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 投资特性 分析
(一)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竞争激烈
在食品 行业 ,价格就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利润”,其中竞争的核心就是原材料的成本竞争。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食品 行业 来说,全 行业 的产品涨价并不会刺激食品需求的大幅度萎缩,因此产品提价无疑是提高利润最直接的手段。但单个企业都不敢随便冒此风险,单个企业提价就意味着自己苦心经营的市场将被占据价格优势的企业乘机抢占。因此,目前各食品企业都主要在节约原材料成本上下功夫,即便有些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对部分食品悄悄提价,也出言谨慎,不敢轻易刺痛消费者的神经。
在成本提高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一些有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食品企业已经将经营重心逐渐转向利润空间具有竞争力的高档产品上。由于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进入门槛也相对高些,就会更有竞争优势。一些企业也会因此获得“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独门功夫。也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会千方百计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管理。
在竞争过程中,不排除某些 行业 在短期内既无法降低原料成本、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又无法开发出新的高端产品或替代品。这样的 行业 可能出现全 行业 的产品提价,这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但依然会促进该 行业 的市场竞争和 行业 整合。
市场竞争随时随地都在,但市场竞争要牵动或加快 行业 洗牌却需要特殊环境。食品原料价格的集体上涨就为食品 行业 的重新洗牌提供了一个极特殊的市场环境。洗牌的结果,可能尊崇通常的市场法则——优胜劣汰。那些经不起马拉松式的高成本低利润甚至是零利润、负利润运行的企业自然出局,那些无法降低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企业会陷入惨淡经营,那些不具备开掘新产品能力的企业将难以为继,那些得不到消费者认可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市场。
(二)国际化竞争程度已经很高
中国食品 行业 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 行业 ,其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也是一个国际品牌涌入迅猛,国内品牌后起之秀最多,发展最快的 行业 。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经验。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食品又是人们生活必需品,食品市场极其广阔。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资本和企业均大举进入中国食品市场,而中国对外资企业进入食品 行业 管理较为宽松,因此中国食品工业的国内市场早已国际化,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经在国内置身于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本土化战略,独资或者合资(以合资为主)在国内设厂,使用国内原料、在国内生产销售,运用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使得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成为国际化。
目前,在全球经济逐渐融合的情况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WTO,这意味着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市场更加开放,为食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入世三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3年及2004年1—9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8.0%、9.1%和9.5%;2002年、2003年及2004年1—8月,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分别为21.8%、37.1%、38.2%。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食品贸易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2004年1—8月,谷物及谷物粉同比增长55%,食用油籽增长17%、烘焙花生增长30%,花生和花生仁增长19%。由此可见,加入WTO后对中国食品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潜力。
中国食品工业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食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1989年、1995年和2002年所占比重分别为9.7%、9.0%和7.5%),但是中国食品出口占全球食品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这3年分别为2.3%、2.5%和3.3%。尽管如此,但是这一比例与中国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并不相符。这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7%、3.0%和5.1%,就是说中国食品工业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对外依存度不高,消费弹性低
中国的食品工业具有典型的防御性 行业 特征,其增长相对GDP的波动要小得多。近20年来,中国食品工业以年均13.1%的增速持续发展。自1996年开始,食品工业(包括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加工业)总产值已居各工业部门的首位。2002年食品工业占全部工业部门总产值的9.43%,销售收入达10094亿元,同比增幅为16.37%,也高于13%的工业经济增长率。2003年食品工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全年增长预计可以达到17%。ブ泄人口基数庞大且仍在增长,这是食品工业长期增长的基础。中国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人口生育高峰期,在2016年以前,人口增长将保持在每年1600万至2000万的水平,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总数。而这些在开放环境中成长的新生代,在食品制成品方面的花费方面将更为慷慨。
二、食用油投资方向 分析
(一)市场前景 分析
从食用油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国产油增长缓慢,进口油增长迅速,精炼油消费增长很快,占据了75%城市食用油市场,其中有15%是小包装食用油,并逐渐向农村市场渗透。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
现阶段食用植物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城市以食用精制油、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食用油的品种丰富,因油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分为20多个品种,但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占40%以上;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它品牌的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中小食用油品牌的知名度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与此同时,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这正符合食用植物油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 行业 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标准比较低,食用油制造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04年10月1日,食用油新的国家标准强制实施,新标准不仅在植物油的质量和卫生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还增设了植物油产品特征指标,用以评价各种植物油产品的纯度,规范植物油产品的交易行为,并且要求厂家在标签上必须标明原料及原料的原产地,产品必须按照级别和主要原料来命名,还必须标明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属于“压榨”还是“浸出”等。按照新国标,原食用油产品不规范的标签(比如“色拉油”到时就属于不规范名称),必须在新标准实施之前改正,否则不得在市场上销售。而继04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的食用油国家标准后,14项食用油 行业 标准将于05年2月1日起废止。食用油新标准涉及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8种食用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分类更加明确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新标准主要针对花生油和大豆油,采用新方式把食用油划分为一、二、三、四等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新标准中还要求花生油和大豆油的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禁止仅标注“烹调油”、“色拉油”;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说明。这样,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三级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小包装食用油之争更加火上浇油。可预料的是,在今年之内,食用油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时期。
(二)市场壁垒较高,进入难度大
事实上,中国食用油 行业 早就存在着种类概念之争,比如动物油和植物油,比如花生油和大豆油等,只是这种争论更多地存在于动物油和植物油区别的层面上。在很多人看来,植物油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几乎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企业都处于同一个植物油阵营,他们的共同对手便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以食用动物油为主的饮食习惯。但现实的市场利益也使这个共同阵营内部产生分化,在品牌竞争不相上下的时候,开始转向种类竞争。
作为最先被人们所知道的小包装食用油,色拉油在卫生条件方面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这种油是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榈油加上各种中介质、经过脱色、脱酸、脱臭后精炼而成,没有太多油香,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1990年,金龙鱼针对中国人的需要,推出了调和油,即将花生油、芝麻油等同菜籽色拉油混合起来,在卫生安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营养和美味。食用油市场逐渐从毛油时代进入到色拉油和调和油时代。福临门进入市场后,主要在调和油市场和金龙鱼进行竞争。
在天然食用油领域,橄榄油和粟米油一直是国外受宠的产品,但由于我国是世界花生的主要生产国,因而花生油便更快、更自然地成为中国人天然食用油的首选。1998年,凭借产品的差异化和强大的宣传攻势,鲁花花生油横空出世,迅速窜升为继金龙鱼、福临门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品牌。
鲁花花生油大力宣传绿色健康,给金龙鱼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阻击花生油对于色拉油和调和油市场的侵占,金龙鱼号称斥资数亿元进军“粟米油”市场,隆重推出粟米油,并提出了“健康新概念”来倡导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
同时,金龙鱼还推出山茶油等新种类,加之其它品牌推出的各种类的天然植物油,纷纷打出各自的营养概念牌,争相抢夺终端市场。在媒体报纸上到处可以看到关于宣传食用油脂营养与健康的文章,使原本就很热闹的食用油市场更加狼烟四起。
三、方便食品投资方向 分析
方便食品成为食品消费发展中的一大趋势。在我国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过渡中,食品工业是受益最大的工业 行业 之一。
方便食品是一种消费者几乎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成分,也几乎不需要在食用前作烹调准备的加工过的食品,包括冷冻食品、冷却食品、罐装食品和干燥食品。冷冻食品和冷却食品是最大众化的方便食品。在2004年我国方便食品制造利润增长13.3%,增幅在前三季度止降回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 而在2003年,我国冷冻食品的营业额为155亿美元,占方便食品营业额的38.5%,比2000年增长了13.8%。冷却食品2003年的营业额为149亿美元,占方便食品营业额的37%,比2000年增长了6.9%。罐装食品2003年的营业额为6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1%。干燥食品2003年的营业额是32亿美元,比2000年微增长了0.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食品制成品的需求大幅增长,花在厨房的时间日益减少。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当中,每天花半小时至一小时时间在厨房的比例由5年前的20%提高到了现在的30%,虽然比例偏低,但是增长势头却是明显的。这是一个速食的时代,一个谁都讲效率、谁都视时间为金钱的时代。方便食品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宠儿。
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方便食品节省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携带和食用极为方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而我国食品方便化水平还是较低,食品制成品还未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目前我国食品制成品消费水平占居民饮食消费不到30%,发达国家一般占到80%~90%。"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方便化问题,提高居民饮食消费的制成品水平,各类方便食品是今后消费的热点,如主、副食方便食品、中式快餐、中西结合配套快餐、学生餐、速冻食品、方便半成品等。同时,果、蔬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饮料等软饮料和营养保健品的消费也在大幅提高。无论在粮食、油脂、肉类加工、饮料等各个种类,方便食品都成为食品市场今后消费的重心。
四、肉制品投资方向 分析
(一)消费趋势 分析
在我国,肉类食品作为人们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由来已久,肉和肉制品是人们必须的副食品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快餐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快捷、营养、味美的饮食观念已逐渐占据主流地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购买力的增强,我国肉类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将实现持续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起的消费习惯变化,各种精深加工的分部位冷却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的消费将明显上升。肉类市场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消费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牛、羊肉、禽肉的比重将快速上升。
过去,我国居民主要以鲜、活家禽的家庭烹饪为主,厨房事务费时费力;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厨房主要用来简单加工(如微波加热 保温)和保鲜贮存食品(如冰箱),肉类制成品和半成品在居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虽然 我国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熟肉制品的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还不到10%,而同期发达国家肉制品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显然,中国肉制品 行业 同国外发达国家 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这说明中国肉制品产销 行业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全国 食品工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 规划 建议》,"十五"期间,我国食品 行业 将贯彻"变 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废为宝"的产品调整方针,大力发展直接食用的肉制品,逐步提高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长远来看,我国肉制品 行业 的发展潜力很大。
(二) 市场发展 前景 分析
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现状及居民的饮食习惯,未来的肉食品 行业 将向四个方向发展。
第一冷却肉被看好。冷却肉吸收了鲜肉和冷冻肉的优点,又排除了两者的缺陷,被称为“肉类消费的革命”。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市场份额在逐年扩大,是肉类消费的发展方向。
第二传统肉制品业转向工厂化生产。烤鸭、火腿等肉制品的国内市场极其广阔。近年来,随着设备的更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肉制品工厂化生产正在迅速替代老作坊式生产。
第三"三低一高”肉制品正成为发展主流。在我国,“三低一高”(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肉制品的开发已被纳入《国家食品营养发展纲要》,进行引导和规范。如高级牛排、肉馅以及药膳肉制品、美容肉制品等深受欢迎。
第四“安全肉”成为市场“新宠”。安全肉制品是21世纪肉类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家已将肉制品安全问题纳入法律轨道,先后发布了《食品卫生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市场壁垒主要来自 行业 竞争
肉制品 行业 ,一开始就是巨头的盛宴,从春都开始,再双汇、金锣、得利斯等,投资大,资金运作能力强,它也好比是一架狂奔的战车,速度太快,控制得好,一日千里,控制得不好,翻车也是一夜的事。肉制品 行业 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加工环节技术含量不高。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企业平均毛利率可达50%以上;90年代中后期竞争日益激烈,平均利润水平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全国肉制品 行业 竞争白热化, 行业 平均毛利率已降到10%左右。最近两年重点企业产权结构及组织形式已多元化,国内屠宰加工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迈出了明显步伐。但利润空间普遍在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中被挤压得更加狭小,因此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可能比 行业 态势的影响更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WTO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入世后的承诺进一步放开,中国的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还需应对与国外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级别和层次也将越来越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肉制品加工企业应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追踪世界肉类发展趋势,瞄准市场需求,探索中式产品的改造、西式产品的引进和屠宰 行业 精深加工的路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五、其它食品投资方向 分析
(一)饼干市场
中国饼干市场:极具发展潜力
近年来,中国的饼干 行业 快速发展,并且其市场潜力不可低估。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会长朱念琳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1999年—2003年国内整个饼干产量翻了一番,增加了100%,销售额增加80%,其产量5年内年均递增15%以上,销售额年递增10%以上,显示出整个 行业 发展蒸蒸日上。尤其是2003年,饼干产量比2002年增加了100%。国内的饼干骨干企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去年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还是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据统计,04年1—10月,国内饼干产量与去年相比同期增加16.4%,销售收入增加18.7%。据了解,近几年我国饼干 行业 发展迅速,一方面国外的一些企业先后进入中国饼干市场,占据着国内大部分高档饼干市场的份额,并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在10年前,国内饼干市场以国有企业为主,近年随着企业改制,国有企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饼干 行业 中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较快,已涌现了一批年产量在几万吨以上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新秀,代表着 行业 新的发展趋势。但是,饼干 行业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国外企业相比各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应引起国内饼干企业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国内饼干市场中,大部分饼干还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一些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处在转型阶段,饼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缩小。一些企业已经减少了低档饼干产品的生产量,开始向中高档产品领域进军,不断提升饼干产品的档次。因此,在国内饼干 行业 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与国外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了解国外饼干 行业 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先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对我国饼干 行业 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纵观现有的饼干企业经营状况要想提高饼干企业的利润,开发饼干新产品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大规模地投资多功能的饼干生产线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且这项工作还要做在竞争对手的前面,并保持这种优势。
在饼干生产设备方面,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就是在面团混合上,最重要的就是选用一个多功能的面团混合机,它可以处理各种饼干产品的工艺配方,使混合式面团比较均匀。因此,面团混合对饼干生产而言很重要。灵活的多功能的生产线将使饼干生产企业的投资事半功倍。
切割机、叠层机等饼干生产线的其他生产设备。虽然这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价格不菲,但用其生产的饼干新产品在国际饼干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用叠层机生产的典型产品是苏打饼,这是国际市场上目前销量最大的产品,也是饼干市场中一个很成熟的产品,现在许多生产者正 研究 如何提高它的质量,一个最重要的好方法就是把其叠层的数量提高到24层。所以,饼干生产企业对其设备专业生产线的要求是能够生产各种产品,这对饼干产品的质量和外观都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低脂健康产品成市场主流
从国际饼干 市场发展 趋势来看,各种低脂健康、营养休闲的饼干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土豆类产品有不同的形状(圆形、方形)和配方,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产品,适合消费者在不同的场合食用。
另外一种较受欢迎的产品是曲奇饼干,这种曲奇饼干内加果仁巧克力,销售价格较高。还有一种中空饼干在欧洲市场上也较为流行,现已进入到糖果市场领域,其填充物可以用巧克力配方,也可以做成像排一样的蛋糕类产品,国外小学生大多在早餐时食用。因此,这种产品在国外家庭中选购得较多。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就是称为排的产品,如巧克力排就属于蛋糕类产品,但它是用生产饼干的方式生产的。据介绍,英国有一家工厂生产的排产品由于货架期很长,所以销售利润非常可观。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产品是向硬性饼干方向发展的。
小巧包装:满足消费者一次性食用
据了解,有些小包装的产品就是为了满足有的消费者在上班路上食用方便专门设计的,由此可以看出其包装设计的良苦用心,这也是今后各种休闲小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除了各种小包装大行其道外,各种饼干产品的包装色彩也是鲜艳夺目,图案个性化十足。从包装的角度而言,的确有不少值得饼干企业包装设计者学习借鉴的地方。
(二)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
在国内,早期根本就没有保健食品的概念,2000 年以前的许多产品都是以“药健字号”出现,当时的保健品定位于药品与保健之间,强调辅助治疗的概念。很多只有营养补充作用的食品变成了保健品,另一方面具有很好调理与疗效的产品也是保健品,尤其是一些代表最新科技成就、具有很高医学价值未有足够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品也是保健品,这对于消费者去辨别取舍一些好产品确实有困难,消费者就难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价值。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保健食品进行分类为这几种:营养型,如蜂王浆、氨基酸,对人体提供营养,但没有治疗和保健作用;强化型,如钙、铁、锌等化学元素类,是营养因子的延伸,人体缺什么补什么,对人体提供营养性帮助,如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但不可过量,有副作用;机能型,如甲壳素(克聚多糖)、鱼油(不饱和脂肪酸)等,以调解人体某个器官或系统病症为主,进行一些功能因子的补充,达到降血脂、助眠等的作用;机能因子型,食用菌,属传统药食同源的健康食品,对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全方位双向调理,恢复稳态平衡,调节人体免疫机制,预防疾病,抗衰老,治疗各种慢性病,纯天然无药物依赖性。
我国市场现状:产业陷于谜局之中
从市场培育角度而言,消费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市场有待深度开发。消费者对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的认知程度严重不够,从消费者到专家学者对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对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 研究 也有待广普和深入。
其次,农业痕迹过重,缺乏科技支持,没有生产标准,产品档次低。功能性食品一开始就沾上了农活的边,当作农民致富的副业,没有严格的生产标准,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个 行业 一直属于一种低投入、短期化的农产品商贸关系,这无形间降低了这个产业的市场形象。
再者,市场意识差,没有品牌和产权意识。没有标准的低成本运作导致了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经营当中较少差异化特质。在市场表现力上除了季节因素就是简单的等级区分,而优质的产品可能到了国际市场给重新包装为他国品牌,身价倍增,这种事例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屡见不鲜。
最后,缺乏整合经营意识,产业龙头也是单体运作,没有形成产业链。作培育的、作贸易的各自为政;而深加工的生物科技企业也是随意的收购廉价原料了事。此举直接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技术和产业化难以升级,尤其是生物科技企业的引导示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期待整合:产业升级进入发展快车道
着眼于未来,这个就在身边熟视无睹的产业如何实现升级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两大市场定位,形成产业开发意识,有机食品与生物制品并举,摆脱传统谜局。此举将整体提升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的形象,而对社会的回报将是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新经济的增长。
2、整合资源进行重组,利用工业化生产模式,订立生产标准,形成完整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链。要改变 研究 、生产、贸易、深加工脱节的局面,最关键的是制定 行业 生产标准,进行工业化改造,全力扶持科研院所对 行业 的技术 研究 和积累,整合现有上下游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化产业链。
3、引导消费潮流,整合营销通路,进行专业化经营,激活市场潜力。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是否可以做大,整合生产经营很关键,但最核心的还在于市场的培育,市场才是带动产业不断发展的驱动器。针对潜力巨大、远未开发的消费市场,作为经营者现在更多的应当是着眼于对目标人群进行宣传,让消费者认识相关产品的品质内涵,发掘消费潜力,并稳定这个群体。在市场营销中首先改变传统的渠道意识,针对有特殊功能诉求的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朝着专业化通路方向发展,进行深度的市场开发,激活市场潜力,而避免过去单打独斗、随意流通的简单贸易意识,则可以做强做大这个产业。
总之,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是一个很有爆发力的待开发市场,迷乱的格局只能说明其潜力远未挖掘,我们应当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提升产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一定要用专业的营销理念来激活它,这是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基本点。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