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上游 行业 ——钢铁
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体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2007年我国生铁、粗钢产量分别可达4.72亿吨和4.9亿吨,增速分别可达16.78%和17.0%。尽管与2006年相比增速已经下降,但我们看到绝对数量的增长仍分别高达6800万吨和7200万吨。预计2008年我国生铁和粗钢的增速将进一步回调至10%~12%左右,但绝对数量的增长仍高达5000万吨左右。
1997~2007年生铁、粗钢产量变化
单位:万吨
2007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预计将高达5亿吨以上,由于支撑我国钢材消费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预计2008年国内钢材消费仍有相当可观的增长空间,但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调。由于新投产项目减少,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钢铁工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太大压力。
同时由于钢材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我国钢材净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预计全年可达4550万吨。钢材净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出口钢材的大幅增长,而进口钢材数量则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预计我国出口钢材将高达6300万吨,同比增长约46.5%,增长量超过2000万吨。2007年我国政府为抑制钢材的出口,不仅取消了钢材的出口退税,还对钢材开征出口关税,同时实行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1997—2007年钢材 市场发展 状况
1、2008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694.3万t,同比减少26万t,降幅为3.56%。其中,Cr-Ni 钢(300系)350.86万t,占总量的50.53%,同比降低7.6个百分点;Cr钢(400系)186.24万t,占总量的26.82%;同比增加 1.3个百分点;Cr-Mn钢(200系)157.22万t,占总量的22.64%,同比增加6.29个百分点。
2、2008年我国进口不锈钢121.25 万t,同比降低28.59%;出口105.66万t,同比降低18.88%。进口量大于出口量15.59万t,其中半制品(锭坯)净进口9.22万t,热卷板净进口9.55万t,冷卷板(宽)净进口5.28万t,窄板净进口7.75万t。其他钢材,如长材、管材(包括石油天然气管)和管件均实现净出口。国产不锈钢材满足国内市场程度进一步提高,自给率达到81.24%,比上年提高了5.64个百分点。
3、2008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624万t,同比减少34万t,降幅为5.17%。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建筑 行业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奥运场馆等一批特大型工程相继落成或正在建设,标志着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住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安居需求。各地重视建筑业的改革发展,目前已有9个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大中型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效益逐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从2002年到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亿元增加到40975亿元,年均增长120%,建筑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的20个 行业 中,建筑业排名第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我国建筑业队伍不断壮大,吸纳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外工程承包营业总额、市场地域范围、涉足专业领域不断扩大,业务遍及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由于受到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奥运会即将到来、节能减排工作正式开始、年前完成公路主体框架等多方面的影响,令投资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各地方、企业积极投资,进行城市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建设投资增长速度较快,投资态势继续上升。建筑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得到快速发展。据统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13亿元,同比增长22%。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9%。
2007年,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建筑工程 行业 景气依旧高涨。在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农”工作、节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 行业 将依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2007年我国建筑业应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房地产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重要的建筑市场。
2、房地产 行业
2008年房价的过快上涨和利率的不断提升,导致居民购房能力下降;同时,住房供给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市场预期的悲观,再加上政策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压缩,使得2008年前8个月市场持续调整,成交量逐月缩减。尽管如此,目前房地产市场库存状况仍处于合理水平,市场趋于理性。
不过,宏观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合计增速在下降,而开发商自筹资金的能力不能无限放大,各项应付款迟早要还,开发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而且,在土地限期开发政策的压力下,项目开发、商品房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市场继续调整,商品房的库存压力也存在加大的可能。
1)价格增速放缓面积持续下降
2008年前8个月,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4.74%,自4月以来单月销售面积持续下降。销售均价,前8个月同比上涨2.41%,8月份单月则首次出现下降。销售均价增速放缓,而销售面积持续下降,原因在于:
首先,2003-2007年房价的上涨和贷款利率的上升,使得城镇居民平均最大购房能力所能支撑的住房面积下降至78.72平方米,超过了人均年收入和储蓄存款余额提升带来的购房能力的增加,导致购房能力相对下降;
其次,相对于城镇居民平均最大购房能力支撑的住房面积,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商品住宅套均面积偏大;
再次,市场不断调整,加上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房价增速持续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观望气氛逐渐加浓;
第四,受第二套住房政策以及股市走低等影响,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受到严重压缩。
2)库存仍合理市场趋理性
商品房在建面积增速下降的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也在下降,以商品房在建面积与月均销售面积之比计算的库存消化周期,2008年前8个月达到48.16个月,比2006-2007年同期高出约14个月,但仍比1999-2004年同期要低。考虑到中国商品房的预售制度,我们用新开工面积及月均销售面积来测算新开工商品房的库存消化周期,2008年前8个月为15.5个月,比2006-2007年同期高出约3-4个月,但仍比2003-2004年同期低4-5个月,较1999-2002年同期则低更多。因此,无论从在建商品房的库存消化周期,还是从新开工商品房的库存消化周期,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认为2006、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理性状态的话,那么依据目前商品房在建面积和月均商品房销售速度,房地产市场至少要调整14个月;而如果认为1999-2004年房地产市场处于理性状态的话,那么目前房地产市场则属于回归理性状态。
面对2004年月均房价增速10.59%和2005年前4个月房价增速14.81%,7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而2005-2007年月均房价增速为13.23%,因此,我们更倾向于1999-2004年市场运行更趋理性,也就是目前商品房库存状况相对理性。而要求市场恢复到2006、2007年火爆而非理性的状态,则不具备可持续性。2008年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虽然相对于2007年同期下降14.74%,但比2006年前8个月则上升了10.22%,仍处于1999年以来历史第二高水平,也就是说,商品房市场消化速度并不慢。
3)开发资金增速下降
2008年前8个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合计同比增长率为14.1%,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首先,市场的调整导致产品销售回款和按揭贷款的下降;其次,货币紧缩,使得开发商获得贷款的难度上升。
无论从同比增速还是从各项资金来源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以及各项应付款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来看,2008年前8个月开发商缓解资金压力的途径主要是增加自筹资金的使用力度和延缓各项应付款的支付。另外,外资自2008年5月以来进入房地产
行业
的速度有所加快,也部分弥补了开发商的资金来源。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