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宏观环境及影响分析(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研报告2018-09-30 09:04:03来源: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1、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4%、11.5%、10.6%和10.4%。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棉花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产17.8%。畜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增长。预计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和2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3.0%。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200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12月份增长14.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长17.9%,轻工业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0%。

    3)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

    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0.8个百分点(12月份7499亿元,增长14.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2%,汽车类增长2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0%,通讯器材类增长22.0%。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增加

    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3亿美元。

    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房价涨幅仍然偏高

    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8%),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5%。从构成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3%,其中粮食上涨2.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5%,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就业增加较多

    200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2、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趋势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以及能耗、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高耗能 行业 的快速扩张势头将进一步得到遏制,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将进一步增强。但06年宏观经济中“投资过快、信贷过多、顺差过大”的矛盾尚难以根本解决,会对明年经济运行继续形成不利影响。

    从工交经济运行自身看,主要制约因素将会从煤电油运供求全面紧张转为时段性、局部性的紧张,部分 行业 产能过剩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同时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1)煤电油运供求总体趋于平衡,局面地区依然偏紧

    (1)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产能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需求看,煤炭需求仍保持一定增长势头,但随着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的势头将进一步受到遏制,社会各方面节能的效果继续显现,煤炭需求增幅将进一步回落。从供给看,近年来煤矿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在建项目能力过大,新建能力陆续开始释放。去年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已达23亿吨左右,2006年新建和改扩建矿井新增能力扣除关闭小煤矿能力后净增l亿吨以上,2006年年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在24亿吨左右,考虑到2007年仍有一批量生产新增能力释放,2007年全国煤矿平均生产能力将在24.5亿吨以上。总的看,2007年煤炭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库存增加、价格下跌、利润增幅回落是基本走向,但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紧缺问题。

    (2)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紧张状况缓解逐步转为基本平衡

    从发电装机情况看,2006年发电装机比上年将增加。7000多万千瓦,年底将达到6亿千瓦左右;按照项目核准情况看,预计明年新增装机也将达到7000万千瓦,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从需求看,电力需求增幅将继续回落。随着国家加强对高耗能 行业 的宏观调控,近几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逐步回落,2004年、2005年分别为1.6和1.4,2006年有可能进一步回落成1.3左右,07年也将延续这种趋势。从外部环境看,经过连续两年大力推进煤炭订货制度改革,重点合同与非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差距缩小,相应提高了煤矿生产和发运电煤的积极性,为保证电煤供应创造了条件。总的看,2007年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紧张状况缓解逐步转为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电网峰谷差持续扩大,以及电网建设滞后等因素,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紧张仍存在。

    (3)成品油供需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近几年来国内成品油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同期新增炼油能力难以满足需求,保障国内供应的压力很大。2007年,国内成品油需求仍将较快增长,但随着投资增幅的回落以及节能工作的推进,消费增幅将呈下降态势。由于原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供需矛盾难以根本缓解,市场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炼油装置超长时间满负荷运转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国际市场油价波动、成品油调价预期对国内生产和供应的影响,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压力很大。

    (4)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铁路运输紧张仍存在

    2007年公路运力比较充裕,水上运力和港口装卸能力基本能满足需要,但铁矿石压港的现象难以避免。铁路除大秦线扩能5000万吨以外,主要干线没有新的投入;铁路将第六次提速调图,货运能力有所增加,但运力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且紧张的程度可能会比今年加剧。

    2)部分 行业 产能过剩后果将进一步显现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还不是显现,部分 行业 过快扩张的势头将得到进一步遏制,但由于近两年新建项目陆续投产,以及煤电油运支撑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一些 行业 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在明年将会更为突出,增大了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

    近几年我钢铁产能增长始终快于需求的增长,06年以来钢材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大于求的压力,维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考虑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容纳能力,明年依靠继续扩大出口维持国内供需平衡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3)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

    一是2007年外部需求对出口增长的拉动可能有所减缓。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是增速将比今年有所放慢。二是出口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增加。受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以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影响,轻工、纺织、电子等 行业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受到一定冲击。三是对外贸环境形势日趋复杂。近年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数量逐年增加,手段自趋多样,且贸易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开始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与资源竞争、汇率制度等问题互相交织,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4)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

    由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增长对能源、资源需求的持续拉动不会明显减弱。近年来我国石油、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增大了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区和城市间的招商引资中仍大量存在竞相压低地价等生产要素价格现象,这些都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了经济运行成本,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第二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1、数控产业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出来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 纲要(2006-2020年)》中,再次将先进制造业列为重点优先领域,确定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等16个重大专项。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2、提升产业竞争力

    2006年中国提出的“十一五 规划 ”和“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在未来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三节 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

    1、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特点

    1)钢材产量平稳增长

    2006年1~11月,全国生产钢材42493万吨,同比增长24.8%;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82亿吨,同比增长18.4%。其中,全国重点统计单位生产钢材25640.20万吨,销售钢材25459.81万吨,钢材实物产销率99.3%。预计2006年全年产钢4.2亿吨,比2005年增产6500万吨,增长18.3%左右。

    2)钢铁企业效益整体趋好

    2006年1~11月,我国钢铁 行业 利润增长20.2%。其中,1~10月钢协统计的83户大中型冶金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049.29亿元,同比增长6.73%;实现利润723.11亿元,同比增长0.82%。10月末资产负债率57.42%,流动比率90.47%,速动比率5..72%,经营状况总体趋好。

    3)出口快速增长

    2006年1~11月,我国出口钢材3746万吨,同比增长100.3%;进口钢材1701万吨,同比下降29.1%。1~11月出口钢坯854万吨,同比增加200万吨,增长30.7%;进口钢坯35万吨,同比下降71.4%。预计全年出口钢材3900万吨,同比增加1848万吨,增长90%;进口钢材1850万吨,同比减少732万吨,下降28%。进、出口相抵后折合成粗钢计算,预计全年净出口粗钢3200万吨左右,占全年预计粗钢产量的7.6%左右。

    2、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

    1)钢材消费已严重依赖出口

    2006年我国全年GDP约为20万亿元,增幅将达到10.5%,预计2006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87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296万吨,增长9.3%。中钢协顾问吴溪淳强调,这将是我国近几年来首次出现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幅小于GDP增幅,这一转折性的标志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国内钢材市场与进出口形势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我国钢材消费已严重依赖出口。

    2006年,我国在钢产量同比增幅达到18.3%的同时,国内市场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粗钢、钢材净出口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充分缓解了我国国内的资源压力。预计2006年全年,我国净出口粗钢3200万吨(将进出口钢材根据0.94的成材率折算为粗钢),占我国全年粗钢增量的49.26%。也就是说,我国粗钢增量中的一半通过出口消化掉了,从而缓解了国内资源供给的压力。

    预计2007年GDP增幅保持在9.5%~10%。如果2007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幅在9%左右,而国内粗钢产量增幅保持2006年水平(18%),则需要7268万吨的粗钢净出口,才能保证国内资源的供求平衡。

    2)民营钢企投资仍在上升

    2004年,我国钢铁 行业 (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32%,2005年全年钢铁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5%。而2006年1~10月,钢铁 行业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却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增幅为-1.2%。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钢铁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成为全国各个 行业 中惟一出现负增长的 行业 ,这也是连续五年来我国第一次出现钢铁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在钢铁 行业 整体投资下降的同时,必须注意到造成钢铁 行业 整体投资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基于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增幅下降较大,而民营企业投资增幅仍然呈现出上升势头。据介绍,2006年1~1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非会员企业(基本为民营小型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6.2%,远远高于钢铁 行业 整体投资增幅;钢铁协会会员企业(基本为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例为78.72%,较2005年下降了3.28个百分点。

    3、2006年钢材出口趋势符合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

    2006年9月,我国钢材出口407万吨,同比200%的增长速度一度引起世界钢铁界的恐慌,倾销质疑与贸易壁垒纷至沓来。对此,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钢铁业年度 分析 报告指出,中国钢和钢材净出口仅占中国之外的世界钢铁产量的3.5%,没有也不可能主导世界钢铁市场的走势,更没有对国际市场平稳运行构成冲击。相反,中国保持良好的钢材进出口态势有利于国际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推进中国和国际钢铁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经过2003~2007年这一阶段的投资改造,基本完成了技术装备现代化,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符合规律的必然过程。2004~2007年,是中国钢铁新产能阶段性集中释放的高峰期,正赶上世界钢需求以每年3000万~4000万吨水平增长的机遇。因此,中国钢材出口短期内的适度增加,没有也不会对国际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产生压力,相反有利于国际市场的稳定运行,也表明中国与国际钢铁市场一体化趋势和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

    受环境资源条件和 产业政策 制约,我国从2006年11月1日起实行钢坯出口征税10%,钢坯出口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落。业内人士预计,虽然2007年钢材出口还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无论产量增幅潜力、国内需求增长,还是政府的调控政策导向,都会使2007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速出现回落。2008年以后,中国钢材出口将会在合理基础上趋于稳定。

    二、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709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4000亿元,通信业3090亿元,截至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话用户数达到了5.32亿户,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目前达到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一万八千八百亿元,产业位居世界第三位。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接近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电信业的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和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为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形成了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应该说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和世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

    1、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几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已由1986年的100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1万亿元,去年达到一万八千八百亿元,是同期国内增长速度的三倍,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产业结构取得了新成效。

    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在继续保持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视听类产品高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产品融合的数字化产品不断涌现,手机、通讯设备、网络产品已成为新的发展热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产口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逐渐形成,正在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大公司的快速成长的不断推进,一批跨地区、跨 行业 、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开始形成。2003年电子百强企业中有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百亿元,一家企业超过7百亿元,大公司的快速成长,对全 行业 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四大产业带,产业集中度、企业聚集规模进一步提高。同时,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拓展。投资主体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外商投资企业对全 行业 的经济增长作用增加,已成为 行业 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对出口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3、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从事软件和系统集成的企业超过1万家,软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程化能力不断提高,软件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2003年软件与系统集成的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比2000年增长1.69倍,年均增长30%左右,软件出口达2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超过30%,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由10多个芯片生产骨干企业、20多家重点分装企业,400多家设计公司和若干专用材料和设备企业组成,初步形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电路分装发展的产业格局。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产量首次突破100亿块,以自主开发的CPU数字音视频芯片,以及网络产品新品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品不断推向市场。

    4、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

    贯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电信服务业,面向信息化建设,面向传统产业改造,面向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攻克关键的国家信息安全和增强国内的核心技术,突破制约我国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设计到产业结构与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提升传统产业,逐步为新兴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急需的应用技术。

    增强信息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失时机的推动信息业由大到强转变,努力向电子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迈进。

    抓紧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加强技术和体制创新,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通过开发科研项目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按照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技术创新队伍,更好地提升企业竞争力,造就一支强大的具有活力的技术创新队伍,更好地发挥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和增加,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在多年来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加强原创的 研究 ,争取在关键领域内取得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重点技术的结合,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展信息产业标准体系的 研究 ,构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体系,要加强引导和协调,重点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信息技术增强,开放式的制定 行业 标准,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逐步主导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不断优化信息产业的人才结构,推动信息产业协调、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三、机械产业的发展状况

    1、重点 行业 增长迅速, 行业 结构正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从机械工业各 行业 发展的情况来看,重点 行业 增长迅速, 行业 结构正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电力设备、冶金矿山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增长迅猛,机械工业服务重点工程的能力增强。

    2)农机 行业 发展势头喜人,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发展加速,对“三农”的支撑作用加大。

    3)数控机床保持快速增长,机床 行业 结构继续升级,环保机械的高速增长有望使其成为新兴领域。

    4)全 行业 工业增加值有较大幅度提高。

    5)一批 行业 排头兵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 行业 平均水平,做大做强势头喜人,从而提升了全 行业 的整体水平。

    2、我国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继续得到优化

    随着技术进步取得进展,我国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继续得到优化,突出表现在:

    1)重点产品产量增长明显快于一般产品,发电设备、大中型拖拉机、数控机床、轿车在近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2)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产品产值的增速达到32.23%,明显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速;

    3)技术进步产品成果丰硕,如2006年上半年30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火电机组占火电总容量的比重已提高到75%,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已投入运行,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产化DCS控制系统成功投入运行。

    3、2007年 行业 发展趋势

    从需求与供给方面来看,估计2007年的需求将有所降温,但机械工业运行的总体环境较好,虽然一些上游 行业 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但机械工业总体发展趋势不会出现转折性的变化。

    1)需求趋势 分析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走势高位微落,2007年估计将继续有所降温,但总体环境对机械工业的运行仍属较好,国外几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也相对平稳。据有关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在3.9%~4.9%之间,仍将处于近30多年来增长最为强劲的时期。因此,2007年国内外两个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增长虽可能有所放慢,难以达到今年的高位,但预计不会发生突发性逆转。

    2)供给趋势 分析

    我国机械工业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能源、运力等要素的供给,尽管在局部领域存在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但总体而言基本能适应近期发展的需要,目前尚看不到上述要素供给总体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迹象。

    基于需求、供给两方面的 分析 ,机械工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但增速将明显减慢;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将比上年增长20%左右;利润总额将比上年增长20%左右;进出口总额将比上年增长20%左右,进出口有望首次达到基本平衡。

    四、汽车 行业 的发展状况

    1、车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2006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5%,产量增幅同比提高14.76个百分点;销量提高11.59个百分点。2006年1至11月汽车 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048.79亿元,同比增长28.64%;利税总额1348.57亿元,同比增长34.61%,增长额为346.7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83.49亿元,同比增长44.44%,增长额为210.29亿元。

    2、乘用车仍是拉动需求的主要动力,轿车市场再度活跃

    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23.33万辆、517.6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高于全 行业 增幅5.44个百分点和4.89个百分点。而其中的轿车销量达到382.89万辆,同比增长近四成,增速高于乘用车6.8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12.58个百分点。轿车市场结构进一步向节能型转变,1升至1.6升的轿车品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销量超过20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一半以上。全年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98.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4以上。

    3、商用车市场需求平稳增长,客车摆脱低迷走势

    货车市场供求总体平稳,产销量分别为131.8万辆和131.72万辆,产销同比增长13.45%和13.29%,轻型、微型货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0%。客车销售19.10万辆,同比增长6.94%。轻型、中型客车摆脱上年负增长的态势,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68%和22.92%。

    4、新产品上市频率加快,汽车市场整体价格走低

    2006年国内上市的乘用车(主要是轿车)新车型达110多种。其中,全新上市的新品牌车型42种,换型、改进新车型70多种。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市场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36个大中城市国产汽车价格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2.24%。乘用车价格以降为主,环比连续9个月走低,累计同比下降4.41%。客车价格累计同比下降0.50%,货车价格累计同比下降1.97%。

    5、汽车商品出口势头良好

    2006年1—11月汽车商品进口金额为189.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出口金额为255.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04%。其中,进口汽车20.17万辆,同比增长40.42%,出口汽车31.16万辆,同比增长100.11%,增幅约为进口汽车增幅的2.5倍。

    6、重点企业实力稳步增强,市场占有率维持较高水平

    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605.2万辆,占国产汽车总销量的83.87%。其中,上汽、一汽的汽车销量均超过100万辆。奇瑞、哈飞、华晨和吉利等企业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自主品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相应提升,汽车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9.91%、4.22%、71.4%和35.06%。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