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现状
一、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基本概念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概括起来讲,就是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充分结合并实现整体外观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讲包括下面几个优点:
1、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巧妙高效的利用空间,使建筑可利用太阳能的部分——向阳面或屋顶得以充分利用;
2、同步 规划 设计,同步施工安装,节省太阳热水系统的安装成本和建筑成本,一次安装到位,避免后期施工对用户生活造成的不便以及对建筑以有结构的损害;
3、综合使用材料,降低了总造价,减轻建筑荷载;
4、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和太阳能设备协调和谐,构造合理,使太阳热水系统和建筑融合为一体,不影响建筑的外观;
5、如果采用集中式系统,还有利于平衡负荷和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6、太阳的利用与建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其节省能源,为民众受益。
总之,经过一体化设计和统一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外观上可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在集合住宅这类多用户使用的建筑中,改变使用者各自为政的局面,易于形成良好的建筑艺术形象。
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基本途径与方法
太阳热水器作为一种工业化的技术产品,它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创造富有个性的建筑形体,从而加强住宅的可识别性。皇明太阳能集团工程:铜陵世界花园。整齐划一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和整洁的建筑、美丽的自然风光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我国建筑 行业 与太阳能热水器的结合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这是目前最为普及的设计方法,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的缺陷。装在屋顶上的太阳热水器存在着连接管道较长,热损失大等缺陷;上屋顶检查或维护较为困难,如果没有统一设计,就会造成布局混乱,与建筑不协调,不美观,破坏建筑形象,影响市容市貌;严重的还会降低太阳能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建筑物上如果不和谐,就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和市容的整洁,从某种程度上其实在制约着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所以说,力求做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是这项技术的核心所在。
一谈到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首先就会考虑到外观与风格的问题。太阳热水器一体化住宅不完全是简单的形式观念,关键是要改变现有的住宅内在运行系统。具体的设计原则可以表述为吸取技术美学的手法,体现各类住宅的特点,强调可识别性,利用太阳能构件为建筑增加美学趣味。太阳热水器一体化住宅设计应考虑居住建筑特点如:平立面、结构和造型较规整;房间的功能性较强;住宅造价大的限制。在设计中应注意立面设计力求简单,使立面看上去简洁平整。
集热器是收集太阳能的主要部件,其安装的位置应避免其它建筑、树木及建筑自身遮挡阳光。特别是对于安装在集合住宅南向墙面上的集热器要根据 规划 中日照间距设置,确定最低的安装高度。
从建筑的角度考虑集热器的维护使用问题,如果集热器安装在平屋顶、阳台等处,维护清洁比较容易进行;如果集热器安装在坡屋顶和南侧窗间墙等处,则要考虑今后使用中的维护问题。根本目的就是为用户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方便。
1、立面式
住宅上太阳集热器的重复安置可以形成有韵律感的连续立面。可结合住宅的屋顶、阳台和遮阳板的位置设置集热器,以其特有的韵律感形成太阳能建筑的标志性外观。在高层集合住宅中如果利用窗户的不同构图或阳台的处理,更易于塑造竖向的垂直韵律效果。
2、阳台式
集热器除了可垂直的排布在窗台之间,还可以与楼房阳台封装结合为一体,带保温壳体的储水箱安装在上层阳台的底部。或采用直流式热水器通过自来水的压力将热水压入设在卫生间、厨房等用水房间的保温水箱内。
在阳台安装的热水器应考虑综合阳台栏板的功能,形成多功能建筑构件,力求实现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的完美结合,且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照,满足多种形式的供水需求。
但是在阳台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仍有不足之处。这种热水器在纬度较低的建筑南墙上安装存在夏季集热量不高的缺点。故通常可用于较高纬度地区,为获得较大的水压,常采用不需将水箱置于热水器之上的直流式热水系统。连接热水器和水箱的管径不宜太粗,以便于保温和减少管内存水量。
3 遮阳棚式
集合住宅中还可以将太阳集热器与门窗上的遮阳棚相结合。这种热水器的特征在于将集热器安装在窗口上方的遮阳托架上,水箱则设在上层窗坎墙处,在起到遮阳作用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热水,有效地利用了空间。需要注意的则是要确保安装牢固,以免集热器落下伤人,而由于集热器多是玻璃材质,要考虑在集热器上方加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重物砸坏集热器。
综上所述,在我国集合住宅中发展和推广太阳能利用势在必行,建筑设计、 规划 设计、建筑物理以及能源科技工作者应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更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综合解决建筑功能、采暖方式、空间组合及造型等问题,并进行一体化构件的研制,在建筑与太阳能利用一体化设计中做出更大贡献。
三、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现状
一直以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技术上的完美应用都是企业梦寐以来的追求,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创造的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健康居住环境,不仅让住户家庭生活得更自然更环保,而且能节能能减污,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今天,如何开发利用环保节能的住宅配套部品就成了一个焦点话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清洁的能源,在住宅建筑中的利用,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谓意义深远。经过数年的 研究 和开发,太阳能的利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在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在全 行业 中现已拥有企业超过千家,推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也在住宅建设中越发呈现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并成为住宅建设中的一个最新亮点。
早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就有专家认为,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光电与光热结合;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的两大革命的交汇点,专家们公认,太阳能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安全,最理想的替代能源。目前太阳能利用转化率约为10%—1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潜力十分巨大,据报载,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设施自己的“阳光计划”,如去年德国政府就宣布推行“十万屋顶”计划,即在建筑顶部大规模地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既节省电力又利于环保。在欧洲的能源消费中,约有1/2用于建筑的建设和运行,而交通运输耗能只占能源消费的1/4,因此建筑物利用太阳能成为各发达国家政府极力倡导的事业,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的结合自然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太阳能的光伏利用与建筑的结合上。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有他独特的特点:一是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间有机结合,取代了传统太阳能的结构所造成影响;二是利用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覆盖层,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三是可用于平屋顶和斜屋顶,一般对平屋顶而言用覆盖式,对斜屋顶用镶嵌式,四是该技术属于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建筑,流体分布等多种技术领域。另外,在云南昆明还建成了一个平屋顶结构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温水游泳馆,该游泳馆屋顶面积约700平方米,屋顶结构为轻钢网架结构,屋顶覆盖层完全由特别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代替。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平屋顶上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实验性工程。联合国能源机构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将成为21世纪的市场热点,成为21世纪建筑节能市场的亮点。
四、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基本形式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的一体化,就形式上来讲有分户式和集体式两种。
分户式是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安装,单家独户分开使用,由住户自己进行个体管理,这种与建筑结合的办法被商家广泛采用。在管理上比较方便,减少扯皮现象,但由于房屋面积的局限,影响了这一形式的推广。同时,这一形式多数采取水箱裸露、整齐排列的做法,很难达到美观的要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与建筑物相结合。
集体式系统又称为中央供水系统。它将太阳能集热器串联起来,利用热虹吸原理或强制循环的办法逐步将水升温,用一个或多个保温大水箱将热水储存起来,分别供应给用户。这种方式与分户式比较,有占地较少、节约投资、故障率较低、水温和水压平衡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能较好地与建筑结合起来。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节能,自动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较少,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安全问题,开发商通过合理收费,还能获得经济效益。这是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对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一体化的 研究 主要集中在部分新建住宅上,对已建住宅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一体化的改造设计还没有涉及,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网络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为主,从利益角度和安装简便的角度考虑,他们通常以单个住户安装或者以多台串取使用,不利于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的结合。以色列、希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相结合方面已有成功经验,这些国家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的结合已步入政府引导、快速发展的轨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与世界的差距较大。
五、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建筑物空气温度调节消耗着大量的能量。在我国,它要占到建筑物总能耗的约70%。用空调机和燃煤来控制室温不仅消耗能量,带来的外界的环境污染,而且并不能给室内人员带来健康的环境。在太阳能用于采暖方面,除造价较高的被动式太阳房有一些示范建筑外,还没有大规模的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供能由于成本更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远不相适应。因此,建筑供能的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思想及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相结合单位思想,按照房间的功能,采用不同方案的配合及交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用于建筑功能的一次投资和运行成本,使得整个方案在商业化的意义下具有可操作性。
太阳能供能设备的非定常性,对气象条件和辐照条件的依赖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用能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才能够在设备与建筑的匹配上做出设备投资和节能效益最佳的选择。建筑室内温度及气流的预测方法和预测软件CFD/NHT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也是世界目前建筑空气调节的又一大方面,但是我国目前在该方面的水平和从事人数还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在当代,太阳能与建筑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策略与之相适应,一是成熟的被动太阳能技术与现代的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的综合利用;二是保温隔热的维护结构技术与自然通风采光遮阳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是传统建筑构造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的融合;四是建筑的初投资与生命周期内投资的平衡;五是生态驱动设计理念向常规建筑设计的渗透;六是综合考虑区域气候特征、经济发达程度、建筑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
综合考虑社会进步,技术发展和经济能力等因素,在建筑物的策划、建筑设计、使用、维护以及改造等活动中,主动与被动的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统称为太阳能建筑。我国太阳能建筑领域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云南昆明,陆良等地,在一些别墅式建筑的屋面,尝试把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镶嵌在具有瓦屋面的斜屋顶上,热水箱则隐蔽在斜屋顶的阁楼中,使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有机结合,外观形象是比较漂亮的,只是适合此类结构的建筑较少,推广应用受到局限。多功能休闲亭集太阳能热水器,光电板和纳凉休闲功能于一体,流线型设计既美观又减少亭子结构的风力和承重荷载,优美的造型为屋顶,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打造出一座别致美丽的楼顶花园,成为融合建筑美学,园林设计和人本文化内涵的典范之作,而且结构简单灵活,安装方便的特点,使之能够自然地与庭院,泳池,花园等场所融为一体。
第二节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技术
一、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技术途径和策略 分析
1、技术途径
太阳能建筑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业主对于安全、便利、舒适、健康的环境需求。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包括了被动应用、主动应用和综合应用等多种途径。如从保温隔热材料的开发、自然采光通风功能的实现、太阳能光热光伏技术的应用到遮阳、光影和舒适环境的创造,全方位地综合应用太阳能资源。就目前发展最快的太阳能光热利用而言,也将包括低温利用、中温利用和高温利用等多层次能源效率利用形式;而太阳能光伏利用也将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上表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发展策略
1)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思路
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培训和公众教育程度,加强产品(系统)检测认证和建筑准入制度,完善规范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发挥从企业到业主等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太阳能建筑的有序健康发展。
2)太阳能建筑的发展策略
(1)成熟的被动太阳能技术与现代的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的综合利用;
(2)保温隔热的围护结构技术与自然通风采光遮阳技术的有机结合;
(3)传统建筑构造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的融合;
(4)建筑的初投资与生命周期内投资的平衡;
(5)生态驱动设计理念向常规建筑设计的渗透;
(6)考虑区域气候特征和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
(7)关注不同的建筑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3)太阳能建筑的发展目标
充分地综合利用太阳能,满足建筑物对于使用功能和环境功能尽量多的能源供应需求,以降低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因此,进一步考虑将太阳能利用与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自然界中的低温热能等复合能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的优化配置,以满足建筑的能源供应和健康环境的需求,是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最高目标。零排放建筑代表了太阳能综合应用的最高理想。近期 研究 开发的重点是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和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4)综合确定太阳能建筑发展策略
(1)气候特征和经济发达程度: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又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依然应以被动利用太阳能建筑为主,加强集热、蓄热、导热等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而对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阴冷,又具有冬季采暖、夏季空调的生活需求和经济能力。因此,应积极扩大综合利用太阳能建筑新技术的投资优势,并成为实施太阳能或水源热泵等采暖空调技术示范建筑的首选地区。
(2)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稳定的热水供应逐步成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这是太阳能热水设备及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成为太阳能建筑领域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
(3)建筑特征与政策导向: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社会功能,在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应给予不同的示范导向和税收等激励政策。如,对于公益性建筑采取强制推行太阳能利用的政策;而对于商业性建筑则给予税收等激励政策;对于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则实行税收激励政策、能源投资机之及业主有偿使用相结合的策略。当然这些策略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同样适用。近期可在选择特殊用途建筑、大型公益性建筑及政府办公建筑等进行示范推广和政策引导。
(4)太阳能建筑技术和体系:编制设计规范、标准及其相关图集,建立产品(系统)检测中心和认证机构,完善施工验收及维护技术规程等,是太阳能利用(如热水供应)列入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并作为一个“专业”纳入建筑体系的前提。
(5)理念推广:节能生态的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理念的传播在太阳能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凸现。教育人们了解常规能源的一般知识、太阳能的优越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项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予以专项资金支持。
(6)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的 研究 与推广:针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能力、区域气候、生活需求等因素,以太阳能建筑领域中的热水供应为切入点,扩大太阳能热水供应的既有理念优势,倡导“理念先行、示范突破、政策跟进”的原则,推行“标准设计、检测认证、建筑准入”的机制,分阶段逐步推进太阳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最终达到太阳能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二、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技术设计
1、技术思想概述
SCClll,系统在大幅度完善太阳能系统性能和降低整个系统造价方面有很大潜力。它既能产生电力,也可产生高温热媒用于建筑物的供暖、制冷机的驱动及提供生活用水。满足建筑物的电和热负荷的需求。该系统的组成可以是小面积分步式的,也可以是大面积集中式的。分步式装置产生的能量可以现场使用,减缓及避免了电力及热力的远程输送。
SCCHP技术包括以下内容,多塔式太阳能聚焦器(Multi-Tower Solar Concentraion),太阳能光伏电池Solar photographic Voltage),强迫冷却回路(Enhanced Cooling Circuit),吸收或吸附式制冷机(Absorption Refrigeration),热能储存(Thermal Storage),系统控制技术(System Controller)。
该技术体系强调以太阳能为核心的多项技术综合利用,从整体上多方位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并大幅度降低建筑绿色供能体系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
SCCHP的核心技术是多塔式太阳能聚焦系统。它的出现使低成本太阳能发电和高温热媒的高效生产成为可能。也使得中小面积的太阳能聚焦系统经济性大幅度提高。
主动供能装置能力选型必须与建筑室内能量负荷平衡计算一同考虑,这是设备与建筑结合的灵魂。
太阳能主动供能与被动供能技术相结合,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相结合是实现建筑绿色供能可商业化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们对几个重点问题进行阐述。
2、太阳能聚焦的多塔式方案
太阳能聚焦方法通常是用于高温热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瓶颈在于其经济性。在目前温度可能高于300度C的三种聚焦式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CSP)方法中,发电成本各不相同,但均只有在热场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发电的成本降低到可商业化的水平。这使得CSP方案的实用性受到致命的影响,也是目前太阳能热发电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推广的发展主要原因。
目前世界各国的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的 研究 一般均是针对以上问题而开展的。我们认为,为与常规能源发电方式竟争,有前景的太阳热发电技术方案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既可实现小规模分步式发电,也可实现大面积集中式发电;
2)发电方式的设备成本,运行成本和均较低;
3)可实现一机多用。
我们认为“模块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较优方案。模块化可实现系统任意大小的组合,对系统集热实现高的地面利用率。
1)聚焦方法
拟采用成本较低的高排列密度的多塔式太阳能聚焦(Multi-Tower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on,MTSEC)方案。塔式方案(Tower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on,TSEC)的特点聚光镜和接受器均固定,系统无转动件和真空部件,可靠性高,聚光比大(可达300到1500)。MTSEC是指在一个聚光阵列中,为提高地面利用率,接受塔的数目为多个,而非常规的单个。该聚光方案可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普通CSP方式的约1.8倍,为在城市的空地和楼顶上建造该装置提供了可能性。该方案集热系统的成本约是碟式聚焦方案的l/3,槽式聚焦方案2/5。
2)接受器及输出
安置在塔聚焦面上的接受器是可选的。可同时输出电能和热能,也可以仅仅输出热能。传热技术的突破和新材料的使用使吸热装置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变为可能。
对中小型系统,接受器采用光伏电池加换热装置,实现电能与热能的同时输出。发电可选用光电转换效率约31%,可在较高温度下正常工作的GaAs电池,也可选在环境温度下工作的普通硅电池。电池工作的环境温度可由不同的冷却方式保障,是可选的。但这需要较高的强化冷却技术作保障。
若聚光镜的光反射率为80%,那么该装置的发电效率就约为25%。该方案在北京地区可能实现的发电指标约为250kWh.m-2.yr-1。由于高倍聚焦,单位输出功率的电池用量比普通PV发电的要小得多,故该系统的成本比普通PV发电的要低得多。
装置的热能输出是由于从焦点平面上带走高密度能量而引起的。为保证电池的正常高效工作,电池表面应保持一个不高的温度。我们拟用强化冷却措施,维持电池正常的工作温度。从电池表面可能带走的热量约为投射到焦面上能量的70%。系统中输出的该部分热量可供其它使用,如供暖、驱动制冷机及其它生活或工业用热水等。由于塔式系统的聚焦比大,故该部分热量是相当可观的。
由原来的太阳能单独供热,变为热电连供。系统的功能和经济性大大提高。占地面积比其它高温系统缩小一半多,为在城市建筑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实现模块化,根据用户的要求,系统可大可小。使太阳能发电供热系统无论在大规模集中式,还是在小规模分布式上均具有了较高的商业价值。
3、建筑室内能量平衡是设备能力确定的依据
太阳能供能设备的非定常性,对气象条件和辐照条件的依赖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用能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才能够在设备与建筑的匹配上做出设备投资和节能效益最佳的选择。
建筑室内温度及气流的预测方法和预测软件CFD/NHT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也是世界目前建筑空气调节的又一大方面。但我国目前在该方面的水平和从事人数还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4、被动与主动相结合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发展方向
目前建筑物空气温度调节消耗着大量的能量。在我国,它要占到建筑物总能耗的约70%。用空调机和燃煤来控制室温不仅消耗能量,带来外界的环境污染,而且并不能给室内人员带来健康的环境(虽然暂时它是舒适的)。在太阳能用于采暖方面,除造价较高的被动式太阳房有一些示范型建筑外,还没有大规模的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供能由于成本更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远不相适应。因此,建筑供能的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思想及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相结合的思想。按照房间的功能,采用不同方案的配合及交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用于建筑供能的一次投资和运行成本,使得整个方案在商业化的意义下具有可操作性。
被动采暖与降温的意义在于使建筑本身能量负荷大大降低(节能率约70%),使其所要求主动供能装置提供的能量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它将对昂贵装置的要求降低。另外,被动供能是巧妙利用自然条件的变化来调节室内温度。我们认为,建筑物内空气温度调节技术发展方向不应当是改变自然环境来满足人的要求,而是应当尽量巧妙地利用并顺应自然界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要求。 研究 空调的目的应当是尽量减少人工环境,而不是相反。
主动供能的意义在于保障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增加。
在主动与被动供能相互配合组成供能系统的情况下,整套建筑供能系统的设备性能将会提高,而尺寸和造价将会降低。
三、太阳能热水器与房屋相结合的方式与特点
目前,国内外太阳能与建筑完美结合的形势并不乐观,太阳能的普及率仅为7.6%,尽管国家经贸委已 规划 未来15年内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要达到25%,但面临的困难很多,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
太阳能热水器虽有诸多优点,但与建筑完美结合进程缓慢,太阳能热水器还没有有机地大规模溶入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市场刺激和国家立法都有待加强。太阳能热水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以便适应与建筑结合的要求。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标准不统一,给建筑应用带来困难。
目前,太阳能仍有很多安装项目还是以家庭为单位,但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很多调解工作要做。一些地方的房产开发商认为,设计图纸上没有设置热水器管道,如果大批安装,露在户外的水管会影响房屋外部美观;其次,斜坡楼顶不便于安装。现在有些小区里太阳热水器比比皆是,但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不准安装太阳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工程主要集中在企业宿舍楼、招待所和一些培训中心。每一项目都有单独的设计方案,按标准严格执行,还要通过更严格的验收。我国还没有出台有关整体安装太阳热水器的一系列标准,而标准出台之前,房产商就没有权利擅自决定在自己的项目上整体安装。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也是也是民用建筑太阳能利用的最理想形式,它可有效避免住宅建设与太阳能热水器相互脱节带来的影响住区美观、破坏楼宇防水层等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在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方面走在我国前列,如以色列80%的民用建筑都装有太阳能。
随着 行业 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已经可以满足用户全天候24小时随心所欲的使用要求。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分为屋面隐藏型、墙体型两大类;用途上也很广泛,既可以产生热能或电能,又可以当作防水和绝热材料,还可以作表面装饰材料使用。如果房产开发商从设计、建设开始就像对火、电那样,把太阳能(光热、光电)与房屋融为一体,这样既可以增添商房的功能,也可以满足住户的实际需求,自然会提高商房的销售量。房产开发是一行巨大的产业,同其它 行业 一样,谁拥有了新技术和新产品,谁就拥有了用户和市场。所以,我们希望广大的房产开发商精心设计商房,优化资源配置,把太阳能与商房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起到装点效果,又节能环保,一劳永逸,利国利己,造福子孙。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