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发展趋势
一、 市场发展 趋势
随着生产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家用电器、汽车等消费的不断增加,市场对电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左右,平均每年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7.8%左右。而电动机的需求与发电设备的需求呈1∶3.51的正比关系,据此 分析 ,大型、中小型交流电动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
电机产品市场需求十分广阔,三峡工程建设的加速开展,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为 行业 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由于中小型电动机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几年前就不再生产通用型的交流电动机,而转向国外采购或定牌加工,因此为我国中小型电动机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西电东送工程、三峡电站等重点项目进入投产高峰,迎来我国电力建设史上最好时期。根据新编制的电力工业长期发展 规划 ,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左右。2004年到2010年的7年间,平均每年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约7.8%。有资料显示,2004~2010年平均年需交流电动机约13000万千瓦。由此说明大型、中小型交流电动机产品在国内市场有效需求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电动机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宽,中小型电机在出口数量、品种、产品档次、创汇额上将会有重大突破。在未来几年如何融入国际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将成为今后我国中小型电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为进一步赢得国际市场竞争,高效节能及环保产品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电力能源日趋紧张,中小电机 行业 应加快高效率电机系列产品的开发步伐,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要加速开发技术水平高、 市场发展 前景好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国内供给度小的产品,进口量大、出口前景看好的产品。
此外,我国对欧盟、美洲市场出口电机前景看好,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进口交流电机的门槛高,由于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国产交流电动机生产厂家只能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遏制了打价格战。
有专家 分析 ,电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电力、汽车、家电等消费 行业 的快速发展以及它们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将扩大电机 行业 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电机需求量处于高增长阶段,尤其是中小电机产品,出口量及产品档次逐步提高。未来需求因素及宏观环境仍旧支撑 行业 经济效益的增长。电机 行业 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更新及 行业 重组趋势将更加明显。
二、 行业 竞争趋势
电机 行业 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电机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对电机 行业 的扶持将不断加强;随着国内企业市场意识的逐步增强, 行业 竞争力将不断加强。
1、中小电机 行业 整合的大幕已然拉开。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电机厂近2000家,尽管企业数量庞大,但相当一批是小型企业。专家指出,由于生产厂家多、产量大,形成了互相抢占市场压价竞争局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互压价竞争、 行业 利润微薄等现象,已成为影响电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电机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达不到一定产量规模很难产生效益,所以 行业 利润十分微薄,全国电机 行业 从业人员约30万人,2003年 行业 实现利润仅2.8亿元。据了解,即使在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去年的纯利润也达不到5%。
同时,由于大部分小企业生产工艺不过关,电机 行业 还存在大量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据调查,我国电机企业的废品、次品、返修品等不良损失平均在10%左右,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电机企业不合格水平一般为0.3%。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机 行业 也涌现了一批产量规模大,产品水平、质量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但是,还没有哪一家的产品份额能在国内市场上占到统治地位。中小电机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电机 行业 亟需重新整合、优胜劣汰,这已成为电机 行业 的发展趋势。
专家指出,电机 行业 虽然是一个老传统工业,然而各行各业配套电机不可缺少。而且,一些较大的电机企业占地面积大,所处地段好,收购兼并后,将会给收购者带来非常丰厚的效益和财源。
2、一批新鲜血液注入了古老的电机 行业 。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被收购兼并的企业原来大多是国有企业,产品生产有一定的装备基础和技术力量。被收购兼并后,注入了流动资金,经营体制也由国企一套改变为民营机制,这样一来,产量规模扩大了,机制灵活了,企业效益也上去了。
此外,许多境外企业也纷纷到中国投建独资和合资企业。美国乔丹集团收购广东顺德电机厂、日本东芝公司新建大连东芝电机厂、香港德丰公司控股上海日用电机厂、台湾东元公司在昆山和无锡分别新建电机厂,并将控股江西四通电机厂,台湾大同公司在上海松江新建电机厂等。
显然,这些境外公司在收购和新建工厂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由于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外销,使我国电机出口量大增。
无疑,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外资企业的进入,促进了电机 行业 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促进了 行业 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技术发展趋势
1、无轴承电机
国际上无轴承电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在无轴承电机领域 研究 处于领先地位,除了 分析 无轴承电机的基本原理及推导电机电流、电压及悬浮力的关系外,针对磁阻型和感应型无轴承电机的电流的转矩分量和悬浮控制分量的相互干扰,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耦控制方法并用于实验,并 研究 了感应型无轴承电机的最优转子电阻值。针对永磁型无轴承电机, 研究 了不同磁钢安装形式的轴承电机及其最优磁钢厚度值等。日本学者已经开发出了磁阻型无轴承电机,感应型无轴承电机和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等样机。
但以上 研究 工作主要集中于试验 研究 、技术开发和证明各种结构的电机在无轴承电机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国际上对无轴承电机的 研究 只是处于一种探索 研究 阶段。我国在此项技术起步较晚,直到2002年才见有相关文献报道。
目前无轴承电机在半导体工业,化工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起到重要作用。
2、永磁电机
21世纪微特电机应是高效率低能耗、高出力省材料、高性能高可靠、小尺寸轻重量等,由于磁性材料、电力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和集装箱制造业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永磁无刷电机具有上述特点,在市场拉动下它已是微特电机发展趋势。
国外微特电机制造公司,尤其是主要制造商,十分重视永磁无刷电机和驱动控制技术的 研究 、开发。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合理选择参数,减少力矩脉动和噪音,扩大调速范围;多极集中绕组,减少绕组端部长度,拼块式或铰链式电枢冲片提高槽满率,高效率高性能驱动控制技术的 研究 ,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采用,提高了永磁无刷电机效率,节省了材料,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使永磁无刷电机具有高效节能、高出力省材料、高可靠高性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通过永磁无刷电机及驱动控制技术的 研究 、开发,永磁无刷电机技术迅速发展和成熟,国外微特电机主要制造公司都有自己的系列产品,可供用户选用,如美国科尔摩根、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松下、安川等公司。日本三菱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有低惯量、小功率,超低惯量、小功率,中惯量、中功率,超低惯量、中功率,低惯量,中高功率,扁平型、中小功率等七个系列六十二个品种规格,有12个机机号,功率从50W-55kW,电压有200V和400V二种,转速有1000、1500、2000、3000、6000、10000r/min,可带电磁制动器,能满足不同伺服驱动系统的要求。
永磁无刷电机是集新型永磁材料、电力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电机技术于一体的产品,相关 行业 技术发展,是永磁无刷电机发展的基础。80年代初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及高速发展,为永磁无刷电机提供高剩磁感应强度、高矫顽力、高磁能积的永磁体,其温度系数大,居里点低,容易氧化生锈的缺陷,不断改进提高,现钕铁硼永磁材料最高的工作温度可达180℃,一般也可达到150℃,通过涂覆处理解决氧化生锈问题。永磁无刷电机大部分采用粘结或烧结钕铁硼,钕铁硼永磁材料2005年全球产量达到2.3万吨,我国生产1.4万吨,预计2010年全球产量将达到9万吨,我国生产5万吨。随着电力电子产品一代一代更新,半导体开关器件性能不断提高,容量不断增大,成本不断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不少电机专用集成块,近几年出现了专门用于电机控制的高性能、低价位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电力电子、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对永磁无刷电机控制技术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永磁无刷电机发展提供了基础。
3、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位置检测可以通过芯片配合适当的算法来实现。高速微处理器和DSP器件以及专用的控制芯片的出现,使得运行速度、处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DSP固有的计算能力可用来在无刷电机上实现无传感器控制。采用DSP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成为 研究 的热点,低成本DSP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动机,成为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2007-2010年 行业 运行能力预测
一、2007-2010年 行业 工业总产值预测
2007-2010年电机制造 行业 工业总产值预测
单位:千元
二、2007-2010年 行业 销售收入预测
2007-2010年电机制造 行业 销售收入预测
单位:千元
三、2007-2010年 行业 利润总额预测
2007-2010年电机制造 行业 利润总额预测
单位:千元
四、2007-2010年 行业 总资产预测
2007-2010年电机制造 行业 总资产预测
单位:千元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