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煤炭资源状况
一、我国煤炭资源构成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我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 行业 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 行业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2002年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全 行业 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是第一产煤大国。其中,生产矿井和在建矿井占用可采储量的比例仅为27%,尚未利用的占73%。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中国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o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I=l=l国的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炼焦用煤的灰分一般都在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2%的炼焦用煤占20%以上。中国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性一般较差。
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 分析 基水分为10%-2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
中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15%,硫分小于1%。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3%-5%,被誉为天然精煤。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中国贫煤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其灰分大多为15%-30%,流分在1.5%-5%之间。贫煤经洗选后,可作为很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中国典型的无烟煤和老年无烟煤较少,大多为三号年轻无烟煤,其主要特点是,灰分和硫分均较高,大多为中灰、中硫、中等发热量、高灰熔点,主要用作动力用煤,部分可作气化原料煤。
二、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西部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区发展比较滞后,运输也不便利;东部较少,但市场需求大,运输条件比较好;北部资源集中;南部分散且较少,而需求较大;因此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煤炭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
三、我国煤炭资源主要特征
中国煤炭资源在储量、勘探程度、地理分布、煤种及煤质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第二节 煤炭 行业 的地位和作用
一、煤炭 行业 在能源 行业 中的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煤炭是我国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炭生产成本正在并将继续降低;洁净煤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这都将使煤炭成为廉价、洁净、可靠的能源。目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炭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欧佩克要把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25美元到30美元之间,而煤炭通过直接液化制成的成品油成本是每桶15美元左右。
199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4000万吨,2002年进口7000万吨(花费200亿美元以上)。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更大,全靠进口不仅动用大笔外汇,而且受制于人,加大了能源安全供应的隐患。因此,以煤炭液化生产的液体燃料和用水煤浆替代石油将是必然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煤炭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我国煤炭工业在一次能源消费和增长比例都在70%以上,2005年我国煤炭的产量为16亿吨,占一次能源的74%,据预计,未来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煤炭 行业 与相关 行业 的关系
煤炭 行业 与国民经济其它 行业 有着紧密的关系。煤炭产品主要作为能源加以利用,需要输送到能源负荷中心,因此属于大宗干散货物的煤炭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运输问题。在我国全国铁路的货运中,仅煤炭运输一项就占全部货运总量的40%以上。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山西和新疆,约占煤炭资源的75%。这些地区的运输条件都较差,而煤炭需求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是我国基本的煤炭运输格局。相比之下,煤炭资源布局与运力条件相差悬殊。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导致货物运输量激增,煤炭运力更加吃紧。在全国煤炭运输各种方式中,铁路运量占一半以上,但是铁路运输目前仍是由国家计划调拨,较市场反应有相当程度的滞后。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铁路运量同比分别增长0.29%、4.77%、6.77%,这样的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产量及消费的快速增长。由此,铁路和水力运输开始吃紧,这无形中制约了煤炭的流通和供应,造成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季节性缺煤情况严重。
这一问题仍将难以得到解决,铁路运力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运输瓶颈导致的煤炭供求局部失衡的矛盾仍将比较突出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受资源赋存的影响,我国能源供应长期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造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国家有关大气方面的环保政策和措施的重点是针对煤炭的燃烧环节,特别是分散直接燃烧环节。煤炭市场的景气程度主要取决于我国工业生产的增加值,特别是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四大主要耗煤工业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其中,电力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其消耗量约占到全国煤炭消耗量的61%左右。钢铁 行业 数煤炭消费的第二大户,其炼焦用煤占到了煤炭消费的约30%左右。另外,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所需的焦炭也主要靠从我国进口,出口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因而,可以说我国煤炭 行业 的发展与我国整体工业发展速率息息相关,特别是电力 行业 和冶炼 行业 需求,更是对煤炭市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煤炭 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了70%左右的能源供应,有效的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 分析
市场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对商品的生产者或企业来说,市场是指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的需求的总和。而商品需求是通过买主体现出来的,因而也可以说,市场是某一产品所有现实买主和潜在买主所组成的群体。是煤炭商品的载体,是煤炭商品交换的场所。
对煤炭经营企业而言,煤炭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煤炭市场是指存在着煤炭交换的任何经济联系形式。它不但包括有形的、看得见的煤炭交换场所,而且还包括无形的交换场所、不固定的场所,包括运输、供销等环节。狭义的煤炭市场主要指煤炭的交换场所,如燃料公司、煤建公司、煤炭运销公司、煤炭交易市场、煤炭订货会、港口交易市场等看得见的交易场所、地点。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煤炭市场是不存在的。自从我国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经济规律、经济区域和合理流向,改革现行煤炭流通体制后,这才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培育了几个煤炭交易市场,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指导下的高效统一的煤炭市场体系打下了基础。
现行的全国煤炭订货会,实质上是商品经济意义下的煤炭市场的过渡时期,今后的发展必然适应社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的秩序,做到公平、平等交易,保护煤矿、用户和运输业的合法利益,逐渐建立订货合同制。这也是向煤炭市场交易过渡的必经之路。
煤炭市场的意义随着煤炭交易市场的发展逐渐体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面的意义:
1、煤炭市场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价格。煤炭市场月成交量一般都较大,成交方式有协商、竞价两种,成交价格也有高有低,煤炭市场成立前无人统计比较和 分析 ,市场建立后,掌握了这些价格,并且每周向外发布一次煤炭成交最高、最低和平均价。从而使煤炭经营者了解煤炭行情的变化,指导其经营与决策。
2、煤炭市场可以提供各项交易服务。主要有:一是标准合约的签订。煤炭市场交为交易双方提供合约,合约签订的同时,交易双方向市场交纳交易保证金。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双方违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避免“三角债”的形成。二是煤炭市场可以代理一切经营手续,包括代卖、代买、代办运输、代储、代接货、代中转等。再者是牵线搭桥、搓合成交。煤炭市场会员很多(如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有118家会员),每周均有大量的买卖意向,还有大量的非会员单位提供的买卖意向。煤炭市场可以根据这些意向,为其牵线搭桥,搓合成交。
3、煤炭市场可以及时接收和反馈煤炭经营动态。煤炭市场拥有许多会员单位,包括煤炭生产、经营、使用三大方面。这些单位的经营活动,可以灵敏地反映国家政策、运输状况等对煤炭经营的影响,体现煤炭市场的微观变化。然后再由煤炭市场将这些动态及时反馈给各单位,使基及时转变经营观念,以充分适应市场变化。
4、煤炭市场的交易可以避免不平等竞争和私下交易的一些弊端。煤炭市场是煤炭集中交易的场所,它以“公平、公开、公正”为交易原则,遵循“质量先,价格优先”的交易方针。以质论价,公开竞争,谁出价高谁买,可以有力地抑制不平等竞争和一些私下交易的不正之风。
5、煤炭市场可以提供信息服务。煤炭市场为了给社会提供良好信息服务,设置了信息部,并且有先进的信息联网、通讯设备。它不但可以及时反馈煤炭市场产生的信息,还可以及时、真实、有效地发布与煤炭相关的国家政策、港口、铁路等相关信息,这是任何一个经营单位都无法比拟的。
由于我国煤炭交易存在下述渠道:
1、煤炭企业→用户(在煤矿或全国煤炭订货会交易);
2、煤炭企业→交易市场→用户;
3、煤炭企业→交易市场(港口市场)→燃料公司→用户等多环节渠道。
故我国煤炭市场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煤炭交易市场(国家或地区)发育较晚,目前还不能起到煤炭交易的主导作用;
2、煤炭交易目前仍以全国订货的形式存在,并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
3、我国的煤炭主要市场受市场基础环境制约较严重,尤其是铁路运输,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容易造成交易落空、难以发运的制约;
4、煤炭交易属于非盈利性全民所有制法人,由物资部、煤炭部和当地政府共同管理,容易出现“都管都不管”的局面,并且近期交易以中、短期的合的约交易为主;
5、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又是我国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为了保证国家重要部门、重点单位的用煤,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根据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对煤炭的生产、运销采取不同程度的调控;
6、煤炭资源的数量和品种在全国分布很不平衡,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缺煤,需要国家统一安排平衡,组织调运;
7、煤炭产量大、运量大、消费量大,与大钢铁、化工基地、大电网及铁路运输、港口码头等部门关系密切,需由国家综合平衡、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8、我国煤矿点多量大,分属不同部门,所有制形式也不一样,既有国有煤矿、劳改煤矿、军办煤矿,也有集体煤矿、个体煤矿等等,对这些煤矿的煤炭运销石煤炭流通逐步进入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国家对煤炭市场实行统一的 行业 管理;
9、煤炭生产企业进入市场难。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煤炭 行业 实行亏损经营,造成煤炭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长,煤矿资金紧缺、拖欠煤款严重。又由于国家长期对重点矿之间,国有矿、地方矿之间,国有矿、地方矿和军办矿之间分别采取不同的倾斜政策,资金的投入、计划量的大小、经营的自主权、经营的灵活性的大小、价格的高低、成本的摊销方式、税种税率的不同等,均造成煤炭 行业 不平等竞争,进入市场后,各煤炭企业难以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
10、煤炭生产企业的市场意识不强。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只知道自己生产什么煤,对用户了解很少;
11、煤炭市场过冷。由于煤炭经营中间环节费用不断加大,制约了煤炭需求;由于经营环节复杂、经营差价减少,许多小煤炭经营者,纷纷“转轨变形”,使煤炭市场由于用户的减少而过冷。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