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女装 行业 的发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经济日益发达、消费者素质不断提高的社会基础之上。直接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新兴原料的发明和运用、新的制造工艺的不断出现、设计的女装新款越来越多综合人体特点、自然美学、服饰文化等因素的需求进行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第一节 制造工艺的发展
现代女装制造工艺的发展为服装 行业 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如面辅料检验、面料自动裁剪、辅料搭配工艺、缝制、CAD设计制板、无污染染整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市场上涌现了许多诸如全棉西服、全毛芯西服、免烫服装、发泡印花服装等新一代产品。
服装制造工艺的百花齐放,为市场带来了新的色彩和元素。而在这百花丛中,有一支却可堪为“花魁”:它就是数字化的制造工艺。
二十一世纪,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意识到,对市场快速反应(QR)和对产品快速敏捷制造(AM)是市场竞争必须采取的措施。女装加工也不例外,由于其流行期短、个性化突出,其加工模式应该不同于其他大类服装,女装企业的加工模式是属于高附加值、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模式。要加工中高档女装,企业必须具有包括获取流行、市场信息的系统、服装CAD/CAM系统、模块式专用缝制系统或电脑控制的吊挂传输式服装缝制生产系统、立体整烫设备、系列整烫设备和现代"PDM+ERP"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高档女装企业的生产模式与设备既是当今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也是我国沿海地区或实力较强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在"九五"期间已有了几个这样的服装企业。在"十五"期间,为使女装上档次、出名牌,应有更多的这样的服装企业群,以结束中国女装中低档饱和而中高档女装不足的历史。加工女装常用以下两种模式:
1、模块式快速反应缝制加工系统
所谓模块式快速反应缝制加工系统,是指从CAM系统送来的裁片开始,以较少的工位(一般10个左右工位)设置起来进行单件女装缝制的系统,每一个工位称为一个模块,通常由2-3台加工机台组成(根据服装款式、加工工序也有多至5-6台机),一个模块一个工人操作。模块式生产具有很大的柔性,亦可看成是柔性缝制加工FMS系统,生产时工人的互助式生产得以充分发挥。根据操作工人操作方式分站立式和坐式操作,系统配置传送衣片的吊挂传输式缝制加工系统(FMS)。
十多年来,服装缝制在三自动、五自动电脑平缝机以及各种电脑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专用机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缝制车间的设备和空间利用率,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快速反应生产要求,一种采用吊挂传输衣片的自动装置诞生了。它成为服装企业的缝制工段实现柔性加工系统的基础,它与机械FMS区别在于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不同,机械FMS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但不管如何,服装企业采用柔性加工缝制系统可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乃至单件的服装加工,柔性也很大。
根据电脑控制和自动化程度不同,服装企业可以根据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技术层的FMS系统,目前在我国服装企业使用的FMS系统常用的有:日本Juki公司的JHS-201、QRS-Ⅰ、QRS-Ⅱ系统,瑞典的Eton2000系统,日本Brother公司的BSS-100、BL-1000、BL-110系统,美国INA公司的单元生产系统,德国杜克普公司的吊挂系统等。
现就国内用的最多的美国GM-300和瑞典Eton2002系统作一个简单介绍:
Eton2002系统的主传动由电机经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后,通过齿轮传动塑料型齿条传送带,使它在主轨导内运行,传送带上装有运载片,以推动挂架来输送衣片。由于整个传动系统采用塑料齿轮及齿条,所以整个系统无需油润滑,避免了对衣片的油污。主传动上具有过载保护装置,带有摆线针轮减速器的主电机装在过载保护转板上,该板周向浮动,当主传动过载时,超过额定值的反力矩扭转拨动板触头,使整个系统自动停止转动。运载片带动挂架在主轨导上运行,可以使需缝制衣片在系统工位间进行顺或逆工序的输送,挂架将衣片送到某一工位加工。工位高低可由工程塑料链传动来调节。
Eton2000系统在机械设计方面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主轨导、支架、传动链及挂架均铝合金及工程塑料造型,重量轻;所有传动件均采用无油固体自润滑,运行平稳,能耗少;传送衣片的控制现已改为电脑和条形码控制方法;可用电脑及时计算工作产量,管理维修方便。但该系统工作时,操作工人有压抑感。
美国GM-300系统为计算机控制吊挂传输缝制加工系统,它由主传动部分、进出料臂(辅助轨)、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机架组成。该系统全部由计算机控制,目前在国际上水平较高、应用最多,它一般推荐采用40个标准工位进行工艺排列,其中由修理站、堆放站、配料工作站和卸衣工作站,整个排列合理且最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如工作操作坐高、缝制设备、计算机终端以及接料架、送料架与工作手活动范围等均设计的使操作工人劳动强度最低、最舒适。
2、数字化大规模定制生产女装模式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指对定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个别的大规模生产。由此可知,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与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结合的,它要的是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生产,而它本身是面向客户进行多品种、生产数量为一的大规模生产,其整个模式与大规模生产不同,从生产角度看,大规模生产是刚性的,大规模的定制生产是柔性的。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出现是当今服装市场动态变化的必然结果。企业生产需市场导向,而今天的市场是怎么样的呢?今天的服装市场由于国内外两个市场界限趋向模糊,随着进入WTO和配额的取消,全球是一个一体化的市场;现在全球是一个互联网壳,有利形成虚拟市场和代理制市场;全球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因而出现多样化,个性化市场;全球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因而构成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市场;全球高档商品高品质产品短缺,因而出现高品质供需紧张的市场,再加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形成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总的说服装市场是一个很难预期、很难确定和动态多变的市场,能够应对它的只有企业实现大规模生产模式的转换,转到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上来。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其实就是大规模定制下的快速反应制造模式,也即在大规模定制下的敏捷制造模式。将现在服装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模式通过对现有的服装产品结构设计、服装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以三个实现来达到服装企业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这三个实现是:
①利用网络服装CAD技术,实现服装产品结构上的模块化、通用化。由于各类款式服装产品结构均可分为前身、后身、领子、袖子等通用模块,因此可建立相应的模块库,再利用CAD技术,根据定制要求实现客户所要求款式的各个模块的变化设计。
②敏捷制造是由各柔性流程单元组成的,因此利用模块化加信息化原理,将服装产品工艺过程模块化,以实现柔性的快速反应、敏捷制造工艺。
③为形成大规模定制生产,必须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风格化,集成封装各模块信息单元,形成完整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体系。
现在服装企业大都有自己企业的局域网或称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ERP或PDM对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以及产品交付整个价值链的数据、信息进行了集成封装和有效管理,但仅此一点还不够,大规模定制生产需要实现产品异地定制、配送、电子商务、企业联盟、网上商店和虚拟公司等,这些就要求企业有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的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体系。
3、衣料剪裁和检验新工艺
发泡印花又称立体印花,是利用化学发泡的方法,化织物上获得彩色立体浮雕图案,故又称浮雕印花。它具有工艺路线短、工艺简单、遮盖力强、花型更加逼真等优点。其工艺流程:色浆配置—印花—焙烘(发泡固着)—成品检验。发泡印花一般适用于棉、涤纶混纺、涤纶、麻、真丝等各种服装面料及装饰品。天鹅绒效果印花其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与发泡印花基本相同,只是在发泡印花部位化之以天鹅绒的效果来体现,赋予织物以绒的感觉。将这新工艺应用于真丝乔其、绡上可以达到烂花的效果,且产品手感柔软、舒适,尤其适用于围巾和服装面料。
第二节 生产原料的发展
伴随着女装品牌化的迅速升温,女装市场呈现出竞拼服装品质的热潮。不仅在服装设计、促销方法、产品包装等方面下足功夫,对于产品所采用原料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很显然,市场需要高品质产品。这就强劲地推动了服装原料产业的向前发展:
如气流纺纱方法,使纱线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开发针织面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各种差别化纤维和染整新技术设计创新的仿丝、仿麻、仿毛和人造毛皮等仿真面料;利用高支、精梳纯棉原料生产的高档丝光烧毛新型面料;利用不同纤维吸湿、透气性能不同而创新设计生产的各种功能性服装面料;以及利用先进的后整理技术生产的具有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面料,如用液氨整理,亲水剂、柔软剂整理,涂层整理等创新开发的许多新颖面料都相继投入生产。
再如我国生产的高档精毛纺呢绒面料、泡花面料、绿色环保可水洗西服,日本的新合纤,台湾的纳米尼龙纤维、电磁波防护布,美国研制出的防辐射布料、抗撕裂纺织品,德法合作开发气候防护功能性织物,瑞士开发电磁防护织物,意大利和瑞士联合开发的一种新科技发光面料等等。
而从我国服装工业发展来看,服装面料开发与服装生产脱节是多年未解的问题,急需加快国产面料替代进口面料的步伐。据 分析 ,当前国产面料无法替代进口面料的主要问题在于:
(1)对面料的流行趋势、发展动向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把握不好,对市场的调查 研究 很少,织物风格同进口面料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新型混纺交织的面料少,很少采用新型纤维;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少;品种单一;功能少。当前市场上急需的高档化纤仿真产品、轻薄型产品、高档天然纤维产品的开发跟不上市场变化需求。
(2)色差严重,疵点分布广,匹与匹之间的色差造成大批生产中左右片、前后片颜色不一致、导致换片率高。
(3)缩水率高,直接影响面料与粘合衬的粘合及外观质量。
(4)手感、色牢度达不到客户的要求。
(5)在批量上不能适应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与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也有差距。在交货期上与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香港一般交货期为2周、国内一般为4-6周左右),面料生产厂家应变能力不够。
(6)后整理差,热变色严重,颜色鲜艳度不够,幅度不一致,加上沿边处理不好,不能适应服装CAD/CAM排料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问题,原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的纺织工业三年技术进步 规划 中明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服装面料为突破口,以顶替进口面料。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出口服装面料的自给率由目前40%左右提高列65%以上来替代进口面料30亿米。据测算,如服装面料自给率提高10%,可应用国产面料16亿米,整个纺织 行业 可增加利润54亿元,为国家节省进口面料用汇10亿美元。专家认为,要解决进口面料的替代就必须大力强化对国际纺织品面料的流行趋势、发展动向的调查 研究 ;深入了解面料新品采用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加强新型纤维和功能纤维的应用;重点解决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的染整工艺和高档棉、毛织物,化纤仿真织物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及真丝、苎麻、亚麻织物特殊染整等方面的技术积极推广和采用网络开发面料的技术,并调整产品, 研究 制订相应的政策来扶持国产面料的生产。
第三节 女装文化的演变
通常一国的文化传统都可以通过服装来展现。女装尤其如此,它丰富的款式、色彩、组合更加深动地反映出深层次的文化气息。因此,人们一般都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着装来判断他(她)的民族、职业、爱好、情感等等所从属的文化范畴。
就在一百年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还保持着自己原有的传统文化服饰。比较典型的如中国的“袍”、日本的“和服”、中亚的“克依那克”、印度的“沙丽”、埃及的“加拉比亚”、非州的“草裙”、摩洛哥的“杰拉巴”、土尔其的“卡夫坦”、斯堪的纳维亚的“半截裙”、黑西哥的“凯斯开米德尔”、巴西的“围裙”、危地马拉的“威佩尔”以及欧州人与美国人的“西服”等等。在这以前,世界距人们是如此遥远,人们很难了解和感受除了本国以外的其它文明,甚至于千百年来,许多国家的着装风格并未有太大改变。
而今天的世界却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女装不再独具民族特色。女性开始崇尚名牌,追求西方时尚,也憧憬着对西方文化的向往。而西方的女装设计师们也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作品融入一些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特色,以突出一种溶合的美感,当然,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产品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顾客。
时下,许多国际著名的女装品牌纷纷落户中国。但许多品牌并非急于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是一方面接合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则纷纷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或聘用中方设计师对产品进行综合改进,推出兼顾东方文化的新型产品。他们如此操作的目的很简单,西方式的文化风格与东方的文化礼仪的结合必然造就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