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世界教育状况分析(可行性报告模板)

    可研报告2018-10-09 10:42:40来源:

    第一节 国外德育教育状况

    一、国外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美国高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忠诚于自由社会”。90年代初提出有针对性的10点建议,呼吁全国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养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共同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义务。英国教师受命从1994年开始对不守规矩的学生采取较强硬的行动。在此之前,英国政府还曾对一些学校纪律不严发出警告。日本80年代末将德育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并在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人”;还提出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进行,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起来。

    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德育之所以成为时代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陷入深刻危机的必然选择。

    2、综合化趋势

    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公民教育一般都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设置特定学科进行道德教育,一是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进行道德教育。战后,尤其近年来,德育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 研究 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在日本高校,德育课被称为“综合课”,全国大体有25类综合课程和500多个这类课程的专题讲座。文部省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为原则”。它不同于内容单一的“修身课”,开始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综合特征。由于杜威的“生活即教育”原则渗透到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打破就学校德育论学校德育的传统,实行开放的“大德育”。美国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

    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这种趋势表现为: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明确提出,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出发,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开拓性的人才,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程度。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 研究 ,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日本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德育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在各年级反复循环,由浅入深,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

    4、实用性趋势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强调德育的实用性。美国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诸如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咨询活动等)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大学进行德育的一个突出环节,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总之,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是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的把道德教育教材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美国的教育方案除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说明、具体的教育安排、教育建议、实施方法外,还提出了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手段。

    5、素质教育趋势

    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外德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各国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德育方法的应用中,都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整体素质。德育不单单是传授“美德”,解决眼前的社会规范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以形成完善的个性。美国在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向学生传授正义、勤奋和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日本强调学校应当成为学生的“精神食堂”,必须给学生以丰富的精神养料,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和富有同情心。新加坡于1992年开始起用一套新的公民与道德课程,给学生灌输一些公民应有的道德心、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同时也采取一些更有效、更富有新意的辅助课程,来提高学生在学业、人格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这一切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既温情又能独立思考的公民,为他们步入急剧变化的技术时代做好准备。

    6、重视传统趋势

    当代世界范围内激荡着一股“传统热”、“寻根热”、“儒学热”,成为国外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说:“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东方的言行思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日本筑波大学教授高桥进说:“东洋思考方式、伦理观,对面临21世纪的人类来说,可发挥领导作用的时代业已到来。”甚至有不少学者大倡“儒教资本主义”、“儒教工业文明”、“复兴儒学”。当然,正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这种“复兴”绝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文化,而在继承、弘扬古代人文传统的基础上,酝酿创造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这一点在新加坡表现得十分突出。

    二、国外德育教育的中国化

    以肯定开始的事物往往以否定告终,而以否定开始的事物,又往往以肯定告终。现代市场经济具有较大的制度弹性、意识形态弹性、文化弹性和地域弹性,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和兼容能力,它既可以吸纳伊斯兰文化,也可以吸纳基督文化;既可以兼容欧美文明,也可以兼容大东亚华夏文明。学习和 研究 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不仅要掌握和运用现代世界各国德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要 研究 其相异特点,要 分析 和 研究 一定国家和地区形成某种特色的德育模式和体系的原因和社会条件。

    对于中国来说,绝不能以“中国特色”为借口,来排斥人类社会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堵塞我们步入世界共同发展的大道;但是,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德育模式,都不能成为送货上门的进口物,都不能像现成衣服一样拿来就穿,都必须经过我们自己的“肠胃”消化吸收,创造性地成为我们可行、可用的东西。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一样的树叶一样,我国不同地区尤其不同学校的德育模式也不会绝对一致。这就要靠我们以丰富多彩的实践,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节 美国教育状况 分析

    一、美国中等教育 分析

    美国政府重视教育,州政府税收的40%左右用于教育投入。中等教育普及率近乎百分之百,适龄青少年都可入学。初、高中学制各州不尽相同,有的州初中两年,高中四年,有些州初、高中各三年,学校分公立和私立两类,按学区人口密度设立,方便学生就学。公立学校由政府拨款,学生免交学费,家庭经济困难者还可免交教材、午餐等费用。私立学校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两类学校除经费和宗教因素外,办学模式无重大差别。

    美国的社会观念以发展自我,注重个性,崇尚竞争为核心。美国中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种价值观。中学实行学分制是美国中等教育的突出特点,学习自主权很大程度上由学生自己掌握。

    1、课程设置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知识面宽,结构合理,充分发挥学生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培养特长,鼓励个性发展。大部分中学开设百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基本要求。选修课课程丰富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征,它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志向,培养专业技能,促进发展个人特长。

    学校开设的每种课程依据其深度、难度分为基础、一般、荣誉、高级等若干等级,分别编号,注明选课年级,供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低水平课程为基本要求,修满学分即满足毕业条件,高水平课程与大学衔接,学分为大学所承认。这样既保证了毕业生质量,又为学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在校深造的机会。

    2、学分与选课

    美国各州中学毕业所需最低学分由州教育部门规定,各校可据此进一步制定本校学科、学分要求。各州各校自定学分计算方式,如印第安那州有些学校规定每门课每周一学时修满一学期得一个学分,而同样情况在依利诺州有些学校则计0.5年学分。尽管如此,毕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即必修课各学科学分比例及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比例,各州大体相当。

    学校要求学生在高中四年内完成规定的学分,随年级升高,每学期分数(即选课数)增加。一般每学期至少选6至7门课,完成上一年级学分,方可进入下一年级。如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申请进入大学或在校选修大学课程。

    学校设有“优秀毕业生证书”。欲获此证书,学生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修学分。获得优秀毕业证书的学生易于申请进入名牌大学及申请奖学金,这有助于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奋发求进。

    学校每学年向学生提供本年度开设的全部课表。该课表包括毕业学分要求,年级学分要求,必修、选修、难度、选课年级、课程内容和选课要求等。学生可根据学分要求和自己的学业成绩、能力、志向、爱好,在专职咨询教师辅导下自主选课、注册。每学期结束前选定下学期课程。选课过程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初中生考虑自身因素有限,大都按一般要求选课。高中生则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通过选课,实现自我设计。课程选择是否得当,与学业负担、学业成绩和个人前途直接相关。对此,学生都十分重视,选择时很慎重。

    3、教材与授课

    美国中学各学科均无统一教材,教材由学校和任课教师选定。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美国中学教育的特点。我们特意对照了中美两国同层次同学科的教科书,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为例,两国教科书覆盖范围大致相当,但美国教科书的叙述要详尽得多。在讲述同一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或生物现象时,我国教材多以结论为主,内容有限。美国教材则从推导步骤、发现过程、实验验证、现象解释、相关科学家介绍、趣闻轶事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充满趣味。我国中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统”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以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过程,完成统一的大纲,最终参加统考。美国中学教学,旨在发展学生个性,学多学少因人而异。一般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即可,有某一专长或志向的学生,可利用教科书优势,通过自学在该学科内向纵深发展。

    在美国,课堂讲授大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方式多为讨论式,教师、学生相互提问,共同探讨。课外作业及考试内容,除一般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撰写论文。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课业负担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内外所花时间大体为1∶1,优秀学生课外所花时间更多。学生总体负担适度。

    4、学生成绩与评价

    美国中学以“学分值”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除考试成绩外,平时成绩、作业情况和出勤率占很大比例。学分值是对课程难度和修课成绩的综合评定,这有些像跳水比赛中对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的评判。由于学分值是一种科学的综合评定,因此避免了不求进取,选修低层次课程以图考试高分和不顾自身条件、盲目选修高层次课程的偏向。了解了学分值,就能进一步理解选课当否的重要影响。

    美国社会评价学生的标准,除学业成绩外,十分注重实际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独创能力、个人特长和发展潜力。“高分低能”或“书呆子”式的学生难为名牌大学录取。名牌大学录取学生标准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外活动和申请、推荐、面试约各占1/4。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总统奖要求侯选人在学业、艺术、领导、对学校及社区活动的贡献、在科学领域的贡献等方面取得杰出成绩。

    这种评价标准,反映了美国的人才观念,直接左右学生课内外安排,鼓励学生学好课业,同时,关心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以丰富个人经历,培养领导、组织才能。

    5、学生管理

    美国中学无学生班建制,学生管理分教学与校纪两大部分。教学管理通过学分选课制实施,每年级规定学分要求,完成学分升级。

    二、美国学分制特点

    美国的大学是采用学分制。学员每成功修毕一项课程便得到若干学分,当考取到足够的学分便可毕业,至于毕业所需学分多寡则视乎个别院校的规定,但一般性需要120至140个学分不等,当中有35至45个学分是于主修科目中考取、而通识教育课程亦最少须考取35至45个学分,余下所需学分,学员可以自由选科形式考取。

    由于学分制度关系,美国大学的修业期是没有一定规限,学员可以在三四年间考取得学位资格,亦可于十年内完成其大学课程。在学分制的影响下,办理入学申请手续时间上亦具有弹性,有意越笈美国的学生可以在一月、六月、七月及九月申请入读,这亦是视乎各院校而定。

    美国大学生是根据其考取了的学分去区分身份,初入学者至考取到24个学分的学员被称为freshman、取得25至55个学分便属于Sophomore、56至89个学分者称为Junior、而90个学分或以上则属于Senior。

    第三节 欧洲教育状况 分析

    一、教育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始终需要公平和效率的双轮驱动。所谓教育效率,就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率,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的比较。追求教育效率,意味着在教育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投资的收益最大化。教育公平则表现着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的程度。一般说来,效率原则会促进教育快速发展,公平原则会导致社会关系协调、秩序稳定。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合理的限度,过度追求效率,则会引发公平问题,公平问题反过来抑制效率,从而会阻碍教育的和谐发展;过度追求公平,则会引发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同样会反过来抑制公平,使公平成为落后基础上的公平。因此,灵活把握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度”,让两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驱动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日益关注,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和谐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日益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推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应当坚持和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

    1、在思想上要正确认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兼顾公平与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兼顾,不能走向“要公平就不要效率”或“要效率就不要公平”的极端;二是指在公平前提下对效率的兼顾,以公平为主导,兼顾效率。

    正确认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含义,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关系不是恒定的,究竟谁优先、谁被兼顾,要根据当下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教育发展状况来决定。二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具体地把握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度,避免教条化。如何做到“兼顾效率”,没有通用的公式,只能因地制宜。三是要完整地理解兼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以牺牲效率的代价而换取低效的公平。在当前阶段,教育公平追求的是每个人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即享受高效率基础上的教育公平,而不是平均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2、在政策定位上要切实提高以公平为目标的发展效率

    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首先是要保障每一个孩子的上学权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享受教育。随着我国“双高普九”的推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的教育底线日益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底线上的教育公平已经基本实现。在每一个孩子基本上都有学可上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教育公平就集中体现在让每一个上学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当前所提倡的教育均衡发展,并非消极意义上的一般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前者属于保守倒退的平均发展,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后者属于积极进取的发展,是兼顾效率的。在此种情况下,要真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就必须大力发展优质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有条件享受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快慢、总量大小,体现和衡量着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效率。

    3、在具体实践中要努力推进以效率为基础的教育公平

    1)教育资源方面

    倡导共享理念,创新合作方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既有的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让这些有限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那么人们就能够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提高教育公平,这些资源因为获得了多主体的多次利用,教育效率自然也会提高。譬如,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建立“共享”规则和机制,让集中在一些学校的优质资源流动起来,实现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各所学校都把自己的资源公布在网络平台上,如果有学校对其中的某项感兴趣,就可以在网上提出申请,资源输出学校及时安排和协调,促成资源共享的达成。根据各学校提供的资源量、申请次数、达成次数及满意度等指标,教委对学校作出评价和奖励。从2004年10月开始试点,截止到2006年7月,东城区等各学区提供的资源总量达到了2362项,其中硬件资源321项,人力资源496项,课程资源1545项。

    2)教育投资方面

    统一教育财权和事权,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要实现高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发展,不仅要实现既有教育资源的共享,还要不断创造新的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为此,有必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一教育的财权和事权。在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下,教育的财权属于财政、计划部门,教育的事权属于教育部门,两权分离,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应当赋予教育部门对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权、分配权和管理权。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教育实际,逐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资源总量的持续扩大。

    3)教育收费方面

    捎除政策性歧视,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外来务工者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让他们的子女在城市“读好书”,对孩子自身成长、对国家未来发展、对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们要从促进教育的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优质教育,逐步实施公办中、小学无条件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实行不收取借读费和其他形式赞助费的方式,同时设立“简化手续,随时发生、随时办理”的教育“绿色通道”。各地教育局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消除歧视性政策,减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费用,逐步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二、欧盟"里斯本战略" 规划

    为加快经济改革、促进就业,欧盟15国领导人2000年3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特别首脑会议,达成并通过了一项关于欧盟十年经济发展的 规划 ,即“里斯本战略”,其目标是使欧盟在2010年前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

    “里斯本战略”围绕经济发展、就业、科研、教育、社会福利、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问题,总共制定了28个主目标和120个次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目标是就业率和科研投入。

    “里斯本战略”提出以加速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增长,在中长期内创造3000万个就业机会,争取在2010年把欧洲的平均就业率从2000年的61%提高到70%。为达到这一目标,欧盟计划向电子经济和知识经济全面过渡,把年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到3%。在科研投入方面,“里斯本战略”提出,欧盟各国2010年将把科研投入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0年的1.9%提高到3%。

    “里斯本战略”被称为“事关欧盟男女老幼”的“真实的革命”,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进展缓慢。几年来,欧盟虽已逐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创新差距,但在许多方面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2005年2月初,欧盟委员会提出新的“增长与就业伙伴计划”,对“里斯本战略”目标进行了调整,确定以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优先目标,到2010年将欧盟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3%,并新增600万个就业机会。

    2005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重新启动“里斯本战略”。欧盟各国将根据各自情况确立为期3年的“里斯本战略”实施方案。欧盟委员会将每年发表一份相关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经过调整并重新启动后的“里斯本战略”已经开始显现其积极效果。欧盟委员会2007年2月22日公布的 研究 结果显示,欧盟与美国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欧洲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向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在学校管理和课程计划方面给予高等学校更多自主权;二是增加社会参与教学改革的权力,加强课程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特别是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是大学自主权增加的必然结果。对许多国家的大学而言,大学自治应与吸收企业界人员和学生社团参与学校管理相结合,至少应征求他们的意见;另外,大学财政体制改革导致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经费提供者和学生。这就要求大学更加紧密地与劳动力市场相联系,大学课程除了考虑其学术价值外,还要考虑其对学生的就业价值。

    1、制定课程计划权力的下放

    1980年前,课程计划的制定权大多是由政府控制的(除爱尔兰、瑞典和英国外)。这种控制是通过立法条款实现的,几乎涵盖了所有课程,并且一点也不灵活。

    1980年以后,在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许多国家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以增加学校的灵活性,使之更好地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这种自主权的授予是分层次的,大学比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多并更早得到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自主权。但政府依然保持制定教学基本要求的权力,并通过其控制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80年代早期,丹麦、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把给予大学更多制定课程计划的权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希腊,1982年后学校可以有权建立新专业、决定课程是否为必修或选修、建立评估程序、决定教学方法等。

    2、与劳动力市场的紧密联系

    1997年的一项报告指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是欧洲国家的一个共同趋势。随着高校制定课程计划的自主权增加,高校可以更加紧密地与经济部门、地方政府相联系,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国家和高校两个层次上。在国家层次上,许多国家建立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会吸收企业界、商业界和地方政府的代表参加,为高等教育的课程计划提出建议。在高校层次上,高校积极听取校外人士的意见,在学生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方面吸收企业界人士参加,与企业界进行合作 研究 ,增加对在职员工的培训课程等,这些措施为加强高校与经济的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由于职业性课程以及与企业界的联系是其工作的重点,因此对教学工作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往往比大学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导致在高等教育层次上面向就业市场的课程大量增加。而在一些原来就实行双轨制的国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大学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例如在法国,通过建立大学与地方经济部门的合作基金逐步加强大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80年代中期的地方分权法加强了地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联系;自1990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共同支持大学建设的项目;自1994年起,地方政府开始建设地方性大学,以使高等学校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的需要。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