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所处产业链的位置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 行业 。驱蚊产品的上游多为拟除虫菊酯类原材料,其相关 行业 是家用卫生杀虫剂,驱蚊产品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位置。
第二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除虫菊是指菊科菊属除虫菊亚属的若干种植物。传说很久以前,在古波斯一带,有一妇女从田间采回一些美丽的小花,不久把枯萎的小花丢在屋角,数周后,发现在枯花周围有一些死虫。这是发现除虫菊杀虫作用最早的传说,未见于文字记载。又据说早在初期亚美尼亚人发现北高加索的一个部落,用一种红花除虫菊的粉末杀虫。大约在1840年在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现白花除虫菊的杀虫毒力更高,此后作为杀虫药用植物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大规模栽培,1935年我国开始少量种植。一般除虫菊花中含杀虫物质仅1%左右,肯尼亚曾培育出一个品种,含量最高也仅达3%。
但其优良杀虫性能,引起世界化学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初已开始 研究 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1964年才最后确定共有6种有效成分。在天然除虫菊素化学结构基本 研究 清楚的基础上,就开始人工模拟合成 研究 ,1947年由美国人成功地合成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并于1949年商品化。从此开发出一类高效、安全、新型的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其特点如下。
1、高效。其杀虫效力一般比常用杀虫剂高10~50倍,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例如,溴氰菊酯每亩用药量仅1/15克左右,是迄今药效最高的杀虫剂之一。菊酯的分子含有多种立体异构体,毒力相差很大,分离或合成其中的高毒力异构体甚为重要。
2、广谱。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多种害虫,包括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早期开发的品种对螨的毒力较差,但目前已出现一些能兼治螨类的品种,如甲氰菊酯、氟氰菊酯,并有能当杀螨剂使用的氟丙菊酯。早期的品种由于对鱼、贝、甲壳类水生生物的毒性高,不允许用于水稻田,目前已开发出对鱼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醚菊酯、乙氰菊酯可在稻田使用。
3、要求喷药均匀。这类药剂的常用品种对害虫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如氰戊菊酯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毒力比胃毒毒力大8~9倍。因此,施药时要把药液直接喷洒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洒到作物体表面,使害虫在作物体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吃了带药的作物体,才会中毒死亡。
4、极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农用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容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其抗药性表现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抗药性发展快、水平高。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河中下游使用菊酯仅3~4年,棉蚜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就产生了上千倍的抗性。因此,为了合理使用菊酯类农药,延长其使用寿命,建议使用时注意3点:一是规定使用范围,限定对作物危害严重的害虫才使用菊酯杀虫剂,其他害虫尽可能选用其他类型杀虫剂;二是在关键世代用药,对必须用菊酯杀虫剂防治的害虫也只能在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世代使用,其他世代选用别的杀虫剂防治;三是限制使用次数,一般在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并与其他类型杀虫剂轮用或混用。不可把菊酯农药当作万能药,无处不用或连年频繁使用。二是品种间抗药性有差异。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在使用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品种时,更应注意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第三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杀虫剂的需求不增加,也促使卫生杀虫剂的新产品、新剂型不断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卫生杀虫剂的工业化生产,半个多世纪以来,卫生杀虫剂 行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形成规模。目前我国已有卫生杀虫剂厂家903家,2054个产品,89个有效成分,其中:拟除虫菊酯类占52.63%、有机磷类占8.42%、氨基甲酸酯类占5.26%、无机物类占5.26%、有机氯类占1.05%、微生物类占4.21%、其它类型占23.16%,涉及66个剂型。
我国一贯重视卫生害虫防治工作,将害虫防治工作列为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创建卫生城市的主要指标,而卫生杀虫剂的正确应用则是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近年来卫生杀虫剂获得快速发展。而由于我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名单严格控制卫生杀虫剂的成分,使我国卫生杀虫剂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出口国家范围不断扩大,出口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正在深入
研究
与应用新型卫生杀虫剂品种、新剂型、新的使用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需要,可以说,我国卫生杀虫剂
行业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