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界定及主要产品
行业 界定:镍钴矿采选指对镍钴金属矿的开采、选矿活动。
主要产品:镍原矿、镍精矿、镍块矿、钴原矿、钴精矿。
第二节 行业 主要特征及发展历程
1、镍矿采选
我国镍工业始于1957年四川省力马河镍矿的开采,虽然生产规模较小,填补了我国镍工业的空白,在当时缓和了我国“镍荒”。1958年甘肃省地质局发现金川(即白家嘴子)镍矿,并于60年代投产,这在很大程度中解决了我国对镍的需要。到了90年代,由于新疆喀拉通克镍矿、云南金平镍矿及吉林赤柏松镍矿的开发和投产,更使我国镍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2、钴矿采选
钴矿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纪元前埃及人就曾使用钴蓝作为陶瓷制品的着色剂,我国从唐朝起也在陶瓷生产中广泛应用钴的化合物作为着色剂。1735年,瑞典化学家布兰特(Brandt)首次分离出钴,1780年伯格曼(Bergman)将钴确定为一种元素。
第三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200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
2007年上半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随着就业形势好转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显著上升,加之股市的财富效应,消费的增长令人瞩目。受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影响,CPI有所反弹,但下半年很可能会回落到3%以内。总体看来,中国经济正在以其自有的步伐稳健地前进。未来需要继续采取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以刺激消费,改变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尤其是出口的格局。
1、总体情况:快速、平稳的“三驾马车”
从总需求层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7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2月份的23.4%上升到6月份的26.7%。根据往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在7月份继续保持这种上涨态势。不过,受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难以达到2006年同期的水平。
与投资相比,消费的增速令人瞩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在2007年上半年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加速增长,截至6月份,增速已经达到了15.4%,比2006年和2005年同期均高出2.1个百分点。如果这种态势保持下去,则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将超过往年。
出口同样维持着强劲的增长。按照人民币兑美元外汇牌价进行折算后,2007年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0.3%,略高于2006年同期。然而,如果从趋势上看,出口增长速度正在呈现缓慢的下降态势。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贸易摩擦的加剧和下半年人民币的继续升值,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度较往年会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虽有所恢复,但比往年已大幅度下降,预计2007年能够控制在26%左右的水平;出口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未来将有所放缓;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有所下降的过程中,消费可能会成为2007年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2、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动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一直是引领固定资产投资的两个主要 行业 ,其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而且,考虑到这两个 行业 投资的带动效应,它们的变化基本决定了整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走势。
与往年同期相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略有趋缓,但是,在新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个主要 行业 的投资上升明显。2007年5月份,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速为35.5%,比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近1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到31.3%;房地产投资的增速达到了29.7%,同样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其占比上升到25.1%。
制造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受到了强有力的业绩支撑。2007年上半年,制造业累计亏损额为11.21亿元,比2006年同期(12.82亿元)有所下降。同时,制造业累计利润大幅度增长,达到了51.16亿元,而2006年同期仅为19.40亿元。在利润增长加快、亏损额下降的过程中,制造业亏损企业的绝对数量由2006年同期的345家下降到2007年5月份的307家,亏损企业占比则由25.54%下降到20.65%。在制造业中,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重化工业子 行业 的利润增长更为明显,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正在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来自于旺盛的住宅消费和投资需求。在房地产投资中,住宅投资占比达到了70%强,因此,住宅的需求构成了最基本的支撑。我们以当年住宅销售面积与当年竣工面积的比例来衡量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发现,2007年5月份该比例达到了188%,高于2006年同期(181%),更高于2005年和2004年的水平。
总之,当前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反映的是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的新一轮工业化进程,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很多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会出现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比较低(2005年为42%),地域远较日本广阔,商品住宅市场的起步也比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快得多,因此,我们以为,中国不会出现日本式的房地产泡沫。不过,据我们预测,大约在2010年前后,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将会转变为供求平衡甚至供略过于求的格局。
3、消费增长的动力:收入增长和就业增加
上半年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第一季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跃升到17.6%和17.5%,分别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6个和4个百分点。根据我们以往的 研究 ,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自1999年后略为上升,但变化不大,因此,刺激居民部门消费的前提条件就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
除了单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可能略有提高之外,居民部门收入增长乃至消费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就在于就业。从城镇单位就业来看,就业总人数自1999年持续下降后,从2005年底开始明显上升。在城镇单位的就业统计中,包括“国有企业”就业、“集体企业”就业和“其他企业”就业。从1999年以来,“其他企业”就业人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是,受“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下降的影响,在2003年至2005年间,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没有显著变化。从2005年底和2006年初开始,“其他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超过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的下降,从而使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逐步回升。
城镇单位就业只反映了较窄口径的就业变化,而三次产业的就业情况可以反映更为宏观、整体的状况。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依然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波动,是增长型经济的波动。在这种波动中,非农就业占比的年度变化与主要经济变量(如GDP增长率、投资率等)高度同步。在本轮周期中,2003年非农就业占比出现了明显上升(当年上升0.9个百分点),此后速度逐步加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非农就业占比的年度变化维持在2.1%和2.2%的增长水平——这种状况与上轮周期中的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如出一辙。随着非农就业占比的上升,2003年至2007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的高平台上。
进一步将非农就业的变化拆分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化,可以看到,本轮周期中非农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的上升主要归功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就业的占比一直在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增长。
总之,未来消费能否得到持续的刺激,本轮周期的上升段能否被拉长,其决定因素在于非农就业是否能够持续的增加。鉴于第二产业投资、就业的波动性较大,未来需要继续放松管制、加快改革,以推动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此外,劳动力的就业需要有相应资本的投入,因此,需要防止对投资的过度打压。
4、物价水平:无须过度担忧
2007年3月份至6月份,CPI已经连续四个月达到或超过了年初管理层设定的3%的目标,6月份CPI同比增长了4.4%。同时,PPI持续下降,从2月份到6月份连续五个月在3%以下。
1)就PPI而言,在投资增速受到控制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难以继续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其未来走势应该比较平稳。
2)就CPI而言,近期的反弹完全归因于食品价格,而非食品价格一直保持平稳。结合2004年的情形,我们发现,完全可以用标准的农产品(21.90,0.00,0.00%)价格模型“蛛网模型”来解释CPI的变动。也就是说,存在这样的循环:食品价格上升、农业利润上升、产量上升、价格回落……由于需求的相对刚性,农产品价格向均衡点回复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供给的弹性,因此,对这种价格变化更应该着眼于供给面,而不能以需求管理为主。
总之,尽管6月份的CPI达到了4.4%,并且,由于生猪存栏数没有恢复和猪疫的发生,猪肉价格乃至食品价格将在7月份、8月份甚至9月份维持在高位,但是,考虑到我国长期处于储蓄率大于投资率的状况,包括资本和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供给非常充裕,物价不太可能出现持续、大幅度的上扬。当然,如果未来消费能够得到持久的刺激,将迎来一个温和的通胀局面。果真如此,徘徊多年的通货紧缩阴影将会彻底远离中国经济。
二、2007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
1)中国经济社会开始处于整体转型期
经济增长机制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节能环保的集约式转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力得到极大提高;而城市化率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改变中国经济“二元”结构;证券化率的提高,将突破“金融抑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使中国主要竞争力转移在科技创新上来;将为中国在长期上15~20年内仍维持较高速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2)出口和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势头很难在短期内下降
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状况短期内很难扭转,而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确实强劲,近两年来人民币对除美元以外的主要货币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口竞争力。管理层将继续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并最终取消两类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降低外贸依存度;并适度扩大人民币年升值幅度至5%。
3)2007年下半年CPI将在3%以上高位
运行由于粮食价格上涨仍将持续时间、流动性过剩对CPI影响开始显现,预计。由于存款利率全面进入负利率区间,储蓄存款持续少增,央行有可能会取消利息税,并在年内加息一至两次。
第四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1、清洁生产标准,镍选矿 行业 (HJ/T358-2007)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镍选矿(本标准所称镍选矿是指镍矿石从碎矿作业—磨浮作业—精选作业—尾矿处置的全过程)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含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6.1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
GB5086.2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912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2998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8152选矿安全规程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定义
(1)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原矿品位
指进入选矿厂处理的原矿中所含金属量占原矿数量的百分比。它是反映原矿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选矿厂金属平衡的基本数据之一。
4)规范性技术要求
镍选矿 行业 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分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5)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1).本标准的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各项指标的采样、监测和鉴别方法见:GB12998、GB11912、GB18599、GB5085.3、GB5086.1~5086.2和GB8978。
(2)固废浸出液含量指标系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
(3)镍选矿企业的原材料及能源使用量、产品产量、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等,以法定月报表或年报表为准。
(4)以下给出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a、.选矿回收率
回收率是重要的选矿指标,它反映了选矿过程中金属(或其它回收的有用成分)的回收程度,选矿技术水平以及选矿工作质量。
式中:ε—金属回收率,%
α—原矿品位,%
β—精矿品位,%
θ—尾矿品位,%
b、新鲜水用量
新鲜水用量是指选矿过程中处理单位原矿石消耗的新鲜水量。总新鲜水用量是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年),企业在镍选矿生产全过程中取用的新鲜水总量。
式中:W—新鲜水用量,m3/t
Wt—总新鲜水用量,m3
Qo—处理原矿石量,t
c、精矿品位
式中:qn—原矿和各产物(Ni或MgO)的有用成分产量,t
Qn—原矿和各产物(Ni或MgO)的产量,t
εn—原矿和各产物(Ni或MgO)的有用成分回收率,%
γn—原矿和各产物(Ni或MgO)的产率,%
αn—原矿中(Ni或MgO)成分品位,%
nβ—Ni或MgO品位,%
d、单位电耗
单位电耗是指选矿过程中处理单位原矿石消耗的电能。总耗电量是指企业内部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年),企业在镍选矿生产全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式中:T—单位电耗,kw·h/t
Tt—总耗电量,kw·h
Qo—处理原矿石量,t
e、废水产生量
废水是指选矿过程中最终排入尾矿坝不再回用的水。废水产生量是指选矿过程中处理单位原矿石排放的废水量。总排废水量是指企业内部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年),企业在镍选矿生产全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
式中:L—废水产生量,m3/t
Lw—总排废水量,m3
Qo—处理原矿石量,t
f、固废浸出液中Ni最高允许浓度
是指固废按GB5085.3要求进行浸出毒性鉴别试验得到的浸出液中镍的最高允许浓度。
g、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是指企业内部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年),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总用水量是指生产过程中取用新鲜水量和重复利用水量之和。
式中:R—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Vr—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用水量和串联使用水量),m3
Vt—生产过程中总用水量,m3
6)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2、镍政策法规:
2007年6月19日中国财政部公布了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并决定从7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湿法冶炼镍中间产品、镍和镍合金管、其它镍箔、镍网等的出口退税率将降至5%,但是上述这些镍产品中国出口的并不多,因此对国内市场影响并不大。
氯化镍和硫酸镍的出口退税取消,对硫酸镍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略有影响,2006年我国共出口硫酸镍7858吨,主要出口地区为吉林(2040吨)和昆山(4898吨),尤其是对进口金属镍加工成硫酸镍再出口的企业,13%的出口退税率取消后对公司的业绩影响还是较大的。
另外国务院日前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要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赋水平。此次上调资源税的同时还将把计征方法由目前定额征收改为定率征收,即由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以提高资源使用成本。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