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
2008年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正在加剧,并开始向实体经济快速蔓延,经济危机阴影笼罩着各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已成定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5.0%急剧下降到2008年的3.9%,并在2009年继续下降到3.0%,其中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接近零或者负增长。
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来看,经济衰退迹象尤为明显。美国商务部公布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0.3%,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0.9%和2.8%,这显示出美国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的边缘。9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仅43.5,创下2001年10月以来最低纪录;美国劳工部10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失业率为6.1%,与上月持平,为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1-9月美国共减少就业人数76万,失业率的上升直接导致了消费支出的收缩和进口量的减少。而随着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蔓延,全球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开始明显放缓,法国、德国、英国、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调降本国GDP增长预估。欧元区15国2季度GDP初值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0.2%,出现自1995年有纪录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2季度GDP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4%,出现一年来的首次萎缩。由于进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8月份出现了26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像日本这样传统的净出口国家都表现出逆差,可见美国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影响之大。
企业家及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也非常不乐观。据德国消费调研公司(GFK)调查显示,德国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1.5,大大低于市场预期,这是今年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降,创2003年6月以来最低值。欧元区9月份的经济信心指数由上月的88.5降至87.7,这是2001年末以来最低水平;日本9月份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1.2,为1982年以来最低。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表现抢眼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印度、巴西、东盟等经济增速也从高位回落,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减速,年度增长率从2007年8%降至6.9%,并在2009年进一步减缓到6.1%,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越南经济陷入动荡。越南股市累计下跌60%,楼市下跌一半,越南盾兑美元贬值30%,8月份通胀率高达28.3%,创17年来最高水平。7月份泰国的通胀率也达9.2%,创10年来新高;拉美达到8.9%,新加坡、俄罗斯分别为6.45%和14.7%。韩国7月份PPI同比上升12.5%,创1998年以来新高。印度、菲律宾等国也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胀高企,有的贸易赤字也大幅增加。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一、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分析
次贷危机演变示意图
1、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
4、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近期公布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一览表
时间 | 政策内容 |
2008.11.09 | 扩大内需国务院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 |
2008.11.09 |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加大支持中小企 |
2008.11.06 | 两部委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方式额度 |
2008.11.05 | 一年、3月期央票隔周发 |
2008.11.04 | 商务部外管局酝酿外管政策调整 松绑企业资金链 |
2008.11.01 | 近350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 |
2008.10.29 | 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
2008.10.24 | 国务院批复2万亿铁路投资计划 |
2008.10.23 | 央行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 四季度单独统计 |
2008.10.22 | 财政部千亿规模减税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
2008.10.22 | 财政部、央行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 |
2008.10.21 | 3000余种商品出口退税率再次调高 |
2008.10.21 | 着眼明年经济 国务院加快基建投资 |
2008.10.21 | 刺激农村消费 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试点范围 |
2008.10.20 | 发改委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最高幅度达15.3% |
2008.10.19 | 国务院: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力保资本市场稳定 |
2008.10.12 |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公报 部署农村改革发展 |
2008.10.08 | 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
2008.10.08 | 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
2008.09.15 | 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
二、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方向的转变
继美国、欧元区、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确认经济陷入衰退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称,08、09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9.7%和9.3%。尽管出口增长放缓,但受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动,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活力。
在经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国家,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足以说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及时有效。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1、年初“双防”政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08年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11%,去年达到11.9%,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
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要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 研究 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 研究 室主任彭兴韵认为,提出防通胀,就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本身就是经济平稳增长和投资稳定的一个外在条件。
由于采取了上述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物价水平从今年5月份开始呈现出涨幅走低的趋势,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
2、年中“一保一控”:保增长抑通胀
08年年初,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不断加深,对中国出口、金融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
08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
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9%,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速为9.8%,如果考虑到今年中国经济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3、“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4、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同日,为稳定出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今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次日,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财政部宣布,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为稳定房地产市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
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货币政策大转向力保经济平稳增长
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和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出现衰退,外需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扩大内需就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 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轻纺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6、一周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9项政策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各地区、各部门均快速启动和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四季度1000亿元中央投资已大体落实到项目,这些项目在今后两年中大约需要4万亿元投资,据发展改革委测算,大体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此外,地方政府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相继出台。
三、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分析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分子复合材料 行业 产值增幅与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相关程度较大,随着GDP的增加,产值增加, 行业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于国家GDP增长率, 行业 前景看好。
第三节 产业政策 分析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计划开始以来,国家 产业政策 导向明显向以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国尚未公布高分子复合材料 行业 的准入条件和 产业政策 ,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规模、工艺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些都制约了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节 产品所属 行业 概况
一、 行业 相关定义及分类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多组分聚合物和高分子共混物的统称。多组分聚合物可分为用聚合物填充的材料和用增强材料增强的聚合物两种。高分子材料和另外不同组成、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质复合粘结而成的多相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最大优点是博各种材料之长,如高强度、质轻、耐温、耐腐蚀、绝热、绝缘等性质,根据应用目的,选取高分子材料和其他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制成满足需要的复合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分为两大类:高分子结构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以前者为主。
高分子结构复合材料包括两个组分:
1、增强剂。为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温的纤维及织物,如玻璃纤维、氮化硅晶须、硼纤维及以上纤维的织物。
2、基体材料。主要是起粘合作用的胶粘剂,如不饱合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及苯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这种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比金属还高,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
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也是由树脂类基体材料和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料构成,如某些电导、半导、磁性、发光、压电等性质的材料,与粘合剂复合而成,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如冰箱的磁性密封条即是这类复合材料。
二、 行业 基本属性
高分子复合材料属新材料产业领域,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 研究 成果,开发出新材料。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 研究 ,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2000年8月由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编制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较为系统、完整地函盖了各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并具有详尽的产品技术界定条件的目录。在目录中,新材料共有十大类别,632项产品,约占总数的31%。新材料高技术产品分类目录为:1、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4、复合材料5、新型医疗器械6、新型能源及装备7、核辐射产品8、同位素及应用产品9、核材料10、主要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产品及其设备。
三、 行业 发展历程
在20世纪的化学领域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出现了塑料及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这一成功标志着人类使用的材料,从此开始由单一的天然产物,进入到广泛使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新时代。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的工作,到终战的1918年,共生产出2350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后,美国开始扩大合成橡胶生产。并纳入国防计划,1942年产量达84.5万吨,其中丁苯橡胶为70.5万吨。1950年以后,由于出现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三种新型的定向聚合橡胶,其中的顺丁橡胶,由于它的优异性能,到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上升到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位。此后又有热塑性橡胶、粉末橡胶和液体橡胶等问世,进一步满足了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按体积计,其世界年产量目前已经超过金属类,成为最重要的材料品种之一。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在海、陆、空运输工具、商务和工业装置、医用材料、科学
研究
用特种装置、航天设备和仪器、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用品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