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内外市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内煤沥青技术现状
1)中温沥青的生产制备
从国内各厂家生产的中温沥青质量来看,软化点、灰分和挥发分等均可达到电极沥青的技术指标且较稳定,但甲苯不溶物TI波动范围比较大,而且国标给定的TI范围也太宽,要控制中温沥青TI达到较高值并保持稳定比较困难。作为粘结剂中温沥青,一般希望TI含量尽量高一些,在煤焦油蒸馏制备中温沥青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煤沥青TI含量:提高管式炉辐射段出1:3油温,但温度不能高于420,温度过高将使炉管结焦;适当降低管式加热炉进料量,延长煤焦油在炉管内的加热时间和在二次蒸发器底的停留时间;适当提高二次蒸发器过热蒸汽温度。
我国焦炉型号多,加热温度差异较大,各地炼焦用煤性质差异也较大,再加上炼焦工艺各异,导致我国煤焦油性质相差较大,这就是我国中温沥青生产方法相同而质量却相差较大的原因。
2)煤沥青的改质处理方法
国内改质沥青的生产多采用高温热聚法,各厂生产工艺有所差异。高温热聚法按压力分为常压法和加压法,按工艺操作分为间歇流程和连续流程,其原理都是将煤沥青或煤焦油放置在聚合釜内,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进行热聚合,使沥青的各项指标达到粘结剂质量要求,这种方法对煤沥青改质幅度大,操作简便,目前被国内广为采用。
3)浸渍剂沥青的开发
我国目前尚未广泛采用炭素材料生产专用浸渍剂沥青,各厂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炭素生产用粘结剂中温煤沥青通过煤焦油或蒽油稀释调质,得到合适粘度的稀沥青进行高压浸渍处理。吉林炭素厂曾采用鞍钢和本钢产的中温沥青混合稀释后作为浸渍剂沥青使用,其质量指标如下:软化点75—9O℃,甲苯不溶物15%-25%,灰分不大于0.3%,挥发分60-70%,QI不大于10%;合肥炭素厂曾采用中温煤沥青加人少许煤焦油,调低软化点后作浸渍剂沥青使用,其质量指标如下:软化点75℃,挥发分60%,QI为6.35%,水分0.15%;南通炭素厂曾选择软化点相对较低并且QI含量较低的煤沥青作为浸渍剂,其质量指标如下:软化点83℃,密度1.25g/cm,甲苯不溶物18%,QI为6%,固定炭50%。
2、国外煤沥青生产新技术
1)中温沥青的生产制备
国外工业运行的煤焦油蒸馏工艺流程还有吕特格式焦油连续蒸馏、考伯斯式焦油连续蒸馏和带来沥青循环的焦油蒸馏。
2)煤沥青的改质处理方法
国外采用的其它几种典型高温热聚法介绍如下:
(1)CHERRY—T法
这种方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热聚法,是6o年代后期由日本大阪煤气公司 研究 开发的,在煤焦油蒸馏过程中直接对煤沥青进行改质来生产粘结剂沥青。该方法可以生产软化点范围很宽(65-l10~C)、p树脂含量大于23%的多品种改质沥青,并且其产率比常规热聚法高约lO%。
原料焦油在脱水塔脱水后,再进入低压脱水塔,脱除残余水和轻油,而后经管式炉加热到400℃左右,再送到反应器,反应器内设有搅拌器。将脱水焦油在反应器中加压到0.5—2.OMPa及在320—400℃条件下保持5—20h,使不稳定组分发生聚合转变成沥青质,然后闪蒸直接得到改质沥青。这样制取的沥青是由低分子组分聚合成高分子组分,其虽然不能溶于苯中,但却能溶解于喹啉中,因此其p树脂含量高,同时由于热裂解产物少,所以改质处理以后煤沥青软化点并不是很高。采用此法生产软化点为8O℃的煤沥青,其固定炭大于5O%,BI大于3O%,QI小于1O%,相对于煤焦油的产率为57%一61%,软化点为100~C煤沥青的固定炭大于56%,BI大于28%-35%,QI为8%一16%,相对于煤焦油的产率为50%-54%。CHERRY—T法的操作控制比较简单有效,BI、QI和p树脂指标由热处理条件决定,只需要控制反应釜的操作,软化点指标与含油量及回流量有关,只需控制住闪蒸塔操作就可以达到。
闪蒸塔内的馏分油汽经该塔顶部的精馏段分成闪蒸油和重油,闪蒸油(flashoil)经冷凝冷却,油水分离后一部分用于塔顶回流,重油则由精馏塔底部侧线引出。该过程的油类产品收率为39%,其余6o%为改质沥青。闪蒸塔出来的馏份油汽也可全部由塔顶引人二段反应器,二段反应温度为430—450oC,压力为1—3MPa,物料停留1O小时以上,由二次反应器底部排出来的沥青软化点为7O一9O℃,甲苯不溶物23%一31%,喹啉不溶物0—2%,是优质浸渍剂沥青。
(2)西欧传统的热聚法
热沥青连续进入反应器,在390—4oo℃温度下进行热聚合,沥青在反应器中停留6—8h,使煤沥青得到改质,用二葸油作为调节液对改质沥青软化点进行调节,高低软化点改质沥青均可生产,能满足不同用户之需要。
(3)管式炉连续流程
该法适用于大批量电极沥青生产,沥青与改质沥青换热后与循环沥青同时进人管式炉,加热到370—39O℃后进入反应器,沥青在反应器里停留8-lOh,反应器底部液相一部分作为循环沥青,一部分进人闪蒸塔,分离出闪蒸油后,产品改质沥青由闪蒸塔底部排出。其特点是通过改变循环沥青量,可灵活地调整聚合程度。
第二节 国内市场生产技术区域优势
国内煤沥青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上海、中原和东北地区。而当前,我国的煤沥青的技术市场优势区域为上海和武汉等地。这些地区企业与国外先进技术交流较多,这一地区该 行业 的人才、产业和科技的聚集作用初见成效,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有相当的优势。
第三节 新项目投资推荐区域或省市(CMRN中经纵横建议)
中经纵横推荐新项目投资区域为上海、山西等省市。由于这些地方该 行业 企业集中,配套设施完善, 行业 人才比较充裕,并且下游 行业 也大多集中在此地。公司落户这些地方,有利于利用该地区形成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从而使新公司较快的发展壮大,当然选择投资区域时,还应考虑投资者的预算、对地方市场的了解程度、当地市场饱和度和投资者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从自身情况出发慎重选择投资地,才能保证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节 企业市场结构 研究
一、市场集中度 研究
根据调研所得数据可以绘制出一条描述我国煤沥青 行业 竞争状态的洛伦兹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洛伦兹曲线很平滑,并偏向于完全均等线。市场中的小型企业占煤沥青企业数量的80%,市场份额占到60%以上,而大中型企业仅占煤沥青企业数量的20%,市场份额不足40%,这说明我国煤沥青 行业 的市场基本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的状态,大中型企业没有因自己的规模在 行业 中形成足以引起垄断的规模经济,而小企业则在市场中进行着低效竞争。
煤沥青
行业
洛伦兹曲线图
二、产品差异化 分析
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的目的在于使顾客能产生一种对本企业品牌的偏好,使顾客可以有效的将本企业产品同其他同类产品有效区分,从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
目前,在国内煤沥青市场上,由于原材料的标准化及规格化,物理差异性较小,且基本来自于几家大的国际品牌企业,购买者又以企业为主,他们均具备鉴别产品物理特性差异的知识和测试手段,主观偏好不强,所以产品差别并不是很大。
三、产品市场进入壁垒调研
目前国内煤沥青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企业基本处于同等竞争的情况,企业进入 行业 只需投入较低的成本即可以进行生产, 行业 内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可以降低成本的规模。由于业内大的品牌相对较少,原有企业尚未建立牢靠的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新进企业就开始投产(且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来争夺客户,没有形成阻碍竞争者进入 行业 的壁垒。
第五节 生产商价格控制能力调查
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煤沥青市场仍在保持低迷疲软之势,各企业出货不畅,库存压力仍较大。在大势不稳的情况下,各个生产商的价格控制能力较弱。
第六节 生产商对供应商谈判能力调查
目前各企业煤沥青库存压力仍旧存在,但缓慢低价出货情况下,压力没有进一步增加,目前各地煤沥青市场成交气氛平淡,生产商对供应商谈判能力也不强。
第七节 品牌竞争及市场占有率调研
我国美丽青煤沥青主要品牌市场占有率图
第八节 品牌满意度调研
通过对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我国煤沥青产品的品牌忠诚度是比较高的,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对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的忠诚度最高,其次是山西焦化,具体情况如下图: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