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世界乳制品 行业 现状 分析
一、世界乳制品消费状况
世界乳制品 行业 具有规模大,地域性强的特点。全球乳制品产量约5.6亿吨,但其中只有6%进入世界贸易领域,世界20家最大的乳制品企业销售额达到1002亿美元。近年来,世界乳品的需求每年按2%的速度在增长,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大约是1%,而发展中国家则快得多,尤其是亚洲和拉美国家。
发达国家现在的乳品消费水平已趋向饱和,主要变化将围绕乳品消费的种类、形式及有限的人口增长。故其将占总消费需求增长量的10%稍多。在需求结构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鲜奶消费趋于下降,而奶酪消费渐升;另一种趋势则是将乳品作为加工食品中的配料。
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特点是人均年消费乳品水平较低,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0%。需求预计每年计划增长3%。亚洲消费需求将占世界需求增长总量的60%。亚洲地区人均乳品年消费量预计增长23.5%。其中印度家庭乳品消费量有望增加2.5千万吨,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0%多。其他的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再其次是东南亚诸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占世界计划增长总量的20%。其中,巴西和墨西哥预计消费增长最大。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总需求增长缓慢。波兰相对增长较强。两个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俄联邦和乌克兰有下降趋势。但在此地区市场上,消费者对风味酸奶和UHT乳的选择范围上持续增长。人造奶油、植物油等可利用的原料则不断扩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 分析 ,全球牛奶的主要销售市场,欧洲部分主要是俄罗斯,另外还有亚洲国家,北非、近东和中美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等。而需求量的多少又取决于上述地区和国家的收入情况,上述地区好多国家是石油出口大国,并且也因此最近2年里牛奶价格呈涨势。
而全球乳制品贸易的一半是纯奶粉和脱脂奶粉,所有这些产品都流入发展中国家和那些中等经济国家的市场。其中,东南亚国家对奶粉的需求涨幅最大。特别是中国,尽管国内产量增加,但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目前该国还处在仅能满足国内供应的水平上。
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奶油和干酪的进口国。俄罗斯上述2种产品在去年的进口涨幅分别达到5%和8%。而原因很简单:国内产量减少。俄罗斯由于国内经济状况好转凸显乳制品供应不足。而且,为保护国内生产者免受享受补贴的外来产品,特别是来自欧盟的产品的竞争,俄罗斯对乳制品进口实行着限制措施。但是对干酪的进口需求日本要大于俄罗斯,预计日本干酪进口需求涨幅明显。
二、世界乳制品需求预测
预计2006年三级牛奶的平均价格在11.70-11.80美元之间,比上个月的预计值高出了10美分,而2005年的价格为14.05美元,2007年的预计价格在12.40-13.30美元之间,比上个月的预计高出了30美分。预计2006年四级牛奶的平均价格在10.95-11.15美元之间,比上个月的预计值高出了15美分,而2005年的价格为12.87美元,2007年的预计价格在11.20-12.20美元之间,比上个月的预计高出了75美分。预计2006年所有牛奶的平均价格在12.80-12.90美元之间,比上个月的预计值高出了10美分,而2005年的价格为15.14美元,2007年的预计价格在13.40-14.30美元之间,比上个月的预计高出了40美分。
三、世界乳制品贸易状况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乳制品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乳产量的增长,而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超过欧洲市场。跨国旅游正在为全球其它地区出产的产品创造出新的贸易机会,而且WTO协议的付诸实施为乳制品出口商向潜在进口市场进军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乳制品公司(尤其是最终产品)来说,目前面临的重要机遇的挑战便是,全球市场的部分地区难以自给自足,而另外一些地区则已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用于生产出口产品。全球乳制品贸易的这一变化较慢,但正在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驱动和乳品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
自1995年以来,欧盟乳制品出口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唯有一种产品例外,这便是乳清产品。乳清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乳糖、矿物质(钙、磷、镁)和脂肪。作为干酪生产的副产品,乳清的价值一直未得到认可。但自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开始对这一“副产品”加以利用,其需求量迅速激增。乳清浓缩蛋白和乳清分离蛋白在运动营养和功能性食品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新型功能性食品、饮料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成人产品和运动营养食品方面的应用,导致乳清类产品利用的大幅增长,乳清产品的消费量达到将近77万吨。
由于欧盟削减支持价格,而且全球范围内废除出口补贴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欧盟在未来乳制品的贸易当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小。欧盟方面也预计到这一趋势,欧洲的乳制品生产商更趋向于向新兴市场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向这些市场出口产品。欧盟的贸易重心将集中在干酪、乳清产品和品牌奶粉。
由于欧盟市场份额的下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这两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决心和实力,即成为全球乳制品贸易市场的龙头老大。1999年,澳、新两国在全球市场的总份额首度超过欧盟,而三年后,单是新西兰的市场份额就已与欧盟持平。大部分的乳制品贸易为乳品配料,如脱脂奶粉、乳脂等,进口商多用于弥补当地奶供应量的不足。但全脂奶粉贸易量的大部分和干酪产品中的绝大部分直接用于最终消费者。
乳清产品贸易中的大部分为饲料级乳清粉,用于食品和非食品中高附加值的乳清产品的贸易额正在增长,但从数量上看并不大。欧盟仍是全球奶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如果未来英国成为欧盟的一员,那么目前新西兰向英国出口的大宗奶油将使这一份额进一步加大。近些年来,俄罗斯的奶油进口较为稳定,但近三年来,从33000吨到62000吨,数量波动较大。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由于国内供需形势变化无常,因此对奶油的需求量也处于变化之中。除新加坡外,伊朗、加拿大、墨西哥的奶油进口量均有增长,阿联酋和马来西亚的进口量下降,已跌出排名前15位。
第二节 美国乳制品 行业 发展 分析
一、美国乳制品 行业 概况
在美国,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与各种类型的乳品合作社密切相关。美国有1226亿磅,占总额82%的原奶,通过265家乳品合作社销售出去。除原奶外大约38%的经乳品合作社销售的乳品是生产及加工合作社加工处理过的。299家乳品生产及加工工厂分属86家乳品合作社所有,其中的44家合作社拥有自己的牛奶接收站(milk-receivingstations)。合作社销售了美国生产的81%的脱脂奶粉,65%的黄油,43%的奶酪,16%的纸包装牛奶,10%的冰激凌,10%和13%的农家奶酪。美国的乳品合作社的利用者,同时也是它们的所有者,多达110440人。乳业是美国农民最重要的合作领域。1993年乳品合作社的交易额占了全美销售合作社交易总额的33%,位居第一比第二位的小麦销售合作社多了6个百分点。
乳品合作社在美国乳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乳制品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决定的。牛奶高度易腐,以天为单位进行生产,至少每隔一天就要从产奶的农场运向市场,这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劳动力。另外增加牛奶的产量需要较长的时期,平均而言一头小母牛从出生到能产奶要27个月。同样的缩减牛奶产量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而且由于市场上的原因,牛奶的产量随季节甚至每日都发生变动。这种变动显然和需求上的变动是不一致的,将生牛奶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求变动不一致的矛盾。但要将原奶加工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是无法获得的。以上种种使奶农在单独而对市场时面临很大的风险,他们需要一个能集中众多分散的生产者的资金人力代他们加工并销售乳制品的组织,乳品合作社正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二、美国乳制品 行业 发展特点
美国现今的乳品合作社大致分为两类议价合作社占2/3,和生产及加工合作社占1/3。前者的业务范围限制在与买方谈判产品价格和交易条件上,而后者除了谈判价格还使用他们自有的设备对社员要出售的牛奶进行加工,使社员的生产品增值,然后出售。也有少数的生产及加工合作社,虽然拥有工厂但并不亲自经营,而是将工厂租给某一经营组织并与之签定合约由该经营组织来经营工厂并负责,从合作社购买原奶。198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政府支持性收购价的降低,迫使原来仅仅生产流质奶的合作社与更大型的生产与加工合作社合并,向交易商收取服务费及通过小型食品连锁店或独立的商店出售产品。
生产和加工附加值更高的乳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其加值乳产品的营销活动,原来仅出于平衡供求目的。用来处理剩余原奶的设备和工厂现在成了合作社新的利润中心。美国乳品合作社的社间合作方式有多个合作社共用一个收奶站或加工工厂合作社之间,成立MACs(marketingagenciesincommon)共同销售组织即各个合作社签订协议共同销售产品,同时各个合作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它可以促进各合作社的副产品的销售增加销售产品的多样性,以此可以扩大合作社的顾客基础,又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并可以共享关于乳产品的存货及市场信息。
例如中央乳品生产者合作社由14个乳品合作社联合组成,接纳着芝加哥联邦牛奶市场一类牛奶(用来做流质奶的牛奶)定单的95%,决定着一类和二类乳品(即软乳品如酸乳酪、酸奶、冰淇淋,三类即黄油奶油和芝士)价格处理所有乳品的定单确定运送乳品的最有效方式。
中大西洋合作乳品销售组织由3大乳品合作社组成。它们的乳品销售额占了中部大西洋乳品市场的85%-95%。它还负责一类乳品定单外部分的溢价的谈判工作。
第三节 澳大利亚乳制品 行业 发展 分析
一、澳大利亚乳制品 行业 的概述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单一乳制品出口国。澳大利亚牛奶生产的天然优势,加之它与生具来的经商意识使其在不断增长的亚太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具有自然条件好,成本低,卫生操作等优点。奶牛主要是在天然牧场和大型农场中饲养。这些农场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座落在北至温热带,南至凉爽适中的自然环境里。
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商能够有效地将此高质量、价格便宜的基础产品转化为世界所需优质和价格适中的乳制品。澳大利亚乳制品在其价格上具有竞争实力,澳大利亚境内的主要乳制品种的批发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上同样品种的价格。
目前澳大利亚近一半的牛奶产量和6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占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量的80%,价值为10亿美元。随着乳品产量的增加和亚洲地区对乳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澳大利亚乳制品 行业 以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为主体,它对促进澳洲境内和国际乳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澳大利亚乳品工业协会是此 行业 规章制度的制定机构。
二、澳大利亚乳制品 行业 发展特点
在澳大利亚,乳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产业。澳大利亚乳业产值超过37亿澳元,成为农村地区带动就业和乳制品增值的支柱产业。此外,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澳大利亚的乳业以放牧为主,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因此,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1、澳大利亚乳业的地区布局
澳大利亚是一个辐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因而,乳业发展的地区性差异也很大。受降雨量和人口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乳业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
一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雨量充沛,草场茂盛,且接近城镇。由于降水量在季度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因而,澳大利亚的牛奶产量总体上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10-11月份是牛奶生产的高峰,在5-6月天气转凉后,牛奶产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处于东南部地区的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季节性特征更为突出。而处于东北部地区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地区,由于全年的降水量比较均衡而使牛奶生产的季节性表现得不明显。
二是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虽然澳大利亚各个州都有自己的乳业,但以维多利亚州的乳业最为发达。维多利亚虽然只拥有澳大利亚3%的土地,但这里的畜牧环境条件最好,拥有澳大利亚64%的牧场和64%的奶牛。此外,维多利亚处于南部地区,较为凉爽的气候可以保持奶牛较好的产奶性能,因为炎热的气候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很大的限制。维多利亚州的牛奶产量达到74亿L,占澳大利亚当年牛奶总产量112亿L的65%。
2、澳大利亚乳品的产销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全脂牛奶的产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澳大利亚的牛奶产量达到112.71亿L,比上年增长了6.9%。
在澳大利亚所生产的全脂牛奶中,超过80%的部分是用于生产各种乳制品,只有不足20%的部分用于加工饮用奶。
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架期较短的新鲜乳制品,如酸奶、奶油、牛奶蛋糊和冰激凌等;另一类是货架期较长的耐贮乳制品,如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奶酪、乳清粉、干酪素等。后者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产品。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在最近几年内增加了奶酪、乳清粉和全脂奶粉的生产,同时减少了黄油和脱脂奶粉的生产。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国际市场对这些乳制品的需求增长有关。
澳大利亚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液体牛奶97.3L、奶酪11.6kg、酸奶5.5kg、黄油3.0kg。相对于人均占有量而言,其人均消费量并不是很大。如果将澳大利亚所消费的乳品折合成全脂牛奶的话,其牛奶的消费总量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0亿L左右,仅相当于其牛奶产量的1/3。这就意味着,澳大利亚牛奶产量的增加速度要快于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因而乳制品出口的比例增加得很快。
目前澳大利亚所生产的乳制品,有55%供出口,其出口值为32.5亿澳元。相对于全球牛奶总产量而言,澳大利亚牛奶产量所占的比重为2.3%。但是,澳大利亚乳制品的出口在全球乳制品贸易中列居第三。
澳大利亚乳制品(折合成等量牛奶)出口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6%。
从乳制品出口的产品结构看,奶酪、黄油、全脂奶粉、脱脂奶粉、液体牛奶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产品。从乳制品出口的地区结构看,澳大利亚的乳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地区。
三、澳大利亚乳制品 行业 发展对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启示
1、发挥地区优势,相对集中、合理地利用乳业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乳业正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很多地区都把发展乳业经济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并非任何地区都具备发展乳业的优势。因此,应在对中国奶业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后,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对具有地域优势的地区发展奶牛饲养业。农业部发布《优势农产晶区域布局 规划 (2003-2007年)》,将奶业作为11个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确定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及京津沪3个牛奶优势产区,这些区域具备了发展乳业的自然条件、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乳业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显然,迅速做大做强这些地区的乳业,对带动中国乳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乳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2、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饲养技术,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
FAOSTAT数据表明,中国奶牛的数量为513万头,相当于世界奶牛数量的2.3%。牛奶总产量1084万t,相当于世界牛奶总产量的2.2%。同期,澳大利亚的奶牛数量占世界奶牛总数的0.9%,牛奶总产量占世界牛奶总产量的2.3%。换言之,中国的奶牛数量是澳大利亚的2.5倍,但中国牛奶的总产量是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的93%。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奶牛的单产水平低。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为2112kg,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4%和澳大利亚的39%。如果同世界上奶牛饲养水平很高的国家如美国、荷兰等国相比,其差距将会更大。因此,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的主要措施。
3、适当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乳业的组织化程度
在中国,奶牛的饲养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即规模化饲养和家庭小规模饲养。其中,后者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所提供的商品奶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有资料表明,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奶牛饲养企业,其平均饲养的奶牛头数也不过150头左右。显然,这种饲养上的分散性不仅难以保证原奶的质量,增加了牛奶生产、收集、储藏、运输、新技术的推广和疾病防治的成本,而且使挤奶机械和低温冷却设备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奶农适度扩大饲养规模,进行专业化生产。
此外,将乳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联结成一条产业链,实现乳业的一体化经营,即是乳业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多数乳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通过乳业的一体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提高乳业的组织化程度。
4、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对乳品的有效需求
在中国,乳品消费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一是对乳品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这是因为除牧区一些少数民族以外,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消费乳品的习惯和传统。因此,仅仅根据中国总人口估算人均乳品的消费量(或占有量),从而得出中国具有巨大的奶制品需求的结论恐怕有失偏颇。二是地区差异大。中国乳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最主要的乳品消费地,排在其后的是天津、重庆、广州等城市。但是,即使是在这些大城市,乳品消费也仅局限于部分人群。因此,培养乳品消费人群,扩大对乳品的有效需求,对中国乳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把奶类产业作为今后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纲要》还预测,到2010年中国奶类需求将达到2600万t,人均32kg,这10年将是中国奶业大发展、奶类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大增长的10年。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