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趋势
一、技术发展趋势
1、节能环保趋势
由于能源和环境保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交流电动机的用电量约占发电量的 60%以上,因而电机 行业 成为节能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今后,电机产品将围绕节能和环保两大方面进行攻关。在十一五 规划 中,国家提出实施十大节能工程,电机节能列为其中之一。 行业 内的企业应积极开展电机节能工程的技术攻关,开展超高效率电机、高效永磁同步电机、中型高低压电机、再生能源配套发电机等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环保指标作为开发新产品的要求,大力降低噪声,提高 行业 技术水平。
在各类节能型电机中,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节能效果显著,因而发展前景良好。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电机,特别是稀土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质量轻;损耗小,效率高;电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灵活多样等显著优点。
2、机电一体化方向去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微电子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精密机械融合的综合性新技术。国际上技术领先的国家已大量采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改造电机产品,开发出一批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化产品。新技术的运用给电机 行业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产品的成熟发展和客户对自动化需求的增加,单独的电机产品越来越淡化,电机、调速装置和电器被视为一个整体。电机产品与驱动系统发展方向是:集成化,即电力电子、电机及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使三者从设计、制造到运行、维护都更紧密地融为一体;智能化,即大量应用自适应、模糊及基于遗传算法的各种人工智能控制方法;通用化,即同一传动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形式的电机和不同的运行模式而实行不同的控制方式;信息化,即现代电气传动系统不但是转换、传送能量的装置,而且要成为传递、交换信息的通道。
3、特殊专用电机市场广阔
由于节约能源的需要和满足新型产业产品配套的需求,特殊专用派生系列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例如,泵用电机,风机用电机,适用于高温、粉尘、污垢或恶劣的大气环境的耐用电机,适用于食品加工和其它潮湿环境的可冲洗电机;适用于石油化工等工厂的防腐电机;适用于农业户外作业的农业电机等。
二、产品发展趋势
1、未来几年我国中小型 行业 仍将得到持续发展
电动机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宽,中小型在出口数量、品种、产品档次、创汇额上将会有重大突破。在未来几年如何融入国际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将成为今后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2、高效节能及环保产品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电力能源日趋紧张,中小 行业 应加快高效率系列产品的开发步伐,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要加速开发技术水平高、 市场发展 前景好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国内供给度小的产品,进口量大、出口前景看好的产品。
第二节 电机下游 行业 的发展预测
一、电力工业
电力需求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1950~1980 年期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大于 1;1980~2000,随着改革开放,轻加工业及第三产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电力弹性系数下降到 0.8.2000 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均GDP跨越1000 美元台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住房,汽车等新兴产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电解铝,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 行业 迅猛增长,重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用电大幅增长,带动全社会用电高速增长,导致近几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十五"期间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弹性系数为1.36.采用回归 分析 法,时间序列法,部门 分析 法,人均用电量法和分地区预测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预测.预计到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3.47~3.98万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7%~10%。
二、钢铁工业
由于2008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继续保持旺盛,为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最近,国际钢铁协会在德国柏林开会,对2008年世界钢材市场表观消费作出了预测:2008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预计12.786亿吨,比2007年增加8090万吨,增长6.8%,与2007年预计增幅持平,2008年全球钢铁工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局面。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四国,2008年预测钢材表观消费5.739亿吨,比2007年增加5730万吨,增长11%;这四国2008年的钢材表观消费增量占全球增量的70.83%。
在 分析 预测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及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时,罗冰生说: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较快、运行较稳、效益较好的时期。主要特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
2007年我国GDP预计增长11.5%左右。在此基础上,2008年我国GDP预计增长11%左右,比2007年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稳定较快发展的基本格局。
1、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态势的四个方面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1)国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旺盛
2008年预计我国GDP增长11%左右,决定了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将保持旺盛需求,2008年粗钢表观消费预计比2007年增长12%左右,与2007年增幅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钢铁工业发展应当控制总量的过快增长,重视提高质量、扩大品种、增加效益,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全 行业 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2)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将比2008年有所下降
2007年预计我国钢材出口6200万吨左右,钢坯出口660万吨左右,折合成粗钢全年出口总量7250万吨左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必须坚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基本方针,不能追求盲目扩大出口。同时考虑国家控制钢铁产品出口的调控措施2008年将继续发挥政策效应,加上钢铁产品国际贸易争端带来不利的影响,2008年预计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总量将低于2007年的水平,并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3)矿焦煤等资源性产品的制约
当前,由于矿焦煤资源紧张,价格上涨,部分企业已经停止或降低高炉生产水平,制约钢铁生产总量的增长,从发展趋势看,这一影响将会持续到2008年。按此预测,2008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5.4亿吨左右,比2007年增加5000万吨左右,增长10%左右;2008年预计我国高炉生铁产量5.1亿吨左右,比2007年增加4500万吨左右,增长10%左右。
4)钢铁生产成本上升,国内市场钢材价格高位波动
由于2007年以来,原料和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钢铁企业成本上升,并将持续到2008年。同时,2008年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新标准有望出台,将成为新的推动原燃料涨价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上升支撑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并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调整。由于钢铁产品出口总量下降,国内市场资源量相对增加,控制生产总量的增长,实现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是2008年维护国内稳定发展的关键。
2、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
由总量增加转向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须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市场需求拉动特点,目前国内市场对粗钢的需求增长幅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市场需求已经由高增长转向适度增长。
2007年1-10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3604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982万吨,增长12.42%,2008年预计将增长12%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扩大钢铁生产总量势必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对全 行业 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发展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扩大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上来。
加快我国钢铁工业优化和调整结构的步伐。从生产力分布结构看,当前有1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建在省会城市,34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建在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国粗钢产能的分布,最多的是华北占33.51%,华东30.26%;最少的是西北2.85%,西南6.64%;其次是东北11.83%,中南15.3%。而钢材市场的需求分布,华东占38.4%,华北18.5%,中南16.4%,西南6.4%,东北5.6%,西北3.8%。产能的分布与市场需求的分布存在差异和不衔接;从工艺装备水平来看,到2005年底,全国高炉有1131座,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81座,占总产能的31.96%;300-999立方米高炉340座,占总产能的41.97%;300立方米以下高炉710座,占总产能的26.08%。2005年底,全国转炉有553座,其中120吨以上转炉54座,占总产能的24.74%;21-119吨转炉337座,占总产能的64.62%;20吨及以上转炉162座,占总产能的10.64%。这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装备的落后产能和低水平产能数量大、比重高,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重。
在产品结构方面,2008年1-9月我国进口钢材1297.84万吨,平均每吨到岸价1205.99美元/吨;而同期我国出口钢材4952.21万吨,平均每吨离岸价686.74美元/吨,扣除海运费及运杂费的差别,进口、出口钢材的价格差在410美元/吨左右,价差为34%左右。2008年1-9月我国进口钢材中,板材占84.73%,棒线材6.36%,角型材1.84%,管材4.55%,铁道用材0.62%;而我国出口钢材中,板材占43.99%,棒线材27.13%,角型材9.25%,管材14.62%,铁道用材0.59%。进口和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以上差异主要反映了我国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石化工业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3.5亿吨。原油加工量达到3亿吨,这样才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在“十一五”期间,炼油企业仍以对现有企业扩能改造,提高原油加工深度、提高原油综合利用率为主,同时适当新建一批大型装置,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我国有一半原油为进口原油,而进口原油约70%为高含硫原油。因此要集中力量搞好沿海炼化企业加工含硫原油的技术改造,加快接卸和储运设施的配套建设,形成一批千万等级加工含硫原油的基地。
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400万吨,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0%,预计到202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够达到4.3亿吨,乙烯生产能力2400万吨。为此,石化工业将加快调整步伐,实现大型化、集约化和一体化,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着力提高沿海地区的石化企业与国际石油化工公司的竞争实力,依靠技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生产清洁燃料、增产化工轻油,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形成镇海、上海、燕山、高桥、金陵、扬子、茂名、广州、齐鲁、福建、大连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还要在青岛、广西、海南等沿海交通方便地区新建一批大型炼油厂。对沿江和内陆的炼化企业主要是加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搞好降本增效,发展以乙烯、芳烃和三大合成材料为主线的石油化工,将重点建成若干个百万吨乙烯的百万吨芳烃的生产基地。为此,对已有的乙烯工厂进行第三轮改造,抓紧建成扬巴、赛科、福建、惠州大型合资乙烯项目,加快天津、镇海、兰州等大型乙烯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造纸工业
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造纸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生产集中度有较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升级,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和能源等消耗大幅度降低,造纸工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造纸工业生产体系。具体目标是:1、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节能降耗、增产减污、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持适当发展速度。“十一五”期间,造纸工业发展速度年均增长6.3%左右;纸及纸板新增产能2650万t,淘汰现有落后产能650万t。
五、水泥工业
2006~2010年间预计水泥总产量将净增2.6亿t,平均年增约5 000万t。但是其中PC窑水泥产量将净增4.48亿t,而立窑及其他落后窑型的产量将削减1.88亿t,PC窑水泥平均年增长率约8.5%,可以适应国家GDP平均年增长约7.5%之需。在调整水泥工业结构的过程中,PC窑享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PC窑持续快速的发展又将显著地提高水泥工业的增长质量。
PC窑的发展和立窑的淘汰进程主要取决于各省各地区具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其人均GDP达到1 2000~1 5000元以后(见《水泥》2004年No.3 P.1~3),立窑水泥的需求及其生存空间将锐减,预计2015年立窑将基本退出我国水泥工业的舞台。
六、机床工业
2007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势头,GDP同比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拉动了市场对装备的需求。特别是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文件和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 纲要中所确立的若干重点领域项目的启动,有力地促进着我 行业 产品创新和开发高档产品的发展。
1、机床工具 行业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按国家统计局机床工具大 行业 数据,2007年1~12月份4291家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47.7亿元,同比增长35.5%;产品销售产值2681.0亿元,同比增长36.2%。产品销售率97.6%,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金切机床产量606835台,同比增长11.7%,其中数控金切机床产量123257台,同比增长32.6%。成形机床产量172766台,同比增长9.2%,其中数控成形机床产量3011台,同比增长53.7%。木工机床产量和铸造机械产量同比增长19.2%和15.4%;金属切削工具产量同比减少0.4%。
按机床工具 行业 部分重点联系企业1~12月份统计月报资料,182个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86.9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685.3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3.3个百分点。金切机床产量342176台,产值421.1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3.4%和31.8%,其中数控金切机床产量75157台,产值238.4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34.1%和44.8%,成形机床产量91144台,产值70.8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4.8%和33.9%,其中数控成形机床生产3529台,产值32.1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38.6%和64.7%。
2、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为 行业 发展带来新的活力。通过改革和重组, 行业 企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比例逐步下降,非国有企业的比例迅速提高,三资企业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行业 呈现出多元体制发展的良好格局。
通过重组和并购,发展了多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机床制造企业集团,这些大型机床制造企业集团通过改制重组,将各个成员的优势整合到一起,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2007年下半年,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工量具企业上市的新阶段。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国机床 行业 企业通过收购国外机床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培养了国际化管理人才,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批新兴机床工具企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新兴企业既有原国企通过改制形成的民营企业,也有由其他 行业 民企投资而诞生的机床制造企业,还有一批以大学、科研院所、 行业 专家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新兴企业已经成为推动 行业 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成为 行业 发展新的亮点。
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功能部件品种基本齐全,产品水平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尤其是数控车铣复合刀架、刀库、机械手等产品,其主要性能和可靠性有较大提高。数控系统产品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产量市场占有率突破50%。
3、机床工具进出口贸易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继续快速增长。1~12月份出口52.0亿美元,同比增长36.2%,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9.2%,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出口5.0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占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金额30.0%。其中,金切机床出口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成形机床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66.5%。
七、纺织工业
2008年,我国纺织工业仍然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一年,国内市场将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0800亿元;由于主要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全 行业 加工总量达到35600万吨左右,同比提高15%。与此同时,纺织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了较快提升,全 行业 主营业务收入26786亿元,同比增长22%;2007年前11月, 行业 利润总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36。9%;规模以上企业产销量达到97。3%。由于管理水平提高,2007年是从业人数增加最少,而产值效率最好的一年。
2008年国内纺织品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目前,中国纺织品80%左右在国内消费,国内巨大市场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13亿人口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强。而在国际纺织品市场,2008年虽然全球经济有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但世界贸易不会大幅萎缩,在没有出现大的国际事件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出口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的局面。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预计2008年纺织服装的出口仍将会有2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可能比2007年有所下降。
八、出口形势 分析
目前,我国电机出口90%的市场被亚洲、北美和欧洲包揽。三大市场的平均出口单价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今年以来,出口日本的平均出口单价下滑最快,降低了8.3%。
我国电机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泰国和德国,出口总额已达到70%。对美国市场出口额和平均单价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对韩国市场的出口量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2006年下滑了10.4%。对中国香港市场出口量增长12.3%,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1.3%,平均单价同比增长25%。
我国电机对全球出口前十名的市场中,对日本、泰国和印度这三个市场的出口价格出现了下滑,可见日本、泰国和印度市场其价格竞争激烈。
此外,近几年,国有企业在电机出口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在下降,出口额只占20.7%,排在了外商独资企业之后。
第三节 电机 行业 风险 分析
一、政策风险
1、 产业政策 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上大压小”工作正在各地区、各部门紧锣密鼓地展开。受这一政策的影响,发电设备 行业 中生产小机组的企业包括小型电站锅炉、小型电站汽轮机和发电机的企业已经出现订单明显减少的迹象。
同时,2006年年底修订完毕并发布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06)》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也就意味着,从明年起我国中小电机 行业 必须贴上符合国家能效的标识,如果产品没有这个“标签”,将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电机企业的销售收入。
2、下游 产业政策 的不利影响
电机产品主要用于起重、冶金、建筑、矿山、电力、港口等领域。企业业绩的增长与上述 行业 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 行业 大多为国家扶持的支柱 行业 ,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可能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或 产业政策 (如房地产调控政策、能源开发及安全生产政策、冶炼设备进口政策等)的影响。如果因国家实施调控政策而导致上述 行业 增长放缓或进行结构性调整,则企业将可能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此外,国家在钢铁 行业 推广“以冷代热” 产业政策 ,将对电机生产主要原材料之一“冷轧和热轧硅钢片”的供应造成影响。我国90 年代初就开始推广电工钢“以冷代热”工程,国家经贸委1999 年第16 号令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明确规定从2002 年底起淘汰热叠轧工艺,停止生产热轧硅钢片。但在执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冷轧硅钢片的供应不足,因此热轧硅钢片仍然大量被企业用于电机制造。如果国家强令禁止热轧硅钢片的生产,将对冷轧硅钢片的市场供应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冷轧硅钢片可能会出现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风险
1、原材料影响风险
主要原材料是硅钢片、漆包线、钢材等,2006 年、2005 年和2004年上述三种原材料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平均分别为20%、16%、7%,合计达40%以上。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近三年硅钢片及钢材的价格波动较大,漆包线价格则大幅上涨。如果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2、下游产业需求下降
此外,来自主要 行业 产业的变化对电机市场也产生影响:造纸、轧钢、橡塑、房地产等 行业 投资速度相对减慢,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直流电机和一部分交流电机需求量减少。
三、技术风险
我国中小型电机 行业 的制造装备和加工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电机制造企业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国外先进的电机制造企业普遍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流水线及加工中心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均较高。
我国机电 行业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技术发展方向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本存在技术不成熟及不被市场认可的风险。另外,技术受企业规模及实力所限,企业能否长期保持在起重冶金电机市场的领先水平还存在不确定性。
四、竞争风险
目前我国各类电机生产厂家近2,000家,其中中小型电机主要生产企业300余家,电机 行业 竞争较为激烈。如果新的电机企业进入特种电机 行业 ,将加剧该 行业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