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 分析
2009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1、2009年1至5月全国财政收入27108.67亿元
2009年1至5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27108.67亿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1955.7亿元;全国财政支出22496.98亿元,同比增加4887.17亿元。
2、2009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
2009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467亿元,同比下降41.5%。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00亿元,同比下降0.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4543亿元,下降2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430亿元,下降22.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2303亿元,同比增长2.4%。
在39个工业大类 行业 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净亏损449亿元转为盈利448亿元,煤炭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4.2%,建材 行业 增长8.6%,电力 行业 增长1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下降75.8%,钢铁 行业 下降97.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77.9%,化纤 行业 利润下降34.7%,化工 行业 下降25.4%,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46.0%,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5553亿元,同比下降3.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030亿元,同比增长35.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679亿元,同比下降0.8%。
2009年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应收帐款44497亿元,同比增长8.0%。产成品资金21211亿元,同比增长4.2%。
3、2009年5月CPI同比降1.4%其中食品类降0.6%
2009年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与4月份相比,同比跌幅缩小0.1个百分点,环比跌幅扩大0.1个百分点。
从主要分类看:5月份食品类同比下降0.6%,衣着类和交通通信类下降2.3%,居住类下降4.8%;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指数下降1.3%;服务项目下降1.3%;食品类环比下降0.6%,居住类环比下降0.3%。上述数据告诉我们:
1)2009年5月份,CPI环比下降0.3%。其中,食品类下降0.6%、居住类下降0.3%,这两者就影响CPI环比下降0.23个百分点。食品类中,随着猪肉供应量的不断增加,猪肉价格进入下跌通道,猪肉环比下跌7.3%,影响CPI下降0.22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1-5月,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1.0%、1.5%、0.4%、0.8%,已经连续五个月上涨。粮食是许多食品的原料,也与许多农产品(10.65,0.05,0.47%)存在比价关系。因此,粮食价格走势的抬头,是否会影响今后CPI的走势,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2)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同比价格指数下降1.3%。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指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CPI。5月份核心CPI同比下降1.3%,比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
3)服务项目价格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3%。其中,一些服务价格出现上涨,衣着加工同比上涨3.9%,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上涨5.5%,个人服务上涨4.3%,文娱费上涨1.5%。
2008年—2009年CPI、PPI走势
分析
4、2009年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5年新高
2009年1月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增幅比1月至4月高2.4个百分点。其中,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1.64万亿元,单月同比增幅近39%。而32.9%的增幅,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年来最高增速,仅次于2004年1月至5月的34.8%。
(二)2009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走势
随着09年5月份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国经济复苏的迹象日益明显。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8%左右。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将在“去库存”与“去产能”中进行自我修复,并将贡献7%的GDP增长率;此外,政策进一步的刺激也可以完成1%的增长率贡献。因此,2009年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将呈现一个“非常7+1”的态势。
在政策大力刺激的作用下,以及上下一致“保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注定将一直提供超预期的数据;居民消费在“家电下乡”等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也仍将稳定增长;然而,外需在一系列出口刺激政策下并没有太多起色,世界经济仍深陷衰退泥潭之中,国内经济对出口不能指望太多。
具体而言,世界经济结束金融恐慌进入可预期的衰退阶段,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预计外需在半年内还将持续同比下跌15%以上,中国的实体经济将不得不继续等待机遇;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扩大了公共需求,通过补贴诱导与金融信贷条件改善,较好地刺激了内部市场需求,投资在三季度会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而以汽车与房地产为代表的消费也将维持在15%左右的名义增长水平上。此外,全年通货膨胀率预计在0.5%。09年2-8月中国经济进入长达7个月的通货紧缩期,9月后物价将开始变正,11月与12月将维持在2%的水平上,全年物价上涨率预计不超过0.5%。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虽然在稳步复苏,但是增长的内部需求与消失的外部需求并不匹配;企业的利润虽然探底回升,但是并不尽如人意;公共财力的消耗在勉力维持,如果不完成投资的空中接力,财政赤字率将突破4%,直逼5%,经济系统性风险将因此逐步加大。
2009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取决于市场自我修复与公共财力消耗的博弈。危机对中国经济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中国三十年的经验足以应对本次危机。一般来讲,公共政策的实施要么是已有的成功经验翻版,要么是国外成功案例的本土化。因此,历史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走出危机。
中国三十年的增长是一个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交互演化的过程。改革三十年来,中国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危机——1978年、1992年与1998年,对于这三次危机,我们都是通过迅速提升市场化来解决问题的,继而延续了城市化突前、工业化跟进的大套路。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现阶段解决危机只不过是通过直接投资与补贴消化库存并加上提振信心来解决问题。如果认同本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前几次,那么政策或将在未来面临进一步调整。
政府负债扩张的结果是经济的虚分实离,即实体经济的恢复速度远远赶不上资产价格的增长速度,中国可能正进入一个硬启动下的资产重估过程。在全球货币定量宽松的大背景下,国际资金的流动将会进一步推高中国的资产价格;此外,地方政府强力化解财政危机的行为,也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从货币政策来看,在美元即将大规模滥发的背景下,资源品价格飞涨,全球通胀预期已经到来,国内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可能会从极度宽松向适度宽松转变。
二、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方向的转变
2009年6月中旬,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对外称,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365个项目,总投资达14428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亿元。
上述信息意味着,自中央宣布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来,到今年5月底,掌握着投资项目生杀大权的环保部只批复了365个项目。但实际情况是,从2008年11月到今年5月底,全国新开工项目已经远远不止这个数目。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09年1-5月,全国新开工项目123878个,是环保部批复项目的339倍;全国施工项目216420个,是环保部批复项目的592倍。
可以肯定的是,此轮投资中,地方的项目严格通过环评的要远远少于没有通过的。事实上,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上项目,往往只看投资额度。
不过,这样的投资增速带动了宏观层面的好转,尽管目前来看,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稳固,但是从大面上来看,扩内需的政策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急速的投资扩张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在投资过程中,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高一资”抬头的苗头。
此外,投资热潮实际上并没有给工业企业带来太多实际效益。09年前五个月,在32.9%的投资增速带动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为6.3%。企业产销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工信部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比上月进一步回落0.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回落0.3个和0.6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和企业利润严重不匹配,这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去年四季度至今,宏观调控的组合拳,投资表现出了强大的效果,但是带动效应目前还是有限;第二,部分 行业 产能过剩的情况非常突出。
如果投资形势照此发展下去,此轮宏观调控将很有可能重蹈1998年那一轮调控的覆辙。
过去7个月的投资急速扩张,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完全符合预期的效果,亦与中央启动此轮宏观调控时“远近结合”的政策初衷出现了些许偏离。不过,投资的带动效应,却为第二轮调控创造了条件。6月中旬,决策层开始主动切换调控引擎,结构调整就此成为重中之重。
1、政策下一步
调控重点的转向将相关部委下一步的政策部署引向了结构调整领域。今后一段时间,将是结构调整政策出台的密集期。
据悉,国务院已经于近期发文要求相关部门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集中到结构调整上来。其中明确提出,环保部要加强对工业投资项目的环评工作,财政部和银监会也要积极通过对信贷结构的调整。
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 研究 制定《钢铁 行业 兼并重组条例》、加快技改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研究 制订《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出台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结构调整,主要包括环评、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以及企业技改。但是短期内,主要依靠的还是环评和淘汰落后产能。可以肯定的是,环评今后在宏观调控中将会发挥重要的力量,这是从源头上防止“两高一资” 行业 投资过热,引导结构调整的最有力手段,因为环评可以一票否决。
此外,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高层接连召开十大 行业 座谈会,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均派员出席。国务院在会上多次明确要求,最晚在今年7月底,必须将十大产业振兴 规划 实施细则全部出台。
十大产业振兴 规划 不仅是此轮扩大内需政策中的重点,更是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钢铁、船舶、纺织、化工等十大产业,均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落实十大产业振兴 规划 需要进一步出台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比如,每一个振兴 规划 都提出了产能淘汰目标,也都提出了技术目标,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政策支持。
2、调动企业投资
不过,在中央财政收支吃紧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再次大规模支持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财政在这方面会给予优惠和鼓励措施,比如补贴、税费上的优惠等等,但绝对不会像第一轮那样,财政要抛出多少钱去启动这项计划。这一轮主要是在原有投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构,主要以企业为主,企业的技术创新、兼并重组、产业结构的优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重点转向结构调整时,第一轮以投资为主的调控政策并不会因此而放缓。国家发改委官员对本报表示,尽管调控的首要目标发生了变化,但是四万亿投资计划不会受到影响,仍将按计划分批下拨,只不过,将会结合结构调整的推进,在资金投向上进一步加大向民生领域的倾斜。
3、结构调整之难
技改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务院试图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主要工业领域内企业技术水平,同时进行落后产能和设备的置换,以进一步扩大企业投资。为此,国务院曾宣布拿出200亿专项资金,以贴息的办法,支持企业技改。首批技改项目已经于4月底全部下发并实施。
根据工信部的测算,中央200亿技改资金能拉动的投资规模为4600亿。
尽管刚刚开始,但是在技改过程中,已经出现银行贷款到位资金缓慢、企业技改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技改涉及新的投资和产能扩张,因此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技改,既新上了项目,又可以拿到中央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为兼并重组创造了条件。国家发改委官员说,国家确定的技改领域大部分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必须警惕地方和企业借技改之名,继续扩充产能。
但实际上,过去几年间,以技改之名行扩产之实的企业并不算少,最典型的便是钢铁 行业 。钢铁 行业 的结构调整已经喊了数年之久,其结果却是越调整,产能过剩反而越严重。现在,这个难题再一次摆在面前。
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难点在淘汰落后产能。近期,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和相关部门要求地方上报淘汰落后造船企业的生产能力,但是却发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想的却是如何保住当地的企业。对于地方来说,企业意味着财政收入和就业。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十一五”电力发展与改革方针确定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 纲要》,明确了电力工业发展要坚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加强国际合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11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 规划 、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
2、我国核电发展目标确定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 规划 (2005-2020年)》。到2006年底,我国投入运行的核电装机容量为785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3%左右;到2020年,核电装机比例将增加到4%,达到4000万千瓦。2006年12月,国核技筹备组与西屋电气签订了三代核电项目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工作取得新进展。
3、电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
2006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办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对9个重点耗能 行业 的1011家企业提出了节能要求并建立监测系统,其中包括132家电力企业。4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电力 行业 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优化发电节能和环保经济调度,加大关停小火电机组力度。8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改进发电调度方式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按发电机组能耗,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的思路。9-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电监会等部门,赴六大区域电网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调研活动,明确将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2006年,全国发电企业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下降4克/千瓦时,全国输电线损为7.08%,比2005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4、《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 规划 》提速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 规划 》的总体要求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一五”时期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进行了调整,组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 规划 》,并于2008年3月公布实施。
《 规划 》提速了我国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1)水电
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300万千瓦。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常规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已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31%。
2)风电
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千瓦,为2010年以后风电快速发展奠定装备基础。结合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积极培育小型风力发电机产业和市场,到20l0年,小型风力发电机的使用量达到30万台,总容量达到7.5万千瓦,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0台。
5、相关标准
1)GB/T2900.20-1994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
本标准规定了与高压开关设备有关的通用术语和高压开关设备、开关部件、操作、特性参量、试验及试验设备等电工术语的定义。本标准适用于高压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接触器、起动器、组合电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高压开关柜)等高压开关设备(未包括熔断器,它另有自身的术语标准)制定、修订标准,编写和翻译技术资料、专业手册和书刊等引用。
2)JB/T832-1998湿热带型高压电器
本标准适用于湿热带地区使用的,额定电压为3.6kV及以上,工作颇率为50Hz的交流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接地开关、分段器、重合器、接触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组合电器及其操动机构等高压开关设备.本标准也适用于交流高压熔断器及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本标准所涉及的高压电器,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各产品正常使用条件相应标准的规定。
3)GB/T5273-1985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
本标准适用于户内及户外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等50Hz交流高压电力设备的接线端子,其中包括如下设备:a.电力变压器(包括其低压侧接线端子);b.高压开关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组合电器等);c.套管(包括穿墙套管、高压电器和变压器用套管等);d.电流互感器(不包括其二次接线端子);e.限流电抗器;f.保护电力变压器和电力线路的高压熔断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