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
一、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4%、11.5%、10.6%和10.4%。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棉花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产17.8%。畜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增长。预计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和2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3.0%。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200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12月份增长14.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长17.9%,轻工业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0%。
3、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
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0.8个百分点(12月份7499亿元,增长14.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2%,汽车类增长2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0%,通讯器材类增长22.0%。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增加
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3亿美元。
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房价涨幅仍然偏高
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8%),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5%。从构成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3%,其中粮食上涨2.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5%,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就业增加较多
200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二、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及影响 分析
1、ISO10374《集装箱自动识别》的国际标准
ISO10374《集装箱自动识别》的国际标准,并分别于1995年、2005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对集装箱标识电子标签进行了定义,规定了标签的物理要求、数据内容、读取速度、通信频率等内容,但没有对标签属性、数据区域分配、数据格式、标签安装方式等内容进行明确的定义,对空中接口协议也没有明确。
我国是集装箱生产大国,世界上95%的集装箱产于中国。同时,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目前集装箱的流通量占世界第三位。因此,对用于集装箱的标识电子标签标准的 研究 和应用将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集装箱生产商、RFID产品制造商等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2、ISO18000-6B标准
该标准定位于通用标准,应用比较成熟,产品性能相对稳定,数据格式和标准相对简单。ISO18000-6B标准的主要特点包括:标准成熟、产品稳定、应用广泛;ID号全球惟一;先读ID号,后读数据区;1024bits或2048bits的大容量;98Bytes或216Bytes的大用户数据区;多标签同时读取,最多可同时读取数十个标签;数据读取速度为40kbps。符合ISO18000-6B标准的电子标签主要适用于资产管理等领域。目前国内开发的集装箱标识电子标签、电子车牌标签、电子驾照(司机卡)均采用此标准的芯片。
根据ISO18000-6B标准的特点,从标签容量来讲,可将ISO10374所定义的集装箱数据全部写入标签内,并留有扩展的余地;从读取速度和标签数量来讲,在卡口、码头作业等标签数量不大的应用场合,应用ISO18000-6B标准的标签基本能满足需求。目前,中国海关物流监管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车牌识别系统”使用的就是ISO18000-6B标准的电子标签,如果集装箱标识电子标签使用该标准,在应用系统中,就可以实现读写设备的共享,保护客户已有的投资,节约成本。
ISO18000-6B标准的不足之处在于:近几年发展停滞,有被EPCC1G2取代的趋势;用户数据的软件固化技术不太成熟,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芯片厂家将用户数据嵌入解决。
第二节 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全球发展状况及趋势
一、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的发展状况
1、2006年世界集装箱产量猛增
2006年世界集装箱各种型号产量总和达到310万TEU,明显超过2005年255万TEU和2004年296万TEU的记录。2006年世界集装箱产量与2004年相类似的地方是,年初产量增长缓慢,但是从当年夏季开始,随着集装箱运量和集装箱设备需求的扩大,集装箱产量增长率就迅速提高。而另一个相似点是,2006年集装箱设备价格动荡不定,标准集装箱箱价格从2006年年初的最低点1450美元/20英尺增加到当年夏季,尤其是第三季度的2100美元/20英尺。2004年集装箱设备以2000美元/20英尺的价格一直维持延续到2004年年底,比较平稳,而2006年集装箱价格却十分不稳定,一直在1800美元/20英尺至2000美元/20英尺之间跳来跳去。为何2006年集装箱设备价格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主要问题出在这一年里集装箱设备制造原料价格和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不稳定,例如制造集装箱设备主要原材料的高强度低合金钢板2006年年初价格是450美元/吨,到2006年7月份变成600美元/吨,到第三季度又是500美元/吨,到第四季度则涨到600美元/吨。
2、2006年世界集装箱设备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
国际集装箱船队运力迅速扩大,需要在现有集装箱设备1000万TEU的基础上,另外再增加超过100万TEU的集装箱设备,增长率达到17%,如果把超过130万TEU报废集装箱设备计算进去,2006年实际新增集装箱设备达到330万TEU。
3、中国成为集装箱设备主要生产产地
目前世界集装箱设备98%产量来自中国,而干散货标准集装箱在世界集装箱总产量中的比重为90%,冷藏集装箱的比重为5%,世界一体式冷藏箱产量的95%来自中国。由于集装箱制造厂还在继续投资开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集装箱设备年生产能力到2007年1月份可以达到520万TEU,远远超过2004年的400万TEU。
二、当前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发展特点
1、普通干货集装箱单箱成本增长,毛利率下降
普通干货集装箱是适合各种不需要调节温度的货物使用的国际标准集装箱。2006年虽然全球集装箱订单量接近300万TEU,较上年增长超过20%,但是由于干货集装箱产能的较快增长,2006年干货集装箱产业产能高达580万TEU。干货集装箱 行业 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 行业 平均价格下跌。同时,主要原材料钢材、集装箱木地板供应更加紧张,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也引起油漆价格大幅提高,在2006年第三季度单箱成本一度涨幅高达40%,导致全 行业 毛利率大幅下降。
2、冷藏集装箱生产成本提高,毛利率下降
冷藏集装箱广泛适用于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饮料、奶制品、肉类等食品的储藏与远程运输。2006年全球冷藏箱共生产18.5万TEU,比上年增长约7.6%。全球冷藏箱价格在2004年达到高峰之后,2005年稍有下降,2006年稳中有升。同时,由于国际有色金属材料价格波动大幅推高冷藏箱主要原材料不锈钢价格,生产成本提高,毛利率下降。
3、罐式集装箱生产逐步向中国转移
罐式集装箱是石油、化工及食品 行业 等各种气体、液态货品的主要储运工具之一,具有技术含量高、安全环保、可实现海陆联运和门到门服务的特点。近年来,罐式集装箱的生产逐步从海外转移到中国。
4、集装箱综合服务快速发展
集装箱堆场和服务基地可为客户提供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的中转、堆存、维修与保养、翻新改造等服务。
作为集装箱业务在服务领域的战略性延伸,秉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集装箱综合服务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三、全球 行业 环境 分析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生产能力急剧扩张,与相对稳定的需求量增长之间矛盾凸显,未来产业的发展形势严峻。
1、新投资迅猛增长
由于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市场的快速发展,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达到了有史以来最旺盛的市场需求。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的主要制造商在近几年都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导致投资者对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盈利能力过分乐观,以国际公司为首的投资者纷纷投资建工厂。
2、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供求平衡已被打破。例如集装箱制造产业目前整个产业的最高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50万TEU(集装箱的计量单位,20英尺标准箱),而2005年市场需求量只有220万TEU,供求比例高达2:1,但业内公认比较合理的比例是当年产业合计最高生产能力为当年需求量的1.3倍。
3、产业回报率下降
重复建设使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资本回报率下降、企业经营管理压力增大。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双双下降的局面,前两年产业繁荣境况业已不复存在。产业资本回报率将在未来呈下降趋势,产能利用率预计也在持续下降。
四、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主要企业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初创于1980年1月,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是中国最早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和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中集集团于1982年9月22日正式投产,1987年改组为中远、招商局、宝隆洋行的三方合资企业,1993年改组为公众股份公司,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起以集团架构开始运作。集团致力于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主要经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机场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截止2005年底,中集集团总资产171.73亿、净资产94.56亿元,在国内和海外拥有4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34000人。
集装箱制造为集团的主营业务,中集集团拥有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区域二十多个生产基地,产品包括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及其它各类特种集装箱,中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客户包括全球最知名的船公司和租箱公司,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陆物流系统。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中集集团在集装箱 行业 确立了世界级地位。
五、 行业 的发展趋势
集装箱总体需求平稳增长,特种箱和冷藏箱保持良好增长。预计2007年世界贸易仍将保持较快增速,海运集装箱贸易量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集装箱更新淘汰量将稳中有升。因此2007年集装箱 行业 总体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小幅增长态势。其中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而干货集装箱市场受产能过剩因素的影响,厂商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第三节 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存在问题以及发展限制
1、缺乏高档产品
目前在市场上,两片罐、三片罐、皇冠盖、18升以下化工桶生产能力过剩,优质高档精品能力明显不足。能生产小容量、超薄型罐、各种适合超市货架效果的异型罐、精品罐的企业太少。品种罐型单一,难以满足包装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制约了金属包装的发展。
2、产业集中度较低
金属包装工业也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的 行业 。存在的普遍现象如规模小、集约化生产度低、低水平重复、品质结构趋同化、价格竞争等。国内年耗用马口铁万吨以上企业约60家左右,国内龙头企业中粮美特(含无锡华鹏瓶盖、广州番禺美特)年耗用马口铁为7.5万吨,产销8亿元。除中粮美特外,还有北京奥瑞金新美集团、福建升兴集团、福建嘉美集团、三水健力宝制罐公司、海口耶树制罐公司、上海梅林制罐集团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规模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过度依赖进口
金属容器 行业 的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目前国际上主流设备已向数字化、网络化、高速低耗、更加环保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中国主要金属包装设备和用材依赖进口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建议机械制造主管部门,关注包装机械设备的性能提高,争取少进口,有利于节约外汇。除印铁设备和气雾罐设备外,其它设备的引进应予慎重,避免重复引进。
4、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包装工业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资源消耗很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美国4.3倍、日本的11.5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7倍。就金属包装而言,铁、铝包装材料的耗电量(同一体积容器)铁为0.70kw/h,铝为3kw/h,能耗比重都远大于其它包材的比重。由于目前国家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有效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很低,资源浪费严重。
二、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 行业 应对策略
1、企业强强合作
为了提高今后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重点工作首先召集各骨干大型企业进行座谈,争取强强合作,相同的经济性质,各自没有较大的包袱,尽可能进行整合,组建集团化。并推动中小型企业逐步松散联合。
2、关注原材料价格
主管部门对原材料的价格给予关注,适当采取措施抑制其价格的不稳定性。
3、推进价格自律
继续推行价格自律工作,对互相压价、不规范的无序竞争,将继续召集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协调,逐步推进统一下限价格。打算先推动部分大型企业进行组合,只有把松散的企业整合起来,方可有利于价格自律。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