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烘干机产品发展现状 分析
一、产品技术发展现状
1、顺流烘干方式
这种烘干方式是高温热风首先与最湿、最冷的粮食相接触,快速烘干粮食外层水分,经缓苏之后与稍低温度的热风接触,既可避免粮食温度过高,防止品质劣变,又相对地提高热能利用率,具有降水幅度大,单位热耗低的优点。但因粮层厚度大,需要配备高压风机,装机容量大。
在这种方式中,因角状盒排列方式不同,还存在两个不同点,一种是进出风的方向一致,另一种是进出风方向呈90度角,即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前一种方式,粮食进入烘干机后,其运动轨迹从上至下近似直线流出,水平方向位移较小;后一种方式,粮食进入烘干机后,不仅呈直线下落,而且水平方向也有较大的位移。从烘后粮食水分不均匀度结果 分析 ,后一种比前一种方式要合理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若因追求大产量,提高热能利用率而使热风温度过高至超过规定范围,将会导致粮食受热温度超过变性临界值,使烘后粮食色泽偏暗,发芽率降低,品质下降。
2、顺逆流烘干方式
这种烘干形式是上二、三个烘干段采取顺流烘干方式,下二、三个烘干段采取逆流烘干方式。顺流式烘干可以快速大幅度的降低粮食的水分,而逆流烘干使得热风与缓苏后的粮食充分接触,提高降水速度,可适当降低烘干段高度。这种烘干方式有效地弥补了顺流或逆流烘干方式的不足,发挥了两种烘干方式的优势。
3、混流烘干方式
采用这种形式的烘干机,由于进排气角状盒排列较密,热风和粮食的相对运动存在顺流、逆流和横流的烘干方式,因此为混流。混流式烘干方式因粮层薄,相同条件下所需风机动力小,但粮食烘干时间长、缓苏时间短,易造成粮食温度过高,影响烘后粮食品质,同时因热风温度不能太高,热能利用率相对较低。
4、主要供热设备
目前,国内在干燥作业设备中所采用的热风炉主要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形式。直接加热是以无烟煤或天然气等为热源,燃烧后的烟气于空气混合进入谷物干燥机对谷物进行干燥,由于烟气直接与谷物接触,造成对谷物的污染,因此,国内现阶段较少采用;间接加热是通过换热装置将烟气的热量转移到干净的空气,然后进入谷物干燥机对谷物进行干燥,间接加热按照换热方式可分为列管式、立式板式、卧式板式、热管式热风炉。列管式热风炉由于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低,造价高和使用寿命短,很难被用户所接受;立式板式热风炉采用的是套筒结构,结构较为简单,但由于炉膛和换热器为一体结构,不可避免的造成烧损严重,热应力不均,有换热死角,致使整体热风炉使用寿命短;卧式板式炉采用了炉膛与换热器相互独立的两体结构,具有燃烧充分的特点;四周进风,端面出风的方式,具有热应力均匀的优点,同时避免了换热死角的问题;热管式热风炉为当今的高新技术,其热效率较高在70%以上,金属消耗量少,但其制造成本是一般热风炉的1.5-2倍,因此,应用较少。
二、产品应用发展现状
为了减少粮食霉变而造成的损失,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烘干机的研发与改进。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粮食烘干技术的 研究 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我国粮食烘干机自主研制起步较晚,还未突破国外机型的束缚!还存在着规模小"技术含量偏低"成熟机型不多"种类少等问题。
就目前国内外粮食烘干机种类而言,其主要机型有:硫化床式、喷动床式、滚筒式、塔式、仓式;就所用热源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粮食烘干机的热源:燃油的占90%、燃煤的占10%。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燃油的占5%、燃煤的占95%,近几年也有少数用燃气的。但全用电的国内外尚未发现。移动式电子加热烘干机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三、产品市场认知现状
不同的粮食品种可以选用不同原理和结构的烘干机。由于对处理量、降水幅度要求的不同,首先要保证粮食烘后品质,来确定烘干工艺。普通的烘千工艺均为干燥-缓苏-热、冷交替。但对不同的谷物其烘干加热时间、缓苏时间、热风温度、粮食温度和热风风量等参数不同,所用的烘干机也就不同。如以小麦为主的产粮区可选择混流、顺混流和混逆流型式的烘干机。如以玉米为主的产区可选多级顺流烘干机,一般3段以}为好,最大可达5-7段。如以水稻为主的产区可选择混流、顺混流等低温、大风量、中间加大缓苏段的烘干机,连续式烘干机的高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顺流、顺逆流、混流和顺混流等处理量在10t/h以上的烘干机都应有足够的高度或干燥容积,否则一次降水量达不到要求,干燥能力随之降低。对不同的粮食和不同的含水率,应根据烘干期粮食数量的多少对某些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即选择不同的干燥工艺和烘干机,如粮食品种多、数量少或分散存放,应选用小型分批(循环)式烘干机或小型移动式烘干机,如品种单一、数量大、烘干期短,应选用大型连续式烘干机。当原粮含水率过大,一次烘十达不到安全水分时,可采用二次低温烘干的方法。烘干机热风温度和粮食受热温度是保证粮食品质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对粮食品质和色泽要求的重视,采用适当降低热风温度烘干谷物,可提高烘后粮食等级。
由于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不同,南北方烘干时的温度差异等因素,必须考虑烘干效果和作业成本。如沿海地区尽可能避免在低温潮湿的天气里烘干谷物,否则脱水效果差、生产率低、烘干成本高。北方地区有近一半的时间在0℃以下烘干作业,外界温度越低,所需的单位热耗相对越大,成本越高。因此在北方0℃以下作业的烘干机外壁及热风管道应加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损失。圆筒及方型横流(内外壁均为筛网的),外壁无废气室或百叶窗的连续式烘干机不易在北方-10`C以下的环境中使用。因外露的筛网极易受冬季低温风力和风向的影响,容易造成迎风面(侧)烘干机外壁挂冰而使谷物增湿,使背风面的谷物水分正常或过干,造成谷物含水率的严重不均匀。沿海及梅雨季节的地方所使用的烘干机应用厚度足够的镀锌板制造以防锈蚀,保证其使用寿命。圆筒横流烘干机最好用不锈钢板制造,否则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第二节 粮食烘干机 行业 发展现状 分析
一、 行业 发展周期
我国粮食烘干机已经有50多年的探索历史了。基本上国内是从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的。近些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普及,粮食烘干机 行业 发展迅速。目前从整个产业的成熟度来看,国内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逐渐增多, 行业 产品技术提升较快,目前 行业 处于成熟期。
粮食烘干机 行业 生命周期判断
二、 行业 集中度
从 行业 生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国内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地区及东北地区。其中江苏、浙江、上海及吉林地区生产企业数量较多,目前我国粮食烘干机 行业 的市场集中度还较低。
三、 行业 发展存在问题
1、干燥机数量少,干燥机械化水平低
根据统计,我国粮食部门拥有各种干燥机仅为数万台左右,加上农垦系统其总量也不超过10万台。而日本粮食干燥机的拥有量为数百万台之多。美国粮食干燥已实现机械化,我国台湾省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0%。因此,我国粮食干燥机需要大力发展。
2、制造质量差。一部分生产厂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作坊式生产,干燥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不高。有些产品未经任何形式的技术鉴定就进入市场,性能无法保证,给用户造成很大损失。
3、干燥机的自动控制水平低
干燥机的自动控制水平低,缺乏先进的传感器和测试仪器,粮食水分在线测试装置的精度和可靠性差,出机粮食水分不能准确控制。
4、供热系统不足
供热系统是粮食干燥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由于石油资源不丰富,粮食干燥机主要用煤作为热源,而燃煤热风炉的寿命短,热效率低(一般不超过75%),钢材消耗量大,制造成本高,对气流的阻力大,除此之外,我国干燥机生产和热风炉生产脱离,造成干燥机和热源匹配性差。
5、在干燥模拟方面我国起步晚,差距大
近年来国外在干燥加工过程的模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传统软件和专用软件的不断开发对干燥机的设计和产品质量的改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粮食烘干机 市场发展 现状 分析
一、市场总体情况
我国粮食烘干机 行业 的生产企业多数是在本 行业 早期企业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来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到目前为止,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沪、辽、黑,这几个地区的企业几乎占到全 行业 总数的5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地区没有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 行业 内竞争激烈,一些企业注重眼前利益,缺乏系统发展思路,整体素质提高缓慢,严重地阻碍了 行业 的正常发展。
二、2008-2009年市场动态 分析
1、宁波余姚加大粮食烘干机械引进力度
为积极应对粮食收割季节长期阴雨,尤其是近几年气候异常变化较多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粮食损失,降低粮食翻晒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余姚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余姚农机局加大粮食烘干机械的引进力度,2010年计划新增烘干能力1060吨,2011年计划新增烘干能力950吨,2012年计划新增烘干能力930吨,通过三年努力,全市烘干能力达3020吨以上。
为鼓励购置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从2010年起,余姚对粮食烘干机械实施购置补贴,补贴对象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补贴标准为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购置补助45%,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购置补助60%,其中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五统一”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的追加10%的补贴。
2、2009年浙江临海市谷物烘干机发展台数及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
作为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之一,2009年,临海市借助这一有利时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极力推广“全程机械化”,通过发挥国家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农机补贴资金,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统计,临海市全年使用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40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097.45万元,省级财政补贴123.51万元,县级财政补贴185.24万元;补贴机具总投入资金达3243.5661万元,共购置农业机械2158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和补贴机具同比去年增加幅度分别达430%和320%,处于台州各县(市)首位、全省第三位。重点向插秧机和粮食烘干机倾斜,在省定补贴标准60%的基础上,市配套实施了农机具报废更新政策,再追加补贴10%(单机限额1万元)。
同时,加大对粮食烘干机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对其辅助设施单机每台补贴5万元,2台及以上补贴8万元的扶持政策。在其政策驱动下,2009年全市谷物烘干机增长飞速,实现了谷物烘干机零突破,台数达49台,占台州市新发展总台数的59%,发展台数及增长速度都位居全省第一。
3、一批小型粮食烘干设备研制成功
2008年6月18日,国家机械局、中国农机院在北京昌平召开现场演示会。
2007年6月,国家机械局就研制粮食烘干设备、解决农民公路晒粮进行了市场调研,确定把水稻干燥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作为解决我国粮食干燥问题的突破口。经过一年的努力,由中国农业机械
研究
院等单位联合研制成功的1.5吨、3吨、4. 5吨和6吨四种规格的小型水稻(小麦)烘干设备,可与柴油燃烧器、燃煤热风炉、秸秆燃烧炉等多种供热装置配套,实现了小型、节能、方便、适用的要求。这批粮食烘干设备平均每小时降水0.7%—1.5%,烘干费用每公斤0.06—0.10元左右。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