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铜、硅材料
中国铜市场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2004年以来,无论国际金属市场的冷热,中国铜市场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着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是政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个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且这一特征还有望在未来的20 年时间里继续下去。自2000年以后,国内铜消费一直保持15%左右的增长。2002年消费量达到256万吨,并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铜第一大消费国,2006年,中国铜消费量约为340万吨,2007年达到了436万吨以上。而在2006年,中国铜产量约为293万吨,2007年,中国铜产量约为310万吨。可见国内铜供应仍然短缺,铜进口仍是国内铜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
国际市场上,2005年铜价在多空的巨大分歧中继续牛市强劲的上涨步伐,至2005年12月上旬LME铜价最高已接近4500 美元/吨。铜价一年内上涨超过40%,自2001年11月的低点1334 美元/吨上涨以来,涨幅已经达到236%,持续50个月。到2008年年初,盘整趋势的铜价震荡上行,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LME期铜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几乎是日日减少,库存从20多万吨回到目前的14万多一点。LME库存如果继续下跌,在1-2个月内库存数量有望回到10万吨以下。市场抱有恐惧和预期的心理,后市走势主要决定于库存的情况,如果库存持续下滑,则价格势必上探历史高点8800美元位置。
另外,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2006年总体材料市场增长7.2%,将从2005年的179.53亿美元增长至192.4亿美元。在300毫米晶圆技术驱动下,预计全球硅晶圆材料市场在未来几年将出现强劲增长。2006年硅晶圆市场预计增长7.4%,从2005年的82.02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89.88亿美元。2007年硅晶圆产业规模将达到95.83亿美元,2008年增长到106.98亿美元。而我国半导体材料自给程度目前还不到10%,半导体材料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瓶颈。
6英寸及以下硅材料基本自给:目前国内材料还达不到生产使用的要求,目前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的中芯国际正在推进原材料的本地化,包括光刻胶、硅片、双氧水等。
目前来看,国内能够供应的还只是6英寸及以下的材料,从品种的角度来说,大部分材料都可以生产,但从量上来讲,产量都还不是很大。有部分材料国内做得不错,比如金丝、6英寸硅片以及相应的化学试剂、塑封料等,基本上6英寸及以下的与前工序和后工序相关的材料,国内大部分能够生产,但有一部分由于量还比较小,目前国内产品还不过关,所以还供应不上。
8英寸以上的相关材料,国内目前还处于攻关阶段,基本上还是空白。这部分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公司占领,比如特种气体,目前国内只有二三家,基本上是国外厂商在本地的独资公司在供货。所以高端产品基本上被国外公司垄断,真正我们土生土长的自己的企业,在8英寸以上的材料供应方面,无论是前工序还是后工序,还非常少,基本上是空白。目前国际市场8英寸硅片价格已经开始下滑,如果我们继续加强8英寸硅片的研发和生产,可能会遇到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在6英寸硅片供应方面,我国有一定优势。由于受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需求量也不是很大等因素的影响,国外6英寸硅片基本不生产,这就为国内供应商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目前,国内几家主要的硅片生产企业,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出口。
2、软磁铁氧体材料
软磁铁氧体是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磁性材料,是电子信息和家电工业等的重要基础功能材料。当今世界软磁铁氧体的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亚洲更加突出其中心和大本营地位;二是生产重心已完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转移。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了飞速发展的趋势。
进入07年,磁性材料 行业 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期。据有关统计,07年比06年需求将增长15%-20%。06年,以微硕、海特公司为代表的风华磁材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订单持续走旺且远远大于生产产能。微硕、海特公司06年全年销售增长达40%,利润增长达150%。
近几年来,软磁铁氧体材料的产量逐年高速递增,应用领域范围也不断扩大。电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EMC、DVD、数字电视以及新型照明灯具等发展很快,都为软磁铁氧体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由于软磁铁氧体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应用于家电领域、信息化领域、汽车领域和其他配套领域,更主要的是软磁铁氧体作为各种电子器件生产的主要材料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需求。随着手机多媒体化、电脑笔记本化、电视平板化、汽车智能化、照明节能化等产品技术发展,世界软磁铁氧体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3、电子产品制造业
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从2004年到2006年发展速度很快,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虽然2007年1~11月的增长率有所减缓,但整个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年工业总产值到2007年11月已经达到了35361亿元。表明该 行业 已经由快速发展时期逐步进入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这也与需求量增速下降相匹配,供需基本平衡。
由下面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资产和收入增速变化可以看出,2004年到2006年,随着 行业 收入增速下降, 行业 资产增速也在下降,而且收入增速一直高于资产增速,表明 行业 发展一直比较健康, 行业 规模并没有盲目扩大,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良好,GDP保持高速增长,人民收入也在快速增长,这必然会刺激新的需求的增加,因此 行业 资产增速终于再次加快,已经接近收入增速,预计这一轮 行业 投资规模的快速增加,将会带动 行业 收入的再次加速增长。
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额为3451.8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36.1%,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5%,拉动全国进口增长20.8个百分点中的7.3个百分点。不过增速有所减缓,增速比2006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0.8个百分点。
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低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7.7%,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8.4%,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5.7个百分点中的 9.9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受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电子产品制造业在2007年出现增长放缓、效益下滑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产品更新速度较慢,影响了企业的产销量;随着国家对投资调控不断增强,各地招商引资步伐相对放缓,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人民币升值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扬,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升;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企业增产不增收,比如计算机 行业 ,随着芯片升级换代,整机产品价格跌幅继续加快,导致计算机 行业 收入大幅度下降。
从各子 行业 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看,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比重最高,达到38%,表明计算机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电子消费品。其次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元件制造业分别占20%和19%,电子器件制造业占13%,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占9%,而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仅占1%。
由下表可以看出,2007年1~11月我国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工业产值约为35361亿元,比2006年增长7.8%。其中,电子元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和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分别为15.1%,13.09%和11.8%,其中电子元件制造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子 行业 。电子计算机制造的增长率为9.97%,也超过了整个 行业 的平均增长率。而通信设备制造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在2007年1~11月的工业产值都是负增长,说明我国这两个子 行业 的发展减缓,供给量下降。
从销售收入看,2007年1~11月,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同比2006年增长6.89%,略低于其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表明 行业 供给略有过剩。
其中电子元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和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都超过了10%,电子计算机制造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也达到了8.71%,而通讯设备制造业收入负增长,不过数值上这几个子 行业 的收入增速均略低于产值增速,表明这几个子 行业 存在一定量的过剩供给。而家用视听设备收入略有增加,表明该子 行业 的供给略有不足,准确地说应该是该 行业 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通信产业
2007年1-11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755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808.6亿元,增长27.0%;邮政业务总量744.1亿元,增长12.0%。
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731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639.2亿元,增长10.9%;邮政业务收入672.5亿元,增长15.8%。
固定电话用户:1-11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52.2万户,达到36930.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5.4万户,达到25138.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146.7万户,达到11792.4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减少374.6万户,降至8688.3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为23.5%,比2006年底下降1.3个百分点。
移动电话用户:1-11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7832.1万户,达到53937.9万户。
互联网用户: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1-11月份,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684.0万户,降至1960.6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473.9万户,达到6559.2万户。
移动通信收入和固定数据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9%和46.6%,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99和2.02个百分点。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4.9%,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2个百分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达32.3%。
2、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节目源的摄像、编辑、发射、传输接收显示都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处理,数字电视产业链包括了节目内容、服务、运营、以及发射、传输和接收设备。从数字电视信号传输途径和方式可以分为3类:数字地面电视、数字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
除了这三大类,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电视的形式。如IPTV数字电视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出现的一种数字电视方式,主要特点是基于IP技术,实现业务多媒体化,播放流媒体化,以及操作的可交互性。除了IPTV之外,还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手机电视。只要是手持的产品都可以用于接收电视信号,这也是全球手机电视的主要标准,主要的像欧洲、韩国、日本、美国,都已经确定了手机电视的标准,也开始正式的广播。在中国,广电总局颁布了手机电视的 行业 标准CMMB,这是广电推荐性的标准,信息产业部现在也在收集、筛选新的标准。今后,手机电视标准必须是广电和通讯要融合起来的标准,才能成为一个具有使用价值的标准。这个标准有可能在2008年下半年推出。
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开播时间是1999年,模拟电视计划关闭的时间是2009年,除了地面之外,美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卫星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500万,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率已经达到99%,基本上已实现完全覆盖。英国数字电视开播时间是1998年,模拟电视关闭时间是2012年;德国数字电视开播时间是2002年,模拟电视关闭的时候2010年;法国数字电视开播的时间2005年,模拟电视关闭时间是2012年。
2003年中国开始启动有线电视广播,到2006年中国已经有25个城市完成了有线的整体平移,用户数量接近1300万户,2007年整体平移在全国大范围进一步铺开,2008年有可能增加到2240万户,到2010年基本上达到普及的状态。2008年将利用北京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推广数字电视广播。我国开展的数字卫星直播业务,将满足看不到有线电视的全国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至2010年,除西部地区外,全国县级城市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全面终止模拟电视广播。
从中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看,我国的数字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和数字卫星电视标准已经颁布,现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推动期。我们的手机电视和IPTV应该说标准还没最后确定下来,现在应该是处于开发和探索期。
数字地面电视可以解决约3亿用户的固定覆盖,在家用固定、广告机、车载移动和便携电视上可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地面电视受到各国的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以及非常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每一个国家和政府对推进数字地面电视广播都是不遗余力的,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也是一个国家是不是进入了数字时代的一个标志。
中国的数字卫星电视,标准是1999年颁布的。现在,主要还是适用于村村通工程、远程教育和集团接收等业务,它的发展主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2008年,我国有可能会发射一颗面向个体直接接收的卫星,这个可能限制的129号令是不是得到修改,如果对卫星接收的政策放宽之后,预计到2010年中国直播卫星用户将超过1500万,就是说政策宽松之后,这个产业会得到更加飞速的发展。
中国数字电视已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作为十一五 规划 当中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将推动数字电视快速协调发展。数字电视正在成为国家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家电市场,数字电视推广而引起的广电设备更新将给广电设备制造也带来生机。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