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装业的综合 发展 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服装业迅速发展据中国服装工业协会统计1980-2002年服装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14.3%。2003年我国服装企业数量为5.62万家,同比增加4.85%;从业人员462万人,同比增加19.2%。全年生产梭织服装136亿件,同比增长13.76%;出口520.66亿美元,同比增长26.10%。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3.25%。另据海关统计2004年1-9月进出口总额达8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691.2亿美元,增长21.8%,进口125.1亿美元,增长9.1%。继续保持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2006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业均将进入调整时期。面对欧美的重新设限及新配额体制的种种束缚,“走出去”已成为寻求发展突破的中国纺织业的必由之路。尽管去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2006年的纺织品出口并不会一帆风顺,发达国家很可能以新的壁垒形式为中国纺织品设置障碍,反倾销、纺织服装环保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等新的壁垒都有可能降临到纺织企业头上。
虽然服装产量和出口量是第一大国,然而服装业的盈利水平仍较低。据中国纺织协会统计我国服装零售价格总水平比1995年下降19.3%,同时服装出口平均单价由1997年4.50美元下降到3.56美元,降幅达26.4%。如果我国服装业竞争优势建立在价格上, 行业 的盈利能力将很难提高。另外受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在90年代中期服装产量增长速度放慢,进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从2002年开始我国服装逐渐摆脱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产品设计水平总体质量、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改善,服装业开始步入转轨升级的新阶段。
我国与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结构表
未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服装业也面临国际性市场的大浪冲击。纺织服装 行业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解决就业和扩大出口方面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化纤丝绸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或中国传统的优势领域,但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更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染整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明显。此外生产企业的信息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品牌的推广与运作也是我们的软肋所在。
二、我国的服装业生产与消费的 发展 分析
十三亿人口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服装 行业 的非常优质的土壤和市场空间。从历史上看,服装业是一个国家在特定阶段发展的重要产业,可以解决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早期的美国、日本都是如此。八十年代,香港和台湾分别以服装制造业的兴起而得到迅猛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服装制造业的中心,服装 行业 也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将服装 行业 列为优势传统产业并予以重点扶持。
2005年中国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历年居民衣着品消费价格指数一览表(上年为100)
国内各地服装 行业 发展差异很大,沿海省市具有突出的优势,广东省的服装 行业 更是风光无限。深圳服装业在全国有着显赫的地位,深圳已成为中国女时装品牌服装的重要产销中心。深圳服装产品出口到108个国家和地区,服装制作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突出。据统计,深圳服装企业已经发展到3000多家,其中品牌服装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全市服装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人民币,服装出口值30亿美元,内销产品产值约130亿元人民币,内销市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大连等40余个大中城市。同时深圳女装设计理念先进,款式创新,面料选用贴近国际潮流,加工工艺精湛,市场营销手段先进,优势明显,坐上了国内女装的头把交椅。深圳服装由于长期为世界名牌服装贴牌生产,适应了外贸出口的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培养训练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营销的优秀人才,还拥有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深圳市服装 行业 已经拥有各类生产设备约15万台,其中国外进口设备占93%左右,总体技术水平和加工设备水平在国内居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以我国十三亿人口的生活需要计算,服装 行业 的市场是十分巨大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2.3%。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促使服装消费需求不断上涨。
国内服装 行业 内部竞争激烈而无序,服装企业数量巨大,企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大小参差不齐。据了解,仅深圳一地,大小各类服装企业多达3000余家,品牌服装企业600余家。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规模以上企业全年服装产量为87.7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为45.9亿件,全 行业 完成梭织服装为122亿件。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整体价格水平的下降,2002年全国社会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比上年下降0.8%,而服装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3.2%。但是,出色的品牌并不多见,也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对品位和时尚的追求,服装市场呼唤一些强势的领导品牌出现。
女装和休闲装市场尤其如此。女装和休闲装一直占据着服装 行业 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一项针对上海市十大商场服装销售的统计表明,女时装是服装消费的主要部分,市场份额巨大,品牌集中度很低,优质高档的品牌女装产品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项对全国20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表明,上年的服装销售量,男西装增长24.1%,T恤衫增长19.7%,女装增长33.1%,夹克衫增长23.4%,童装增长12.3%,女装是市场增长的热点。
随着城市化率和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品位追求越来越高。 市场 研究 表明,64.8%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服装时,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在于个性化。走精品之路,品牌个性化将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潮流。
三、服装企业特性 分析
我国服装纺织 行业 ,特别是服装 行业 ,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以涤纶企业的规模为例,西欧是我国的3.5倍,美国是12倍,日本是13倍,韩国是30倍,台湾是35倍。更重要的是, 行业 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
纺织服装市场分布集中。在247个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中,华东地区有119个,占48.2%;中南地区有70个,占28.3%。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成交额为1200.5亿元,华东地区成交额为760亿元,占63.3%;中南地区为205.6亿元,占17.1%。
服装企业集中。服装业近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产业集聚地。近几年,服装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企业战略逐步向全方位的集聚地战略演变,我国服装业分布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集聚。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各地区的调查,全国现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产业集聚地区的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初步推算,我国服装业有近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服装产业聚集地。
2006年服装制造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
单位:千元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 研究 ,缺乏有效的引导,社会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大都带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视性。一些新增生产能力都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如羽绒服、男装中的西服、衬衫等产品上。男装生产渐成格局,知名品牌求"系列化"、"层次化"趋势明显,在扩大规模效益、经销策略和营销方式上大动脑筋,但鲜有企业花大力气在深入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研究 服装板型设计以及相关基础 研究 等方面下真功夫。其实这些都是动摇企业发展根基,妨碍企业和产品提高附加值、持续扩大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才会出现一方面服装供量过剩、价格猛跌,另一方面消费者仍有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服装的局面。这也是我国服装产品难敌进口品牌的原因所在。
服装业正面临新一次洗牌。发展快,倒闭多,新企业多,计划经济年代 行业 好企业就好,而现在不同, 行业 好并不意味所有的企业都好,很多品牌转眼就不见了,企业就更是如此。过去,国有、外资、民营三大块,现在国有越来越少,改制的越来越多。7月18日,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166家国企,除了上市和倒闭的外,104家企业要进行重组,包括雪莲、铜牛、大华、北衬等企业。外资过去是补偿贸易、投资、合资,现在开始本土化了。民营也在发生变化。服装市场竞争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不进则退,竞争和淘汰也同样会波及大型企业。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全国每年都有许多新生的优势企业,也时时有优势企业显现颓势。从1998年到2003年五年中,中国服装 行业 的"百强企业"中有20%已经风光不再。
四、服装业发展缺陷 分析
1、中国服装设计问题
没有灵魂的服装注定是苍白的,中国作为服装生产的泱泱大国,却一直缺乏本土的世界级别的品牌,中国服装品牌一直登不上世界主流的时装舞台,这与中国现有的服装设计水准及设计师们的境遇有很大关系。中国的服装品牌也很少有依靠设计风格树立起了品牌的特点;中国服装企业也似乎普遍还没有意识到要打造世界级的品牌首先需要有世界级的设计师。或者,中国服装企业还不能顺利找到设计和品牌的完美结合点。
其实,中国不缺乏好的设计师,中国也不缺乏好的服装品牌运作专家,但中国最缺乏好的设计师和营销专家的合作;或者缺乏好的设计师和老板的结合;中国设计师也严重缺乏包装;所以,中国很难产生世界级的服装品牌,甚至也难产生世界级别的设计师。而且,中国企业家太现实,中国服装企业以私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很多企业老板不愿意把设计师推向前台,担心设计师羽翼丰满后会离开公司。而且老板们普遍都比较注重眼前实利,目光只关注在市场上的畅销款式,根本没时间去给设计师创立品牌产品的风格,所以企业很难为设计师提供最广阔的舞台,即使成功企业的服装设计师们绝大多数还只是在充当着幕后的英雄。甚至在很多服装发布会上,我们惊讶地看到,上台谢幕的居然不是设计师,而是公司的老板。相反,设计师们也总是感到很难在企业找到施展才华空间,找不到归属感,不愿意全心投入。
中国服装的设计水准,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模仿层面。服装抄版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服装企业根本不具备独立的设计研发能力,而只是拿来一些其它品牌的产品进行抄袭模仿和修改。一般一个知名品牌推出的畅销款,不出半个月,必然有模仿的款式出现在市场上,抄版的速度,绝对超过了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速度。
2、中国服装标识问题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销售的服装存在服装表示不齐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号型标识中未标体型。
2)服装面料成分标识未按国家标准标注。
3)产品执行编号错误。
4)洗涤标识未按国家标准标注。
5)产品名称不规范。
6)合格证无检验员工号。
7)对于羽绒制品,未注明绒种、含绒量、充绒量等。
8)对于一些高级成衣或特殊面料成衣(如羊绒服装),未标明服装使用或储藏注意事项,不利于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服装保养,在标注这些注意事项时,应用语清晰、易懂,防止用语不当而产生的歧义。
五、中国服装业发展趋势
1、专用设备的功能更趋集成化,即一个操作工可操作几台设备。
目前德国已出现钉扣、锁眼、缝领、包边带缝合、熨烫等组合设备,操作工只要在一只送料装置上放上裁好的衣片,组合机就能自动完成送料、定位、缝制、折叠等动作。
2、电脑控制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服装的设计将采用三维立体设计,能把服装效果图转换成样板图;还可模仿面料的质地、织法、悬度实现电脑三维模拟表演等,使设计的服装在屏幕上显示出完美逼真的形象,效果更加直观。不少国家正加快研制机器人,谋求实现无人操作的服装生产系统。
3、特种服装的门类越来越多。
制造具有永久件的防水、防火、防污、防腐蚀等特种要求的服装品种不断发展,以适应人们各种不同用途的需要。世界服装业将掀起 研究 特种服装技术的高潮,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方便。
4、服装的设计 研究 趋于个性化。
服装的整体设计更加注意人体全身的对称与和谐,不仅考虑穿衣的上衣与裤子的协调,而且还考虑其它商品(如鞋、帽、裙、衬衣、领带、携带的小包等)是否相配,甚至连其发型、脸型、体型、皮肤、头发颜色等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设计生产出能体现人体全身的更加漂亮合体的整套服装。
5、时装款式更趋向于个性化。
现代社会人们的服饰都有各自的要求,不论是款式、用料、色彩、配件等方面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服装厂商必须小型化、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才能与之相适应而发展。
6、先进的粘合技术不断发展。
国际服装发展总趋势是向多门类和广阔领域发展。各类混纺布、针织布、无纺布以及一次性使用的纸质服装和粘合衬里的出现,必将给服装生产工艺带来重大改革。专家预言,将会采用先进的粘合技术,生产出"无缝西装"与"粘合衬衫",给时装以新的面貌。
7、电子商务技术在服装界广泛应用。
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在因特网上的广泛实现,使千姿百态的服装世界与生产企业相沟通,开发与消费相汇合,所需服装信息一旦从网上发出,服装品牌、服装设计、服装文化、服装面料、服装企业等一系列电子商务活动就会同时行动,企业即可按订单快速组织生产。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时装产业结构,大大缩短了原料——成本——货币的转换时间,使商品和原料的 规划 同步进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于是,全球性的纺织服装集团便会应运而生。根据现阶段的中国服装业的特点,消费状况,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就可以设计出一个最为恰当的发展计划,当然必须还要做更为全面的调查,才能够实现,使得我国的服装 行业 走上世界的尖端,引领服装事业的世界主流。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