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我国铜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可研报告模板)

    可研报告2018-09-28 17:06:12来源:

    第一节 2003-2004年我国铜出口形势回顾

    我国铜消费量自1999年以来年增长率超过17%,但可能会降至8%左右的更可持续水准。不过,我国铜需求依然会强劲增长,且大型矿产能的匮乏意味著2010年之前我国铜供给短缺现象更加严重。

    我国目前铜冶炼厂年产能估计为250万吨之多,至2007年计划增加近40万吨。不过我国铜供给和需求缺口依然相当大,精铜需求为180万吨,高于供给的137万吨。

    我国今年铜需求料在370万吨,供给则为213万吨,到2010年将分别增至570万和330万吨。虽然我国铜需求增长较近期水平放缓,但铜进口仍有望增加60%。

    第二节 我国历年铜进出口统计及变化趋势

    我国进出口贸易差额逐年增大,尤其是我国进口铜产品逐年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铜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4.15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71%,其中进口额57.93亿美元,较上年增加5.78%,出口额6.22亿美元,较上年大减25.11%,外贸逆差51.71亿美元。

    第三节 近年来我国铜进出口总量变化原因 分析 及影响

    一、精铜进口显著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铜的需求也逐年大幅提高。自1997年以来,中国精铜的进口量以年均高达69%的速度递增,以不断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但今年中国的精铜进口量却出现意外的下降,这是市场许多人士所始料未及的反常现象。今年前四个月,精铜进口集中到货,月均进口高达13万多吨,比上年同期激增45.12%;但自5月份开始,进口量却骤然下降,5-10月份的月均进口量仅为7.78万吨,环比下降40%左右,结果导致前10个月的累计进口量仅为99.14万吨,同比下降10%之多。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今年剩下两个月时间要完成与去年精铜进口量之间36.6万吨的巨大差额,可能性不大。因此,今年精铜年度进口数量的下降已成定局,预计降幅达13-16%。

    中国精铜进口的异常下滑,引起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并因此担忧中国铜消费的大幅下降,进而影响到全球铜消费增长。其实,中国的精铜进口突然下降,其实是事出有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一,国内外比价长时间严重倒挂,致使正常的进口贸易不仅无利可图,甚至产生每吨几千元的严重亏损,这是导致精铜进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造成国内外比价长时间明显偏低而始终无法合理回归的原因,则又是多方面的,例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人民币升值预期、沪铜过度的投机性抛空、铜价处于历史高价区域所产生的恐高情绪,以及国储的大量释放储备铜等等。实际上,国内外铜市比价波动区间从3月份就开始出现明显下移,并从此形成以9.5为中轴的新的比价波动区间。但进口的惯性作用令进口的急剧下降直到5月份才开始体现出来。

    其二,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透支。今年年初,有关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升温,并导致国内外铜的比价提前向下调整,自4月份以来的比价关系实际上已经反映了人民币升值5-10%的预期。但在实际进口贸易中,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结算汇率却并未改变,这就造成了预期与现实间的矛盾冲突。比价因为反映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调下来了,国内外价差倒挂,但用于购汇和核算进口成本的汇率却还是原封不动,精铜进口怎么能不亏钱?

    其三,宏观调控与银根紧缩,令精铜进口过程中的对外开证出现难度。以往国内不少进口商即便不赚钱,甚至小幅亏损也在进铜,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开立3个月或半年的远期信用证,来套用国外资金,在不断的滚动操作中,将资金套出来用于股票和房地产等其它高收益投资,或直接进行期货投机。但国内不少银行将远期信用证当做信贷来进行管理,因进口商在开证时只交纳了一定比例的开证保证金。央行收紧银根时,对于远期信用证的开立自然是首当其冲地加以限制,即便是即期信用证的开立,也大幅提高开证条件。这样无疑增加了进口商的运作难度和成本,也压制了其进口积极性。

    其四,沪铜合约间基差的巨幅倒挂,令较大规模的精铜进口丧失了保值机制。铜价的巨大波动性,迫使进口商在国外点价时,同时在沪铜进行相应的保值操作。而进口程序从签约、开证到到货销售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尤其是对于船货来说,少则几周,多则两个月,因此,进口商的正常保值抛空大多选择在沪铜的中、远期合约。但近半年来,沪铜3、4月期合约与LME三月合约间的价差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9.5以下的低水平,比价严重偏低,使得进口商无从保值,即便保值也是保的大幅亏损。尽管现货紧张导致当月合约的巨幅升水,使其与外盘的比价曾有多次机会回归到10.3以上,令进口能够打平手或有利可图,但这样的进口只能限定在保税仓库的铜,和已经到岸的船货,只能是边进边销,快进快出,否则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保值操作,因此其进口的规模也是零星和小批量的。今年前三季度通过保税仓库进口的铜达到29.73万吨,并成为最主要的进口方式之一。由于不能具备成规模的进口保值机制,势必造成精铜进口量的萎缩。

    其五,哈铜进口的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全年的进口水平。去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哈铜9.8万多吨,全年进口量约20万吨。今年首季哈铜进口量就已达近10万吨,但第二季度却骤然下降至1.1万吨,而第三季度则更降至7,000吨,前三季度进口进口总量仅为117,551吨,同比大幅下降30.53%。前两年一度对国内铜市造成冲击的哈铜,近几个月来在国内竟难觅踪影了。哈铜进口骤减的原因何在?尽管有边贸进口优惠政策自去年6月1日取消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的。因为今年第一季度多达10万吨的哈铜进口大多是以正常贸易方式进来的。今年前三季度,通过边贸方式进口的精铜仅6.3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69.20%。而造成哈铜进口在第第二节三季度骤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外比价的倒挂。中国的进口条件恶化,导致部分哈铜被转销至欧洲。此外,哈铜为某国际大型贸易商所垄断和囤积,以及前两年运作哈铜进口的国内最主要贸易商去年亏损严重,也是原因之一。

    最后,就是全球性的精铜现货供应紧张。中国的精铜进口主要以现货采购为主,长期合同项下的进口采购比重并不大,在全球现货短缺和交易所库存降至历史性低位的背景下,要从国际市场大批量采购精铜,也并非易事,而且可能为此付出高昂的贸易升水(PREMIUM)代价。

    此外,今年头四个月进口集中到货,铜价飞涨令企业囤积库存的热情高涨,当时上海周边地区的社会库存据称一度高达约30万吨,供应充裕也令国内铜价大幅低于国际市场,这也是导致随后铜进口骤然萎缩及供给严重短缺恶果的因素之一。

    二、出口异乎寻常地增加

    中国是铜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多年来一直禁止或限制铜产品的出口。近年来尽管取消了出口限制,但每年的实际出口量都比较小。2002-2004年我国出口精铜分别为5.1万吨、7.6万吨和6.4万吨。尽管今年精铜的出口退税从17%大幅下调至5%,但出口量却一反常态地大幅上升,仅前10个月就累计出口精铜118,925吨,几乎为前几年全年出口量的两倍。

    造成今年出口倍增的主要原因还应归结到国内外价差严重倒挂,使出口变得有利可图,刺激进料加工项下的出口核销,以及跨市反向套利的实物出口。今年的铜出口月度分布呈头尾低中间高的显著特点,即出口都集中在4-8月份,而这一段也是国内铜价相对国际铜价严重偏低之时。今年前三季度,进料加工出口达4.42万吨,同比猛增56.4%。因为出口铜需要LME注册品牌,所以这部分铜主要来源于江铜和铜陵有色。尽管国内比价倒挂严重,但一般贸易项下的出口仍不合算,同期一般贸易出口仅为1546吨,同比下降92.31%。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保税仓库出口的急剧增加。今年头三季度,通过保税仓库贸易方式出口铜高达6.26万吨,同比竟增长30988%。而出口地集中在上海国储天威仓库和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从5月份开始,中国铜进口急剧下降,大量到达中国口岸的船货存放在保税仓库,因无法顺利进口而被迫转运至周边国家。但市场另有传言称这些铜是国外某大型贸易机构为了对冲抛LME铜和买沪铜之间的反向跨市套利部位而拉出去的,甚至是刻意从中国市场转运出去而别有所图,即人为加剧国内的现货铜供给紧张状况以从中牟利。从出口国别看,这些铜的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韩国、新加坡和泰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都出现巨幅增加。而台湾地区是传统的出口市场,出口量也最多。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出口的这些铜源,部分可能变成了新加坡和韩国等亚洲地区的隐形或民间库存。而8月19日LME设在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库存突然暴增近3万吨,据称也与来自中国方面的出口有关。

    三、精铜净进口的下降,加剧了国内铜市的紧张

    中国是严重缺铜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精铜和铜原料来满足国内需求,且进口规模逐年递增。去年我国进口精铜135.74万吨,如果按当年300万吨的消费量计算,进口精铜占到消费总量的45%左右,因此精铜进口对于平衡国内铜市的供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年前10个月,我国的精铜进口不仅未增加,同比却下降10%;与此同时,在国内供给紧张的背景下,我国的精铜出口同比却反而猛增123.3%;此消彼涨,导致我国的净进口量(累计净进口876,924吨)同比下降近17%,即比去年同期的105万吨共减少17.3万吨。

    从今年前10个月其它主要铜产品的进口看,铜精矿进口233.4万吨(实物量),同比仅小增3.5%,折合为2万吨左右的金属量;废铜累计进口311.74万吨,同比上升18%。铜原料进口的增长实际已经转化和体现为国内铜产量的增加上了,今年1-10月,我国累计产铜167万吨,同比增长18.9%。据估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的各种形式的铜进口总量约为255-275万吨(金属含量),基本与去年同期的270-273万吨相当。换言之,废铜、铜精矿等原料进口的增长为精铜净进口的下降所抵消。

    然而,中国的铜消费却仍在大幅增长,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以及电力紧张和高铜价抑制消费的负面影响,令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作为最直观反映精铜消费状况的铜加工材产量,今年前10个月仍保持了22%的平均增速。据有关机构测算,今年中国的铜消费增速仍将达到10%左右,远高于全球5.5-6.0%的增长水平。对于今年新增的25-30万吨消费量如何来加以平衡呢?既然国内铜产量和进口量无法进行弥补,就只能靠消耗库存来解决,包括交易所库存、国储释放的储备库存和部分结转社会库存。年初上海交易所库存高达11万多吨,而目前降至2.6万多吨;国储自年初开始,通过期货交割和现货出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约20万吨储备铜;现货高升水令国内的社会库存绝大部分被撤清。

    因此,精铜净进口显著下降,铜产品总进口量的停滞不前,而消费却继续快速增长,必然导致库存大量消耗和精铜现货供应长时间处于紧缺状态的结果。而国内铜市价格行为与贸易环境的扭曲,以及铜进出口机制的缺陷,则令国内铜消费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四、我国将对锌、铜、镍课征出口税

    我国政府宣布自2005年1月1月开始对锌、铜、和镍等基本金属课征出口税,以减少出口并保留供国内使用。

    除了课征锌、铜、和镍出口税外,中国税务总局也将取消铝和铁合金(制铁原料)等产品8%的出口补助。此一退税制度原先是根据出口产品的价值给予出口商8%的现金补助,用意在于鼓励出口。不过现在中国对这些金属的需求激增,因此希望藉此减少出口量。

    在传出中国课税的消息后,周一亚洲盘镍价已突破每吨13600美元的压力,迫使LME市场的短期基金不得不运行停损买单,推动价格升逾14000美元的压力。镍价的下一个压力在14800美元。

    但TrilandMetals 分析 师RoyCarson表示,镍价虽过关斩将,但也需提防价格反转。他指出,中国课征出口税不可能因此降低全球市场的供给,毕竟以全球的观点来看,中国金属的出口实在微不足道。

    分析 师预期新的出口税制将减少金属的外流。今年1-10月,中国铜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激增1倍,镍出口也增加60%。

    第四节 中国铜的进出口对全球铜市场的影响

    从4月份开始,我国对钢铁、电解铝等部分高耗能产业进行调控,这些 行业 需求受到不利影响。但就铜 行业 而言,国内电力工业投资仍然高速增长,铜需求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宏观调控的主要影响不是表现在压制需求等方面,而是因为前期我国进口过多,国内精铜出现供应过剩,且信贷紧缩导致进口难度加大,导致4月份以来我国进口下降,国际市场上铜需求减弱,价格持续上涨乏力。

    今年以来,我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局势日益严峻,我国电力投资开始加大。而且在我国铜消费结构中,电力 行业 占据了消费总量一半以上,因此电力 行业 投资的加大明显提振了铜的需求,从而使得我国铜需求总量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据估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精铜消费量为185万吨,同比约增长7.5%,仍是全球铜消费增长的领头羊。

    但是,由于今年前4个月我国精铜进口增长过快,使得国内精铜供应出现过剩。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精铜进口达52.5万吨,同比增长45.1%。国内供应过剩直接导致铜价疲软,从而使得随后几个月铜进口量急剧下跌,5-7月份进口总量同比下降44.2%,净进口量则下降62.9%,并使得1-7月份精铜进口总量比去年还低1.1%(净进口量同比下降9.5%)。当然,信贷紧缩尤其是开立进口信用证难度提高也是进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我国进口下降对全球市场造成很大影响:

    1、全球铜价受到打压。

    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有力拉动了铜的需求,但在缺乏消费大国——我国的参与后,这种拉动作用明显受到遏制,我国进口的下降可以理解为我国以外市场供应的上升。这将使得多头信心受到严重打击,铜价的表现则是上涨乏力。

    2、隐形库存增加,现货升水下降。

    由于前4个月我国铜进口量猛增,带动现货升水(现货价格与LME当月期铜差价)大幅上升。现货升水高吸引了LME库存向上海转移,但随后国内铜价开始大幅疲软、进口急剧下滑,很多现货积压在港口。尽管准确数量难以把握,但贸易商推测至少有10万吨以上。由于这些库存并未被消费,而仍是以库存形式存在,从而使得库存的表现形式从LME的显形库存转变成隐形库存,增加了隐形库存数量,也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

    第五节 2004年我国铜出口政策调整影响 分析 及应对策略

    对于铜市场而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范围,几乎涉及了铜 行业 的全部产品,其中精炼铜、铜制品及合金出口退税率由17%下降到5%,阳极铜由17%下降为0,废铜由13%下降为0。但在主要用铜 行业 中,约占国内铜消费60%的船舶、汽车及其关键件零件、数控机床、金属冶炼设备等都保持了原先17%的出口退税率不变。很明显,国家对资源性产品和原料的出口减少或取消了优惠政策,而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产品仍然实行鼓励出口政策。对市场将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引导性影响。

    从市场原料供应的角度看,我国是铜消费大国,由于电力、交通和机电等 行业 的迅速发展,我国对铜原料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目前。我国精铜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铜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我国铜产品的出口量相对进口量而言,所占比例是极其微小的,对国内铜市场上的原料供应条件改变的直接影响也是非常微小的。

    国内目前对铜产品需求十分旺盛,主要集中在电力电缆、机电产品和民用铜管的需求增长上,除机电产品是大宗出口产品外,其它铜加工品的出口比例同样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由于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不在本次调整范围内,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对国内铜需求与消费的影响可能也是比较有限的。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会给国内的中小型铜加工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江浙地区的铜加工企业的产品出口。但由于这部分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某些铜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

    一、涉及铜生产企业的相关退税政策

    目前国内上规模的铜生产企业10余家,年产电解铜约150万吨。在国内最有影响的几家铜生产企业多为采、选、冶炼、加工联合企业,产品种类较多,产品链较为完备。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几乎包括到铜原料、电解铜、白银、铜材等相关全部产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10月13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3]222号文件),涉及到铜生产企业的有如下几点:

    1、取消铜原料的出口退税。自2004年元月1日起,包括铜精矿、废杂铜在内的铜原料的出口退税由原来的13%变为取消出口退税,粗铜等由原来的17%变为取消出口退税。可以说,相关铜原料的出口退税已全部取消或降低。

    2、降低电解铜及白银的出口退税率。未锻轧精炼铜及铜合金(税则号7403)的出口退税率将由原来的17%下降为5%,原来的白银出口退税率为13%。由于国内许多大企业的努力,国家已于2002年决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将高纯银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此次国家出台的退税改革中并未将此列入保留17%退税率的产品目录中,这就意味着白银出口退税率又将降至13%。

    3、铜材出口退税率多为13%。铜材产品中除海关按文件规定及品名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外,仍维持现行17%增值税率,13%的出口退税率不变。漆包线由于是国税部门认可的机电产品,原出口退税率为17%,现降为13%。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铜生产企业的影响

    1、当前对铜原料及电解铜的出口影响不大。

    (1)从铜原料及电解铜的供求关系 分析 。我国是一个铜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电解铜的生产供应总体上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年产电解铜15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0%,电解铜的年消费量达25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7%。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每年的电解铜缺口将达到100多万吨。我国也是一个铜原料进口大国,目前每年铜原料的缺口达90万吨金属量,每年都需从智利、秘鲁等地进口200多万吨的铜精矿,占国内原料需求总量的2/3。从电解铜和铜原料的供需关系 分析 ,电解铜供不应求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铜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也很难改变。在进出口关系上,表现为电解铜及铜原料的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出口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从铜原料及电解铜的市场行情来 分析 。在一个市场经济环境里,商品的流动是以逐利性为原动力。

    另外,由于我国的铜原料进口量大,且多为品位较高的铜精矿,而国内的铜矿不仅量少品位低,而且多为坑采,成本高,如安徽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床就在地表1000多米以下。铜原料若要出口,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即使有少量的铜原料,一般也是很少量地通过边贸等方式对周边国家出口。所以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铜原料出口的影响基本也可忽略不计,对国产铜精矿的供求关系没有影响。

    2、对相关产品的影响。

    (1)对白银出口效益有所影响。由于铜精矿多为伴生矿,其间多含有金、银等伴生元素,特别是从国外进口的铜精矿中伴有大量的银。仅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为例,每年出口的白银都有几万公斤。国内许多铜生产企业,质量意识都非常强,产品的纯度许多都达到高纯银标准。如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铜冠”牌白银等都先后在伦敦贵金属市场协会注册成功。这些大企业生产的高纯银,按调整前的税率可退税17%,按税改后则只为13%。可以预计,调整后的退税率将对这些企业的白银出口效益带来负面影响,但只要国际市场行情较好,铜企业有一定的出口配额,白银出口仍有一定利润空间。

    (2)退税政策的滞后效应长期内会影响铜的供求关系。企业是个开放的系统, 分析 退税政策对铜生产企业的影响,就不得不 分析 它对铜下游产品的影响。此次退税政策涉及到铜深加工产品,有用铜量较大的漆包线产品,其出口退税由17%降为13%,其它用铜量较大的如部分电器、家电产品及一些机电产品,其出口退税都由17%降为13%。退税率的减少,可能使这些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效益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减少。在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就会控制生产,减少对铜及铜材的需求,从而最终可能导致国内铜的供应局部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在当前均衡关系下,如果市场行情出现波动,国外的产品因进口关税未变,会在国内价格高时,无须新增成本地大量涌入中国;而当国外价格高于国内时,因出口退税由17%减至5%,国内电解铜的出口成本相对增加了12%,导致国内的出口进一步减少。长期以往,在上述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退税调控这只无形的手,使国内电解铜现有的供求关系将发生一定改变。由于反应的滞后性,估计最快2004年下半年市场对此会有所反应。

    3、对生产企业原料贸易方式的影响。现在中国铜生产企业每年200多万吨的铜原料进口主要采取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一部分国有企业因享有铜原料退税政策,部分原料以一般贸易的方式进口原料。由于享受出口退税进口原料的指标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不大,退税率不高,并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相关承诺的保护期结束,所有铜企业将很难再享受进口税收方面的优惠。因为生产企业的税收采取免、抵、退的方式,综合权衡,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企业更愿意选择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

    我们以进口1万吨铜精矿为例,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出口退税与调整前相比,少了货值12%的退税款,相对来说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了电解铜货值的12%;虽然进项税可以来抵销项税,但目前铜生产企业可抵扣的税票较多,这无形中就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而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企业付出现金流而持有税票无疑是亏本买卖。而以来料加工贸易采取进口要交的关税比调整前的增加额为增值部分的12%,按目前的行情,增值部分的金额多为2000多元/吨,但当前电解铜的货值则为20000多元/吨。企业为能在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时确保出口的比较效益,无疑会选择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所以说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从长期看将会对企业原料贸易方式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结合以上 分析 ,我们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铜生产企业铜原料的出口基本没有影响,对白银的出口有所影响。但从长期看,会对铜的供求关系和原料进口方式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市场行情波动巨大,国外铜价高于国内或者是国企进行保值交割时的影响较大。建议有关部门对国企用于境外期货保值交割时的出口电解铜所采取的退税政策应进行认真 研究 。企业在进行贸易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因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可能会给国内外比价关系带来的影响,适时调整经营方案,趋利避害,争创更好的效益。

    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铜生产企业的应对措施

    1、扩大进(来)料加工贸易出口

    我国主要铜金属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铜精矿等原料进口逐年增加。尽管国家并不支持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用进(来)料加工贸易扩大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出口,但是企业只追求效益,利润是第一位的。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国家免征进(来)料加工原料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扩大铜进(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2、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争取继续享受优惠退税政策

    这次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不影响进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产品,进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产品继续享受优惠退税政策。因此铜工业企业应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出口产品,扩大出口,并争取将自行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列入国家鼓励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争取获得优惠出口退税政策。

    3、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深加工产品出口,化解政策变化影响

    按照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思路,对初级原料性产品出口退税下调幅度大,对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下调幅度小,这为扩大我国铜深加工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我国铜工业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铜、铝等加工产品出口,争取最大限度地化解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4、利用国家政策变化,推升国际市场铜产品价格,争取合理效益

    当前铜价格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是世界铜进出口贸易大国,铜出口政策的变化对国际铜市场走势具有较大影响。我国铜出口经营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政策调整的时机,顺应市场基本走势,推升铜产品出口价格,争取获得合理效益。据 分析 ,如果能够合理推升国际市场铜价格,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不仅不会是负面的,而且会是积极的。

    5、充分利用保税区功能

    保税是国家鼓励进出口的重要措施,我国铜工业企业应进一步利用保税区功能,减少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企业出口效益的影响。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