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中国乳制品行业特性和现状分析 (可行性报告样本)

    可研报告2018-10-15 09:25:38来源:

    第一节  中国乳制品制造业的现状和供求形势

    一、中国乳制品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乳业发展很快,已成为装备先进、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需的食品。近十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产量大、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如蒙牛、伊利等企业。

    我国乳制品 行业 呈现如下特点:

    1、消费总量明显提高

    在中国,牛奶的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乳品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城市化,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乳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将逐步转变为实际的市场需求。

    2、乳类总产量持续增长

    从乳类总产量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1和2.72倍。2010-015年中国乳类产量预计年增长速度为5.32%。

    3、液态奶集中度较高,奶粉市场较分散

    我国液态奶产业集中度提高,前四强产量占全国液态奶产量的58.19%,同比增长3.74个百分点。其中蒙牛与伊利产量提升明显,分别同比增长63.05%和53.66%,市场份额得到较快提升。三鹿集团的液态奶业务保持平稳,由于全国液态奶市场的扩大,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光明乳业受"郑州事件"影响较大,销量受到影响,市场份额下降也较大。相比液态奶市场,中国奶粉市场的产业集中度要低得多,需要进一步整合。

    4、基地型乳业公司在常温奶领域占优势

    按企业在奶源和市场两大 行业 竞争核心因素方面优势的不同,可将企业分为市场型和奶源型两大类,伊利和光明分别是国内两大类乳品企业的代表。由于我国乳品 行业 刚进入高速发展期,因此,虽然两大类型企业在向全国扩张的过程中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历史的经营模式和竞争优劣方面的差异在短期内很难消除。

    中国原奶生产成本因奶畜饲养地区和饲养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原奶生产成本总的特征是北低南高、农牧区低于大中城市,农户散养低于集中舍养,基地型乳品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5、洋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我国高档婴儿奶粉市场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正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档婴儿奶粉市场。但是,洋奶粉在中国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所有份额,中国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已经抢先被惠氏、雀巢、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几个熟悉的国际乳业巨头品牌所占据。

    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乳品企业已有2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品牌的产值已占我国乳品市场的三分之一。

    二、乳业供求形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世界奶类总消费量将达到6.15亿t(中国为1611.9万t),人均11.3kg,而中国目前人均消费量仅为7.2kg。在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中,奶业为优先发展的三个重点食物领域之一。根据目标要求,到2010年中国人均乳类占有量将达到16kg,其中城市居民为32kg,农村居民为7kg,总产量达到2600万t。有专家预计,中国奶类产量将在2015年达到2000万t,2030年达到7000万t。由此可见,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乳品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日趋扩大,乳类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

    1、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刺激乳品消费

    据国家计委及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农村部所作的调查,居民收入每增加10%,乳类消费量就相应增加0.32%。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国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乳品消费和开拓农村乳类消费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居民的奶类消费基数依然很小,据估计未来5年内,消费年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15%以上。

    2、政府的支持和对乳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为乳业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奶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奶业,各种新闻媒体也对乳和乳制品进行了大量报道和宜传,这些都促进了奶业的良性发展和乳品消费的增长。在大中城市,乳品正在成为生活必需品。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乳品营销网络的深入和扩大,乳和乳制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3、国家学生奶饮用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奶类消费市场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中小学生2亿多人,根据计划可望有1500万中小学生喝上奶,年消费牛奶约110万t。

    4、人口的增长扩大了对乳类的需求

    根据有关资料,中国每年约有新生婴儿1000万人,如果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鲜奶60kg,就要多消费鲜奶60万t。同时,中国城市人口在10年中将从目前的30%增长到40%,而资料表明,每增加一个城镇居民,将会多消费乳类5kg。

    第二节  中国乳制品的市场规模

    一、奶业生产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1、奶牛生产将快速增长

    由于乳与乳制品的需求旺盛,原料奶的收购价格总体趋势将继续走高,养牛的效益较好,各方对投资养牛的积极性较高,各级政府对乳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必将促进奶牛生产的快速增长。

    2、资源存量大,具有发展潜力

    中国有4亿hm2草地,饲草资源巨大,精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三元种植结构的建立,以及舍饲技术的推广普及,资源的总量增长与利用率提高的双重效果,为奶牛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证。

    3、乳产品消费特性有利于巩固国内乳品市场

    一般来说,消费量最大的乳制品是液态保鲜奶,而液态奶不易保存和长距离运输,主要在国内消费,国际间贸易量很小,所以人世和市场的开放对中国保鲜奶的冲击不大。奶粉的消费主要在居民收入比较低的农村和中小城市,这部分市场主要是国产奶粉,而进口奶粉价格较高,主要市场在大城市。同时,人世后的新形势促使中国乳业加快走上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通过积极改良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成本和价格优势,必将给中国奶业发展带来相当大的机遇。

    二、乳品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1、中国入世对奶业带来一定压力

    根据中国人世谈判中有关奶业的承诺,人世后乳制品的关税将逐步降低,进口乳制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这势必对中国乳制品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对那些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较低的中小乳品企业影响最大。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产品是奶粉,一些保质期较长的保鲜进口奶也会增加,奶酪和黄油由于消费量不大,影响相对较小。

    2、国际乳业集团瞄准中国市场,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抢滩登陆

    国际乳业集团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奶类新兴消费地区拓展市场的历史告诉他们,中国将成为下一个海外大市场,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争占中国市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业生产大国拥有成本优势,把直接出口产品作为主要策略,目前中国进口乳品的64%来自这两个国家。其他地区的跨国企业则直接在中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企业已经全部进入。瑞士雀巢在中国经营10多年,拥有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网络,其竞争优势正在初步显现。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趋于并购重组

    以抢占奶源基地和争夺市场份额为核心,国际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角逐,竞争日趋激烈。光明乳业首先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设奶源基地和加工厂,带动各大乳品企业掀起抢占奶源基地的热潮。

    2001年,光明乳业提出“科技光明”的口号。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竞争和迫在眉睫的国际压力,国内乳品企业并购重组不断,仅2002年就发生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活动18起。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向蒙牛注资2.16亿元,持有蒙牛乳业32%的股份。上海光明收购广州达能,北京三元收购上海第二大乳品企业上海全佳,石家庄三鹿集团与甘肃好牛乳业公司在河西走廊联合建立奶源基地,新希望集团则在一年内收购全国各地11家乳品企业。

    4、乳品市场细分化程度提高,品牌效应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在乳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乳品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乳品市场细分将不断强化,以质量、信誉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品牌效应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在液态奶市场,伊利、光明、三元、蒙牛属于领先品牌;在奶粉中低档市场,已打造出了三鹿、完达山、伊利等全国性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乳品加工业的整体实力将不断增强,乳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必将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第三节  乳制品 行业 原料供给 分析

    一、我国乳制品原料市场总体 分析

    2006年,我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奶类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乳品进出口全面增长,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出口金额和数量增幅回落;鲜乳品零售市场价格小幅增长,季度波动幅度较小;城镇居民乳品消费量小幅回升。

    2006年我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增幅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据农业部畜牧业司预计,前三季度奶牛存栏增幅仅为2.6%,预计全年奶牛存栏数达到1330万头,增幅在3%以下。前三季度,奶产量增幅为14.0%,预计2006年奶类产量将达到3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5%左右。根据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占奶类总产量的比重在94.6%的状况,预计全年牛奶产量将比上年增长13.5%。

    在北方传统的奶类生产大省,奶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奶牛产业带内的各省区,在奶牛良种补贴等政策的支持带动下,奶业生产良性发展,奶牛品种改良速度加快,收到了良好效果。2006年,奶牛产业带内的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其中,东北奶业产区的黑龙江省奶产量达到510万吨;内蒙古牛奶产量达880万吨,较上年增长27%。华北奶业产区的河北省牛奶产量达到407.6万吨,同比增长19.8%。

    总体来看,全国奶牛存栏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高产奶牛比重上升,奶产量的增长由靠奶牛数量的增长,逐步向提高奶牛单产和原料奶质量的良性轨道发展。

    二、我国原料奶产品价格波动 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网的监测,2006年全国鲜乳品零售市场价格有小幅增长,季节间波动幅度较小。2006年1-12月,全国监测城市鲜乳品的平均价格为2.25元/500克,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2.7%左右;从不同季度看,前三季度全国平均价格稳定在2.24-2.25元/500克之间,第四季度小幅增至2.28元/500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6年1-11月,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鲜乳品16.77千克,支出费用79.49元,折合平均每千克为4.74元,其单价水平与价格监测网情况基本一致。

    自2006年1月起,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鲜乳品市场价格采集点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个城市1个采集点调整为每个城市3个采集点,并且按照2个集市点(或农贸市场)和1个超市点进行分布,3个点的平均价格作为该地的零售市场价格,也更接近于该地的实际价格水平。

    由于采集点的调整,也使得部分省区2006年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是低价位和高价位的省区变化幅度较大。与上年相比,价格基本平稳(价格波动在正负3%以内)的省份有12个省区;上涨(价格上涨在3%以上)的省份有11个省区;涨幅较大的省份主要是以往价格偏低,涨幅超过20%的6个省份,上年的平均价格均在1.80元以下,其中宁夏的价格变化最大,由上年的1.25元/500克增至2.22元/500克,涨幅高达77.6%,黑龙江和新疆同比分别上涨51.2%和44.3%。价格下降的省区有8个,降幅超过10%的6个省份,上年的平均价格均在2.50元以上,其中广东下降幅度较大为28.6%,湖北和安徽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9.2%和16.9%。

    从价格区间看,中档价位的省份数增加较多,平均价格有所下降;高价位和低价位的省份数则均有减少,平均价格有小幅上涨。价格在2.00-3.00元/500克之间的中价位区有17个省区,上年同期为8个,平均价格均为2.39元/500克,下降了8.6%;价格在3.00元/500克及以上的高价位区有4个省区,上年同期为7个,平均价格均为3.21元/500克,上涨了1.6%;价格在2.00元/500克以下的低价位区有10个省区,平均价格1.64元/500克,上年同期为16个,平均价格1.56元/500克,上涨了5.1%。

    三、乳制品原料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原料奶的总产量增长迅猛,成绩显著,但在原料奶生产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平均单产水平太低、原料奶的质量差、养殖农户的组织程度、养殖规模以及收益稳定性问题、饲料结构不合理、良种繁育等新技术推广应用问题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奶业的发展成败。

    1、平均单产水平太低

    从以上的 分析 知道,中国成乳牛的平均单产仅有3500千克/头,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5500千克/头。从奶牛存栏量的角度来看,20多年来中国原料奶总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奶牛数量的增加,单产在总产量增长中的贡献很不明显。

    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品种结构的不合理,456多万头奶牛存栏量中,真正属于优良品种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只有187万头,其余全是改良奶牛。二是用来饲养奶牛的饲料结构不合理,主要是青饲料、粗饲料和精饲料搭配不合理造成奶牛产奶量减少,这个问题在后面有专门的讨论。

    2、质量问题突出

    很难想象,用没有质量保证的原料奶生产出来的各种奶产品能够长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这个角度上说,能否尽快解决原料奶的质量问题直接决定着中国整个奶业能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的命运。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有80%以上的个体散养户是通过手工挤奶,然后将原料奶销售给乳品加工企业,以这种方式收集的原料奶卫生程度低,而且在收集的原料奶中搀假现象难以杜绝。二是即使在一些原料奶主产区为奶牛散养户提供了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着因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原料奶的质量。三是因为饲料结构不合理造成原料奶的质量问题,蛋白质含量等各项营养指标不能达到优质原料奶的质量标准要求,这是一个将长期影响中国原料奶品质提高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国营奶牛场能够做到对奶牛使用科学配方进行饲养。

    3、农户组织性弱、养殖收益不稳定

    20多年来,农户养殖奶牛始终成为中国原料奶总量增长的主体,而且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农户养殖奶牛仍会在中国原料奶生产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事实上近10多年来,各地政府一直把“稳定国营和集体奶牛场、大力发展个体养殖户”作为当地原料奶生产的指导方针。个体农户养殖奶牛具有成本小、发展快的特点,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如养殖地点分散、养殖规模过小、奶牛品种较差、饲养管理不规范、原料奶的收集和销售不方便、原料奶的卫生程度不能保证等等。

    尽管近几年有象伊利、三鹿等乳品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帮助农户建立奶牛养殖小区,解决了奶牛品种差、原料奶的收集等问题,但毕竟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服务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何通过科学饲喂奶牛提高原料奶品质问题等等。也有一些地区农民自发组织成立自己的奶牛合作社,负责提供品种、共同防疫、组织销售原料奶等服务,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可以纳入各种组织形式的奶牛养殖农户比例并不很高,还有半数以上的养殖农户还处于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独自生产和销售原料奶的阶段,这些农户的养殖规模一般为3—5头。

    近几年来,个体养殖奶牛的农户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原料奶的销售价格持续上涨,相反占奶牛饲养成本60%的饲料价格却不断下跌,形成养殖奶牛可以获取可观的利润。

    需要指出的是,原料奶是一种极易腐烂的鲜活畜产品,具有价格弹性小、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养殖农户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1993年前后饲料粮价快速上涨而原料奶价格增长不大,最后导致很多奶牛养殖户放弃奶牛。

    如果说个体散养户的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那么目前加入到“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中的养殖农户的收益稳定性就一定会好吗?答案也是不一定的,因为目前很多龙头企业公司与养殖基地农户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买卖关系上,短期行为严重,经常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为了继续保证企业公司的利润不下降,人为地压低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到农民身上。

    4、奶牛饲料结构不合理

    奶牛是草食动物,在其饲料日粮中,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及其它粗饲料占有相当的比重,约占干物质总量的60%-70%。为确保奶牛足够的采食量和消化机能的正常,其日粮中应有足够的容积及干物质。一般要求干草和青贮料应不少于日粮干物质的60%,其中的青绿多汁饲料和好的青贮料因其适口性强、消化率高,而成为奶牛必不可少的粗饲料之一。

    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畜牧业发展水平也不同,受牛群所处位置、农作物种植习惯及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饲草供应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以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其饲料结构也不尽合理。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各牛场使用的粗饲料主要有青贮饲料、干草、青草、秸杆、块根类多汁饲料等,存在着粗饲料品质差、品种单一、没有专有品种,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等主要问题。部分大型牛场(包括国有和集体)及多数个体养殖户靠收购农民的掰棒玉米秸杆作青贮,靠入冬后的野山草来解决粗饲料,即使条件较好的农场也因带穗玉米青贮量供应不足而部分使用掰棒玉米秸。饲喂的干草主要是以东北的羊草为主,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苜蓿,由于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加之价格较高,饲喂量很少。多数养殖户,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养殖户,由于养殖规模较小,闲散劳力较多,一般采取放牧的方式,连最起码的青贮饲料都没有,只喂一些作物秸杆,这是影响其产奶量及乳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其他地区的奶牛养殖在饲养管理水平方面绝大多数还远不如北京地区,饲料结构方面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是:饲料单一,连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都没有做到,更谈不上按照奶牛生长及发育和产奶需要合理配给混合日粮了。由于青贮饲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造成奶牛乳腺炎、子宫病、肢蹄病司空见惯,以及空怀率、死淘率偏高等等,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原料奶的质量。

    5、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目前,中国200多万头的能繁殖母牛中只有50%多是优质高产的荷斯坦奶牛,良种奶牛的繁育和推广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调查中发现,许多奶牛养殖户很想购买良种奶牛,但苦于无处可买,良种奶牛市场供不应求的形势非常明显,良种奶牛的价格也自然不菲,已经由前几年每头不足1万元飙升为1.5万元/头左右。

    可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农户养殖形式在中国原料奶的生产中都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但原有的为奶牛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体系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的养殖形式亟需一种新型的综合服务体系出现,为他们提供引进新品种、卫生防疫、指导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各种服务。近几年以养殖小区、奶牛协会、奶牛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服务组织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但仍属于处于尝试阶段的新事物,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四、我国原料奶 市场发展 趋势 分析

    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将达到17.83千克,消费需求总量为2,501万吨。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农村部课题组预测,到2015年消费需求总量为1,619万吨。尽管各种模型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充分表明,未来的15年内中国奶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保证满足未来30年不断增长的中国奶产品消费需求,农业部也从生产的角度制定了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即“十五”计划末,中国奶类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10千克,总产量达到1350万吨。到2030年,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25千克,总产量达到4250万吨。

    很显然,依靠目前中国原料奶的生产水平是远远满足不了未来奶产品消费需求的,为此,我们认为必须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加快提高中国原料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并构想未来中国原料奶的生产至少应该基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奶牛品种产量高,成乳牛平均单产水平由目前的3500千克/头提高到5000千克/头以上。二是机械化程度高,挤奶基本上由机械完成。三是农户饲养规模化程度高,农户饲养规模由目前的3—7头扩大到20—50头,规模效益最佳。四是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高,养殖户基本上都属于奶牛合作社、奶牛协会等能够代表奶农利益的服务组织的成员,这些服务组织能够为农户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有效服务。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