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冷凝器产品定义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三大类。
(一)水冷式冷凝器
水冷式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水冷式冷凝器按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两种,常见的是壳管式冷凝器。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立式冷凝器的主要特点是:
1)由于冷却流量大流速高,故传热系数较高,一般K=600~700(kcal/m2?h?℃)。
2)垂直安装占地面积小,且可以安装在室外。
3)冷却水直通流动且流速大,故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源都可以作为冷却水。
4)管内水垢易清除,且不必停止制冷系统工作。
5)但因立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升一般只有2~4℃,对数平均温差一般在5~6℃左右,故耗水量较大。且由于设备置于空气中,管子易被腐蚀,泄漏时比易被发现。
2、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它与立式冷凝器有相类似的壳体结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的水平安放和水的多路流动。卧式冷凝器不仅广泛地用于氨制冷系统,也可以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但其结构略有不同。氨卧式冷凝器的冷却管采用光滑无缝钢管,而氟利昂卧式冷凝器的冷却管一般采用低肋铜管。这是由于氟利昂放热系数较低的缘故。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氟利昂制冷机组一般不设贮液筒,只采用冷凝器底部少设几排管子,兼作贮液筒用。
3、套管式冷凝器
制冷剂的蒸气从上方进入内外管之间的空腔,在内管外表面上冷凝,液体在外管底部依次下流,从下端流入贮液器中。冷却水从冷凝器的下方进入,依次经过各排内管从上部流出,与制冷剂呈逆流方式。这种冷凝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因系单管冷凝,介质流动方向相反,故传热效果好。其缺点是金属消耗量大,而且当纵向管数较多时,下部的管子充有较多的液体,使传热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另外紧凑性差,清洗困难,并需大量连接弯头。因此,这种冷凝器在氨制冷装置中已很少应用。
对于小型氟利昂空调机组仍广泛使用套管式冷凝器。
(二)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是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靠空气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的。这种冷凝器适用于极度缺水或无法供水的场合,常见于小型氟利昂制冷机组。根据空气流动方式不同,可分为自然对流式和强迫对流式两种。
(三)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主要是靠冷却水在空气中蒸发吸收气化潜热而进行的。
蒸发式冷凝器由冷却管组、给水设备、通风机、挡水板和箱体等部分组成。冷却管组为无缝钢管弯制成的蛇形盘管组,装在薄钢板制成的长方形箱体内。箱体的两侧或顶部设有通风机,箱体底部兼作冷却水循环水池。
蒸发式与壳管式冷凝器的并联:
(四)淋水式冷凝器
淋水式冷凝器的主要优点为: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2、漏氨时容易发现,维修方便;3、清洗方便;4、对水质要求低。其主要缺点是:1、传热系数低;2、金属消耗量高;3、占地面积大。
淋水式冷凝器是靠水的温升和水在空气中蒸发带走冷凝热量。这种冷凝器主要用于大、中型氨制冷系统中。它可以露天安装,也可安装在冷却塔的下方,但应避免阳光直射。
第二节 冷凝器产品特点
冷凝器即室外热交换器在制冷时为系统的高压设备(冷暖热泵型在制热状态时为低压设备)装在压缩机排气口和节流装置(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之间,由空调压缩机中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铜管和铝箔片散热冷却,空调器中都装有轴流式冷却风扇,采用的是风冷式,使制冷剂在冷却凝结过程中,压力不变,温度降低。由气体转化为液体。
第三节 冷凝器产品应用
在国内的应用中,由于西北地区缺水的实际情况,目前蒸发式冷凝器在西北地区推广和应用较多,宾馆、办公楼、商场等民用建筑和印刷厂、喷漆车间、计算机房等工业建筑及果蔬保鲜、贮藏冷库、温室等农业建筑的冷却空调设备基本都采用了蒸发式冷凝器,啤酒、食品、饮料、制药、石油、化工等 行业 也越来越多的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据一些公司的应用数据显示,其冷凝效果好、节能节水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 冷凝器产品技术指标
目前我国冷凝器的设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采用的是经验参数和一些厂家的设计标准,国家也推荐使用了一些标准,具体设计时,可参照国家设计标准,参考各类计算手册、现有厂家设计参数,并结合制造技术水平和气候条件采用合适的标准。
2009年9月我国冰箱冷凝器标准出台并正式实施。它是首次针对冰箱冷凝器生产过程及工艺制定的国家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冰箱冷凝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标准适用于电冰箱冷凝器;也用于冷冻箱、饮水机、酒柜以及制冰机等的冷凝器。
第五节 冷凝器 行业 市场现状
国外对蒸发式冷凝器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 。早在1952年,S.G.Chuklin就提出了一种关于蒸发式冷凝器设计的普遍化方法。Parker和Treybal对蒸发冷却器的传热、传质进行了详细的实验。Leidenfrost和Korenic在Parker和Treybal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模型的改进,他们对喷淋水的流量进行了实验。Zalewski和 Gryglaszewski对冷凝器中水流过管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 研究 。Alonso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蒸发冷却器的传热传质模型。Halasz提出了一种对蒸发冷却式设备通用的无量纲模型。Mizushin假设冷却水的温度是恒定的,对蒸发式冷却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数学模型,一种是 分析 模型。根据冷却塔的冷却过程,Tezuka提出了一种分级方法。Finlay和Grant假设饱和蒸气压力是温度的一维函数,对蒸发冷却设备的传热传质方程进行了简化。Uriyel Fisher, Wolfgang Leidenfrost和Jia shang Li对蒸发式冷凝器和冷却塔混合系统的实验表明此系统能显著降低冷凝温度,并节约换热面积。此外,他们共同开发了一套用于设计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光管、翅片管蒸发式冷凝器与冷却塔混合系统的计算机程序。Bykov通过实验对蒸发式冷凝器的水温和空气的焓进行了 研究 。
HishamM. Ettouney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实验的方式来 研究 蒸发式冷凝/冷却器,深入 研究 了管外侧热传递系数和系统效率的关系,并将水流与空气流的流量比和热负荷作为蒸发式冷凝器的特性函数。实验采用翅片管式的蒸发冷形式,并分别采用串联、并联和单独运行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测试了轴向温度分布,计算系统效率和传热系数,并将蒸发冷与空冷式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蒸发冷的特性。BilalA.Qureshi等分别对考虑了污垢热阻的数学模型进行了 分析 与实验值比较,模拟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污垢可使蒸发式换热器的热效率降低55%~78%,而出口冷却流体温度则升高4.7%。两者的 研究 显示了除垢的重要性。Qureshi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分析 逆流式冷却塔和蒸发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运用火用平衡确定各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在计算空气-水蒸气混合气体的流火用时,运用了包括热火用、机械火用和化学火用的总火用概念。 分析 表明,对所有的换热设备,入口湿球温度的增加总是增加第二定律的效率。热力学方法丰富了蒸发式冷凝/冷却传热传质理论,在系统性能评价上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评价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理论模型难以准确表述传热传质过程的窘境。
我国国内最早 研究 蒸发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当时国内制造水平和对节能节水应用技术意义的认识不足,该技术并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与实验 研究 文献也不多见。
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和企业对节能节水的重视,对非饱和蒸发冷却技术的 研究 逐渐增多起来, 研究 的内容也更加深入。
第六节 冷凝器 行业 政策标准
一、 产业政策
近两年,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通知,2007年又相继颁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
在举国关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在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自上而下地分解实施节能降耗的目标下,节能科技产品的创新、发展无疑是推动产业节能的助推剂。
冷凝器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具有节能、节水、智能控制、传热性能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冷却设备的制冷、石化、炼油、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啤酒、冷冻、食品加工、工业制造等领域,这对于推动整个节能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市场的需求是构成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节能产品充盈市场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类,它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三、产品进出口标准与认证
根据不同的进出口国,有不同的进出口标准和认证,例如有SGS认证等。它创建于188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资格最老的民间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在世界各地没有251家分支机构,256个专业实验室和 27000名专业技术人员,在142个国家开展产品质检、监控和保证活动。
第七节 冷凝器 行业 产业链构成模型 分析
一、冷凝器 行业 产业链构成
1、产业链 分析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 行业 。冷凝器上游原材料以铝和铜原材料为主,下游十分广泛用于空调 行业 。
2、上下游状况
上游 行业 -铝、铜
1)铝 行业
(1)发展现状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12月铝产量同比增加38.9%至1,369,000吨,1-12月产量同比增加1.%至12,985,000吨。2009年12月氧化铝产量同比增加38%至2,439,000吨,1-12月产量同比增加4.4%至23,826,000吨。
中国2009年12月氧化铝进口量为349,143吨,环比增加25%。12月中国原铝产量为1,369,000吨,环比增加1.07%。中国原铝产量持续增加,而国内氧化铝供应短缺是导致氧化铝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12月中国进口原铝42,106吨,出口原铝27,295吨,呈现净进口状态。
(2)我国朝着铝业强国迈进
2009年无论对我国来说还是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60华诞之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我国铝工业向强国全面迈进的鸿运首年;是我国汽车产量超千万辆的头一年,向汽车强国扬帆前进的第一年;是我国C919型大飞机、ARJ21-700翔凤喷气支线客机项目建设与试航全面启动与迈出实质性步伐的一年;是我国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前所未有的大开工的一年;是我国高速铝合金车辆在制数量最多的一年,估计采购合同数可超过600辆或更多一些。后3项都是与铝工业密切相关的大产业。这一年我国高擎抗击金融危机大旗GDP增长率仍高达8%以上的惟一大国。
我国朝着铝业强国迈进的主要标志是:氧化铝、原铝与除锻件以外的其他7种铝材的生产能力及产量均居全球第一,2008年产量为氧化铝24656kt、原铝13200kt、铝材(含压铸件和铸件)17500kt、再生铝4500kt;生产能力(2009年):氧化铝32540kt/a、原铝>19000kt/a、高纯铝(≥99.95%)90kt/a、平轧产品8260kt/a、挤压材9000kt/a、线材2800kt/a、粉膏820kt/a、压铸件及铸件3500kt/a、模锻件及自由锻件120kt/a;生产工艺及装机水平全面居世界前列,其中有些居世界先进水平。
氧化铝:拜耳法产量大大超过烧结法的,超过80%,混联法占的比例也明显下降。新技术推广明显加快,选矿拜耳法和富矿强化烧结法在中铝中州分公司得到应用;晋北氧化铝项目和重庆氧化铝采用了串联法流程;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得到普遍推广;我国首条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商业生产线可于今年底或2010年初在大唐国际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产业集中度接近国际水平的。
原铝及高纯铝:原铝产业集中度(176kt/a)与国际平均水平的(195kt/a)仅相差9.8%,自焙槽仅存40kt/a的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0.3%。弱,300kA级大型预焙槽已成为主体设备,山东滨州市政通新型铝材公司的A-2铝电解车间有56台400kA的最大电解槽正在建设。在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如开槽阳极、石墨化阴极、“三度”寻优控制技术、不停电开停槽装置、冯乃祥教授研发的异型阴极电解槽等。在高纯铝方面既有三层液电解法又有偏析提取法,但工艺技术与一些技术经济指与日本一些公司及海德鲁铝业公司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出口并占领了南亚、中亚等国,打破了工业发达国家铝电解技术一统国际市场的局面。
铝加工:如前所述在生产能力与产量方面均雄居世界首位,在主导产品技术装品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10年我国将拥有铸锭热连轧生产线9条:(1+5)式的1条、(1+4)式的3条、(1+3)式的4条、(1+2)式的1条,(1+1)式热粗-精轧生产线3条,单机架可逆式热轧机(辊面宽度≥1200mm)29台,厚板专用热轧生产线2条(1条4300mm的、1条3950mm的);双辊式铝带坯铸轧生产线约500台;现代化的铝带冷连轧生产线4条(5机架的1条、双机架的3条)、单机架四六辊冷轧机(辊面宽度≥800mm)245台(其中CVC型的11台,其他的高技术冷轧机6台);四辊铝箔轧机(辊面宽度≥800mm)130台,其中2000mm级的34台。我国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的现代化的装机水平都高的板、带、箔轧机,因为我国的这些装备大都是近15年来建的,而工业发达国家的大部分是上世纪60年代及以前建设的,虽然经过改造,但技术水平总体上还不如我国新建的。我国目前不但铝箔产量大、装机水平高,而且所有的铝箔都能生产,铝箔有相当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云南新美铝铝业有限公司用铸轧带坯首次轧出了0~0.005ЧM级的电力电容器箔,我国在生产宽幅铝箔(≥1400mm)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已成为世界初级铝箔强国。
2)铜 行业
我国属于铜精矿贫乏国,铜精矿自给率非常低,一直以来冶炼活动都主要靠进口铜精矿来维持。从国内情况来看,2009年1-10月份我国铜精矿产量为83.41万吨,同比增长7.1%。产量增长的同时,我国铜精矿进口量也在增长。1-10月份我国共进口铜精矿513.83万吨,同比增幅为18.85%。
2009年,我国精炼铜410.95万吨,同比增长8.74%。精炼铜居前10位省区的产量为365.5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8.94%。其中,山东、甘肃、江苏、内蒙四省区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精炼铜前10位的省区产量
2009年精炼铜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有9家,这9家企业精炼铜产量为305.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4.5%。
2009年精炼铜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
下游 行业 -空调 行业
1)发展现状
用“低开高走”来形容2009冷冻年度再恰当不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冷年面临着内需不振以及 行业 高达1500万台库存的不利局面。但是进入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井喷态势,5月至8月的销量占到全年销量的63%,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正是这段时间的火暴销售才避免了2009冷年整体销售形势的大幅下滑。”
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冷冻年度国内零售市场规模为2320万台,与2008冷冻年度相比,零售量同比下降5.46%,销售额下降12.78%,加上2008冷冻年度,国内空调零售市场已经是连续两年呈现下滑态势。
同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些弱势品牌依然没有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数据显示,在相同的市场范围,2009冷冻年度整体品牌数目由2008冷冻年度的34个减少为29个,其中具备相当竞争能力(零售量或零售额占有率高于1%)的品牌由2008冷年的19个减少到17个;销售量占有比例低于1%的品牌共有15个,销售量占有率低于0.01%的品牌有2个。
从中外品牌竞争态势来看,国产品牌空调分别以85%销售量占有率和78%销售额占有率,双双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其绝对优势毋庸置疑。而空调外资品牌,在金融危机及渠道结构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三四级市场拓展不利,销售比例下降明显。
今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政策的出台,直接促进了三四级市场的销售,而外资品牌过于依赖国美、苏宁等连锁,这也失去了大量的市场。此外,从近几年区域市场而言,华东、华北的空调销售出现下滑,而华南、华中等区域开始上升。企业自主销售渠道建设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
2)变频市场升温
空调 行业 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在零售市场体现为,变频空调、节能空调的市场占比会进一步提高,全年有望达到20%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变频空调2009冷年销售量占到总体市场的17.3%,创历史最好水平,比2008冷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品牌在变频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6%,一改过去变频空调市场被大金、松下等外资品垄断的局面。
据悉,国内主流空调品牌大力推动变频空调业务,是变频空调市场升温的主因。2009空调冷冻年度变频空调的均价下降8.69%。今年4到7月,变频空调均价降到3850元。变频空调价格门槛逐渐降低,部分特价产品价格甚至接近于定速空调,这就大大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变频空调的市场规模效应日益显现。
3)发展预测
(1)2010年还会是政策市
有人把2009年的家用空调市场解读为政策市,的确家用空调市场是在“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三项具体政策的刺激下,逐步扭转颓势,走出了旺季爆发的走势, 行业 获得了以外的丰收。那么对于2010年这种政策市还会得以延续吗?这是很多市场人士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于三项政策持续时间,政府也有明确态度,实施时间至2012年,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且我们已经看到新一轮的家电下乡招标已经开始,政策市得以延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是要看各个企业如何借助政策的策略和效果。
(2)变频能否成为主流
2009年虽然是在金融危机重重压力的经济环境下,但是节能环保的意识却是有增无减。很多国家政府都把节能环保作为经济转型的切入点。对于空调 行业 来说,一些企业把加快推广变频空调看成是企业转型的契机和增长点,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来实施。
2010年看好变频的企业越来越多,包括龙头企业格力也与全球变频龙头日本大金联姻,从核心技术入手进入变频领域。当然,很多企业寄希望于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变频扶持,从而形成类似日本那样变频占据市场绝对主流的局面。
近日国家把变频空调列入家电下乡名单,显示了政策大门已在为变频打开,为变频早日成为主流铺设道路。美的此前将预期的变频空调国内销售,由200万台提高到300万台就是很好的证明。2010年变频产品的比例能否进一步扩大,值得业内的进一步关注。
(3)谁能成为2010年黑马
空调 行业 是一个黑马频出的 行业 。美的、格力、海尔已经是业内公认的白马,美的、格力的规模和品质已经无人撼动,海尔的品牌与影响力为 行业 公认,海信科龙的变频与高效能一直领先 行业 ,而曾经的黑马奥克斯、志高已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由黑转白,进入到白马阵营。奥克斯已经摆脱纯粹的市场操作,转型系统发力整合营销。
那么在2010年要寻找黑马的话,国内品牌当格兰仕莫属。格兰仕虽说是进入空调 行业 近9年了,营销上试图尝试把微波炉成功经验复制到空调领域,因而一直游离于主流专业渠道之外。但是,在近几年格兰仕通过变革营销体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营销体系。2010冷年开始,格兰仕就召开了今年 行业 最大规模的专业空调经销商大会,足以证明格兰仕已经进入空调专业领域。格兰仕发出了2010年要进入 行业 前列的信息,迹象表明格兰仕黑马的潜质已经开始显现。
二、冷凝器 行业 产业链模型 分析
冷凝器产业链简图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