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7年我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发展现状 分析
中国在全球同行的地位举足轻重。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从整体看, 行业 通过大量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研发,已经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与之配套的电缆材料、电缆设备制造业也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配套体系。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赢利能力较强。中小型企业资产营运能力较好。
目前, 行业 市场化运作机制明显增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 行业 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线电缆制造业优势明显,地区差别进一步扩大。以资产计算,国有经济成份仅占15%,三资企业占近25%,而民营经济成份达60%以上。在电线电缆 行业 销售收入前十名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华东地区成为电线电缆产业最重要的制造区域,占全国50%的资产和产值形成60%的销售额,并赢得 行业 70%的利润额。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 集中度不高,中低压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超过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 中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800家左右,而更小规模的企业则数不胜数。电线电缆 行业 2005年的销售收入最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超过2.81%,前24名领先企业的累计份额只有23.17%。
未来几年,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 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预计达10%以上,尤其是电力导线和电缆年均增长可达15%。根据对未来两年各主要输配电设备子 行业 销售收入的情况预测,未来几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2008年为3530亿元,2009年为3980亿元,2010年为4136亿元。
二、我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市场特点 分析
2001至2007年期间,我国电线电缆制造业总体上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并且同比增速加快。其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业 规模增长快
2005年1~11月我国电力电缆产量达到670.78万公里,同比增长58.77%,2006年1~11月同比增长40%以上。2007年1~9月,电线电缆 行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4395.09亿元,同比增长38.37%。
2、市场集中度低
截止2007年底,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 中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800家左右,而更小规模的企业则数不胜数。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CEEIA)发布的“2007年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各分会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前100名”中,有19家电线电缆企业进入前100名。
电线电缆 行业 2005年的销售收入最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超过2.81%,前24名领先企业的累计份额只有23.17%。与其他 行业 相比,电线电缆 行业 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全球电线电缆市场已形成了耐克森、比瑞利和住友电工这样的实力超强、并能长时间保持优势地位的品牌,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及品牌。
3、市场分布区域性明显
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 中企业的分布区域性明显,市场份额最高的前5名省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70%。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中西部地区比重很小。
三、我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技术发展状况
1、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
原有的电缆网络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新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铜芯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 研究 的电缆(即现有的HYA市话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j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美国已在1997年制定了用于宽带的对绞通信电缆标准(ANSI/ICEA S-98-688-1997及S-99-689-1997),包括非填充和填充两种型式。传输频宽已扩展到100MHz,可供数字网络使用。IEC对此问题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2001年,IEC 62255-1文件“用于高比特频率数字接入电信网络的多对数电缆”提出了0.4~个0.8 mm线径、1~150对、最高频率30MHz等指标的建议,此建议的提出也许会为这种电缆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制,并正在建立相应的标准。
2、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超蛰
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愈来愈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己逐渐成为布线系统中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绝缘电阻、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6类电缆在超5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传输频带,达到250MHz,其相应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6类电缆要求不但有严格的工艺,而且不少厂商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如采用泡沫皮绝缘芯线或皮泡皮绝缘芯线、骨架式结构隔离线对等都改善了电缆的高频特性。
3、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及漏泄同轴电缆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基路用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特别是超柔形结构的室内电缆、路由连结电缆都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基站站数的增多,以及边缘地区(电梯、地铁、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室内等用户)对移动信号的要求不断提高,预计这类电缆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对电缆指标的要求(如驻波比、屏蔽衰耗等要求)已明显提高,要求电缆的工艺及结构应不断改进,以与之适应。
第二节 我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 行业 存在的问题
1、 行业 两极分化突出:随着 行业 竞争日趋激烈, 行业 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更加突出。2005年电线电缆 行业 2770家企业中有479家处于亏损,亏损比例为17.3%,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比例略有提高。随着电线电缆 行业 总体效益水平稳步提高,截止到2005年底,电线电缆 行业 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分别为5.94%、6.25%、4.33%和10.16%。
2、 行业 内无序竞争加剧:造成产品低价竞争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一方面,由于投资门槛低,致使大批企业涌入,造成 行业 内的企业“过多过滥”。电线电缆 行业 内的大小企业更是达到5000家之多。这些 行业 的生产能力超出了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门槛”低,不仅使 行业 的集中度越来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业”得以混迹于 行业 之中,成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产品的产生源头,并凭借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加剧了 行业 内的无序竞争。
3、 行业 上下游议价能力弱
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 行业 ,我国原材料占电线电缆总成本的80%左右(美国为69%,欧洲为62%,日本为73%),原材料价格每上涨5%,相当于利润减少4%。铜和铝是电线电缆生产最重要的原材料,其生产厂商规模大,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制约着电线电缆 行业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电线电缆 行业 的下游厂商为电网建设公司和大型电工设备生产厂商,均具有较为强势的地位,议价能力强,制约着电线电缆 行业 毛利率的提高。
二、 行业 发展应对策略
1、加强对高端线缆产品的开发
电缆 行业 市场化虽然较为充分,但从细分市场来看,高端市场具有需求巨大,进入门槛高的特点,国内能够参与细分市场竞争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这些 行业 内企业大多订单饱满,盈利状况较为良好,发展思路和发展轨迹也越来越受到同行瞩目。
从未来的发展看,各行各业对线缆产品的需求将向着高性能、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国内企业若想在国际企业参与的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在产品性能上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线缆企业之间的差距。中国电线电缆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将表现在若干个知名品牌之间。中国企业要占有这个市场,做好产品,做强品牌是关键。
2、加强自主创新
创新发展正成为电缆业的共识,电缆业通过自主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未来国际电缆市场的竞争还将进一步加剧,电缆企业只有在技术创新战略上有所作为,才能有效增强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创新为电缆企业变革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中国电缆 行业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总体也应指向创新。
3、向新产品进军
电缆业已经逐步走出了传统产品的范围,正在向特种产品产业迈进和延伸。而石油、煤炭、造船、核电等工业的发展,也给各种特种、专用电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促使特种电线电缆稳定增长。电缆业内已涌现了一批专门生产销售特种、专用电缆的企业,只有进入特种电缆生产研发行列,才能夺取新的制高点。
第三节 我国 电线电缆制造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上游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十一五”末期电线电缆 行业 用铜量将达到450万~500万吨。铜、铝等有色金属是电线电缆 行业 的最主要原材料,在电工 行业 内,电线电缆制造业是铜、铝需求量最大的 行业 。
1、铝业发展情况
受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电解铝价格高位运行的双重影响,2007年我国铝产量和消费量均出现强劲增长。随着我国对铝 行业 的宏观调控继续深化,受国家出口抑制政策的影响,2007年电解铝进出口均明显减少,最终致使国内铝市场保持供应过剩的局面,铝库存持续增加,铝价呈现出振荡走弱的格局。
展望2008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我国经济在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进而导致国内铝消费增长率出现回落。预计2008年国内铝市场在国内铝供应过剩和国际铝价回落的双重影响下,将继续保持低迷状态,维持低位横盘振荡的格局。
2003-2007年我国原铝产量及增长率 单位:万吨
2、铜加工 行业 发展状况
综合 分析 2007 年中国铜加工 行业 发展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量大幅提升推动表观消费量净增近100 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铜加工材的产量达到628.8 万吨,比2006 年提升了18.1%。结合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 分析 ,当年中国铜加工材的表观消费量达到684.2 万吨,比2006 年净增约98.4 万吨,增幅为16.8% (如下表)。
2003-2007年中国铜加工材
行业
发展概况 单位:万吨
根据近年来各类铜加工材产品的增长速度及其在铜材总生产量的比例,安泰科估计,2007 年中国铜板带的产量约为95 万吨、铜管为120 万吨、铜线为280 万吨、铜棒为70 万吨、铜箔为20万吨、其它为45 万吨。
从各省份的生产情况来看,江苏、浙江、广东位居铜加工材生产量前三甲的地位仍未被撼动,但是江西省在2007 年已经异军突起,以55.8 万吨的总产量超过了安徽、河南而成为全国第四大铜加工材生产省。这与江西省依托江铜集团大力发展铜产业是分不开的。其中,鹰潭市2008 年就力争实现铜加工能力160 万吨,上饶市也计划“十一五”末其铜加工材的生产能力达到30 万吨。
2)出口持续增长势头开始受阻。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 分析 ,2007 年中国铜加工材的出口量为50 万吨,比2006 年下降了10.6%,并由此改变了自2001 年以来中国铜加工材出口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从分类产品来看,除了铜管类产品的出口量在2007 年达到18.5 万吨并仍保持了增长以外,其它6 类铜材产品的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下表)。
2003-2007年中国铜加工材进出口量(分品种) 单位:万吨
分析 其原因,除了人民币快速、大幅度升值的影响外,可以说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出口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开始显现。因为对于铜加工材生产企业而言,有关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出口积极性。
2007 年2 月份,中国海关将铜管类产品的编码从此前的3 种细分为7 种,即目前所包括的外径≤25mm 的带有内(外)螺纹或翅片的精炼铜管、外径≤25mm 的其他精炼铜管、其他精炼铜管、盘卷的铜锌合金(黄铜)管、其他铜锌合金(黄铜)管、白铜或德银管、其他铜合金管。其中,除“外径≤25mm 的带有内(外)螺纹或翅片的精炼铜管”保留了13%的出口退税税率,其它几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已经下调为5%。
3)登陆资本市场并涉足海外拓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为铜加工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继2006 年10 月25 日高新张铜(00207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之后,2007 年9 月21 日,精诚铜业(002171)在深交所挂牌交易;12 月27 日,兴业铜业(0505.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其中,精诚铜业首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将投向年产20000 吨高精度铜合金带材项目的建设,以使公司产能增加到90000 吨/年;而兴业铜业也会在未来不断扩充产能,即由目前年产6 万吨,增至2011 年的生产12.2 万吨。
2008 年1 月16 日,海亮股份 (002203)网上发行的4400 万股A 股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另外,宁波金田目前已经处于上市辅导期。
在铜加工企业先后亮相资本市场的同时,国内精密铜管生产的领军企业--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在2006 年8 月16 日成为国际铜业协会在中国的第一家铜加工企业会员的一年后,于2007 年当地时间8 月17 日上午12 时整,举行了其在墨西哥投资兴建6 万吨精密铜管项目的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金龙集团出击海外的首个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位于墨西哥科委拉州蒙克洛瓦市,计划投资1 亿美元,总产能达12 万吨,分二期进行。第一期投资6000 万美元,年产能6 万吨,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可达到试生产状态。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铜加工企业将借力中国资本市场来完善企业的运作机制,并实现由家族式企业为主向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转变。而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铜加工企业向海外拓展的步伐也会不断加大。其中,中国铝业完成主业调整及其在兼并重组铜加工材生产企业等方面的一系列大手笔运作,都将对中国铜加工材生产乃至整个有色金属 行业 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下游产业
近几年,电力、通信、铁路、轨道城市交通、船舶、汽车、石油化工、建筑、公路、家电等产业依然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加快,对电线电缆的需求越来越大。
电力电缆是电线电缆 行业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电力电缆的产量也随之稳步提升。电力工业是我国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 行业 之一,2006年电力 行业 实现利润增长37.8%,2007年电力 行业 利润增长39.0%,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南方工业生产形成突发影响,对某些 行业 实现利润构成伤害。电力 行业 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2007年前两月该 行业 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6.7%,2008年则下降61.0%。不过,总体而言,这种影响是偶然和暂时的,对整体工业经济运行影响有限。
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电力 行业 “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发展 规划 》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适当进口国外优质能源,促进电力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电力与设备制造、煤炭协调发展,实现电力适度超前发展,不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电气化水平的构想。
“十一五”期间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当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开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能源效率。就深化体制改革而言,“十一五”期间,电力 行业 将进一步打破垄断,消除省级市场壁垒,开放区域电力市场,鼓励跨大区资源流动。并且还要稳步推进输配售分开试点工作。在优化发展煤电方面,将要求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新建燃煤机组的单机容量要在60万千瓦及以上,鼓励建设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在缺水地区要推广空冷机组建设。在新能源发电方面,将在大力发展水电的同时实施“乘风计划”,建设若干10万千瓦到20万千瓦的大型并网风电场。在有稳定热负荷地区,建设背压式供热机组。
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安排投产规模为1.65亿千瓦左右,关停凝汽式火电小机组1500万千瓦。投产大中型项目1.5亿千瓦左右(年均投产3000万千瓦),包括水电4512.7万千瓦、煤电8738万千瓦、核电4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1364万千瓦。新能源发电100万千瓦。与此同时,关停小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提高到6万千瓦,其中火电平均单机容量提高到8万千瓦,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所占比重达到50%,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下降到370克标准煤。
在电力设备需求方面,煤电设备中,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共计1.16亿千瓦。按照我国现有设备制造能力,在总量和品种上都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增加设备的供应能力,特别是对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燃气机组和大型核电机组,要通过打捆招标,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尽早实现本土化。输变电设备主要是实现±500千伏直流设备、交流500千伏GIS设备、紧凑型设备、高于75万千伏安的大容量变压器、灵活交流输电装备的国产化。
可以预见,发电设备的增长、电网的建设和联网必然带动对电力电缆需求量的增长,预计将有6%-7%的增长幅度。
2、通信 行业 发展情况
通信业是国家“十一五” 规划 的重点发展产业,国家将对重要的通信技术以及标准给予政策、税收、资金、重点项目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支持,将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制造类优势企业大力扶持,关注的技术领域将集中在3G、NGN、WIMAX、光网络、IPTV、IPV6等方面。“十一五” 规划 的出台将促进我国通信业更上一层楼,鼓励通信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使我国通信业成为出口大户。
中西部电信业若持续发展,固定电话用户及普及率仍将不断提高。按每年固定电话约4000万户增量,在今后五年内持续发展是可能的,所需室内通信电缆为6000万对公里左右,再加上维修、更新和出口等因素,在“十一五”期间市内通信电缆仍可能达到7000万对公里/年左右。“十一五”期间,光纤需求量将达到1500-1700万芯公里/年。
3、汽车 行业 发展情况
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几年的平稳增长之后,2007年再度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各月汽车产销率均超过90%,其中5月份、8月份、9月份和12月份产销率均超过100%。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汽车 行业 产销连续9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在2000年销量突破200万辆后,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每年销量均跃升到新的百万辆级规模,2007年的销量水平更是比2003年翻了一番。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轿车全年销量472.7万辆,同比增长23.5%,前十位品牌占有率超过30%。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730万辆,商用车产量270万辆。在乘用车品种中,轿车产量有望达到550万辆。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对车用线缆束的需求也将保持平稳增长。
第四节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企业数量 分析
一、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企业及亏损企业数量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主要企业亏损企业数量 单位:个
二、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不同规模主要企业数量
分析
单位:个
三、不同有制分企业数量 分析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不同有制主要企业数量
分析
单位:个
第五节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从业人数 分析
一、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企业从业人员 分析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从业人数
分析
单位:人
二、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员 分析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不同规模主要企业从业人员
分析
单位:人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
2003-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不同所有制主要企业从业人员比较 单位:人
第六节 中国电线电缆制造 行业 进出口状况 分析
一、电线电缆进口情况 分析
(一)2007年电线电缆进口情况 分析
2007年电线电缆进口情况
分析
单位:美元、公斤
二、电线电缆出口情况 分析
(一)2007年电线电缆出口情况 分析
2007年电线电缆出口情况
分析
单位:美元、公斤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