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锦纶纤维市场上游产业 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1、己内酰胺业
目前,我国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石家庄化纤化工、巨化集团公司等四家己内酰胺(CPL)生产企业。我国己内酰胺生产量已从1990年8.452kt、1997年突破10万吨,达100.2kt,2003年产量分别达到200.8kt,2004年产量达到228kt。
尽管近年来我国己内酰胺产量增长较快,但仍不能满足我国聚酰胺工业发展的需求,进口量不断增长。进口由2001年的306kt,增加到2004年的449.3kt。占当年国内消费量的66.4%,进口仍是国内的主导消费。这说明我国己内酰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聚酰胺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原料己内酰胺缺口不断增大,因此国内正掀起一股兴建己内酰胺装置的热潮。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用自有技术将己内酰胺的产能扩大到140kt/a。南京帝斯曼公司HPO+的技术也将产能扩大到140kt/a,石家庄化工化纤责任有限公司同样用自有技术将原有装置的产能扩大到165kt/a,巨化集团公司也正准备将其装置扩大到30kt/a,2005年底,我国己内酰胺的产能将达到452kt/a。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己内酰胺的需求量为660~750kt。我国己内酰胺的产能仍满足不了需求。另外还有5家公司瞄准我国己内酰胺的缺口,正打算建新的己内酰胺装置,5年计划产能将达1120kt/a。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己内酰胺的供给不足,致使己内酰胺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锦纶 行业 的运行成本,压缩了 行业 利润。今年年初,国际油价不断高涨,一度达到了历史高位为77.95美元。给己内酰胺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中国化纤信息网 分析 ,2006年上半年己内酰胺的人民币价格为20200元/吨,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涨到22800元/吨,上涨了近2600元。而且,目前己内酰胺生产能力掌握在少数几个供应商手中,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在价格谈判的能力较差。
2、锦纶6切片
随着近年世界锦纶6工业由欧美地区逐步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转移,国内锦纶6聚合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锦纶6切片需求量持续增长,国内锦纶6聚合产能和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目前,受原料CPL人民币现货价格持续疲软以及下游抽丝需求较弱的压力,锦纶切片市场节后出货一直不温不火,一些工厂的切片库存居高不下,资金面偏紧,促使聚合工厂不断小幅下滑切片价位。华东无锡地区目前常规纺切片报价在24200元/吨,工业级切片较低报在24000元/吨,成交水平在23800-24200元/吨,华北地区锦纶常规纺切片小幅下调至23600-23800元/吨出厂自提,相比前期下滑200元/吨,华中地区常规纺和高速纺切片在24000元/吨,与月初相比下滑约400-600元/吨。
此外,浙江地区高速纺切片尽管聚合工厂此前一直坚持稳价,但在近期在CPL下滑的拉动下局部也有小幅松动,部分降低至24500元/吨以下。2007年3月份锦纶切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下游需求未有回暖的情况下,原料CPL下滑明显,特别是现货市场,其中市场出货价位至22300-22400元/吨,还盘22100-22000元/吨左右,国产CPL巴陵和石家庄3月份结算价位下滑至22400-22600元/吨自提,南京东方4月份的出厂执行价位下调至22400-22500元/吨,相比月初下调幅度在500-600元/吨。当前在聚合环节,人民币现货的下滑固然给予部分切片下降出让一定的空间,但是对于进口货源比重较大的聚合工厂的困境将加剧,因为目前CPL的美金盘价格受到纯苯的支撑而外商坚持在2300美元/吨左右,而且由于当前的进口原料在前期的成本依然不低,使得美金CPL一直处于中高位,而人民币现货和美金CPL之间的价差加大造成锦纶切片整体被往下拉的局面,同时资金面的偏紧暂时还较难使得聚合工厂转向人民币现货采购,而且也并不现实,这将造成进口货源比重较大的工厂被动的局面,如果下游需求未有好转,部分聚合工厂可能会出现减产或停车的情况。此外人民币CPL原料为主的聚合工厂未有能够从原料CPL的下滑中得到多大的利润空间,锦纶切片的下滑使得其又失去了原料出让的空间。
二、2003-2006年主要上游产业主要经经济指标 发展 分析
1、2003-2006年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2、2003-2006年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