与国际水平竞争。这是我国铜加工业的薄弱环节,是缺乏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加入WTO后,我国铜加工材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可能会继续扩大的趋势。

    三、我国铜加工 行业 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根据我国有色金属 产业政策 ,有色金属加工技术发展的饿方向是加快高档次、短缺产品及相关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努力实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净成型技术;加大有色金属回收及再生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增强竞争能力以适应国内外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一)我国铜加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方向

    加快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努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变我国高、精、尖产品短缺现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进口的主要铜加工材产品是机械、电器工业用的铍青铜、引线框架材料、变压器带材、专用管材和异型断面材料以及电子工业用高档电解铜箔等。应力争在“十五”计划末,使我国中、高质量铜加工材的比例达到60%左右。

    (二)我国铜产品的深加工设备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国外铜加工专用的现代化设备价格昂贵,建议只有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设备才能适合我国的国情。应重点支持包括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在内的先进加工技术设备的研制开发,如大型熔炼炉、专用炉;立式、气垫式等单条或多条式光亮退火炉;高精度、高板型和高速度四和多轧机;高质量的拉弯矫直机;大吨位无氧化挤压机;高速盘拉机;盘卷光亮退火炉;溶铜设备、制箔设备和表面处理设备等等,为产品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铜加工 行业 的竞争力打下基础。

    建议

    建议尽快降低或取消铜加工材产品的出口关税,使我国的铜加工业能够轻装上阵,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建议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实行以产顶进政策,鼓励消费。如对销往指定保税区的产品应视为出口,给予退税;对销往“三资”企业的产品也应减征增值税。

    建设实行总量控制、严禁重复建设的产业或产品。

    总量控制目标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需求量将为240万t,因此,总量控制的目标应是240万t.相应的实际生产能力应控制在276.0万t左右。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调整和改造小铜加工企业,除了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品品种外,其它产品品种不再新开项目,铺新摊子,制止重复建设。

    严禁重复建设的产业或产品

    严禁重复建设的产业或产品主要有以下内容:卷重小于3-5kg/mm的铜板带;厚度35μm,宽度小于1100mm的电解铜箔;卷重小于200kg的铜盘管;生产规模小于5万t/a的光亮铜杆。

    按照有关部门 规划 目标,预计到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的产量将达到24O万t左右,只要大力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的品种和质量对路,我国铜加工工业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产量可以出口创汇,全国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