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男装产业集群与男装名城
一、三大男装产业集群
1、三大产业集群
中国男装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以江浙沪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晋江、石狮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海外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男装产业集群等。
由衬衫、西服著名品牌向商务、白领休闲方向发展的男装产业,以浙江宁波、温州为代表;以运动、陆战和牛仔整合而成的户外休闲男装产业集群,则以福建泉州最为有名,福建石狮的男式休闲装,尤其是男式夹克行销全球,生产的休闲装、夹克衫约占全国市场份额l/4强;运动装和牛仔服牛产、制造、整理和品牌影响,以广东最具规模。目前,广东牛仔服在国内牛仔服装产业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中山大涌、佛山均安、增城新塘、开平三埠等为代表的“牛仔服装名镇”。
二、中国男装名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惠城区用3年至5年的时间,使全区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增加1倍,实现服装产业年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的目标。”
惠城区作为惠州市政府所在地和中心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近2200家,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企业14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17家;年出口值1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29家;纺织服装工业产值约占惠城区工业总产值的25%。
2004年12月3日,惠城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
1、惠州男装产业现状
1)产业基地的建立
惠州市毗邻深圳和东莞,是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桥头堡,而惠城区则是站立在这桥头堡之上的一个排头兵。
近几年,惠城区先后获得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54.22亿元,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完成税收56亿元。纺织服装企业的年生产总量为2.5亿件以上,其中男装的年生产总量为2亿件,年产值近100亿元。纺织服装业特别是男装 行业 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纺织业板块和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惠城“中国男装名城”的名誉,基于惠城的实力,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使惠城崛起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纺织服装的产业基地。在惠城区的桥东、桥西、小金口和江北等地区,集聚着一批西服和衬衣生产企业,在水口镇集聚着一批纺纱、印染、面料和物料企业,在马安镇则集中了一批西装和T恤生产企业。同时,港、澳、台和国外的著名品牌也纷纷在惠城区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成衣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目前,惠城区已经形成了包含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内的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在一些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已拥有国际较先进的三维自动设计、排版、裁剪CAD系统,拥有法国、意大利、日本等高档衬衣和西装的生产线、定型机以及气流纺纱、色自动印染等生产设备。
事实上,惠州男装产业的崛起,恰似中国男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由最初的“三来一补”委托加工,直至现在能够自主研发销售和品牌化发展。惠州所在的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男装产业集群的鼎足之势。
2)男装产业地位的形成
经历了制造加工的历史性资本、技术积累时期,纺织服装产业逐渐成为惠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思路,惠州市委、市政府“ 规划 先导、完善平台、外资牵引、服务驱动”,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采取了有力的举措:一是打造园区板块经济。 规划 开发了数码工业园和潼侨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吸引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进区发展,形成强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二是培育规模品牌企业。现已培育了富绅、真维斯等一批规模企业,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成长型企业群体。三是优化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改善以对外服务为重点的投资软环境,鼓励各种性质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利用惠州较好的纺织工业基础,扶持发展有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惠州纺织品市场、棉纱市场、纺机及配件市场和纺织技术人才交流市场,形成与“中国男装名城”相匹配的人才、信息、技术、维修和贸易市场基础。
在这种有利的发展环境中,惠城区2003—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6%,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54.22亿元,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完成税收5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1%。
目前全区拥有上规模服装制衣业2200多家,服装年销售额高达100亿元。主要销往香港、欧美、加拿大、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不但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还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生产百业兴旺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全国纺织服装 行业 中形成了品牌效应。2004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男装名城”的称号。
惠城区现在拥有“富绅衬衣”、“真维丝”等一批富有特色服装文化底蕴的“经济名片”,拥有服装注册商标100多个,尤其是“富绅”牌衬衫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衬衫”和“中国十大著名男装品牌”,“富绅”商标获评“广东省著名商标”,公司被评为“中国明星企业”并曾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最畅销产品“金桥奖”。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品牌”,2004年又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此外,“真维斯”男女休闲装,“威利”西服,“泗洲塔”西裤等男装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使惠城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男装名城”。
惠城区服装领域知名品牌的打造使惠州的知名度水涨船高。众多品牌和企业的集群效应使惠城区实现了从“服装城”到“服装名城”的跨越,更使惠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惠城区纺织服装业现已成为国内外服装 行业 投资的新视点、国内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媒体关注的新热点。
2、惠州男装产业发展构想
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快,为纺织服装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惠城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区位条件、人文环境等构成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已具备了加快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使惠城区从目前的男装加工中心转型升级为男装品牌中心,李韶春区长对惠城区服装产业今后的发展做了战略性科学 规划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信息技术和园区带动,建立资源集聚、产业链条合理、竞争秩序规范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基地型的男装名城向品牌主导型转变。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把“中国男装名城”这一区域品牌打造成优势品牌,惠城区正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始终坚持用文化创新发展,用 规划 来指导发展,推动男装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随着惠城男装产业在全国知名度的提升,惠城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将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名牌提升战略,大力缔造“惠城男装”区域品牌。
1)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重点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配套的纺织、漂染、布料等相关产业链,加快园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组织优化。
2)实施服装文化战略
利用“中国男装名城”这一区域名片,铸造独具特色的服装文化。通过服装节、文化节、文化 研究 、服装设计比赛等文化活动,系统地 规划 实施服装名街文化、服装名店文化、服装名牌文化等战略,充分挖掘服装的文化内涵,增加惠城男装的附加值。
3)加强产业合作交流
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的优势,组织全区服装 行业 成立服装、针织、服饰等 行业 商会,待时机成熟时成立协会。通过充分发挥服装 行业 协会、商会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机构、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合作交流,为企业开拓国际 市场发展 搭建新平台。
在惠城区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惠州市黄业斌市长对于惠州男装产业的未来给出了发展构想和远景 规划 :未来3到5年,把惠州打造成为中国男装文化中心、男装研发中心、男装展示中心、男装交易中心、男装生产中心,并实现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数量翻一番、服装名牌翻一番、男装产业销售额翻一番。
三、中国男装名城——山东省诸城市
诸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地处青岛、潍坊、日照、临沂四地市交界。诸城因上古名君虞舜生于诸冯而得名,这里因出土了世界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又被称为“龙城”。诸城全市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3处乡镇(街道),107万人口。
服装业是诸城特色产业之一,该市纺织服装业已具备30万纱锭、3亿米布、3亿件(套)服装的生产能力,并且形成了纺织、印染、成衣、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培育起新郎、桑莎、兰凤、金旭、帅领、昊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被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
纺织服装工业是诸城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300多家,已建成新郎工业园、希努尔外贸工业园、桑莎工业园、兰凤工业园、昊宝工业园、东方帅领工业园、中纺金维工业园、四达工贸工业园等现代化的服装加工和纺织工业园区,已具备30万纱锭、3亿米布、3亿件(套)服装的生产能力,并且形成了纺织、印染、成衣、物流的一体化运作。
除生产纱、布外,该市还主要生产各种梭、针织服装,其中梭织服装以男式西服、衬衫为主,针织服装以男式内外衣为主,并涌现出了“新郎”、“桑莎”、“兰凤”、“昊宝”、“帅领”、“鲁一”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其中“新郎”、“兰凤”等产品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质量免检产品”。山东新郎服饰有限公司的西装系列产品获“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国家权威检验合格产品”等荣誉称号。2004年1月,诸城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
近年来,诸城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纺织服装企业退城进园,利用现有企业的管理、技术、市场资源和园区的发展平台,在客户群体中选伙伴,实现合作变合资,促进企业由小变大、由旧变新,淘汰落后,提升装备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新的群体组合优势,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
近十年内涌现出了一批服装生产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敏锐的市场眼光和独特的服务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诸城市服装类产品中已经拥有中国名牌一个,国家免检产品一个,山东省名牌两个,山东省免检产品两个,形成了以新郎服饰、昊宝服饰、帅领服饰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为龙头的集群。诸城市服装企业发展如此迅猛,核心因素就是抓住了“质量”这个大头。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的衬衫产品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稳定,产品质量总体较好,有6种衬衫产品质量进入红榜,山东诸城市的新郎希努尔榜上有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郎希努尔股份有限公司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稳坐山东服装 行业 老大的位置,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公司副总经理盖峰表示,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加速度,没有质量这个加速度,企业永远不会腾飞。
诸城的服装企业始终坚持追求卓越质量经营,以质量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奖惩实施细则,制定公司自己的“质量法”,加强原辅材料管理、严把面料购进质量关,建立了产品质量可追溯程序和各工序质量责任制,严把过程控制关。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服装质量不仅仅是局限于对原材料、设计、裁剪、缝制、整理的检测,重要的是要把质量作为商品使用价值的评价尺度来认识。只有通过市场检验这一主体客户的认可,服装才算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何通过市场检验?在这方面,山东诸城的服装企业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遥遥领先。
20年来,虽然中国服装 行业 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真正的推动性因素却很少,服务理念也参差不齐。对此,2000年新郎希努尔果敢地提出了以免费干洗为中心的售后服务理念。五年过去了,实践证明,免费干洗这项售后服务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目前新郎希努尔除了诸城服装基地拥有日干洗量1万套的流水线之外,在河北、河南也建立了干洗分厂。在新郎的带动下,也是迫于新郎的压力,目前,几乎所有规模服装企业都提出了免费干洗这项服务。
四、中国男装加工名城——山东省郯城县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北依全国三大商贸批发城之一的临沂市,距澳龙国际物流城的澳龙服装城仅50公里,是连京沪通苏鲁的重要交通枢纽,陆海空立体化交通迅捷畅达。辖17个乡镇,674个行政村,人口98万,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服装制作历史悠久,业户众多。到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乡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装产业,尤其男装加工突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是立足区位、技术和资源优势,把服装产业作为发展县城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力扶持,精心打造,加快了服装的产业化进程。
1、规模扩大,设备更新
全县服装制作企业已发展到30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年产销量达900余万件(套),男装产品主要有西装、休闲装、运动装等25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省政府每年支持郯城服装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00多万元,市、县每年给予服装企业技改配套资金200万元,企业每年投入技改资金2000余万元,逐步淘汰了传统设备。
2、加大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
蒙莎、秋豪、鲁奇、圣雨、孔师、金杉等服装企业已获省级著名品牌称号,并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其中“鲁蒙莎”、“爱高派”、“孔师”等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全县拥有各类服装技术学校36所,县属2所职业中学全部开设了服装专业。近三年来,全县参加服装技术学习、培训累计达8.6万人次。拥有熟练服装技术工人达2万多人,其中中级工以上8000多人;各类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有4000人,为服装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
3、营造市场与文化氛围
县城内先后建起了宇大步行街、万和服装城、新世纪服装城、御道桥商场、郯中商场五大服装专业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郯城人的服装文化、消费和时尚意识日益提高。
4、规范 行业 生产秩序
成立了郯城县服装 行业 协会,帮助服装企业协调各方面关系,引导企业树立团队精神和 行业 自律,促进服装企业形成发展合力,部分乡镇也成立了服装协会。各企业都及时把握市场信息,调整生产战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中国男装名城——河北省容城县
容城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辖四乡四镇,127个行政村,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90%属农业人口。全县共有服装企业530家,服装加工户1500余家,资产总额达57.5亿元,年生产各类服装2.8亿件(套),完成产值8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70.1%;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3万人,直接出口创汇超亿美元。规模企业10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31家,1 000万元以上企业63家,省级服装企业集团5家,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服装加工户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
容城服装产品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棉服、内衣、童装等6大系列、500多个品种。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男式衬衫、西服两大产品系列。通过近几年产品结构调整,规模较大服装企业正在由单纯加工向综合生产,由产品单一化向系列化方向转化,比琦、奔亚、集宏兴等20个规模企业实现西服、衬衫、西裤、休闲系列化生产。全县共拥有服装设备5.5万余台(套),其中国外进口设备35750台(套),占设备总量的65%。拥有1个中国精品(“比琦”衬衫)、1个国家信得过产品(斯威夫特衬衫)、7个国家级优等品(泉镜花西服、比琦、华实、奔亚、集宏兴、华昕丽、盛爵衬衫)、16个省级名牌和精品、8个河北省著名商标(比琦、奔亚、萨弗蒂、华实、集宏兴、泉镜花、大水、板正)。
容城服装内、外销比例大致为3:1,国内市场产品主要是西服、衬衫、休闲装、童装等,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上万个销售网点。销往国外市场的主要是衬衫、棉服、休闲裤系列、阿袍等。产品出口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打入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市场。
在服装业的带动下,服装配套 行业 得到迅猛发展,服装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纺织、印染、拉链、制线、钮扣、包装装潢企业达120家,年产值5.2亿元。
容城县委、县政府始终牢牢抓住发展服装特色产业不放松,适时顺势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十一五”服装产业发展专项 规划 ,引导企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使容城服装结构更合理,产业特色更突出。
六、中国男装名城——浙江省瑞安市
瑞安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浙江省重要的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共辖12镇19乡和6个街道办事处,陆地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110万。素有“鱼米之乡”和“东南小邹鲁”的美称。瑞安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经济民营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相继被评为中国明星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服装产业是瑞安的主要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服装生产企业365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03年总产值8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5%左右。瑞安服装 行业 拥有一大批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地进口的先进设备并普遍采用服装CAD系统、服装管理信息系统、服装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管理比较先进。目前共有35家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1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瑞安服装企业生产男装的历史较为悠久,产品做工考究,质地精良,在全国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远销世界各地。
今后一个时期,瑞安服装 行业 将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市场创新为抓手,以管理创新为手段,大力鼓励企业集聚整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进一步做精做专男式西装、休闲装等主导品种,努力推动全市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 2007年闽派男装 发展 分析
一、2007年闽派男装生产经营状况
闽派男装历经从加工制造到品牌运营、从市场批发到连锁专卖的两个历史进程,步入产业发展第三阶段产业链。
随着国内外大环境发生多重变化,在产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推动下,闽派男装一路走过了从加工制造到品牌运营、从市场批发到连锁专卖的两个历史阶段,当前正在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步入产业链整合竞争时代。
1、契机乍现:市场大环境变迁
闽派男装的发展新契机,出现在2007年前后。
在国内市场方面,闽派男装中的商务休闲品牌大军,与奉系商务正装拉开正面交锋,同时苏派低端商务休闲品牌参与了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此外,同属于闽派男装阵营的时尚休闲、运动休闲和时尚运动等其他风格的品牌,近年来快速崛起,进一步动摇了旧有的市场格局。再者,国外男装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中高端领域的争夺进一步白热化。
在外贸方面,近一个时期,有关出口退税政策、汇率以及国际贸易条件发生了变化,纺织服装出口面临新的课题。
此外,不论是内销还是外贸,相关企业还遇到了一些共同的课题,如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用工规范化等。
大环境变迁与产业内在动因的共同作用力,将闽派男装推进到产业链整合竞争时代。新的发展阶段至少呈现出三大特征。
1)品牌男装市场细分
品牌男装市场的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还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例如,一个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产品档次,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为定位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细分后,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数量将被摊薄。
2)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营销公司浮出水面。国际品牌运营商即将陆续登陆中国。随着市场细分,市场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国内品牌对国际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
3)市场竞争加剧
外销型企业抢占内销市场、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今年,外销型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鉴于经营成本变化等原因,常规产品的出口日趋无利可图,外贸加工型企业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把目标指向国内市场。同时,海外品牌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2、历史进程一:从加工制造到品牌运营
闽派男装在进入产业链整合竞争时代之前,已经历了两次大洗牌。
第一次洗牌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实现从加工制造商到品牌运营商的身份转化。
当时泉州石狮是我国最早引进全球信息而形成的一个服装基地。通过引进中国台湾的面料和中国香港、台湾的款式,石狮服装在上世纪90年代初,缔造了一种时尚潮流,各大商场都可见石狮服装。
当时的石狮服装企业,处于卖方市场地位,只需要生产服装,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石狮服装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大部分的服装厂家生意很红火。
就在这个时期,牛仔服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改变,而茄克作为一种穿着舒适的服装渐渐获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同。于是,市场嗅觉敏锐的闽南服装企业开始大规模生产茄克产品,黑太狼、夜火鸟、大永日等一批泉州茄克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商场。如今品牌运营颇有成就的七匹狼也起步于那个时代。
从事休闲装领域的先行者们,虽然现在有的已经从市场消失,但那些企业却为今天实力雄厚的泉州服装产业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而这些基础仍然是现在泉州诸多服装企业赖以征战天下的筹码之一。
应该说,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的国内休闲装市场是产品市场,品牌并未被消费者和服装企业所重视,而产品则以中低档为主,销售渠道以商场和批发市场为主。就在这一时期,国内其他服装产地很多企业转型专为国外高档服装品牌贴牌生产,开始积累差异化的优势。
二、2007年闽派男装市场竞争状况
近一个时期,闽派男装阵营动作频频,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品牌升级浪潮。这一系列动作早有预谋,旨在迎接国外二线品牌的挑战——来者瞧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千载良机,正欲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1、动因一 :国外二线品牌来袭
“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未来几年国内男装市场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除了国内一、二线品牌之间的互相竞争之外,闽派男装更大的威胁来自于陆续导入国内市场的国外二线品牌。”纪子有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国产服装供过于求的同时,我国高档和中高档服装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以北京为例,王府井、国贸中心等王牌商业重地几乎被国际名牌所垄断,而高档百货商场如赛特、燕莎等商场中的国内自主品牌仅占到40%左右。相关资料显示,随着中国服装企业与国外品牌在设计、生产、营销领域合作的展开,目前已有500多个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国外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产品直接打进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设立专营店或专营柜的世界服装名牌,如姬龙雪、贝纳通、鳄鱼恤、花花公子、袋鼠等,已有50多个。这些品牌全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占据了我国服装中高档市场的相当一部分份额。另一种是将品牌输入国内市场。外方利用产区廉价的厂房和劳动力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来自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50多个服装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
国外二线品牌对我国服装市场发起一波接一波的持续冲击,是受早期全球一线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拓展的影响。纪子有认为,像阿玛尼、杰尼亚、BOSS、LV等国际名牌在中国一线市场“攻城略地”,收获颇丰,使还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二线品牌相当眼红。
2007年3月,来自西班牙、以快速反应著称的国外二线品牌ZARA,进驻上海恒隆广场。目前,韩国服装企业因其国内需求低迷不振,开始大力开拓中国市场。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3月,已打入中国市场的韩国服装品牌达到了50多个,并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等地开设了400多家店铺。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国外二线品牌会借助奥运商机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服装品牌形成新一轮的冲击波。
2、动因二:一线市场在诱惑
在这波持续强劲的闽派男装品牌升级热潮中,企业采取的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以七匹狼、九牧王、利郎和柒牌等领军品牌为主上演的高端营销大戏。业内人士 分析 ,这些高端营销举措的意图在于导入国内一线市场,通过网络渠道的高端扩张、结构优化达到品牌升级的目的。
目前,在国内主打商务休闲定位的男装板块中,无论是近几年强势崛起的闽派阵营还是后来跟进的常熟板块,都出现了一种产品同质化的弊端。同时,除了产品缺乏特色之外,品牌内涵也表现为空心化。另外,闽派男装在业界的定位是一种大众化的消费路线,以二、三线市场为主;国内高端男装市场主要为国际品牌和江、浙几个正装品牌瓜分。
在这种情况下,为提升品牌附加值,同时也为了摆脱国内二、三线品牌的竞争,闽派男装领军企业纷纷转换跑道,寻求差异化的竞争模式,为导入国内一线市场作准备。
3、动因三:夯实根基
这波品牌升级浪潮中的另一种类型,是以雄豹狼、富贵鸟、特色龙、帝牌、希尼亚和皇宝等为代表拉开的品牌夯实战,它们企图从品牌运作的各大环节,比如定位、产品、渠道、终端和营销等等,夯实根基,固本正源,达到品牌升级的效果。
国外二线品牌抢滩国内市场,受冲击最大的还是国内一线服装品牌。因为它们的品牌知名度更高,同时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对闽派男装二、三线品牌而言,受到的冲击反而不是太大。
在这波品牌升级热潮中,之所以有诸多二、三线品牌参与,其中一个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或非直接的影响。当时,这些二、三线品牌还只是以服装加工和出口为主的生产型企业,目睹了东南亚众多品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消失,这种情况一直影响着这批目前正以服装品牌运作为方向的企业主。因此,通过近几年来的资本积累展开根基夯实工作,成了这些企业主眼中的当务之急。
4、下一重点课题是练习快速反应
闽派男装借助遍及全国的专卖网络,尤其是近年拓展的直营渠道,对市场的反应已相当灵敏。无论是国外品牌的动作,还是国内其他服装板块的走向,都能通过终端及时反馈到闽派服饰板块的核心地带。因此,不断综合市场反馈的信息,进行品牌升级,强身健体,可以让企业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加强练习快速反应将是闽派男装企业进行品牌升级系统工程中的下一个重点课题,也是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闽派男装企业必须练习的一项本领。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