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客车关联产业分析(可研范文)

    可研报告2018-10-10 09:46:04来源:

    第一节  客运 市场发展 状况 分析

    2006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累计达19131.21 亿人公里,比2005 年同期增加1755.80 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加10.1%。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累计达6622.10 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9.2%,公路旅客周转量累计10135.9 亿人公里,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9.1%,水路周转量累计为74.86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5%,民航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2359.6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5.4%。

    第二节  配套零部件 行业 分析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

    1、发展模式的结构

    从我国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进程看,零部件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以整车配套为主的“依附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构是一种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多层零部件企业环绕的环状框架,其形状近似一个箭靶:靶心为整车生产企业;第二环为核心零部件企业;第三环为骨干零部件企业;第四环为协作企业。

    2、发展模式的特点

    1)政府的大力扶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在理顺关系和资源调配方面给予支持;

    2)整零关系表现为主从关系。整车厂和零部件的关系体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厂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指导上;

    3)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零部件厂的工作重点是认真消化图纸,学习与整车配套所需要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即搞进口替代,缩短国产化周期,并在掌握生产工艺之后稳定质量和降低成本;

    4)技术在获取较采用合资方式。我国零部件企业一般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吸引外商与我国合资料,如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等;

    5)地域性十分明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零部件销售总额的前6名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湖北、重庆、辽宁。6省市合计为4060.45亿元占全部零部件销售额的59.03%。不难看出,这些省市都是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厂家的所在地,而各大汽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又基本上在本省市内。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

    浙江沪汽配企业独领风骚。1200余家参展厂商,浙江沪厂商占了三分之一强。据悉,“汽配大省”浙江沪的零部件出口,78%只能用于国外的维修市场,难以进入主流配套厂商的产业链。此时汽配 行业 发展之路频亮整车“绿灯”,汽配巨头猛踩“油门”造整车,不仅推动汽配业提高技术含量和整体水平,更是实现了其自身经营的突破,而提高汽车配件技术将十分有利于我国汽车业的整体发展。

    苏浙沪3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坚强后盾。据了解,目前上海一辆整车的2000多个零部件,90%已在近邻江苏、浙江唾手可得。在“上海桑塔纳轿车共同体”名录中发现,176 家成员单位中多数是苏浙企业。一个日趋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正加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上海汽车产业占上海工业产值10%以上。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成长起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德尔福、博世、伊顿以及米其林等世界著名零部件跨国集团大量进入中国创办独资、合资企业,而且体现在国有企业、集体和民营企业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发手段、加工设备、管理手段和质量认证等,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水平。这种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得通用别克、广州本田、一汽奥迪A6、上海帕萨特等车型的零部件国产化率都在短短的1年左右的时间超过40%。

    据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配套市场销售额为2052.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更包括大量民营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产值。除了OEM(指定配件供应商)这块市场之外,售后市场也相当可观,按15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和1500万辆农用汽车保有量来考虑,其市场总量达到1000亿人民币,相当于120亿美元。

    有关部门还对我国100多种汽车零部件产品如:对前后桥总成、制动器总成、换档器总成、车架总成、制动油管总成、车厢总成、座椅总成、排气管消声器总成、门锁总成、升降器总成、前后保险杠总成、仪表板总成、前悬挂总成、拉索总成、助力器总成、感载比例阀总成、主缸总成、暖风机总成等产量的前5名重点企业共760家企业做了调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零部件销售上亿元的企业有134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这些企业堪称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支柱。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可见,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比国外要低得多。由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配套于汽车整车厂,且与整车自成体系,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明显不会高于整车产业,这使得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效率低下,产业内厂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地方政府热衷于将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为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强大的保护伞。这样一来,本应是一个统一的全国市场被强行分割为一个个地方性的市场,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已近500家,国际着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我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部分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型零部件,如水箱、车等,已批量出口。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和重庆。而我国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一般较细,以致竞争力较 弱。

    我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产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有所加强。国产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体现在原有的市场格局已经打破,企业的产品由原来的单一车型向多车型转化,产品系列不断加宽和延伸,不同企业的产品市场相互渗透,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加快了进军汽车产业的步伐,多家企业准备生产轿车,竞争者数量大为增加。二是国产车与进口汽车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进口汽车数量增加,品种多样化,使国产车与进口车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直接,由于进口汽车在车型、质量、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同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进口汽车具有一定程度的偏爱,使得进口汽车对国产汽车的压力显现出来。

    全球着名汽车制造商,如通用、丰田、福特、克莱斯勒、奔驰、大众、奥迪、雷诺等都 我国合资建立了整车生产厂,而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当中,其中35家亦已在我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此外,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德尔福汽车系(DelphiAutomotive Systems),亦拟在我国提供全线的售后市场产品。目前,德尔福在我国已设有15家合资和独资企业,为一汽、上汽等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厂商供货。该公司在我国生产的售后市场产品包括免维护蓄电池、发电机、燃油泵、汽车空调系统、三元催化转换器等产品 。

    国际着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萨克斯公司(Sachs)亦看好我国汽车售后市场,该公司旗下萨克斯贸易有限公司设在我国的全资子公司萨克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营业。目前,该公司在我国已拥有20多个代理 销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销网络。该公司同时将全面负责萨克斯公司(包括其设在上海的独资企业)所生产的(萨克斯)、(博格)两大汽车零部件系列品牌产品的售后市场服务。这两大系列品牌产品主要包括减震器、离合器以及金属橡胶件等车部件产品。

    经营观念的差距是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直接导致了零部件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通用性差,使得零部件产业难以整合。国内零部件企业挂靠汽车集团而未经市场竞争获取产品优先配套等比较优势,最终体现出内部配套、地方保护等弊端,这与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全球采购、择优录选的原则相违背。

    从全球的眼光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厂商规模偏小,远未实现规模经济,且重复经济,自成体系象严重。如活塞厂340家、化油器130家、车灯厂280家、车轮钢圈厂340家、前后桥总成、制动器总成、换档器总成、车架总成、制动油管总成、车厢总成、座椅总成、排气管消声器总成、门锁总成、升降器总成、前后保险杠总成、仪表板总成、前悬挂总成、拉索总成、助力器总成、感载比例阀总成、主缸总成、暖风机总成等厂商少侧几十家多侧上百家到几百家。

    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产品无系列或系列发展滞后,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实力较强的零部件企业也只能满足主机厂家的最低技术要求。其在为国内几大汽量公司引进的轿车项目进行国产化地进程中,由于产品技术开发力量薄弱,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使得我们难以在短期内赶上世界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我国企业每年从税后利润中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基础 研究 的经费有限,再加上国家投资有限,造成整个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投资比例也不合理。日本和欧美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1,甚3:1。我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与整车投资比例,“九五”期间为0.35:1。欧美一些零部件厂商每年的 研究 与开发(R&D)费用占销售额的5%左右,日本约为6%。它们凭借巨大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 研究 中心,形成了强大的 研究 开发能力。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第三节  2006年钢铁 行业 动态

    2006年,在国内外钢铁市场旺盛需求的拉动下,我国钢铁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国粗钢产量迈上了超过4亿吨的新台阶。钢铁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的方针,自觉把握和调整生产节奏,使国内钢材市场的供需状况基本平衡,全 行业 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一、2006年钢铁 行业 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1、钢铁产量增幅有所回落,产需衔接基本平衡

    2006年全年累计生产粗钢41878.20万吨,同比增加6533.25万吨,增长18.48%;生产生铁40416.70万吨,同比增加6675.57万吨,增长19.78%。从全年生产运行总体情况看,钢铁产量是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增幅有所回落,粗钢和生铁产量的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7.28和8.70个百分点。上半年粗钢产量是逐月增长,7月份产量有所回调,而后又逐月回升,11月份粗钢日产量达到最高为126.52万吨,12月份粗钢日产量又有所下降,为122.84万吨。全年增钢量是历年来第二高的年份,主要增钢量集中在重点统计单位,占增钢总量的67.48%。从地区分布看,华北和华东仍是钢铁生产的主导地区,合计产钢27198万吨,占全国的64.95%。产量前六名的省市依次为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山西和上海。2006年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4.34%和46.6%。全年国内市场粗钢实际消费量40192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2.7%,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已成为全球中心,对世界钢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国内外钢材市场强劲需求的拉动和净出口增加明显的作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比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高1.63个百分点,国内钢材市场的产需衔接基本平衡。

    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有效供给提高

    2006年累计生产钢材46685.43万吨,同比增加9172.15万吨,增长24.45%,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5.14个百分点。其中,长材累计产量为22462.42万吨,同比增加3679.54万吨,增长19.59%,板带材累计产量为19504.49万吨,同比增加4681.75万吨,增长31.58%,比长材增幅高出11.99个百分点。板管带合计产量22997.52万吨,同比增长29.83%;板管带比达到49.26%,比上年同期提高2.04个百分点。尤其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幅显著。特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同比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33.90%、84.50%、53.10%、55.50%、49%和43.60%。与此同时,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宝钢试生产世界上最高强度等级X120管线钢获得成功;鞍钢L70、L80帘线钢通过国际帘线钢专业企业贝卡尔特专业认证;攀钢生产的350公里/小时高速客运专线100米长定尺轨、1300兆怕级重载线路轨迹1100兆帕级快速客货混运线路轨,填补了国内空白。武钢、本钢、华菱集团等企业的“双高”产品比例达70%以上。由于国产钢材有效供给提高,国产钢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国产钢材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3、钢材进出口贸易显示竞争力增强

    2006年,我国进口钢材1851万吨,同比下降28.3%,出口钢材4301万吨,同比增长110%。进口钢坯37万吨,同比下降71.82%;出口钢坯904万吨,同比增加27.83%。钢材净出口2450万吨,钢坯净出口867万吨。如果将钢材、钢坯的进出口折算成粗钢计算,全年净出口粗钢3446万吨。净出口粗钢占全年粗钢总产量的8.23%;占全年增钢总量的52.75%。钢材、钢坯净出口量的明显增长,对缓解国内钢材市场的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进口的钢材中,板带材进口量为1553万吨,同比下降30.75%;占钢材进口总量的83.9%,比上年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出口板带材2037万吨,同比增长141.09%;占出口钢材的47.36%,比上年同期提高6.19个百分点。显示出国产钢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正在提高。另一方面,进口钢材支付外汇总计198.28亿美元,平均每吨钢材价格为1071美元;出口钢材收取外汇总计262.43亿美元,平均每吨钢材的价格为610美元,比进口钢材平均每吨低461美元。说明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材出口,仍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4、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低于国际水平

    2006年国内钢材价格走势,虽然时有波动,但是总体没有出现大起大落。1月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3.34点,为全年最低。2月份以后指数逐月走高,到6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114.85点;以后指数回落,8月份回落到105.10点,此后指数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12月末为105.15点,比1月末上涨11.81点,比2005年12月上涨10.97点。2006年全年最高点比最低点相差21.51点,价格波动幅度低于2005年。而世界钢材价格指数总体在高位区间运行。1月份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30.4点,为全年最低点,此后逐月走高,7月份达到最高点166.6点后,开始小幅下滑,12月末为150.2点,仍比1月末高19.8点。2006年全年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36.2点,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国内市场。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始终低37点-51点左右。国际钢材价格的高位运行,为我国钢材出口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支撑国内钢材市场保持合理价位的重要因素。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19779.05万吨标煤,同比下降8.8%;吨钢综合能耗平均645.12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7.1%;吨钢耗新水平均6.56吨/吨,同比下降14.9%;高炉入炉焦比平均396公斤/吨,同比下降16公斤/吨;喷煤比平均135公斤,同比提高11公斤;电炉平均综合电耗340千瓦时,同比下降47千瓦时;连铸比平均98.57%,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2006年是钢铁 行业 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

    6、企业生产经营取得良好效益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达到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已连续5年保持增幅在20%以上;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6.5亿元,同比下降2.5%。国家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2006年钢铁 行业 总体经营状况比预期的要好。全 行业 实现利润1699.5亿元,同比增长30.6%%(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31%)。其中,重点钢铁生产企业(6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1487191万元,同比增长9.1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32215988万元,同比增长9.92%;实现利税15883339万元,同比增长15.69%;实现利润总额(补贴后)8881096万元,同比增长16.91%;亏损企业(3家)亏损额(补贴前)9211万元,同比增长95.11%。

    二、2007年钢铁 行业 总体发展趋势

    1、国内外总体经济走势对钢铁 行业 发展有利

    汇总各方面信息显示,2007年世界经济和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增速减缓趋势,但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9%;美国增长2.9%、日本增长2.1%、欧元区增长2%;其他国家如独联体增长6.5%、印度7.3%,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不会低于5%的速度。这对钢铁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比较有利。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的“十一五”期间,相关 行业 钢材消费需求的调研报告表明,未来几年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石化、电力、煤炭、交通、铁道、环保、轻工、家电、小五金等 行业 ,钢材的消费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需求。上述情况,无疑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如果2007年我国GDP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增长20%左右,钢材消费需求增长1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按此预测,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4.6亿吨左右,2007年钢铁 行业 仍将是平稳增长的趋势。

    2、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

    从近几年钢铁 行业 生产经营的状况看,可以归纳为年年困难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但是,制约钢铁 行业 生产经营的某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是铁路运输的限制在个别时段、个别地区仍然存在,2006年钢铁协会先后为鞍钢、本钢、武钢、湘钢、新冶钢等企业,多次与铁道部进行协调,以解决煤炭的铁路运输救急问题;2006年有11个国家采取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等对我国钢铁企业的调查,贸易摩擦矛盾增加;钢铁企业销售策略和定价机制,与流通商的协调机制和手段,还没能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以及在建项目规模仍然偏大,产能增长过快等问题,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钢铁生产的大宗炉料铁矿石、铁合金、进口废钢、煤、电、油、运等,将继续呈现价格上涨的趋势,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没有缓解。节能降耗、改善环保、淘汰落后等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钢材市场变化趋势 分析

    1、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 分析

    尽管影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但全年钢材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态势。CRU首席代表约翰逊先生认为:今年全球钢材价格将会出现阶段性震荡,但全年价格水平有望略高于去年水平;日本JFE代表认为:高端钢材价格仍将保持坚挺。北美、欧洲一些大钢厂采取了减产保价的措施。支撑全球钢材价格高位运行的三大因素:全球经济持续增长;钢铁市场板材资源供给偏紧;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取决于四大市场版块:北美市场;日本市场;中国市场;欧洲市场。这四大市场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决定全球价格走势。

    北美市场主要看美国市场,一季度美国市场价格小幅回落,美国国际钢协称:尽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市场消费仍将保持强劲,钢材需求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目前库存量接近正常水平。

    建筑、运输、汽车的需求5月份得到改善,长材价格保持稳定,5月份上升15美元/吨。

    亚洲市场价格小幅上升,日本市场板材资源仍紧张,日本钢铁企业提出今年每吨钢材涨价1万-1.5万吨日元的目标,目前日本国内市场仍供不应求,印度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对钢材的需求保持坚挺,价格也不断攀升。

    欧洲经济今年将小幅增长,钢铁产能释放不大,1-4月欧盟25国粗钢同比下降1.3%,欧盟15国下降0.2%。随市场需求增加,价格有可能小幅提升。

    2、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走势 分析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强劲攀升,主要是受国际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预期影响,板材资源供给偏紧,国内外价差太大造成的,有其必然性合理性。

    4月份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波动,板材、长材价格大幅度下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受宏观调控政策消息面的影响,市场出现过度敏感和恐慌,引发终端用户观望待降,从而打乱了正常营销秩序,钢材进口呈现增加趋势,经销商资金压力大,竟相抛售资源,推动了价格快速下跌。

    一季度国内市场板材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大部分品种价格已处在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水平,适度回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目前板材有些品种市场价格倒挂是营销体制造成的。

    目前长材价格已处在全球市场最高地价位,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长材价格应该回归到合理价位。关键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对市场的信心。

    3、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总体变化趋势

    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仍处在增长期,并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钢材价格总水平维持在高位区间、合理价位运行,不会回落到2003年的价格水平。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关联提高,各类产品和品种将按照比价关系及成本水平,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合理价位区间波动。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部分品种不排除阶段性价格下滑的可能。

    用钢 行业 需求仍保持强劲。房地产投资增长25.7%;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65.8%,机车增长41.8%,发电设备增长52.3%,交流机电增长26.6%。家电产品产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房间空调器、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分别增长27.6%、20.6%和7%。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54.8%。这是支撑钢材价格的重要因素。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差呈现缩小趋势。板材价格与长材价格比价关系数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全球板材(高端产品)资源偏紧,国内外市场关联度高;板材价格走势强于长材。长材国内资源充足,受国际市场拉动效应不明显,目前价格仍处在低位运行,这种比价关系已偏离了正常区间。下半年热轧板卷和钢坯增加较多,应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第四节  2005年能源石化 行业 动态

    2006年,在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措施深入的大环境下,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行业 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好局面;主要产品产量稳定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多数产品价格有所提升、产销衔接良好;进出口贸易依然活跃,贸易逆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

    一、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 行业 发展特点

    1、主要产品产量稳定较快增长,较好地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近年来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2006年多数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继续较快增长。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1种,占93.8%,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达44种,占67.7%。

    1)油气生产增速放缓

    2006年原油产量18367.6万吨,比上年增长1.7%,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增幅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30650.6万吨,同比增长6.3%,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18204.8万吨,同比增长4.5%,增幅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5591.4万吨,同比增长3.7%,柴油产量11653.4万吨,同比增长5.5%,煤油产量960万吨,同比下降2.9%。

    2)农用化学品生产增速加快

    2006年全国化肥总产量(折纯,下同)5304.8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增幅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氮肥产量3869万吨,同比增长13.3%。尿素生产受扩能影响较为明显,累计产量达2232.6万吨,同比增长13.3%。磷肥产量1226.4万吨,同比增长16.5%。钾肥产量208.9万吨,同比增长18.5%。农药产量129.6万吨,同比增长20.2%。

    3)基础化学原料生产较快增长

    2006年烧碱产量突破1500万吨达到1511.8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离子膜烧碱产量462.6万吨,同比增长30.9%。纯碱产量1597.2万吨,增长10.8%。电石产量达1177.1万吨,同比增长27.7%。有机化工原料产量增长也很迅速,乙烯、纯苯、甲醇等产量增幅均在10%以上,乙烯产量在新增装置投产的情况下跃升至941.2万吨,增长22.2%。

    4)合成材料产量继续快速增长

    2006年合成树脂产量2528.7万吨,同比增长17.6%,其中聚氯乙烯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合成橡胶产量184.5万吨,同比增长11.1%。

    2、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在汽车、电子、房地产、轻工等下游 行业 继续较快增长的拉动下,市场需求稳步增加,销售状况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2006年1~11月,石油和化工 行业 实现销售产值38043.4亿元,同比增长27.5%;全 行业 产品销售率达98.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销率为99.6%,同比持平;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产销率99.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产销率97.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主要化工子 行业 产销率基本保持在97%~98%的水平,其中肥料制造业、农药制造业两大支农产业产销率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18和0.54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和橡胶制品销售状况稳中还略有提高,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涂料油墨等类似产品制造业产销率比去年略有下降。

    3、价格波动频繁,多数产品价格较上年有所上升

    2006年,在需求高涨、地缘政治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WTI原油现货平均价格达到66美元/桶,比上年上涨17.3%;布伦特原油均价65.1美元/桶,比上年上涨20.1%。

    二、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 行业 存在的问题

    2006年,虽然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行业 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好局面;主要产品产量稳定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多数产品价格有所提升、产销衔接良好;进出口贸易依然活跃,贸易逆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但在 行业 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产品产能过剩,节能环保压力继续加大,节能减排任务难以完成等。

    1、化肥生产能力过剩

    随着近年来的大量投资建设,国内氮肥和磷肥产能逐步呈现出过剩的势头。2006年化肥市场旺季时间短,淡季提前到来,且旺季价格也没有升至2005年的水平。全年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均低于2005年。特别是氮肥能力的大量增加,使得国内尿素市场从7月份开始持续数月低迷,在煤、气、电价格大为上涨的情况下,尿素出厂价格却同比大幅下降,企业盈利大幅下滑,亏损面达1/3。

    2、烧碱能力扩张过快

    近年来,全国烧碱形成一股建设高潮,主要是与聚氯乙烯配套,特别是在一些拥有盐和能源优势的西部地区扩能十分迅猛。2005年全国烧碱产能近1700万吨,2006年底到2007年初还有200多万吨新扩建能力投产,预计到2007年上半年,全国烧碱产能可能超过1900万吨。

    我国烧碱产能一直存在着过剩的隐忧,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的调控,其过快发展成为石化 行业 的一个突出问题。

    3、节能与环保压力较大

    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化工 行业 能耗下降5%,而石化 行业 能耗上升了8.7%,整个石油和化工 行业 能耗不降反升4%。生产规模偏小、工艺技术落后、经营管理粗放、高能耗产品无序扩张,是阻碍全 行业 能耗降低的主要原因。环保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比较突出。环保总局多次环境风险大排查,石油和化工 行业 都是重点。石油和化工 行业 由于历史欠账,防治污染措施不完善,产业布局不合理,已成为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国家“十一五” 规划 提出主要污染物要减排10%,并将该指标纳入“约束性指标”,这对石油和化工 行业 来说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

    4、生物柴油投资建设存在不理性趋势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能约80万吨,主要企业有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安徽国风集团、洪湖浪集团、江苏清江生物能源科技公司等。由于生物柴油建设持续升温,目前全国各地已上马和准备上马的生物柴油项目总计已超过了300万吨。这就带来一个原料供应的问题。一方面我国餐饮废油、地沟油等废旧油脂的收集没有完善的系统,很难集中起来,另一方面,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能源作物的种植将产生与粮食作物争地的问题,影响粮食的生产。因此,大规模发展生物柴油还需细致 研究 。

    5、硫酸价格持续低迷

    由于能力增长过快,再加上大量低价进口硫酸冲击市场,2006年以来,国内硫酸价格持续低迷,不少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同时,目前还有不少企业欲新上大型硫酸装置,这些企业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是为了获得蒸汽发电,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加剧国内硫酸过剩的危机,还带来硫磺供应不足的问题。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