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耐火材料发展状况
1、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耐火材料工业面临着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呈现产量降低,企业重组,竞争加剧,研发创新力加强, 服务用户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耐火材料的主要用户工业如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工业的技术和管理进步导致耐火材料的消耗下降,同时对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新的苛刻要求。另一方面,这些 行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向耐火材料提出了降低价格和消耗、保持和提高使用寿命的要求,致使耐火材料企业不但要降低原料和生产成本,还要以更大的投入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2005年全年中国耐火材料制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6,652,766千元,比2004年增长38%;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4,008,990千元,比2004年增长39.97%;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327,979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40.72%。
2006年,中国耐火材料制品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上一年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85,233,426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2.59%;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9,369,467千元,同期增长31.52%;2006年1-12月中国耐火材料制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313,594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3.15%。
2007年的耐火材料 行业 同样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08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6.07%,我国耐材产业的生命周期处于上升状态的特征更加清晰。
2、耐火材料市场特征
1)总体供大于求,局部供不应求
全球耐火材料总体上是供大于求,其中我国与独联体国家尤甚。这种状况在今后若干年内无望改变。然而局部区域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中东地区、伊朗、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建设(有的是战后重建)的需要,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工业正在或即将蓬勃发展, 而本土缺乏耐火原料资源、缺乏技术和装备,进口耐火材料是必然的补充。
2)全球化的理念增强
若干年前,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出于本民族工业的利益或政治的原因,在采购耐火原料或产品时,往往存在本地化、国产化的理念。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全球化的理念逐渐加强,采购耐火材料时已突破地域和国度的限制,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以及性价比,而不必非本地化或国产化不可。用户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地方保护主义”受到遏制。这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使许多耐火材料企业和用户企业受益。同时竞争也趋全球化,而非区域性。
3)兼并重组形成新的格局
与其他工业一样,近年来世界耐火材料工业也经历着兼并重组的结构变化,兼并收购风靡全球。竞争力弱的一些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竞争力强的企业则正在强强联合,不断壮大,有的已有垄断之势。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也已面临着结构调整,虽然进展较慢,但势在必行。国家大型工业企业中的6家耐火材料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公司、海城西洋耐火材料公司、海城华宇耐火材料集团公司、海城峰弛耐火材料总公司、太原刚玉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多数是在重组中脱颖而出的。但它们的年销售额都在1亿美元以下,目前的规模尚不足以与国外的大公司相提并论。可以说,我国耐火材料的现代企业结构仅初见端倪。
3、耐火材料发展趋势
耐火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其用户工业的技术进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受用户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驱使,耐火材料的新原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可谓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
1)越来越多的新型的、高性能的人工合成原料将被开发出来,为高性能耐材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不定形耐火材料在整个耐火材料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以日本为最盛,其不定形耐材产量占整个耐材的比例目前超过60%,在钢铁工业用耐材中不定形耐材占70%以上。
3)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复合的耐火材料增多。继20世纪70年代将石墨引入耐材而刮起一股“黑旋风”以来,近年又出现了含塞隆、阿隆、金属相的复合型耐材。
4)新的成型和烧成工艺。如用浇注料制成各种预制件,氮化反应烧成等。
5)简单化、机械化、高效化的新型筑衬施工方法。如自流浇注、喷涂、湿式喷射、预制件的采用等。
6)功能型、环保型耐火材料增多。不少耐材不但能耐高温,还具有诸如透气、防堵塞、净化钢水等功能。含铬、沥青或其它有害挥发分的耐材正在被取代。
7)先进的生产和施工设备。如高吨位等静压机、造粒设备、高温窑、高效搅拌机、泵送和喷射设备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炼钢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推动钢材需求迅速增加,进而推动钢铁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张。从2001年开始,我国钢铁 行业 产能扩张开始加速,每年新增产能不断提高。2002~2006年是钢铁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时期。从 行业 的投资特点来看,产能释放主要集中在2004~2008年,其中2004年~2006年每年新增的粗钢产能均超过5000万吨。截止到2006年底,国内粗钢产能达到41914.9万吨,同比增长18.7%。2007年,国内粗钢产能达到48966万吨,同比16.8%。
为实现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国家明确提出“2010年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亿吨,炼钢能力5500万吨。其中2007年,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000万吨,炼钢能力3500万吨。
近年来,我国钢铁 行业 技术水平随同产量均有了一定的提升,最近几年我国钢铁 行业 新投资项目大部分采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高炉技术。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大型高炉产量在我国钢铁 行业 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钢铁工艺产能结构的提升将改变该 行业 对我国煤炭煤种的需求。
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钢铁强国转型的核心环节。由于历史上技术开发投入少,中国钢铁企业在钢材品种、装备设计制造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轿车面板、高牌号取向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产能不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国家将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连铸薄带、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前沿工艺的 研究 利用。
钢铁工业是能源、水、矿石、运输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钢铁工业目前仍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消耗来维持增长扩张,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20%,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求企业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节能降耗。500万吨以上钢铁联合企业的电力要实现自供有余,所有企业都应建设污水废渣综合处理系统,从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