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世界铝型材 行业 发展 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深入,加上铝挤压材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国铝挤压材 行业 迅速发展。2001~2008年,中国铝挤压材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1%。同时,西方铝挤压材 行业 则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CRU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2008年剔除中国之后的全球铝挤压材产量稳定在750万吨左右的水平。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铝挤压材生产国与消费国。2008年,中国铝挤压材产量与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45.2%和42.2%。
全球铝挤压材产量变化
第二节 全球铝型材市场 分析
一、2009年全球铝型材需求 分析
2009年,全球汽车、建筑等铝材下游企业已经呈现复苏迹象,国际投资者信心增强促使外部需求转暖,进而带动福建铝材出口好转。
2008年底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铝材需求大幅缩减导致广东省铝材总体出口快速下降,但近期随着外部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逐渐明显,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铝材主要消耗 行业 普遍复苏带动国际市场铝材需求扩大,国内铝业逐步复苏。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2009年1-10月全球铝市供应过剩141.8万吨,比2008年同期水平增加22.8%。在下游消费没有明显提升前,太多炼厂过快恢复产能将加剧供应过剩局面,当前国内快速扩张的产能将面临较大的后期消化压力。
二、2009年欧美铝型材需求 分析
欧美地区每年对铝材的需求量是600万吨,那些欧美客通常都是几十吨、几百吨地采购,但新兴市场的买家,一次的采购量只有三四吨,甚至几百公斤。
一直以来,欧美市场都是佛山铝型材出口的重要市场,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需求下降,佛山铝型材对欧美市场出口跌势加剧。
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09年前两个月,对欧盟出口下降30.5%,对美国出口下降42.2%。
相反,新兴市场却表现得比较抢眼,09年前2个月,佛山铝型材对非洲出口虽然下降了15.3%,但出口额已跃升到第1位,占铝型材出口总值的24%,提高11.8个百分点。中东市场出口铝型材增长43.6%;对俄罗斯出口铝型材增长22.8%。
第三节 2009年主要国家或地区铝型材 行业 发展 分析
一、2009年美国铝型材 行业 分析
从美国挤压铝产品主要消费部门来看,航空工业所需7系列产品市场可以说是一支独秀,而且近年来持续活跃。特别是目前市场需求仍未达顶点,仍在进一步增长,因此该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相应趋于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住房、汽车及加工业生产转趋下降,导致挤压铝材需求疲弱。其中美国私人住房建筑开支从去年6月份开始持续下降,到09年2月份同比下降了15.1%,并创2004年6月份以来最低点。另外根据美国统计局提供的资料,09年3月份美国住房动工及建筑许可同比剧降25.9%。
与此同时,09年以来美国汽车制造业也十分不景气。其中第一季度卡车产量同比下降11.6%。如包括轿车在内的汽车业总产量更是下降18.7%,从而影响到挤压铝材需求。尽管09年2月份衡量加工业景气的供应管理协会(ISM)指数上升了3个点,但是3月份却下降了1.4个点至50.9。预测未来挤压铝材生产晴雨表的新订单指数逐月下降,产量及雇拥员工也趋于减少,其中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控制订购而压缩过高的库存。
二、2009年日本铝型材 行业 分析
在08年秋季开始,日本基本金属需求开始大幅下滑,因受经济危机影响,消费者缩减支出,制造商被迫减产,这造成消费商库存水平增加。
09年形势严峻,尽管有积极的迹象出现,估计需求不会出现‘V’字形回升。
多数工业部门的平板轧制铝材和挤压铝材产品的需求已经下滑,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需求大幅下滑。
三、2009年欧洲铝型材 行业 分析
欧洲由于经济持续看好,相应挤压铝材市场需求仍趋活跃。但是随着方坯供应的不断短缺,从而使冶炼厂家进一步提高方坯溢价幅度以及挤压铝材价格。而且09年下半年市场前景仍趋活跃以及生产者经营维持利好。而在亚洲,随着中国政府停止铝和氧化铝业项目的盲目投资,从而将促使铝业界的投资转向挤压、轧制及其它半加工产品。原材料及方坯市场 分析 美国中西部地区P1020铝锭溢价幅度最近从3.5~4.5美分/磅缩小为3.75~4.25美分/磅之后,由于市场趋于疲弱以及买方和卖方之间条款差别的扩大,从而使价格略跌至3.6~4.25美分/磅。总的来看,随着美国经济增势的减缓,货源的充足以及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价格的高涨,市场较为平淡。鉴于欧洲市场溢价幅度颇大并吸引大量铝,从而导致美市场趋于紧缺。与此同时,美国市场方坯供应增加,而需求减弱,尤其是09年第1季度美国住房动工比去年同期锐降30%,而且第2季度仍不见起色,使交易溢价从年初的8~8.5美分/磅下降至7.5~8.5美分/磅。
第四节 中国铝型材 行业 发展状况
一、2008年铝型材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中国铝型材增速全球最快从产量分布 分析 ,2006年全球铝型材约60%的产量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其中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3。与美、日等国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不同,中国的产量增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00-2008年,中国铝型材产量由2000年的75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922万吨,复合增长率高达36.84%,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其中铝建筑型材产量由33万吨增长至62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44.49%;铝工业材由42万吨增长至295万吨,复合增长率为27.59%。
2、中国铝型材厂产能分散、规模较小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挤压铝材生产国,但较之欧、美等国企业,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各类铝型材生产企业约680家,总产能约1050万吨,厂均产能仅为1.5万吨,低于世界平均产能。
二、2008年中国铝型材 行业 发展热点及动态
1、我国铝型材助“神七”飞天,鸟巢建设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铝西南铝公司和兴发铝业为此次“飞天”提供铝材。神七的成功也表明了我国在航空铝材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2008年6月16日,在鸟巢、北京拳击馆、射击馆、媒体村等奥运建筑的内外墙装饰工程中,由临朐县铝型材生产企业:长江铝业、山东华建铝业、伟业铝材等多家企业提供,企业凭过硬的品牌和质量以及雄厚的生产,为北京奥运建筑提供了质量可靠的铝型材产品。
2、《中国铝挤压 行业 自律公约》
2008年5月2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广州召开了“部分铝挤压企业高层座谈会”,会议由豪美铝业有限公司、金桥铝材集团有限公司、澳美铝业有限公司等7家骨干铝型材生产企业倡导,与会企业集体讨论,希望通过加强 行业 自律、维护 行业 今后的健康发展。会议全体通过并最终形成了“中国铝挤压 行业 自律公约”。据了解,这是中国铝挤压 行业 50多年来产生的第一个 行业 自律公约。
3、兴发铝业成功登陆H股
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第一名、中国内地最大的铝材生产商兴发铝业于2008年3月31日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其发行价格2.28港元,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亿港元。
第五节 中国铝型材市场供需状况
近几年,随着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的加强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中国铝合金型材工业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一大批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档次低的小型铝型材加工厂已逐渐被淘汰。与此同时,大断面、大吨位、技术先进的挤压机开始落户中国,表面处理技术也由以往的色调单一、品种稀少、质量低下的状况,向多色多彩、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铝合金型材工业已经跨越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初步进入了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依靠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
从铝型材的发展趋势看,一是由于铝合金型材 行业 相对于其他 行业 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因此成本竞争在未来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二是厂商的规模化扩张趋势和产业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少数快速成长的优质企业将越来越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三是以规模、技术、品牌、管理和服务为主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日渐重要;四是经济发达地区将继续保持对铝型材较大的和活跃的消费需求,有利于位处该等地区优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最后,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沿海地区部分已具有较好国际市场开拓基础的大型企业,其出口量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目前铝型材主要消费领域为建筑 行业 ,工业铝型材消费占全部铝型材消费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交通、电子等 行业 对于铝型材需求必定呈上升的趋势,在铝型材的消费结构中,工业铝型材消费的比例必定会不断上升。
第六节 我国铝型材市场 分析
一、2009年年铝型材市场动态 分析
1、2009年6月1日起,铝箔出口退税率执行15%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88号《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铝箔(税号7607111000-7607200000)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5%,至此,铝箔出口退税率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9年2月16日CBSA对中国的铝型材“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了终裁,有关中国铝挤压企业被裁定征收1.7%~10.1%的反倾销税和2.59~15.84元/千克的反补贴税。
2、澳大利亚对中国铝型材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009年6月24日,澳大利亚海关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挤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并作出反倾销初裁,征收16%的临时反倾销税。
二、2010年铝型材市场的走向 分析
铝型材出口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为了贯彻科技兴贸战略,同时指导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商务部日前发布了首批10类商品的《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目前中国国内铝型材需求年增长速度已跟不上国内产能、产量的扩张速度,产品出口成为企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