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可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 研究 和保存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培养基是医学卫生 研究 、医药工业生产、临床细菌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制品制造等的重要基础。培养基的研制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微生物培养基属生物科学范畴,在国家统计局 行业 划分到专项化学用品制造 行业 。
由于各种所需要的营养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据估计目前约有数千种不同的培养基,这些培养基可根据所含成分、物理状态、以及不同的使用目的等而分成若干类型。
1、按照培养基的成分来分
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
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但价格较贵,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所以常被采用。
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2、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
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作生理等 研究 ,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
3、按照微生物的种类分
培养基按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等四类。
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常用的霉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琼脂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等。
4、按照培养基用途分
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用以培养要求比较苛刻的某些微生物。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第二节 发展历程
从培养基的发展历程来看,细胞培养基从1903年开始发展到现在,从最初的天然的组织液到1950年国外设计出第一个199细胞培养基,再到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出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基和培养技术革新进展非常迅猛。但在国内,细胞培养基技术却一直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停滞不前。
组织培养已经历了约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开始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引起更多科学者的重视。直到本世纪50年代后期,细胞培养技术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 研究 的各个领域,使这项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现在它已成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培养指从生物机体取出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直接从机体取出单个细胞,也可把体外培养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细胞能继续存活与增殖。培养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发展与完善细胞培养技术围绕防止污染、改进培养方法、设计新型培养容器、设计不同的培养液等几个方面进行。
1885年Roux温生理盐水培育鸡胚组织;
1903年Jolly,1906年Beebe等盖片悬滴培养;
1907年Harrison培养蛙胚神经成功开始,创建盖片凹玻璃悬滴培养法;
1910、1912年Carrel采用无菌操作、更新培基、传代,完善悬滴培养法;
1924年Maximow采用双盖片悬滴培养法;
1923年Carral设计创立了卡氏瓶培养法,用此法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培养液,既有利于组织不断生长,又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营养液培养不同的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组织培养 研究 。
Earle等加以改进,使大量细胞能直接生长于玻璃瓶壁上,培养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细胞株。至此大多数 研究 人员都采用培养瓶培养细胞。
从40年代起进入迅速发展,很多革新。
在培养容器方面,,用试管、旋转管培养,设计多种培养瓶,近年塑料瓶、皿、多孔培养板日趋普遍。
在培养基方面,从50年代初,Parke、Eagle等设计出合成培养基后,从纯天然培养基到合成培养基、从鸡胚浸出液发展到动物血清(促细胞生长物),直至60年代设计出无血清培养基。
首先反映在设计不同种类的缓冲盐溶液,以用来培养不同的细胞和洗涤细胞。Earle在1948年设计了含有碳酸氢钠等盐类的Earle氏盐溶液,Hank’s在1949年设计了Hank’s氏盐溶液。
在培养技术方法方面,革新进展迅速,Earle、Dulbecco等于1943年创建单层细胞培养法,首建长期传代的L-细胞系。
1948年Sanford创建单细胞分离培养法,获L-细胞纯系。
1951年Gey首建人肿瘤细胞——Hela细胞系。
1961年Hayflick首建人二倍体细胞系25种,开辟应用新方向。
从50年代未,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进入了一个繁盛的阶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
研究
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