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建筑业风险分析(可研报告模板)

    可研报告2018-10-09 16:59:17来源:

    第一节 建筑业产业环境风险 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周期风险 分析

    (一)建筑产业增长的弹性 分析


    建筑业总产值与GDP变化曲线   单位:亿元

    建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敏感性相对比较高,即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保持相对比较强的相关性,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波动性而出现波动。 分析 建筑产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我们选用了建筑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

    从曲线可以看出,建筑产业与GDP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95~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984。

    在GDP快速增长或减少时期,建筑产业总产值会随之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或减少,但变化周期有着一定的滞后性,这也于建筑产品建设周期的长期性和延续性有关。同时建筑产业的变化不仅仅和GDP增长有关,而且与经济增长结构有关。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

    (二)2009年四季度及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

    2009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好于预期,预计全年增长率将达8.5%左右。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键阶段,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总体宽松,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将不会改变,但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调结构”和“惠民生”,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适度”,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将达9%左右。

    1、外部环境趋于好转,外贸出口恢复性增长

    1)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外部需求转暖

    今年二季度,调整后,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为-1%,好于前两个季度-5.4%和-6.4%的增长;房市和车市也出现转机,美国房屋销售8月份同比增长1%,环比增幅达30%;美国9月路透社/密歇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初值从8月的65.7上升至70.2。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增长超出预期,环比出现正增长。表现最差的英国经济也有望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始增长。今年四季度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很可能出现正增长,经济金融形势好于预期。在各国干预政策继续发挥作用、市场主体信心恢复和各国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

    2、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根据上述 分析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许多产品库存量已低于正常库存。明年在宏观经济与市场需求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将进入库存回补阶段(即再库存化阶段)。工业品库存恢复至正常水平,将使工业生产走出库存调整周期底部而较快增长。一是市场需求回暖。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9个月上升,3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处于冷热分割线即50%之上。二是企业效益好转,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和意愿增强。综合 分析 ,初步预计2010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3%左右。

    综合考虑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各项因素和上年基数,初步预计,2010年经济增速将缓慢回升,全年GDP同比增长9%左右,比今年(8.5%)提高0.5个百分点,但依然低于9.8%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明年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有:一是经济刺激政策空间变小,力度变小,效应递减;二是接替政府投资力度减弱的民间投资能否及时跟进还存在变数,比如最近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量价齐跌”将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信心;三是发生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存在,货币政策趋于谨慎;四是外部需求能否持续好转存在不确定性。

    (三)宏观经济周期对建筑产业的影响判断

    从建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敏感性,以及宏观经济走势两方面综合判断。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会继续放慢,但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会变,将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水平。综上所述,建筑产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评价为中等偏高风险。

    二、建筑 行业 管理政策环境变化风险 分析

    在技术法律法规体系层面,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立了工程建设标准约3500余项,其中强制性标准有2700余项,具体条款达15万余条,用这些标准来进行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无疑是有效的,特别是它们可以做到针对不同的建设工程类型、不同的技术层面,实现对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根据《强制性条文》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来看,它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强制性条文与建筑技术法规的关系、强制性条文本身的逻辑性、强制性条文的编制依据等方面。此外,目前以强制性条文和推荐标准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监管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另外,《强制性条文》在制定和执行管理的透明度方面、在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方面、在条文数量和内容方面等都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和完善。从非技术法律法规层面上看,包括质量等级认定、建筑企业质量认证、建筑业税收政策、建筑业改革改制以及国家对建筑业的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对不够完善的方面,综合来看,我国在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为中等风险。

    第二节 建筑 行业 系统风险 分析

    一、建筑 行业 成长性评价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7.2万亿,同比增长25.5%,保持高位运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为9万亿,同比增长26%,受此影响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14万亿,增加值为1.7万亿,均同比增长22%,。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同比略有上升,其对GDP的贡献率为7%,提升明显,表明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更加巩固。金融危机以来,基本建设接过经济起跑第一棒,投资落地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而铁路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53%。

    中国建筑企业脱胎 行业 部门经济体制下,建筑市场相对封闭和分割。随着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和国际化发展,建筑企业基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选择了专业化、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和非相关产业多元化三种发展路径。基于自身细分 行业 优势而发展的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专业化公司和规模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公司在 行业 背景良好的基础上能持续成长投资主题“规模优势、子 行业 成长性、专业化和国际化。

    二、建筑 行业 扩张性风险 分析

    行业 的扩张系数可以度量 行业 的成长性。经过比较 分析 和计算,近几年来建筑 行业 的成长性处于较好的水平。


    2003-2008年我国建筑产业扩张系数

    200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上半年宏观调控效果开始显现,建筑产业扩张速度得到遏制,但是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近年来建筑产业的成长性非常高,但是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比较高。

    2009年,一方面是金融海啸的影响不断加深,一方面是国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对于建筑 行业 来说,既有新的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国家为了抵御金融风险采取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在2009年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实施,一大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建筑 行业 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三、上游 行业 变化风险评价

    我国建筑 行业 主要涉及的材料为钢铁、水泥和玻璃,这三者对建筑成本的影响最大。

    2008年中国钢材市场行情先扬后抑,显著降温。市场价格已经进入震荡筑底阶段,但应当注意到由于成本的原因,波动幅度不会很大。

    再看水泥市场,2008年整个水泥 行业 结构调整成绩显著,新型干法的比重预计将达到65%左右,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水泥 行业 落后产能的淘汰也在稳步推进,2009年中国水泥 行业 将更加健康发展。2009年上半年,我国水泥价格小幅回落,但价格水平仍高于去年同期。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四种水泥产品平均价格为每吨361.23元,比上年同期上涨5.34%。其中,4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价格为每吨403.71元,比上年同期上涨5.22%。从各月情况看,受市场需求不旺影响,水泥价格延续去年底走势,继续小幅回落。

    从玻璃 行业 来看,年初以来,受益于玻璃 行业 大面积停减产的有利因素,以及经销商补充低库存的采购活动,推动了玻璃价格由年初1200元/吨的水平快速反弹。进入二季度后期,国内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有所恢复,推动玻璃需求继续上升,6月份我国玻璃产量达到4875万箱,接近历史最高月度的产量水平。随着今年9-10月份玻璃销售进入旺季,预计国内单月玻璃销量可能超过2007年的高点,部分地区的短期玻璃价格也可能会超越之前的阶段性高点。总体而言,2009玻璃价格波动会增加建筑企业的成本压力。

    2009年,钢铁、水泥和玻璃的价格都有所波动,钢铁与水泥的波动不是很大,而玻璃价格可能会超越之前阶段性糕点,上游产业有一定的变化风险。

    四、下游 行业 变化风险评价

    下游 行业 主要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二者对建筑业的需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好转,加之国内“双扩”政策的推动,市场信心恢复,在国家与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大部分购房者走出观望,全国房地产市场强劲反弹,呈现小阳春现象,市场极高的活跃度。2009年上半年,住宅市场成交量大幅回升,已接近或超过2007年同期,部分城市项目有优惠减少到提价之后,仍呈现热销状态;开发企业信心重增强,以国企和大规模民企为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拿地,重点城市地王频出。

    2009、2010年年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铁路建设和港口建设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将给建筑业带来强劲的需求。

    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增长仍给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游产业的变化风险较小。

    第三节 建筑 行业 供需风险 分析

    一、产业供给基本要素变化 分析

    (一)资本变化影响 分析

    近些年来建筑 行业 资产存量增长逐年加速。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5%以上,建筑 行业 资产负债率略高于各 行业 平均水平,但基本属于正常范围。

    目前,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2009年1至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4.7%,增幅虽比去年同期回落14.4个百分点,但比1至7月提高3.1个百分点。由于建筑 行业 市场需求增长在未来几年内还是比较快,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资本安全性相对较高。

    (二)人力资源风险 分析

    建筑业所需的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从事工地劳务的农民工;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勘查设计人员。

    从农民工方面来看,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工来源丰富,但农民工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集中管理和开展活动。同时也应当注意到,由于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通过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扶持农业发展,使部分城市务工人员倾向于回乡务农,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民工荒”,企业在保证劳务用工方面的风险较往年有所增加。

    1、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来看,应用型人才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

    2)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深度不够,中国建筑业的人才队伍中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师级人才较少,而直接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的这种人才就更寥寥无几;

    3)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中国建筑业目前拥有的管理人才中,熟悉建筑管理而又熟悉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外语水平较高且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的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既懂建筑技术又懂建筑材料、既懂建筑技术又懂定额概预算的人员短缺;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员短缺;能熟练运用国际上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的人才短缺。

    2、从设计人员现状上看,我国相对来讲有着一定的实力,风险较小。但我国的建筑业中介与咨询机构人员和外国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的,主要表现在:

    1)市场观念差;

    2)能从事的工程咨询业务范围单一;

    3)人才素质不全面,特别是缺乏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和熟悉WTO条文、掌握国际惯例、外文水平高和懂法律的人才;

    4)缺少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家。

    (三)技术变化及风险 分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老旧机械比重大,难以适应建筑工业化和要把建筑业建成支柱产业的要求。为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必须加速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进机械取代约占总数1/3的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无保证的老旧机械,积极发展手持动力机具。 研究 开发机电仪一体化的先进施工机械和各种构配件、制品的生产设备,按照建筑主管部门的预测,到2010年,建筑业的动力装备率应力争达到8KW/人。目前我国在建筑领域的施工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在建筑技术上的还需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同时对建筑企业掌握最新技术的能力也提出挑战。

    二、建筑 行业 需求风险 分析

    (一) 行业 需求潜力 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虽在增速上会有所变化,但总体增势在近几年内将不会改变,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长,这将为建筑 行业 提供大量的有效需求。建筑 行业 面临的整体需求风险为低。

    同时应当注意到,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房地产对建筑业的需求将出现结构性变化,高档房地产项目数量将会减少,低档住宅项目的开发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时房地产开发的地区将会由城区向郊区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论是高速公路网建设、铁路建设,还是机场建设,国家投资的重点都将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加大中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投资势在必行。

    (二) 行业 内部地区结构风险 分析

    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市场仍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阶段,市场主体行为不合理, 行业 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影响和干扰了统一、开放、竞争的建筑市场的形成。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地方保护或部门保护主义,形成了一个条块分割式的 行业 结构。这个结构具有空间和 行业 分布上的三大特点。其一、大部分公司属于地方,其业务活动主要在本地区,很难打入外地区。中央所属的集团公司,其实体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个下属工程局,从业务范围看,也都是地方性企业。可以说,在中国还没有一家类似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全国性建筑业企业。企业跨区域发展难度相对较大。

    第四节 竞争态势变化风险 分析

    市场壁垒从新企业进入市场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和准备进入企业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不同流派的产业经济理论都认为,市场壁垒是影响市场分额及由此确定的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建筑业产业壁垒主要集中如下图所示。


    中国建筑业产业壁垒状况

    一、建筑 行业 进入壁垒 分析

    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度极低,少量的机械设备等固定成本基本上不能形成必要资本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同样很低,因为建筑业的产品差别表现为生产能力的差别,而各子市场的现实情况又不尽相同,潜在进入者可以选择进入到各方面要求较低的子市场如劳务分包市场,然后再求发展;技术壁垒在建筑业也表现得十分微弱,建筑业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尽管国际建筑业一直在努力倡导技术创新,但技术进步依然十分缓慢,经验证明潜在进入者可以通过选择技术难度系数低、管理要求不高如劳务分包来进入 行业 。

    同时在 分析 建筑业进入壁垒时有一个因素忽视不得,那就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计划管制放松和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下放,客观上降低了进入的政策壁垒,一是由于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大大降低了建筑业的进入壁垒,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庞大的国民经济基本建设需求,建筑业的 行业 进入壁垒被迅速降低,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二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放权让利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地方政府和 行业 主管部门自主权不断扩大财政包干制度使各地在增加本级财政收入的动机诱导下热衷于上项目、创集团。各地区 行业 进入壁垒纷纷降低,同时也刺激着大而全等综合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中央企业下放到地方后,出现了企业实际上的地方所有制,而按照企业行政隶属层次关系征税的制度使这些企业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支持本地区企业发展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免遭淘汰,各地政府除了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外,更多的是采取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分割市场,对外地企业的进入设置新的更高的障碍,由此切成块切成丝切成沫的诸侯经济局面加速形成,致使条块内进入壁垒大大降低,而条块外的企业进入条块的壁垒大大提高,这样出现了中国建筑业的进入政策壁垒低但行政壁垒却又极高的矛盾现实。

    而且中国不健全的法律体制也异化着建筑业的进入壁垒。企业进入 行业 与否的关键是看预期利润的多少如果预期利润大于零则可以进入,反之则不能,但因为建筑业产品生产的技术壁垒不高,企业经营者通过吸收部分技术人员以及少量启动资金只要他们具有通畅的寻租渠道,则可以通过这种寻租方式获得进入资格,在寻租得到的租金不发生租金耗散的情况下,则潜在进入企业自然会选择进入这样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出现大量的竟相压价和寻租现象,最终导致大量价格小于MC的案例。相应地我们可以 分析 出建筑业各子市场进入壁垒状况,由于预期利润率、技术要求以及资金需要的差别,住宅市场进入壁垒显然最低,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尤其是专业性建筑市场需要巨额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撑,加上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如资质等级规定,所以进入到该子市场的企业不是很多,同时由于工程地域性,各地为保护本地或本系统利益自然会限制外地企业进入到收益相对较高的该市场的争夺,所以子市场之间的进入壁垒高度随着住宅市场、大型公共建筑市场和专业性项目市场依次提高。

    二、建筑 行业 退出壁垒 分析

    与进入壁垒相比,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与过低的进入壁垒相比,我国建筑业退出壁垒却相当高。

    (一)沉淀成本大企业难以转产

    我国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组建起来的规模庞大、机械设备众多。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设备台数有所下降但基本上保持在平均200台左右,而这些设备大都具有很强的专用性,成本高很难用于其他 行业 ,不论企业是否生产,其投资于这部分资产的预付成本很难回收,因此只要产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继续生产就是理性的选择,更何况这些企业往往因为本身肩负着沉重的政策性负担,政府会给予它们各种政策性补贴和优惠,相比残酷的市场竞争有些时候它们宁愿滞留于 行业 内。

    (二)政府阻碍企业退出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退出主体,由于它们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也使得解决就业维护社会安定等社会目标同样重要,而建筑业企业在解决地方就业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如果企业因为经济效益差而退出 行业 ,就可能严重损害社会稳定大局也有违政府兴办建筑企业的初衷,因此政府通常通过多种途径劝阻甚至命令阻碍企业退出就显得很正常了。

    (三)资产债务阻碍企业退出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资本金和债务比例失调,资产质量低、虚扩严重、变现困难,导致企业退出的资产和债务壁垒很高。

    (四)政策性障碍

    企业的退出尚缺乏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国有企业难以有效地通过破产兼并或变卖等方式顺利地退出或转产,而不得不滞留于 行业 内,进行着低水平的竞争;而市场发育不完善尚,未形成健全的市场体系,特别是要素市场如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退出后难以找到融资渠道筹措足够的资本,投资新 行业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使建筑业从业人员很难在再就业时获得帮助,而且退出建筑业意味着他们投资于该 行业 的人力资本将发生巨大损失;产权市场不完善,企业难以进行产权转让或重组等。因此在现行体制下当经济社会甚至政治之门无法容纳建筑企业退出时,其生产能力就无法释放到其他 行业 ,只能在建筑市场上继续进行着低水平的竞争。

    三、企业组织模式变化及相关风险 分析

    同时投资主体多元化或股权分散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前提”。投资主体单一的企业很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也是建筑 行业 改革发展的趋势。所以原有“国”字号老牌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改制的问题,改制过程中将会有短痛,但长期来看是利好因素。

    四、企业竞争模式变化及风险 分析

    同时建筑企业将受市场结构影响,将呈现金字塔型的结构趋势,在金字塔顶端的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密集、综合型、跨领域为特征,数量少;在金字塔中端的企业以技术、管理、专业化为主,数量较多;在金字塔低端以专业化服务和劳务服务为主,数量最多。综合来看,建筑 行业 整体的发展趋势风险为低,但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风险不同。越发展到金字塔顶端的企业相对竞争风险越小,而位于金字塔低端的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风险越大。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