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4%、11.5%、10.6%和10.4%。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棉花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产17.8%。畜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增长。预计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和2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3.0%。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200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12月份增长14.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长17.9%,轻工业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0%。
4、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
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0.8个百分点(12月份7499亿元,增长14.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2%,汽车类增长2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0%,通讯器材类增长22.0%。
5、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增加
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3亿美元。
6、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房价涨幅仍然偏高
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8%),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5%。从构成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3%,其中粮食上涨2.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5%,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就业增加较多
200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趋势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以及能耗、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高耗能 行业 的快速扩张势头将进一步得到遏制,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将进一步增强。但06年宏观经济中“投资过快、信贷过多、顺差过大”的矛盾尚难以根本解决,会对明年经济运行继续形成不利影响。
从工交经济运行自身看,主要制约因素将会从煤电油运供求全面紧张转为时段性、局部性的紧张,部分 行业 产能过剩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同时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1、煤电油运供求总体趋于平衡,局面地区依然偏紧
1)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产能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需求看,煤炭需求仍保持一定增长势头,但随着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的势头将进一步受到遏制,社会各方面节能的效果继续显现,煤炭需求增幅将进一步回落。从供给看,近年来煤矿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在建项目能力过大,新建能力陆续开始释放。去年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已达23亿吨左右,2006年新建和改扩建矿井新增能力扣除关闭小煤矿能力后净增l亿吨以上,2006年年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在24亿吨左右,考虑到2007年仍有一批量生产新增能力释放,2007年全国煤矿平均生产能力将在24.5亿吨以上。总的看,2007年煤炭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库存增加、价格下跌、利润增幅回落是基本走向,但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紧缺问题。
2)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紧张状况缓解逐步转为基本平衡
从发电装机情况看,2006年发电装机比上年将增加。7000多万千瓦,年底将达到6亿千瓦左右;按照项目核准情况看,预计明年新增装机也将达到7000万千瓦,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从需求看,电力需求增幅将继续回落。随着国家加强对高耗能 行业 的宏观调控,近几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逐步回落,2004年、2005年分别为1.6和1.4,2006年有可能进一步回落成1.3左右,07年也将延续这种趋势。从外部环境看,经过连续两年大力推进煤炭订货制度改革,重点合同与非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差距缩小,相应提高了煤矿生产和发运电煤的积极性,为保证电煤供应创造了条件。总的看,2007年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紧张状况缓解逐步转为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电网峰谷差持续扩大,以及电网建设滞后等因素,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紧张仍存在。
3)成品油供需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近几年来国内成品油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同期新增炼油能力难以满足需求,保障国内供应的压力很大。2007年,国内成品油需求仍将较快增长,但随着投资增幅的回落以及节能工作的推进,消费增幅将呈下降态势。由于原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供需矛盾难以根本缓解,市场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炼油装置超长时间满负荷运转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国际市场油价波动、成品油调价预期对国内生产和供应的影响,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压力很大。
4)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铁路运输紧张仍存在
2007年公路运力比较充裕,水上运力和港口装卸能力基本能满足需要,但铁矿石压港的现象难以避免。铁路除大秦线扩能5000万吨以外,主要干线没有新的投入;铁路将第六次提速调图,货运能力有所增加,但运力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且紧张的程度可能会比今年加剧。
2、部分 行业 产能过剩后果将进一步显现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还不是显现,部分 行业 过快扩张的势头将得到进一步遏制,但由于近两年新建项目陆续投产,以及煤电油运支撑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一些 行业 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在明年将会更为突出,增大了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
近几年我钢铁产能增长始终快于需求的增长,06年以来钢材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大于求的压力,维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考虑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容纳能力,明年依靠继续扩大出口维持国内供需平衡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3、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
一是2007年外部需求对出口增长的拉动可能有所减缓。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是增速将比今年有所放慢。二是出口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增加。受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以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影响,轻工、纺织、电子等 行业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受到一定冲击。三是对外贸环境形势日趋复杂。近年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数量逐年增加,手段自趋多样,且贸易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开始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与资源竞争、汇率制度等问题互相交织,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4、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
由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增长对能源、资源需求的持续拉动不会明显减弱。近年来我国石油、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增大了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区和城市间的招商引资中仍大量存在竞相压低地价等生产要素价格现象,这些都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了经济运行成本,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第二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2007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铅锌 行业 准入条件》浮出水面。《铅锌 行业 准入条件》对铅锌矿山、冶炼、再生利用建设项目,在企业布局及规模和外部条件、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五方面都做了明确要求。
1、新项目须年产5万吨以上
根据规定,新建或者改、扩建的铅锌矿山、冶炼、再生利用项目必须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 和 规划 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制度。
新建铅、锌冶炼项目,单系列铅冶炼能力必须达到5万吨/年(不含5万吨)以上;单系列锌冶炼规模必须达到10万吨/年及以上。现有再生铅企业的生产准入规模应大于10000吨/年;改造、扩建再生铅项目,规模必须在2万吨/年以上;新建再生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5万吨/年。
在矿山开发方面,新建铅锌矿山最低生产建设规模不得低于单体矿3万吨/年,服务年限必须在15年以上,中型矿山单体矿生产建设规模应大于30万吨/年。
矿山投资项目,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的矿山开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矿山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铅锌矿山、冶炼、再生利用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
另外,准入条件在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都有相当明晰的规定。
2、为结构调整铺平道路
准入条件的出台,将为铅锌 行业 结构调整铺平道路。
据了解,2006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联合就规范铅锌 行业 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下发通知。针对当前铅锌 行业 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以及引发的投资热问题,提出2010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005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矿山采选企业411家,铅锌冶炼企业466家,2005年底的生产能力约为粗铅220万吨、电铅280万吨,锌340万吨。
但是,我国铅锌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也变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紧缺,严重影响铅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行业 利润向矿山采选业过度转移。三是 行业 集中度下降,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铅冶炼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差,落后的锌冶炼能力尚占一定比例。五是环境影响大,一些企业资源浪费严重。六是铅锌冶炼盲目投资问题严重。
《铅锌 行业 准入条件》的用意就在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保持铅锌供需基本平衡,按照 规划 有序发展,限制铅锌冶炼能力盲目增长。其目标是,2010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后,将精铅年产能控制在400万吨以内,锌年产能控制在500万吨以内。加强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铅锌再生利用产业,使再生资源消费量达到总消费量的30%。
第三节 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铅锌矿采选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是铅锌冶炼 行业 。
2004年,规模以上铅锌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4倍,矿山采选完成投资增长1.4倍。2005年,铅锌冶炼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0%;矿山采选增长61.9%。目前在建铅锌冶炼投资项目169个,计划总投资125亿元,仅2006年新开工项目就有74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
一些投资主体在价格上涨刺激和乐观的市场预期下,不顾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集中建设冶炼项目导致的铅锌冶炼投资连续快速增长,使冶炼能力短期内急剧膨胀。如果这些冶炼能力全部建成投产,冶炼能力将严重供过于求,矿产资源不足又制约冶炼能力的发挥,同时小型冶炼厂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必须及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规范铅锌 行业 投资行为。
由于没有系统的铅锌冶炼企业的准入条件,加之难以有效监督铅、锌冶炼的建设行为,如果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冶炼能力将严重供过于求。
对于盲目投资、不符合 产业政策 和市场准入条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备案的铅锌冶炼项目和企业,一律不予提供土地,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不办理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业卫生等相关手续。同时,调整外商投资目录,禁止技术水平低、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外资项目进入。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把“杀手锏”是对落后生产能力及违反 产业政策 的新投产锌冶炼项目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淘汰落后。
此次铅锌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是,以规范铅锌 行业 投资行为、转变铅锌工业增长方式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科学 规划 、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原则进行宏观引导,做到规范投资、有序发展,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环保,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产品结构,促进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
此次铅锌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铅锌供需基本平衡,按照
规划
有序发展,限制铅锌冶炼能力盲目增长。2010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后,将精铅年产能控制在400万吨以内,锌年产能控制在500万吨以内。加强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原料保障程度;同时要大力发展铅锌再生利用产业,使再生资源消费量达到总消费量的30%。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