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烘干机产品界定
一、产品定义、属性
粮食干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步骤,也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谷物干燥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要手段,采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措施,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谷物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谷物中含水量,使其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干燥技术。
按谷物与气流相对运动方向的不同,粮食烘干机分为横流、混流、顺流、逆流及顺逆流、混逆流和顺混流等多种型式。
二、产品应用特点
不同的粮食品种可以选用不同的烘干机。如以小麦、水稻为主的粮食产区可选择混流、混逆流型式的烘干机。如以玉米为主的产区,可选择多级顺流高温快速烘干机。如以水稻为主的产区,可选择顺逆流、混逆流等低温、大缓苏段烘干机。不同的粮食有不同的干燥工艺和不同的烘干温度,根据烘干期粮食数量的多少,也可选择不同型式的烘干工艺和烘干机。如粮食品种多,数量少或粮食分散存放,应选用小型分批(循环)式烘干机或小型移动式烘干机。如品种单一,数量大,烘干期短,应选用大型连续式烘干机为宜。
三、产品发展历程
国外粮食干燥机械的 研究 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到50、60年代基本实现了谷物干燥机械化,60、7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自动化,从80年代开始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机型、新能源,在烘干质量上也得到重视。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已有近30年探索历史。粮食干燥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烘干机械走向成熟、完善,同时也使农业现代化加快了步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1、初级阶段(50-60年代)
我国的谷物干燥始于50年代,50年代初引进了原苏联的高温干燥机应用于生产,后参照该型结构和原理自行设计了多种大型高温干燥塔,逐步应用在北方的粮食系统。
该阶段谷物干燥机采用的干燥工艺为:高温、混流式干燥(热风温度100-120℃),角状管、砖砌塔式结构,以煤为热源,直接加热形式。主要烘干的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该工艺烘干效率高,干燥品质差,对谷物的污染严重。但由于在50年代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谷物中水分的烘干,减少粮食的糜烂,对烘干质量要求不高,因此,该型烘干机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垦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先后生产100多台。
2、自行研制阶段(60-70年代)
随着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逐步增加,水稻收获后的烘干和储存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60-70年代各地自行设计了多种中、小型谷物干燥机,由定点干燥机厂生产,逐步推广到全国。
该阶段干燥机的类型主要有平床式、流化床式、循环式等几种形式。平床式、流化床式主要采用薄层干燥,热风温度较高(100-120℃),谷层较薄,谷物受热时间短,干燥较均匀,不仅能干燥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而且能干燥桂圆、花生等经济作物。设备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价格低,但生产率较低。循环式干燥机采用大风量、低温薄谷层的干燥技术和短时间受热、长时间缓苏的干燥工艺,故其干燥品质优良,热耗低且不影响谷物发芽率,因而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干燥,也可用于干燥谷物种子。
3、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80年代以后)
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先进的谷物干燥设备,对技术和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又设计和研制了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干燥设备。
在这期间引进的主要干燥设备有:美国的贝立克、斯托摩,加拿大的沃太克,日本的三久等形式。国内干燥机生产厂家对这些先进的干燥设备进行了 研究 和设计,形成了自己的系列产品;同时,一些大专院校和 研究 所认真 研究 国外先进的干燥工艺,改进其不足之处,形成新的内容,并研制出相应的系列干燥设备,服务于国内粮食系统,这其中主要有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 的干湿粮混合干燥工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 的多级顺流干燥工艺等,为国内干燥工艺的理论 研究 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节 粮食烘干机产品产业链构成
一、产业链构成简述
粮食烘干机产业链简图
二、粮食烘干机产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 行业 。而粮食烘干机属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生产、烘干、保存一直是农业部门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到气候、运输、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每年粮食收获之后总会损失将近15%,其中因干燥不彻底达不到粮食储存水份要求而霉变的粮食高达5%至7%,因此粮食烘干机对我国粮食保持起重要的作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