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学仪器市场上游产业 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1、BOPET薄膜业
2005年我国的BOPET膜消费水平平均为245克/人,日本平均为2500克/人,全球平均为260克/人。如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达到全球人均水平,则我国的BOPET膜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0万吨/年以上。根据国内聚酯产能统计,1999年我国薄膜用聚酯产量为9万吨,2001年为10万吨,2003年为20万吨,2006年我国BOPET产能为57万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将会有所增加。另一方,如果能够适当调整 行业 方向,用BOPET代替常规的PP、PVC膜,薄膜用聚酯市场有很大的空间。
BOPET薄膜由于前几年发展势头过猛,生产能力骤增,2006年仅有少量生产线上马,如常州钟恒公司的新型双点拉伸,采用ABC三层共挤、双螺杆挤出、薄膜宽幅达到8.2m、线速度400m/min的先进技术。其他的生产能力都是前几年大量引进形成的,2006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产量仅为32.5万吨,在没有新的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市场仍然是供过于求。
膜用聚酯切片专用料的生产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在聚酯薄膜生产商一般采用在纤维级切片中添加母粒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影响了薄膜的开口性,更主要的是不能适应高速拉膜的需要。随着聚酯薄膜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和交互渗透,膜用聚酯原料品种不断丰富化,以录像切片、录音切片、普通包装切片、高透明切片、电容切片、超高速拉膜切片等专用料的出现,逐渐替代了母粒添加制膜方式。
2、光学玻璃
光学玻璃产业由于其光学常数等技术指标高、指标种类多,存在技术壁垒,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等少数国家和少数厂家掌握了其配方和熔制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些光学玻璃产业的跨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9个光学玻璃产业圈.本文通过对我国光学玻璃产业集群的 分析 ,以期对我国光学玻璃产业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光学玻璃制造业企业分布图
3、稀土抛光粉
目前,生产稀土抛光粉的生产工艺基本成熟,对于不同的生产原料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各类产品的精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稀土抛光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生产厂家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新技术新产品的要求。高性能稀土抛光粉成为当今适用范围广、用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稀土应用产品。为了不断满足液晶显示屏、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抛光的需求,开发了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稀土抛光粉可替代进口的抛光粉。
过去,在我国稀土抛光粉企业中,传统工艺生产抛光粉的企业居多,而生产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的企业不多,近两年来一些企业转向生产高性能抛光粉的生产,如包头天骄清美公司、甘肃稀土公司以及包头罗地亚稀土有限公司等,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在建1000吨高性能抛光粉生产线。同时,包头达茂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与包头市新世纪稀土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兴建高性能稀土抛光材料工程,拟建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的高性能抛光粉生产线。
近年来,随着一些国外大的企业进驻我国,我国稀土抛光粉企业在生产规模上不断扩大,同时在产品档次上不断得到了提高,来满足全球对抛光材料不断增长的需要。
我国稀土抛光粉生产情况 单位:吨
由此不难看出抛光粉的产量近年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市场 分析 及预测,今后市场对抛光粉的需求仍将不断递增。
同时,由于LCD、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以及计算机需求的高速增长,CRT、PDP、LCD、光学镜头对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的需求占整个稀土抛光粉的65%~70%。目前我国LCD生产厂所用的稀土抛光粉多数要从国外进口,国内生产的质量上还有欠缺,生产规模小、设备自动化程度低造成产品均一性差。
近年来抛光粉的价格下降,目前普通抛光粉的价格在2~2.5万元/吨左右较去年下降了1万元/吨,高性能抛光粉价格在5万元/吨左右,也较去年下降了1万元/吨左右。
目前,我国生产的抛光粉低档次较多,在较高档次的稀土抛光粉生产上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要求较高的器件抛光上仍需依赖进口抛光粉,目前虽有几家生产高性能抛光粉,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抛光粉生产企业参差不齐,形成规模的企业占的不多,小规模企业较多,在国际市场很难具有竞争优势。企业产品基本雷同,竞争激烈。
二、2003-2006年主要上游产业主要经经济指标 发展 分析
1、2003-2006年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光学玻璃制造
行业
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2、2003-2006年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光学玻璃制造
行业
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3、2003-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光学玻璃制造
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4、2003-2006年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光学玻璃制造
行业
产品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5、2003-2006年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光学玻璃制造
行业
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6、2003-2006年从业人员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光学玻璃制造
行业
从业人员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第二节 下游检验产业 分析
一、我国食品检验 行业
目前,我国的食品卫生检验工作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检验体系,为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食品卫生检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方面表现在 分析 手段上,已从简单的目视比色发展到今天的以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光分光光度计、全自动酶标检测仪、dna扩增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质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等现代 分析 仪器为主要 分析 设备;另一方面表现在检测能力上,已从一般定性 分析 发展到能对几百种物质的定性和定量 分析 ,及对未知物的鉴别。
1、国家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我国食品卫生检验评价的权威机构,也是who(中国)食品污染物监测合作中心和who(中国)食源性致病菌中心实验室。该所承担着全球(中国地区)环境监测系统/食品污染监测与评估 规划 (gems/food)的任务。目前该所还承担着全球食品污染物监测(中国)和全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国)任务。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掌握了dna序列 分析 、elisa/dna杂交、指纹图谱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菌种鉴定,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理、毒力基因的 研究 和 分析 。该所在各种突发、新发的食品卫生事件中为卫生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是省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能熟练掌握现代 分析 手段,100%承担常规食品卫生检验与监测任务和部分未知物的鉴别及食物中毒鉴定(化学、生物)。能配合国家级检测机构进行标准的 研究 和方法学的建立工作,并指导下级检验人员解决 分析 疑难问题。其中部分实验室能够通过wto 分析 质量考核。
3、地(市)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
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是地(市)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能够按照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开展常规检验工作。根据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要求,能够部分完成常规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和评价(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等)。
4、县(区)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是县(区)级食品卫生检验机构。能够按照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开展常规检验工作。能够完成食物一般成分、重金属、包装材料、部分农药残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常见致病菌等检测。
二、医学检验业
1、医学检验业现状
(1)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我国的质控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如临床生化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倍受重视。 分析 前质控、 分析 中质控及 分析 后质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设备和技术得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了检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了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的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
2、医学检验发展的趋势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农业、工业经济形式不同,知识经济是强调知识作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新经济形式。知识经济的来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
(1)加强信息化和科学化发展
信息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发展趋向,集成电路、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国际的互联网络将实现实验室之间,实验室与临床、医院间、图书馆之间,市内、国内、国际的信息交流,远程多媒体教育,远程实验室诊断系统会得到广泛的利用。因此,在临床检验领域,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实验室的产品就是信息,未来的检验医学将向信息检验医学发展,因此,及时可靠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综合 分析 ,完善的信息服务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表现在实验室将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执行和传递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实现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间,市、省乃至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促进 行业 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室间质评电子化,包括网上报表发送,网上质评结果回报,历次质评结果查询等,每个病人的各项检验结果也可被收集、索引,存入数据卡由病人随身携带或存入联网的保健机构的特定数据库内,便于系统随访和病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临床咨询,检验人员不再仅仅从事 分析 工作,而要将实验数据有效的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提供临床咨询服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使实验室管理步入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显然,检验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对推动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建立临床病理科
临床病理科是一组分支学科的总称,它相当于目前我国的检验科和病理科,人员配置上包括临床病理医师和技师,前者必须为具有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学历并经过几年专业学习或进修,通过资格考试后才能具备临床病理医师资格。医学检验不应局限于检验技术,应有两翼,即左翼的技师,要求具备扎实的实验理论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主要负责检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右翼的医师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正确地对各种检验结果作出合理和恰当的解释,同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医生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临床病理科医师与病区医师在查房,会诊时应经常交流,及时了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互相协调和配合。如讨论实验室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病区医师与护士应如何配合实验室工作等。
为了更好地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本科医师会要求技师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随时观察各项检验的质量,控制数据,如患者很可能为细菌感染,但培养结果是阴性,本科医师应与细菌技师共同讨论培养阴性的可能原因,设法改进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以便提高检出率。异常检验报告单需经本科医师审阅后方可发出,可在微机中调出既往的检验结果作比较,去病区观察该患者,或与病区医师讨论后再签发报告单,这不仅能防止差错,还有利于作出可靠的疾病诊断。
(3)中化发展
目前国内医院检验科各类自动化 分析 仪器一般都是单机的自动化,国外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几台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作业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自动化,即标本采集后由传送带或机器人送到检验科,通过条形码分类,自动送到各检测仪器 分析 ,结果经仪器的接口送到本科的电脑(储存)并进入全院的电脑网络,提供给临床科室。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检验学的发展,临床及科研部门对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许多以往依靠人工进行检验的项目逐渐被自动化仪器代替,无论检验的速度或检验项目的数量均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的登录、计算、报告,就不能适应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解决的途径是采用电脑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同时,由于芯片技术、干化学测定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型便携式 分析 仪器也会不断增多,给长期随访病人和家庭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