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消费认识现状
中国公务机消费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目前主要大客户是空军、海军、公务机公司、私营老板。而在全球,有三分之二的《财富》500强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公务机,欧洲、北美已经进入购买新公务机替代旧机阶段,厂商之间主要是价格、技术、产品等竞争。
在中国消费者对公务机认识不够,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私营、上市公司老板,因为怕‘露富’不敢购买,或买了也不愿声张。另外一些潜力客户对于买了公务机后如何运营?公务机可以停靠在何处?如何进行空中管理?等问题存在较多的疑问。
第二节 消费心理 分析
公务机乘坐舒适,装饰豪华,的确是非一般乘客所能承受的奢侈享受,但其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只比普通航班头等舱票价高一点点。经常使用公务机的人士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暴发户或一般意义上的富人阶层,而大多是各大公司、跨国企业的高层领导者。
显然这些精明的商人和企业领导者所看中的不仅仅是公务航空所拥有的舒适与豪华,而是其同普通航班无可比拟的其他优势:
1、个人防护
公务飞机能够完全控制航程安排,乘客名单,飞机的维护计划以及指定飞行员,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可预见的潜在危险;而航班飞机乘客情况远为复杂,一旦有突发事件,事态会超出控制之外。
2、特有的税收优越性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企业购买新的100吨以下的小飞机,折旧率将以直线法按照8至10年的周期计算。那么,一架公务机每年的折旧额将高达几十至几百万美元,从而可以为盈利的企业节省几十至几百万美元的所得税。而实际上公务机贬值却很低,有时甚至还可以略微增值。这就是为什么购买公务机可以帮企业“省钱”的道理。
3、高效省时
乘坐公务机的客户可以指定起降时间、地点、乘机手续简单,不用候机。客舱内有先进的卫星电话,电脑网络接口,传真等完善的办公设施,是真正的“空中办公室”。可以最大限度地用好公司最重要的财富——时间和人力资源。
4、优异的生产力和效率
调查显示,公务人员乘坐公务机时的效率比他们在办公室工作时还要高出许多。乘坐公务机的员工之间积极有效的合作比在乘坐民航机时高出将近8倍之多。并且,员工在乘坐民航机时休息或者阅读与工作无关材料的机率比在公务机上高出将近3倍。
5、旅行的灵活性
公务机不受定期航班时间和航线的限制,客户甚至可以在飞行途中改变目的地。
6、安全可靠
无论从飞机本身的质量,维护水平,还是飞行安全纪录来看,公务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一种交通工具。全世界公务航空的权威组织,美国公务航空协会(NBAA)的统计数字表明,1995-2003年公务机的平均事故率是每10万飞行小时0.152次,同期的航班飞行事故率为每10万飞行小时0.279次。
7、舒适性
中央酒吧,高级洗手间,真皮全方位可调座椅以及高保真音响,DVD等高级娱乐设施。乘坐这样的公务机旅行是工作,也是休息,更是享受。
8、私密性
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公务航空减少了旅行的可视性,减少了非期望或非必要的谈话,可以确保公务人员本身以及其随身携带的敏感信息的安全,免去被窃听的烦恼。
9、广告效应
一家拥有公务机或其管理层雇员乘坐公务机旅行,是公司经营业绩良好的信号,体现了公司对时间和效率的极大关注。在外界树立起了蓬勃向上的良好形象。公司用公务机接送重要客户,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可使公司商业信誉升值。正是公务飞机的诸多优点使得各大公司、跨国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将使用公务机飞行作为自己出行之首选。因为在精明的企业家头脑里,时间和效率所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事实上金钱的支出。
第三节 消费群体 分析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确实需要私人商务机。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有实力购买小型私人公务专机,不少企业家有这个计划。以中国的面积、人口及经济水平等条件来衡量,市场上至少应该有500架公务机,而目前中国大型企业以至部分富豪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公务机。
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老板群体的迅速崛起,使租用公务机办事已成为寻常事,远大、海尔、春兰、华为等大企业早已成为商务机的客户。
但是,观念上和政策上的不同进展阻碍了私人飞机的步伐。“显富”、“枪打出头鸟”……民营企业家更害怕这些来自社会和政策上的压力。
一般的商务飞机都要千万元,但美国吉效公司飞机公司生产若干种型号公务飞机价位差别很大,最便宜的一款售价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购机后,运营成本则将达几十万元人民币左右。再加上基本的起降费、机务维护费用使用和维护成本包括更换零件、油料、空管费、航路费及驾驶员、清洁等服务工资费用等,一架飞机一年下来要花360万元人民币。这使得不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根本不敢奢望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购买者的至少得拥有过亿资产。
第四节 影响因素 分析
有四大因素左右目前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发展:
第一,由于目前空中管制相当严格,对需要空域更加开放的公务机而言,面临一定压力。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目前中国机场仅有160多家,且多半是运营大型民机的大机场,真正可以用于公务机运营的小型机场欠缺。在美国,其机场数目不仅多至20000多个,有不少是公务机可以操作的小型机场。
第三,使用公务机成本过高。由于多数机场为大型飞机设置,因此起降费、维护保养、航油、航材等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第四,较高的进口关税制约了更多公务机的引进。如购买一架公务机需要支付4%的进口关税和17%的增值税,而大型商用飞机只需支付1%的进口关税和5%的增值税。
中国公务机市场迅速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促成。如目前中国20%机场的运输量占全国机场运输总量的80%,其余80%机场的运输量仅占20%。到今年,肩负主要责任的20%机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种“少量吃不了和大量吃不保”的矛盾格局,使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并不单纯停留在是否修建更多机场的问题上。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民航总局在鼓励西部机场建设上不遗余力,但航空公司迫于盈利压力,对大、中型城市航线的考虑,使得一些小型、边远机场少有航班涉足,而大型机场却苦于运力饱和困境的怪圈一再呈现。不可忽视的城乡差异是公务机制造商不得不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