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界定及主要产品
1、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
指各种蒸汽锅炉、汽化锅炉,以及除同位素分离器以外的各种核反应堆的制造。
包括:各种蒸汽锅炉:电站用锅炉、工业用锅炉、船用锅炉等;热水锅炉、余热锅炉、茶炉等;集中供暖用热水锅炉、集中供暖用散热器及其零件;与锅炉配套的辅助设备的制造,如冷凝器、节煤器、过热器、蒸汽收集器和蓄能器;船舶或动力锅炉零件;烟垢清除器、气体回收器和滑板式刮削器;核反应堆,所谓“核反应堆”,一般是指生物保护屏蔽内的全部仪器和设备,有时也包括屏蔽本身,还包括与屏蔽内设备构成整体的外部其他仪器和设备。
不包括:核反应堆燃料元件的制造,列入(核燃料加工);与锅炉配套使用的锅炉涡轮机组或固定式蒸汽机的制造,列入(汽轮机及辅机制造)和(水轮机及辅机制造);蒸汽机车的制造列入(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
2、内燃机及配件制造
指用于移动或固定用途的往复式、旋转式、火花点火式或压燃式内燃机及配件的制造。但不包括飞机、汽车和摩托车发动机的制造。
包括:船舶用活塞内燃机、起重机或吊运设备的内燃机、其他内燃机;代用燃料内燃机:煤气内燃机、天然气内燃机、甲醇内燃机、沼气发动机等;上述内燃机零部件及配件。
不包括:汽车发动机制造,列入(汽车整车制造);摩托车发动机,列入(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列入(飞机制造及修理)。
3、汽轮机及辅机制造
指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蒸汽涡轮机)的制造。
包括:船舶动力用汽轮机、类似船用发动机;电站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燃汽轮机、泵原动机的涡轮机;锅炉涡轮机装置或与完整锅炉配套使用的固定蒸汽发动机;凝汽器、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冷却油器、汽轮机旁路装置;其他未列明的蒸汽轮机、汽轮机及其辅机、零部件和配件。
不包括:飞机发动机使用的喷气发动机或涡轮螺旋浆发动机,列入(飞机制造及修理)。
4、水轮机及辅机制造
包括:水轮机、水车及其控制机械;水轮机调速器、复式厉磁装置;其他水轮机辅机、水轮机零部件及配件。
5、其他原动机制造
包括:原子能动力设备、风力机械;潮汐能源原动机、太阳能源原动机。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1、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高端消费增长更快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下半年开始加快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城市居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公务员分配制度、提高低保水平等增收措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居民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到位,教育投入增加和着手解决医疗价格过高特别是药品价格过高问题,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也将进一步趋好。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购物、消费的环境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将使农村软硬环境进一步改善,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高端消费的增长将继续高于平均消费增幅。
2、投资增速将回归合理区间,并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由于企业利润水平较高,资源和要素成本依然较低,投资反弹的基础仍然存在。而且,明年是地方党政集中换届的一年,行政主导的投资热可能有所抬头。但2007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特别是控制新开工项目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强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控制,严格对土地供应、土地批租收入的管理等措施将会抑制投资的过快反弹。由于当前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较低,2007年一季度的投资增速也会较低,但以后几个季度将会逐步加快。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低于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2%左右,回落到20%~25%的合理区间。同时,2007年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第一年,资源、环境、农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增速将高于整体投资增速,投资结构将会有所改善。
3、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规模依然较大
我国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仍有很大潜力,加工贸易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出口增长的内部动力依然很强。但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速下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取消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等因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增长。同时,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增速下降,以及进口产品结构变化(资源性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口增加,一般技术产品进口减少)的影响,进口增速提高的空间不大。总的来看,2007年进、出口增速都有所下降,增速差将会缩小。进出口增长率约为20%左右,贸易顺差将有所回落,但仍可能超过1200亿美元,外贸顺差较大的格局还将保持一段时间。
4、吸引外资将平稳低速增长,引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已经结束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了平稳、低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总量继续增加,但增速很难超过两位数;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长将快于制造业部门;并购投资方式将继续增加,尤其是东部地区以节约土地资源为主要目的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将会有明显增加;单位项目投资规模持续上升,大型投资项目将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型公司将明显增加;以适应当地市场和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研发投资也将加快增长。综合 分析 ,2007年吸引外资水平与2006年大体相当,第三产业的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
5、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
2007年,随着供给能力的增强,市场供求状况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工业品价格涨幅将基本稳定;粮食预计还会有所增产,粮食价格涨幅不会很高;劳动服务价格也将有所上涨。但随着水、电、燃气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产品价格将会继续上涨,并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考虑翘尾因素综合判断,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呈温和上涨,涨幅与2006年相当。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分析
1、土地政策
(1)严格目标管理。
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土地违法问责制。
(2)严格用地审批管理。
全面清理越权批地、以租代征、未批先用以及擅自使用滩涂、荒山荒地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当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
(3)加强工业用地管理。
制定重点 行业 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工业用地比重。严禁非法低价出让工业用地。
(4)调整建设用地的相关税费。
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严格控制减免税范围,限期追缴擅自减免和欠缴的税款。
(5)强化征地补偿制度。
征地补偿安置必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地补偿费必须包括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不落实的不能批准征地。
(6)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必须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金融政策
(1)采取逐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综合措施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
(2)加强窗口指导。
引导商业银行根据国家 产业政策 调整信贷结构,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 行业 中劣质企业的贷款,增加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控制中长期贷款总量和投放节奏。对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增长较快的金融机构实施较高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3)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扩大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
(4)改进外汇管理。
强化对跨境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严格监管企业和金融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五是继续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健康发展。
3、市场准入政策
(1)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
全面清理新开工项目,凡是不符合国家 行业 规划 、 产业政策 、项目审核程序、用地政策和标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一律坚决停止建设;对各类拟建项目,要从市场准入的各个环节严格审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2)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 行业 盲目扩张。
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 行业 在能耗、环保、用地、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政策等方面的准入门槛。
(3)加大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利用价格杠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逐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把在项目核准、住房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关口,抓好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
4、外资外贸政策
(1)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积极稳妥地推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2)修订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和节能环保等领域。
(3)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降低或取消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适当下调部分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产品退税率,提高部分高科技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4)鼓励有利于技术创新且国内无法替代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以及先进技术和部分重要原材料进口。
(5)禁止层层分解招商引资指标。
5、消费政策
(1)努力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
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落实好公务员工资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
积极发展廉租房,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促进居民增加电信、文化、健身、旅游、商业保险等方面的消费。
(3)积极改善消费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和社区商贸服务业,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4)改善消费预期。
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解除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后顾之忧。
第三节 锅炉及原动机 行业 市场特征
15 年来,全国工业锅炉年产量一直在7~10万蒸吨间徘徊。1987年全国工业锅炉产量就达 85 483蒸吨,而2006年还是85 400蒸吨。然而 行业 规模却由当初的551家企业增加到969家,将近扩大1倍,并且所增加的企业绝大多数是规模很小的C、D两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工业锅炉 行业 中居然占到企业总数的3/4以上,不能不说是一种畸形发展。
我国锅炉现有制造企业1 000多家,厂点太多,产品雷同度大,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生产。2006年产量超过1 000蒸吨的只有18家,它们当年共计生产锅炉37 613 蒸吨,却占当年全国工业锅炉总产量的44% 。而C、D级企业的锅炉年产量平均不过50蒸吨,厂点总数则多达732家,可见工业锅炉生产集中度不高。由于厂点太多,中小型炉供大于求。在千余家锅炉企业中具有自行设计能力的仅百家左右,其余大多没有基本的技术开发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有些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从而转产或倒闭。
10年来工业锅炉产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工业锅炉容量 ≤ 4 t/h 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的60 % 降至2006年的30 % ,几乎减少1/2,而容量 ≥ 10 t/h 锅炉所占的比例由25 % 增至54 % ,使得大容量锅炉的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且燃煤锅炉所占比例开始降低,由1991年的90 % 降至2001 年的 81 % ,而油气锅炉所占比例由1991年的不足6 % 增至2006年的15 % 以上,电热锅炉开始得到应用。在燃烧方式方面,循环流化床锅炉在锅炉总容量中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的3 % 增至 2006年的 10 % 以上,链条炉排锅炉略有增加。工业锅炉的炉型方面,水火管锅炉在容量上所占的比例由 1991 年的45 % 降至2006年的21 % ,而内燃式锅炉所占比例则由不足 4 % 增至 10 % 以上。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