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铜出口政策三次变化回顾及影响 分析
2001年以来,我国三次调整铜产品的外贸政策:2001年12月12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原外经贸部公布的进口关税减让表中,有26种铜产品的进口关税进行了减让,减让幅度为17.6%-60%(以2001年实际执行的优惠税率计算);
自2003年6月1日起,国家对8种铜产品停止执行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对23种铜产品的出口环节增值税退税率下调至0-13%。
这些调整,体现出国家对外贸工作的政策导向,同时,也对铜产品的进出口产生了影响。
一、加入WTO后的关税减让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WTO的规则要求,国家对进口工业品实施了关税的大幅减让,以期在2005年将进口平均关税降至10%左右的发展中国家水平。
在进口关税减让的铜产品中,包括废杂铜、铜合金及铜加工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进口关税的减让大大促进了上述铜产品的外贸进口,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对铜产品逐年增长的需求。
1、除精铜条、杆、型材、异型材和精铜管的进口呈负增长、废杂铜进口为小幅增长外,其余铜材产品的进口皆为较大幅度的增长。进口量的变化尽管与国际市场的供应和国内需求有一定的关系,但进口关税减让对进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2、废杂铜的进口量增幅不大,甚至在2003年1季度还出现下降,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废杂铜供应十分紧张,今年1季度的进口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全年的进口将会面临进一步的供应紧缺,转好的时间可能要到年底。
3、精铜条杆型材的进口量减少,主要是由于主要进口来源地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进口量连年下降。海关资料显示,来自韩国的进口量,在2003年和2004年的同期比中,分别下降了47.15%和30.02%;台湾省分别下降了1.79%和33.64%。在2004年1季度,从韩国和台湾省的进口量占同期进口总量的64.09%。
铜管进口量的下降是由于国产铜管出口能力增强,替代了大部分进口铜管产品,对进口形成较大的阻力。进口增幅较大的铜材产品,是国内需求量较大、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进口弥补了国内各 行业 对多规格、多品种和深加工铜材产品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下游工业品的生产成本。
预计,上述铜材产品的进口增长仍会持续,但随着我国铜 行业 的发展,增长幅度将会逐年有所减小。
二、边贸优惠政策的取消
停止执行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符合WTO公平原则,同时,有利于有色金属产品边贸进口政策的统一,保障国内企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该政策涉及的铜产品中有铜精矿、铜硫、3种精铜产品和精铜条、杆、型材、异型材以及2种精铜丝产品。
1、铜精矿
边贸情况:进口量逐年增大
目前我国铜精矿的进口执行零关税政策,并且每年对符合条件的铜冶炼企业下达一定数量减免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指标,以边贸方式进口的铜精矿征收6.5%的进口环节增值税。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铜精矿进口量持续增长,从1998年至2002年间进口量增幅已达到7.4%以上;以边贸方式进口的铜精矿增长幅度更高,同期增幅达到365%以上,边贸进口铜精矿占总进口量的比例逐年增大。
在边贸进口铜精矿的来源国中,蒙古国的进口占主要部分,蒙古国每年生产的铜精矿基本上出口到中国。但由于蒙古铜矿是股份制公司,因此,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边贸方式出口到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铜精矿不甚稳定,并且从2002年以后没有进口。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铜精矿尽管在前几年不太顺畅,但今年进口量大幅增长。
对国内影响:进口价格提高对进口量影响不大
进一步增加冶炼企业的生产成本
近几年,由于全球性的经济不振造成的铜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以及由于铜精矿供应紧张导致冶炼加工费的不断走低,给国内冶炼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相当的压力。一些冶炼企业或停产、转产,或延长、提前进行设备检修。此次边贸进口铜精矿税则的调整,无疑会给使用边贸进口铜精矿的企业增加进料成本,对原本就处在困境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据业内人士估算,此次税制调整后,边贸进口的铜精矿每吨金属量大约提高价格600元人民币。
对铜精矿进口量影响不大
我国铜资源匮乏,并且这种局面将持续很长时间。面对国内铜需求的增长及精铜产能的增加,铜精矿进口增长的趋势不会因此而降低。在经过一段新税则的适应和供需双方的调整后,边贸进口铜精矿的数量会逐步恢复到以往的水平。从整体和长远 分析 ,对我国铜精矿进口和以边贸方式进口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另外,参考每年铜精矿的累计进口平均单价,可以看出,边贸进口铜精矿的平均单价与各种方式进口铜精矿的累计进口平均单价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冶炼企业增加的原料成本有限,尽管此价格忽略了铜精矿品种的差异。
2、精铜
边贸情况:自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进口增幅最大目前边贸进口精铜的关税为1%,进口环节增值税8.5%。此次边贸税制调整涉及的精铜品种有3种,比通常统计的精铜品种缺少未锻造轧的精炼铜线锭,该品种在进口贸易中的数量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边贸进口精铜随我国的精铜进口的增加而增长,进口国中以哈萨克斯坦的进口增长幅度为最大。在1998年至2002年间,精铜进口量、边贸进口量以及哈萨克斯坦的进口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6倍、15倍和11倍左右。俄罗斯的进口量从2000年开始增幅加大,到2002年3年时间增长了近5倍。从2002年的数据显示,边贸进口精铜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已近1/4。同时看出,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精铜基本上都是以边贸方式进口的。
对国内影响:抑制进口增长利于企业发展
减轻国内精铜市场的冲击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铜需求逐年增加,铜资源短缺、需求旺盛的国内铜市场并没有使铜价处于合理的价位,国内铜价与LME铜价之比长期维持在10.2:1以下。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因素,是近几年我国边贸精铜进口量的逐年大幅增长,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经济的低迷,使得独联体主要产铜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将以往出口到欧洲市场的精铜转向中国,并且得到边贸优惠政策的支持。据业内人士估算,以边贸方式进口的精铜到达上海的价格比其他方式进口和国产精铜的价格每吨要低200元以上。
与铜精矿不同,此次税则的调整将有效抑制边贸精铜进口的增长,并逐步减少边贸精铜的进口数量,减轻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和对国产精铜的冲击,并对铜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有利于国内精铜企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铜价虽然较近几年的低迷略有回升,但国内精铜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举步维艰的困境。此次税则的调整,将大大减少边贸进口精铜对国内铜企业的冲击,使竞争趋向公平。
从近几年进口精铜总量的平均单价与边贸进口精铜的平均单价比较,在边贸进口精铜取消进口环节增值税后,其价格上的优势基本上不复存在。因此,此次税则的调整将有利于国内精铜企业的产品销售,促进企业发展。
3、铜材产品
在统计的38种铜材产品中,精铜材有11种。此次税则调整的3种铜材产品,全部为精铜制铜材。虽然只有3种铜材,但其在精铜材进口总量中的所占比重很大。2002年全年进口铜材总量91.77万吨,其中精铜材为70.66万吨,占进口铜材总量77.00%;3种涉及税则调整的铜材(下同)去年进口总量为43.28吨,占进口精铜材的56.21%。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铜产品的关税减让中,精铜材的进口关税(除精铜非片状粉末)均减至4%,是铜材中最低的,而边贸进口的精铜材关税只有2%。
边贸情况:进口持续大幅增长
尽管精铜材和3种铜材的进口增长幅度很高,但3种铜材的边贸进口量增幅更高。应该说,是国内需求的旺盛以及边贸进口的优惠政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铜材进口关税的减让,促进了边贸铜材进口持续大幅增长。在1999年至2002年间,精铜材总进口量增幅为45.37%;3种铜材进口量增幅为55.09%;3种铜材的边贸进口量增幅达到了1800多倍。
对企业影响:减缓对加工企业冲击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减缓了对铜加工企业的冲击
我国铜加工企业起步晚、基础差、生产效率低。但经过近几年的技术设备引进和产品结构调整,一些企业的加工水平已接近国际水平,竞争力逐年增加。边贸进口的3种铜材产品,多数并不是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但由于受低价边贸进口铜材的冲击,国内一些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叫苦不迭。此次边贸税则的调整,将使边贸进口的3种铜材价格竞争力下降,进口量减少,有利于上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逐步找回失去的市场,提高企业效益。
利于国内精铜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
边贸进口铜材的大幅增加,同时挤占了国内精铜企业的销售市场。随着国内主要精铜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提高产量,税则调整后边贸进口铜材的减少将有助于这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此次税则调整的铜丝产品多是电线电缆的半成品,是我国铜消费的最大领域,占铜消费总量的60%左右。因此,此次税则的调整有利于国产精铜销售的扩大和价格的提升。
4、铜锍
铜锍是一种铜冶炼过程中的中间产品,需要与硅石等助剂冶炼成粗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进口关税为2%。我国铜锍的进口量不大,1998年至2000年间,年进口量不足5吨,也没有边贸进口。2001年进口量为9吨,其中有8吨是从缅甸以边贸方式进口。2002年的进口量达到2874吨,其中边贸进口量252吨,全部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今年1月至4月进口量达到2699吨,其中边贸进口814吨,也全部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可以看出,从边贸进口的铜锍尽管只在2002年开始,但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并且皆来自一个国家。
铜锍的边贸进口如同铜精矿的进口,由于其进口量相对甚小,因此,对国内企业、市场影响不大。
总之,国家在1996年颁布的边贸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政策,对繁荣边境小额贸易,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补充国内市场的供应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和边贸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新的市场规则,进行边贸税则的调整是积极的、及时的,此举将有利于各种进口贸易方式的公平竞争和国内铜企业的长远利益以及国内铜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边贸进口税则的调整,也有利于边贸公司的整合、整顿和发展。
三、出口退税率的下调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符合WTO要求的出口产品减少政府补贴的规定,同时体现出国家适当限制国内匮乏产品出口,鼓励优势产品出口的外贸政策导向。今年铜产品退税率下调的产品有6种铜原料、8种铜金属和9种铜材产品。
1、铜原料
铜原料出口在2004以前先是征收13%-17%的增值税,再按13%退税,但从2004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了出口退税。其进口量变化。
2、铜金属
铜金属的退税率由2004年以前执行的17%的全额退税率调至5%的退税率,下调幅度达70.59%。涉及品种包括精铜和除铜母合金(已为5%的退税率)外的4种铜合金。
3、铜材
2004年出口退税率下调的9种铜材产品是由先前17%的退税率降至13%,下调4个百分点,幅度为23.53%。
在目前的海关统计中,并没有对以上9种产品的进口量做出单独统计,故只能将上述产品列入其同类产品中,例如:超细精铜粉(商品编码740610108)列入非片状精铜粉(编码74061010)中。因此,表7中的数字不能全部反映退税率下调对该产品进口量的影响,只供读者参考。
我国出口铜产品的退税率下调对3类产品的影响不一,表5所示的铜原料出口由于出口量相对很小,波动性较大。其中,2004年1季度铜矿砂的出口量比上季度略有增长(1月份没有实现出口);而粗铜、废杂铜的出口量则有不同幅度的减少,显示二者已受到政策的影响,为预料之中。
铜金属的出口受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最大,以精铜为例,目前,国内精铜的生产,尽管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仍由于加工费很低,所得利润并不高,因此,减少12%的退税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亏。据了解,今年国有铜企业已对精铜的出口订单失去兴趣。
铜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只有电解铜箔出现出口下降,其余产品则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究其原因可以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本次退税率下调的铜材产品皆为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经科技部批准),利润空间相对其他产品为高,因此减少4%的退税率,对产品利润的影响有限。
2、国内市场有限,铜材出口已成必然。以精铜管产品为例,国内产量已大大高于国内的需求量,尽管出口利润有所下降,但出口企业只能在强化管理、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继续出口,并且要扩大出口,薄利多销。
第二节 2004-2005年国内铜市场 分析 预测
一、生产方面
据国家物资信息中心统计 分析 ,今年1-9月我国精铜产量79.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4%。这一增幅与比去年的11.9%的增幅有明显回落。出现铜生产增长接近停滞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另外,铜精矿的缺乏以及低廉的加工费也是生产增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产量下降的同时,可以注意到铜工业的产业结构在发生调整,小型的高成本企业减产,而大型的直属企业产量仍保持增长。这一调整对我国的铜工业显然是有利的。
预计今年我国铜产量约在120万吨左右(包括废杂铜重熔部分),与去年相比增幅在3%以内,在今后的一年内国内铜产量可能继续保持一个低速增长,这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增长相适应,同时价格问题以及原料供应仍将成为困绕生产企业的因素,并成为抑止产量增加的原因。
二、进出口方面
今年我国铜进出口的特点是出口增幅回落,而进口则大幅增加。
今年我国铜进出口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了国际国内价格因素的影响。
可以注意到的是,今年国内与国际铜的比价有较多时间停留在10以上,甚至到达1:10.5或更高,比较明显的是在年初的一段时间,跨市套利致使进口增加;另外还有一部分去年的免税进口指标在今年依然有效,由此也导致进口增加;尽管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打击走私的力度,但今年上半年南方地区依然有不少铜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国内,保守估计今年1-7月这部分铜的数量在10万吨以上,足以对今年我国铜的供求造成影响。
另外,铜材进口连续数年保持稳定迅速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国内的消费市场;同时,东南亚的货币贬值对铜材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
很显然,今年我国铜的进出口格局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铜源过剩。
国家将铜材的出口关税由20-30%暂时调整为零,同时精铜的出口关税由30%调低至5%(定额5万吨),这对今后铜的出口是一个利好刺激。因而,预计明年在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前提下,进口增幅将回落(这在今年下半年已有明显表现),而出口则有可能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总体预计明年的进出口格局将会对铜价构成利多影响。
三、消费方面
据国家物资信息中心统计,今年1-9月我国消费铜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铜消费滑坡已经得到遏止,这显然与我国今年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密切相关。
明年国内的铜消费有望摆脱疲软的格局,特别是相对于产量的低速增长而言。
总体上,今年我国铜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从今年上海金属交易所库存的连续增加中可以看出,这一库存从年初的约2万吨上升到目前的约11万吨。大量的过剩对铜价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而价格的下跌将是这一压力得到释放的唯一途径,这也是10月份铜价出现突破性下跌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价格的走低,新增资源将得到抑制,而消费需求将逐步增加,从而使国内铜市场向一个供求平衡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价格的回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