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钢铁产量
1)总量
1-10月份,全国共产钢40852万吨,同比增长18.14%,同比增加粗钢产量6273万吨。其中,钢协重点统计单位产钢32079万吨,同比增长15%,增加粗钢产量4185万吨。其他企业生产8773万吨,同比增长31.25%,增加产量2089万吨。
2)生铁
生产生铁38742万吨,同比增长15.81%,同比增加生铁产量5290万吨。其中钢协重点统计单位生产28845万吨,同比增长13.49%,增加生铁产量3429万吨。其他企业生产9897万吨,同比增长23.15%,增加产量1860万吨。
3)钢材
生产钢材46656万吨,同比增长23.53%,同比增加钢材产量8887万吨。其中钢协重点统计单位生产29520万吨,同比增长17.59%,同比增加钢材产量4415万吨。其他企业生产17136万吨,同比增长35.31%,同比增加产量4472万吨。
4)铁原矿
生产铁原矿56683万吨,同比增长22.04%,同比增加生铁产量10238万吨。
2、 分析
1)全国钢、铁、材、矿的产量持续较快增长
分类产量数据可见,07年前10个月全国钢、铁、材、矿的产量持续较快增长,10月当月日产量分别达到138万吨、132万吨、158万吨和193万吨,日产量分别同比增加16万吨、15万吨、23万吨和23万吨。10月当月钢、铁、材、矿月产量同比分别增加511万吨、477万吨、715万吨和717万吨。日、月以及累计产量表明,07年1-10月份全国粗钢增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6300万吨级钢厂的全年产量,与2006年排名世界第一米塔尔6366万吨的产量基本持平,预计2007年全国粗钢增量将达到6700万吨左右,达到新重组的安塞乐米塔尔估算2007年1.2亿吨产量的55%左右。
2)全国钢、铁、材产量环比小幅增长,铁原矿的产量小幅降低
10月当月全国钢、铁、材产量环比小幅增长,铁原矿的产量小幅降低,说明全国淘汰落后关闭、取缔小矿山的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随着行情的好转以及价格的高位运行,轧机产量的持续增长,说明淘汰落后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值得关注的还有,铁原矿产量的环比小幅度回落,表明全国粗钢产量的持续增长,缺乏国内自产铁原矿的有效支撑,钢铁企业对进口矿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然而这也正是2008财年中国铁矿石谈判专家们所担忧的。
3)产量增长速度
粗钢同比增长18.14%、生铁增长15.81%、钢材增长23.53%、铁原矿增长22.04%。增长速度表明,07年1-10月份全国钢铁 行业 的规模扩张速度十分迅猛,两位数或20%以上的高增长一直成为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不过,依据07年以来中钢协重点统计单位接近百分之百的实物产销率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说明迄今为止全 行业 的钢材产销衔接十分理想,市场的刚性需求仍然是促使全国钢铁产量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因,我国钢铁 行业 的高增长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产量比重
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铁、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8.52%、74.45%、63.27%,其他企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1.48%、25.55%、36.73%。产量比重显示,大型国企仍然是全国钢铁生产的主力,民营企业要成为钢铁 行业 的主力还尚需时日。
5)增量因素
相对数方面,重点国企钢、铁、材产量的增幅分别较06年同期增长15%、13.49%、17.59%,而其他企业增长幅度却分别高达31.25%、23.15%、35.31%,其他企业分别比重点企业增长16.25、9.66、17.72个百分点。从增量的绝对数看,钢、铁、材产量重点分别比其他企业增长100.32%、84.35%和-1.27%。由此可见,全国钢、铁、材产量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重点国企和民企共同推动的作用,其中粗钢和生铁产量,国企权重占绝对优势,绝对增量明显大于民企。而钢材增量,民企反而要比重点国企增量大,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国企。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2007上半年国内医疗器械 行业 整体经济运行比较平稳,随着产业制造能力的提高,一些中档设备技术的转移强化了本土研发和生产规模,相关海归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但国内面临劳动力、能源、原料成本攀升及欧盟新指令等的制约,使得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仍处于仿创结合过渡期, 行业 整体实力尚不足以与欧美日抗衡。
2007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5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4%,占全国医药进出口比重31.67%。其中,出口额3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进口额19.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6%。上半年与同期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基本保持去年的格局,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9个百分点,顺差额比去年同期扩大4亿美元。
2007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205个,亚洲仍是最大出口市场,出口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增幅分别为21.53%和12.21%;其中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韩国为我国五大出口市场,出口增幅(除日本下降外)均在两位数以上。此外,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增幅超过3位数的国家达到44个,其中对莱索托出口增幅最大为12661.13%。
传统竞争力产品出口继续趋缓、个别产品下降。上半年我国共出口98个类别的医疗器械产品,其中10个类别商品过亿美元、36个类别商品超过千万美元,如X光检查造影剂及诊断试剂、X射线断层检查仪、分光光度计及摄谱仪、呼吸器具及防毒面具、急救药箱及药包、牙线、口腔及牙齿清洁剂、血型试剂等13种类别商品增幅超过3位数,而传统的医用敷料出口下降4.35%,面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激烈竞争。
加工贸易出口占四成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占医疗器械总出口额的41.4%,比2006年同期的13.13亿美元增加了2.05亿美元,为上半年扩大4亿美元顺差贡献了50%的份额。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及浙江省为主要区域,五省市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的79.6%。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出口额为86395万美元,占对全球出口额的56.9%。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继续保持高增速。上半年广东省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幅26.8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22.37%;紧跟其后的省市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除上海市、北京市外增幅均超过全国同期15%增幅,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继续向该区域集中并保持高度增速。
美国、德国、日本继续成为我国主要进口国。上半年,我国从美国、德国、日本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均超过亿美元,其中美国进口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德国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3%;日本..3亿美元、同比下降3.17%,三国占到65.26%比重,表明6成半的产品来自三国,而且国内加工贸易产品主要出口到该三国。此外,进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19个,进口增幅超过3位数的国家有18个。
07年伊始,国家高度重视进出口贸易平衡,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如出口商品退税率调整、取消了多种产品的出口自动许可管理、放宽进口经营权等。其中,自7月1日起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医疗器械产品7个商品编码,具体为:34070090(其他塑型用膏)、48184000(纸卫生巾及止血塞)、87131000(非机械驱动的残疾人用车)、87139000(其他机动残疾人用车)、94021090(牙科及类似用途的椅及其零件)、94029000(其他医疗、外科、兽医用家具及零件)和96020010(装药用胶囊),出口退税率分别调整为5%、9%和11%。尽管上述产品涉及出口金额在5.5亿美元,占医疗器械出口8.01%,但由于过渡期短和长期在手合同执行,全年对上述产品出口将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在低值耗材类产品和中小型医疗设备领域尚有足够的竞争力,但在医用敷料方面也要面对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强有力竞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相当份额,但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方面还相当的薄弱。国家政策的调整,势必引导企业对出口产品进行战略调整并继续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提高竞争力,以推动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总体而言,08年
行业
保持高速发展的步伐尚有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