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结构分析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2018-09-29 10:11:23来源:

    (一)固定通信业务市场

    1、本地通信业务日趋增长

    上半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2568.2万户,达到33743.8万户,月均新增428.0万户,高于去年月均新增414.1万户的水平。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998.4万户,达到23023.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569.8万户,达到10720.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6部/百人。

    无线市话用户新增1487.6万户,达到7975.0万户,占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57.9%,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底的20.9%上升到23.6%。


    2002-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2、无线市话业务进入成熟发展期

    市场调查表明,目前约有85%的手机用户都是不经常或者很少利用“手机”进行异地通话漫游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本地网内通话,他们迫切希望能够降低通话费。无线接入网以市话收费为标准,不但对未购移动电话的用户魅力十足,而且对已有的手机用户也有极大的吸引力。

    无线市场最大的引入之处在于可类似移动电话在其覆盖范围内移动使用,收费标准却是按固定电话标准单向收费,目前使用中国移动“全球通”和中国联通的手机月租费为50元,而在一些开通“本地通”、“本省通”的地方则下浮一半,市话手机在月租费上更具有优势。在通话费方面,市话手机是单向收费而且是较便宜的计次收费,这是移动电话所无可比拟的。虽然信息产业部曾一度试图利用行政指令来弥补对小灵通的管制空缺,但各地方电信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想方设法进行规避。目前,各地实行的小灵通资费标准基本上是0.2元/3分钟,与市话基本一致,文件中所规定的资费标准并没有得到执行。

    中国电信1997年在浙江余杭地区开始进行PAS无线接入系统(通称为“小灵通”)的试验,到2001年年底,用户总数已达500万户,发展到26个省133个城市,覆盖率达到46.5%。2002年以来,无线市话在全国发展较快,目前已有400多个城市开通了“小灵通”,用户数量达到了800多万户,每月还在以50万户的速度快速增长。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泰州、常州、余杭这些中小城市以及昆明、西安、重庆、杭州、深圳等数十个大中城市开通和投资兴建“无线市话”,基站最多达上万个,真可谓形势~片大好。今年以来,成都等地也相继开展了该项业务,预计到今年年末,无线市话用户总数将达到1000万以上,固定电话网的业务总量也将随之提高20%。到2005年,如果无线市话发展正常的话,用户将达到4000万以上,使固定电话网的业务总量提高30%。

    目前国内无线市场系统的主要提供商有中兴通讯、UT斯达康、中国普天和青岛朗讯等公司。

    3、IP电话业务成为长途通信业务应用主流

    自2000年4月正式开通以来,我国IP电话发展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IP电话业务总量超过了80亿分钟,是2000年全年业务量的2倍多。

    电信资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后,IP电话也相应地进行了价格调整,虽然减少了与普通固定电话的价格优势,但其价格优势仍然较为明显。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IP电话仍然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

    但受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影响,我国IP电话业务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各种业务包括国内长途、国际长途和港澳台IP电话所占份额不同。电信资费下调后,国际长途比例下降较大,这是因为IP电话国际长途和普通国际长途的价格差距缩小很多,同时人们开始习惯使用IP电话方式进行沟通,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电信业务中,国内长途仍然是最主要的业务。

    IP电话对长途电话的分流与冲击,使在我国长途电话业务市场形成了实际上的多元化竞争格局。虽然各运营商的业务体系不尽相同,但在IP电话业务方面,各自都推出相近的整体方案。事实上,IP电话业务的引入,使我国传统话音业务市场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打破了电信话音业务市场由中国电信垄断的局面。

    IP电话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发展的使然,也是全球电信改革的催化剂。通过引入IP电话,全球电信改革进程加快,同时也导致了大量新兴运营商进入电信业务市场,成为经营话音的运营商,改变传统的运营商格局。在我国,网通和吉通就是典型的代表,依托IP电话业务,全面进入通信业务市场。

    但IP电话只是新兴运营商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起点,毕竟IP电话业务和传统话音业务相比,其规模仍然较小,而其价格低廉也进一步拉大其业务收入与传统话音业务收入的差距。虽然不少专家都认为VoIP将代表电话技术未来的方向,甚至有人认为未来everything is overIP,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的电信公司股价普遍下跌,其中跌得最惨的就是VoIP的服务提供商,有些提供商所在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经跌了90%。这些公司利润的暴跌也导致VOIP设备厂商的利润收入和股价下跌。因此这些运营商势必通过VOIP业务平台,延伸其他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通信信息服务。

    尽管受长途电话和国际电话资费下调的影响,IP电话在我国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并将在较长时间里存在。根据20%的客户消耗80%的话音服务的规律,企业和大集团用户是话音业务最大的消耗者。因此作为IP电话的业务提供者即运营商、IP电话的平台提供者即IP电话设备厂商以及IP电话增值应用开发者等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为企业用户提供真正质量保证价格优惠的IP电话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基于VOIP的整合IT和电信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运营商应针对IP电话消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动策略,并大力开发IP电话的增值业务应用。过去宣传的基调就是IP电话的低价位,而忽略了其话音质量的进步。因此,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IP QoS技术的进步,IP电话的质量也将逐步得到保障。用户对IP电话的认识将不应在局限于它的价格,而更应趋向于基于VOIP的更多增值服务。

    (二)移动通信业务市场

    1、GSM业务成熟发展,属于金牛业务

    据港台媒体报导,联通表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止,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亿户,用户市场份额保持在35.2%,其中,GSM移动电话用户数净增534.7万户,GSM业务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MOU)为195.0分钟,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ARPU)为49.1元。

    其中,GSM移动电话业务收入为256.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6.6%,但由于营业成本升9%至211.97亿元,上半年GSM业务的营业利润跌5.8%至44.78亿元,税前利润则大致持平为38.57亿元。

    2、CDMA业务快速发展,用户增长迅速

    2005年5月23日,CDMA发展组织(CDG)( www.cdg.org )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CDMA无线技术在所有地区的增长势头强劲,新增用户超过1640万,达到2.566亿。季度增幅为7%,年度增幅为27%。每月CDMA2000的新增用户超过700万。

    CDMA2000网络的部署、市场对先进数据服务和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可选择范围更广且功能丰富的设备以及手机价格下降都是CDMA2000和CDMA取得成功的原因,CDMA2000将继续推动CDMA的增长。预计到年底,CDMA用户将达到3亿,其中70%的用户将使用3GCDMA技术。

    2005年第一季度,由于新增用户和已有用户都倾向于选择使用3G服务,CDMA2000的新增用户创历史新高,增幅达到21.6%。这相当于CDMA2000的每月新增用户达到720万,而2004年第四季度,每月新增用户为650万,一年前则为新增用户460万。3月底,3GCDMA2000用户达到了1.684亿,占全世界CDMAOne和CDMA2000用户的66%。

    亚洲仍是CDMA用户最多的地区,达到1.095亿。2005年第一季度,该地区新增用户为750万,季度增幅为7%,年度增幅为30%。日本KDDI的3G用户继续增长,随着印度运营商向新地区扩张并引进新的服务项目,印度的CDMA用户也迅速增长。现在,在印度,CDMA2000为76%以上的CDMA用户提供服务。

    北美紧随亚洲其后,新增用户520万,3月底达到9730万。CDMA运营商的业绩强劲,CDMA也巩固了在美国的领先地位,其用户占到总用户的49%,而一年前则只占到47%。截至目前,CDMA2000是这一地区部署最广泛的3G技术,为7200万用户提供了服务。

    本季度,拉丁美洲用户增长也同样强劲,仍然是CDMA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05年的前三个月,用户数量增长了8%(与2004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38%),用户达到4570万。拉丁美洲拥有37个商用网络,还有8个网络正在部署之中,在CDMA2000网络数量方面处于各地区之首。

    3、3G业务已准备就绪,将进入市场

    信息产业部表示,经过对三种标准所涉及的芯片、系统、终端等严格测试,中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条件已基本具备,目前进入商用前最后的技术准备阶段。

    美国高通公司9日向信息产业部电信 研究 院提供3G三大标准之一CDMA2000终端测试仪器,为海内外移动通信生产厂商研发生产的CDMA2000终端提供必要的测试环境,以确保符合规范。这是这一技术正式商用前最后的试验准备,标志着中国3G 规划 中,CDMA2000这一部分市场启动已经成熟。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另一3G标准TD-SCDMA也已完成网络测试,首批基站下线,手机终端达到20余款,全系统产品进入成熟期,全面商用一触即发。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负责人在近日表示,在中国3G近万亿元的市场 规划 中,TD-SCDMA有望占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此外,WCDMA这一标准目前已在全球有了最广泛的商用基础。

    对于当前使用的以语音为主的第二代移动通信,3G意味着可视通话、视频浏览、高速上网等除语音之外的众多数据业务。中国对3G发展一直采取理性、务实态度,积极稳妥加以推进。

    (三)数据通信业务市场

    1、传统数据通信业务发展缓慢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已大大超出传统数据通信网络所能提供的能力,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出现和规模发展,将传统数据通信网络推向边缘,使其只提供部分业务的接入能力,与此同时,现代数据通信网络也在向着整个数据通信网边缘的延伸,下一代通信网已初见端倪。

    关于传统数据通信网络与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时间段划分,并没有具体的年代界限,而是有着很长的一段更迭时期。一般来说,20世纪60年代末(以1969年建成的ARPANET作为标志)是传统数据通信网络的起步时期,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分组交换网络,并有CCITT(现为ITU_T)制定的标准可进行互连互通。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数据通信网络的演进速度,传统数据通信网络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和改进,而现代数据通信网络已在酝酿阶段。20世纪90年代,传统数据通信网络由鼎盛开始走向保持阶段,现代数据通信网络开始初步建设并开放业务,并被一些商业炒作者视为可替代一切通信网络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21世纪伊始,传统数据通信网络发展缓慢,部分业务逐渐萎缩,同时,现代数据通信网络开始走向健康稳步的发展阶段。

    传统数据通信网络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条件下所产生的适合当时各种技术能力和业务特点的数据通信网络,在整个数据通信网络的演进过程中属于初期阶段,它所展现的仅仅是数据通信网络的一个雏形。在传统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 研究 ,甚至思路和想法(比如对业务综合的实现、网络融合的预测等)对以后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截至目前,纵观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数据通信的起步、发展、成熟以至更新换代,都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伴随着这种需要的多样化、规模化、规范化,数据通信网络也必须在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中发展演进。

    2、VoIP新业务将冲击传统数据业务

    VOIP电话对消费者来说,是出色的廉价服务;对运营商而言,不仅意味着收入的流失,还将面临着大量合法的或不合法的宽带服务商的挑战,这些宽带服务商可以变相地提供语音通话服务,将直接动摇基础电信服务这个产业支柱。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5年上半年IP通话时长(去话)达到644.1亿分钟,同比增长17.4%。但除了公开的、信产部统计在册的通话量以外,由于巨大利润的诱惑,还存在不少地下运营商经营的VOIP国际长途话务量,这也是VOIP市场的一大特色。根据一定的估量方法,赛迪顾问认为2005年上半年VOIP地下国际长途话务量达到2.1亿分钟,收入为1.9亿元左右。

    目前VoIP业务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是基于集群网络的IP CENTREX实现方案,一类是用户自行构建的IP PBX(专用分组交换机)方案。无论是哪种方案,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由于IP PBX的高速增长,运营商的利润空间被压榨,因此IP Centrex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被认为是NGN最具发展空间的业务,运营商们更将其看做是争夺企业市场空间的法宝。

    中国网通是VOIP业务的积极推动者。网通优势在于,全国40G的光纤主干网,保证了带宽和运行速度;遍布全球的接入网关,使得用户无论从哪个地方打电话,均可就近接入;“随身行”优质的方案利用了网通传统电话网络,使得服务具有电信级容量和质量,这一点是国内任何其他公司所不能比拟的。由于高质量和稳定的服务,“随身行”的用户普遍忠诚度高,尤其是那些含金量高的公司用户。

    (四)增值业务市场

    1、宽带价值链逐渐成熟,宽带应用增多

    中国宽带网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网络的骨干和汇聚构架已基本形成。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宽带网络的热建冷用情况突出,许多试验点的开通率还不到3%,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用户因素、ISP/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如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因素、ICP(内容/业务提供商,如游戏、教育等站点)因素。目前宽带网络缺少用户与ICP盈利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条从用户到ISP/NSP、ICP/ASP的合理价值链,只有建立合理的宽带价值链,其中的各个角色才能从中获益。

    下面针对国内宽带网络现状,详细描述基于ISP/NSP代收费模式的宽带价值链结构。这种收费模式可使ISP/NSP和ICP/ASP紧密合作,提供优良的内容服务吸引用户,使宽带价值链良性运转。我们知道宽
    带业务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是最终用户、ISP/NSP和ICP/ASP,各个角色在价值链中的作用如下:

    1.宽带网络和宽带业务的使用者在价值链中的作用如下:利用ISP提供的网络设备接入宽带网络;使用ICP提供的内容服务与ASP提供的应用;通过统一平台缴纳网络使用费和内容使用费。

    2.ISP/NSP在价值链中的作用包括:

    ●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认证、业务发布、业务提供、业务处理和统一计费/结算的平台;

    ●向用户提供综合Portal,便于用户管理个人信息,接受内容服务;

    ●提供CDN和BDC,由BDC集中管理ICP服务器,由CDN将ICP的服务内容接入用户;

    ●向用户提供网络设备,收取网络使用费,并代ICP/ASP向用户收取内容使用费;

    ●向ICP/ASP提供内容发布平台,并收取网络使用费和BDC服务费;

    ●向ICP/ASP返还内容使用费,并按一定的比例提成。

    3.ICP/ASP在价值链中的作用如下:

    ●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宽带业务,通过ISP向用户发布;

    ●通过NSP/ISP的传送网络,将用户所需的内容传送到用户边沿;

    ●通过ISP向用户收取内容使用费,并按照一定比例向ISP提成。

    宽带价值链运营模式如下:

    ●ISP/NSP通过Portal向用户提供业务选择功能,定制个性化Portal;ISP/NSP负责发展业务用户,与ICP/ASP合作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并制订合适的计费策略;ICP/ASP通过ISP/NSP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ISP/NSP对用户进行计费/扣费,并代ICP/ASP收取内容使用费,ISP/NSP与ICP/ASP按一定比例对内容收入进行分成。

    ●ISP/NSP向ICP/ASP提供内容传送与发布平台,使ICP实现“单点接入,全网服务”;ISP/NSP负责建设基础网络与内容传送网络,供ICP/ASP开展宽带业务,ISP/NSP向用户和ICP/ASP收取网络使用费。

    采取宽带价值链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良性循环,达到用户、ISP和ICP三方多赢的局面:(1)用户享受由ISP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多样化的计费模式,满足不同需要,降低宽带业务使用门槛。(2)ISP/NSP体系结构开放,接口标准化,使ICP易于接入;建立CDN内容传送平台和BDC,统一管理ICP服务器资源;统一用户管理和内容管理;面向用户内容计费,并向ICP提供结算功能;提供Portal业务,使用户可通过门户选择业务和服务内容,由ICP发布内容。(3)ICP/ASP将内容收入发展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利用ISP用户资源,内容成为制胜关键;通过NSP/ISP的开放接口与CDN/BDC支持,专心开发高质量服务内容;由ISP解决支付问题,不需要复杂的管理系统。

    2、移动和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迅猛

    (1)移动数据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焦点,是创新的业务增长点

    到2002年6月底为止我国数据多媒体用户己达64.4万户。移动数据业务作为移动通信与数据通信的结合点,能使移动用户随机地得到话音、文本、图像等多种信息服务,并与互联网结合,可用于商业、移动办公、娱乐、通信、信息服务等等多种、多层次的服务,无疑具有广扩的前途和无限的商机,也是创新的业务增长点。

    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也是多样化,促使移动数据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例如:广播信息;互动信息;多媒体信息;预付费业务;统一信息系统;垃圾信息过滤;移动商务;移动银行;移动证券;互动聊天...等等。

    中国移动己经大面积建设GPRS,第一期工程开通16个省会,25个重要城市,现己基本完工,目前,正处于试商用阶段。二期的建设和扩容正在进行。届时将变成全国31个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全面覆盖。

    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推出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用户数激增,新业务层出不穷,合作伙伴大量增加,真有“梦想成真”之感。去年中国移动SMS业务收入15.9亿。

    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己经完成,以话音为主,同时对CDMA-2000 1X系统进行试点,准备在二期工程中大面积使用,与GPRS相对应。中国联通去年8月1日推出的165“联通在线”,进入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

    “联通在线”提供的业务与“移动梦网”相似,主要是其于SMS平台的订阅与点播业务;统一信息服务;SP访问与合作业务;移动电子商务及WAP,WEB访问服务等。

    我国移动运行商已经注意到“移动数据业务”所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谁能提前组织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业务,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诸如:手机银行;手机炒股;手机购物;手机搏彩;手机点播;手机交互游戏等等;数据业务将成为用户的新宠。

    (2)移动增值业务成为进入WTO后外资关注的重点

    今年是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电信增值市场开放,外资进入电信市场的第一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移动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受到外资冲击,因为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不需要电信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壁垒很低,而且贴近用户,服务灵活,投资效益高,开发周期短,为外商所关注。

    (3)移动数据业务的展望

    用户青睐的移动数据业务:

    移动数据业务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除了语音;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电话;多媒体信息及家电控制等通信业务外,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加普遍。如移动的E-mail,WWW浏览,电子商务,电子贺卡等等互联网业务在移动通信中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教育很有应用前景;移动办公也是发展方向。其它职股票信息、交通信息、气象信息、位置信息、网上教室、网上游戏等等移动的应用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

    数字移动业务的IP化;分组化(分级交换替代电路交换,PS替代CS);个性化;生产简单化将是我们的发展趋势。

    MMS将替代SMS

    2001年在移动互联网上SMS全球共发送了2500亿条信息。中国移动SMS收入15.9亿元。

    SMS的局限性

    A、采用信令信道,速率低,而信令信道资源宝贵,当短信流量过大,影响移动网的QoS(服务质量)。

    B、SMS中消息长度不能超过160字符,这是由MAP协议确定的,因此传送大量信息时,非常不经济。相对来说,GPRS数据量可以大很多,价格也便宜。

    如用发展眼光随时间推移,简单文本在移动通信中应用越来越少。用户越来越关注“视觉效果”。因此文本信息越来越走向图标、图像消息,进一步向视频和电影演进。今后新业务不再是简单文本和SMS所能完成的。它一定是按照SMS发展到EMS(Enhanced Message Service)再向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多媒体消息业务的轨迹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