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 分析
一、叶片及主要参与者 分析
1、主要国际大厂考虑本土化需求和降低运输成本,基本都在中国设有自己的叶片厂,包括Vestas、Gamesa以及LM,他们均把工厂设在天津;
2、国内风电叶片企业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集成商建立的叶片厂,如东方电气、大连重工等;二是独立叶片商,如中航惠腾以及原生产复合材料的中国复才、北玻院、上波院等;
3、中航惠腾是目前国内叶片领域的领先者。公司由中航二集团保定螺旋桨制造厂、中国航空工业燃机动力(集团)公司和美国美腾能源集团三方投资,之前占据了国内600KW和750KW以下叶片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目前1.2MW和1.3MW产品已经下线;1.5MW的技术已经引进在吸收学习中。目前年产400副600kW叶片,1000副750kW叶片,200~500副MW级以上叶片,2006年收入超过5亿元;
4、东方电气与天津机电控股在天津成立合资叶片公司,一期计划产能600套1.5MW风机叶片;
5、中材科技是北玻院的技术,目前其40.25米的1.5MW叶片已经下线,预计2008年200套叶片的产能基本释放,建议关注企业的试产和量产进展;
6、中复联众并购了德国的ODI,强势介入叶片生产。
7、国内叶片领域进入者颇多,国际上各种技术流派均在中国找到继承者,但要成就叶片的市场地位,我们认为一是要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二是成本优势,三是与整机厂的良好合作,满足这三点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混战中脱颖而出,毕竟叶片市场是不可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参与者。
8、国内叶片厂兆瓦级叶片多是从诸如Aerodyn等国外厂引进,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地位差别不大,但各有优势,独立叶片商中仍看好中航惠腾、中材科技及中复联众。
二、齿轮箱及主要参与者 分析
1、国内齿轮箱市场上主要由南高齿和重齿两家主宰,两者合计的市场份额超过70%;
2、南高齿国内份额40%以上,2006年生产齿轮箱500台左右,预计2007年生产1300台,2008年产能可以达到2400台,居国内齿轮箱领先地位;公司与大连重工及GEwind目前都有较多合作;
3、重齿目前市场份额接近30%,公司2006年生产360台,预计2007年生产1000台;
4、据悉杭州齿轮厂的样机也已经生产出来。
三、轴承及主要参与者 分析
1、轴承方面,SKF和FAG占据主要高端市场;
2、洛阳轴承厂和瓦房店轴承厂是主要国内提供商,洛轴为金风科技生产了多套风电轴承并起草了《滚动轴承风力发电机轴承》 行业 标准;
四、电机及主要参与者 分析
1、电机方面主要是永济电机厂、湘潭电机、兰州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等传统电机厂。
2、兰州电机厂是我国较早进入风力发电机设计制造领域的公司,曾参与国家863项目“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中关键部件的研发;早在2005年底,公司的1.5MW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就已经完成地面变速恒频试验;
3、永济电机厂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牵引电传动研发生产企业,也是主要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企业之一,其西安永电基地建成后成为国内制造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
4、哈尔滨电机厂也是国内主要风力发电机制造企业,其1.2MW直驱式变速恒频永磁风力发电机是国内在这一领域第一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无齿轮多极风力发电领域的技术研发有相当优势;
5、湘潭电机厂也是863项目参与企业之一,也是风力发电机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国内风电产业链主要参与者简介
第二节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一、2006年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需求和供给情况及预测
1、需求:国家能源发展 规划 推动风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由于2006年1月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的推动,2006年在新增1347MW后将装机总容量翻了一番,达到2604MW。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04年~2006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增速均超过100%.06年我国风机市场容量约50亿元。根据我国能源发展 规划 ,2010年和2020年风电的发展目标分别为5000MW和30000MW。按此 规划 计算,从2006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装机约1900MW,投资约152亿元,其中购买风电机组的投资约95亿元,实际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值。到2020年,预计装机总量30000MW占当时全国总电力装机的3%,风电电量只占1.5%,比例依然很小。
2、供给:产品更新换代,新进入厂商生产能力有待检验2005年以前我国风机产品基本都是MW级以下,叶片定速定桨距设计。2006年以来,1.2MW,1.5MW变速变桨距的设计开始逐渐成为主流。市场份额方面,外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50%;本土厂商稳定成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早年一些受扶持的企业已经不再生产风机,如西安维德。此外,更先进的风机设计和更大的容量为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机会,目前有超过20家企业宣布将进行整机制造。由于风电设备制造从样机设计到正式需要1~2年,短期内在我国风机依然是供不应求。
在上市公司部分,湘电股份、上海电机、华仪电气、天威保变等多家公司在开展风机制造业务,目前多数处在MW级风机的研制阶段,尚不能实现量产,预计到2008年多数公司可以实现第一批MW级风机的交付使用。在这个阶段,技术实力、产品开发、产品稳定性、订单获取能力将成为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国内对风电发展比较有利的政策
我国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以“还本付息、合理利润、全额收购”为原则的激励政策,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对风电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种定价原则是以个别项目成本为基础,成本高了,电价也随之升高,企业没有降低成本压力。从长远看,这样的制度体系面临改革的必要。
目前,我国在风电项目实践中采用特许权的方式,从2003年至今前后进行了四次风电特许权招标。在此中间,风电特许权招标原则做出了三次修改,总的看来,电价在招标中的比重有所减少;技术、国产化率等指标有所加强;风电政策已由过去的注重发电转向了注重扶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
目前,国内对风电发展比较有利的政策主要有:
国产化率要求2005年7月出台了《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要按章纳税。2006年风电特许权招标原则规定:每个投标人必须有一个风电设备制造商参与,而且风电设备制造商要向招标人提供保证供应符合75%国产化率风电机组的承诺函。投标人在中标后必须并且只能采用投标书中所确定的制造商生产的风机。
风电全额上网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要求电网企业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提供方便,并全额收购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以使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得以生存,并逐步提高其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电价分摊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风能发电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即通过招标确定的中标价格,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各省电网企业按其销售电量占全国的比例,分摊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额,其实际支付的可再生能源电价与其应承担的电价附加的差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调配。
财税上扶持考虑到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资成本比较高,为加快技术开发和市场形成,《可再生能源法》还分别就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提供有财政贴息优惠的贷款,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标的项目提供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作了规定。
三、风电设备 行业 处于快速成长期
在各类电力新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技术相对成熟、并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而且,我国风力资源较为丰富,具备发展风电的基本条件。据统计,我国陆地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合计达到约10亿千瓦,大于我国的水能资源储量。
一直以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成本问题。然而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机组制造成本和项目开发成本不断降低。现在,世界上建设风力发电的单位造价大约为1000美元/千瓦,我国风电的初始投资也从1994年的约12000元/千瓦降低到目前的8000~9000元/千瓦左右,降低了25%至33%左右,这个费用约为燃煤火力发电单位造价的2至2.5倍。虽然看起来倍数还是偏高,但考虑到生物质能发电成本是煤电的2.5至3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的11至18倍,及减少环保投入、降低能源损耗、舒缓运输压力等方面问题的话,这样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随着风电设备成本的下降、燃煤机组环保要求的提高,风电相对于煤电的比较优势将更多显现。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约为260万千瓦,按照国家的发展计划,保守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按此规模计算,风电设备市场将可达到350亿~450亿元的规模,年均份额在100亿元左右。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无疑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及业绩爆发性增长的时期。
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中,涉及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很多。
湘电股份:公司依靠自身已有的电机及电气成套控制的技术基础,相对于其他组装为主的厂家,技术开发上的把握更大。但公司引进的2MW永磁直驱风电设备技术正在样机试制阶段,是否能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短时间内,对公司的业绩无法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进展顺利,2008年将实现较大的业绩贡献。另外,公司获取订单的能力较强,目前已经获得大唐集团5亿元左右的风电设备订单。
华仪电气:公司经过2006年资产重组后,主业变更为高压电器、风电设备制造。资产置换完成以后,公司将具备250台风力发电机组的总装能力,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扩充到500台。
公司采用“自建电厂+风机销售”的方式来取得风机订单,效果非常显著,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共取得了84台750千瓦的风机订单,为企业的盈利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由于公司在风电领域发展策略清晰,风电场勘测方面的优势明显,技术提升方向清楚,随着公司产能扩张,开发的风电场项目展开建设,公司业绩最终将得到实际的反映。
银星能源:公司在2006年底更换了控股股东,宁夏发电集团正式入主公司,宁电集团拥有风力发电以及风电设备制造等众多新能源资产,未来有望借公司这个平台实现其旗下新能源资产的融资上市。公司本身在今年也在新能源领域频频出击,除了拟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风力发电资产外,还与控股股东合资成立宁夏银星能源多晶硅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虽然2006年公司风电部分的盈利能力较弱,主要是因为从事的塔筒制造毛利率较低所致,该项产品的毛利率仅为15.4%。但2007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风力发电、风机整机样机制造后,风电以及风电设备业务将在2008年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贡献。
除了上述重点公司外,天奇股份及中材科技主要是涉及风叶生产,由于风叶是风力发电设备中技术要求最高的零部件,在模具设计、生产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目前上述两家企业在风叶技术领域并无独特的技术优势。但由于目前风叶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收益率较高。如果能尽量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是具有很大的参与价值的。
长城电工通过资产置换后留下的兰州电机厂的风机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承接目前国内最大批量兆瓦级风机零部件订单。
总的来说,我国风电设备 行业 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未来10年内风电设备市场都将随着我国风电建设热潮而快速扩展, 行业 内的重点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这些企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四、中国风电设备 市场发展 预测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耗速度加快,人们对环保、节能、无污染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技术发展,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260万千瓦,2007年一年,风电就将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根据市场预测,2008~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将达到30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累计风电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风电设备造价每千瓦6000~7000元,按照2006年国内风电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计算,未来三年,每年风电设备市场容量将达到50多亿元;2010年后的十年间,整个市场容量平均每年约有150亿元,年均增速将超过20%。
五、风电设备需加速国产化
我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以后,我国风电 市场发展 加速。
政策方面,2005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有利于风电发展的基本原则,之后出台了一些具体产业化扶持政策:提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实行重点扶持、产需结合等政策,为获取兆瓦级以上的风电设备制造和研发技术,以风电的规模化建设带动设备的国产化。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也为风电设备国产化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施鹏飞告诉记者,我国风能储量10米高度技术可开发的陆地风能储量为2.97亿千瓦,近海技术可开发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虽然较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105%,但也仅占可开发风能总量不到3‰,因此风电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风电机组的投资约占风电场总投资的60%到80%,风电机组的生产和制造水平因此成为反映一个国家风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