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规模 分析
1、世界主要石棉矿山
1)加拿大
历史上有石棉矿17处,最高时矿山设计年总生产能力207万吨,1970年生产达179万吨/年。从1970年至1982年产量增长率为-3.9%,1982年产量不足百万吨,1999年不足70万吨,萎缩到1960年前的水平。加拿大石棉以出口为主,年产量的90-95%供给国际石棉市场。主要销售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亚各国,本国年消费仅10万吨左右。加拿大具有世界最先进的石棉选矿技术和设备,石棉产品质量最佳,品种多,在国际石棉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威望。目前主要生产矿山有魁北克的黑湖和重组后的JM公司。
2)南非
全国共有石棉矿产地8处,矿山设计能力最高时39万吨/年,其中青石棉21万吨/年、铁石棉9万吨/年、温石棉9万吨/年。历史最高达产水平38.3万吨/年。1970-1982年年均增长率为-2.5%,目前年产量仅有20余万吨,降到了1970年前的生产水平。南非以年总产量的90-95%供给出世界市场,本国消费很微。主要销路为西欧、北美和日本。近年来,随着这些地区石棉里面需求量的急聚下降,迫使销路萎缩。因此南非石棉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样是销路问题。在当前石棉面临严峻冲击的形势下,青石棉和蓝石棉更是危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严禁使用兰石棉和青石棉。
3)津巴布韦
共有石棉矿产地4处,其中以沙巴尼矿山为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全国年产生产能力24万吨,历史最高水平为28.1万吨/年,超出矿山设计能力的17.1%。目前年产量保持在20万吨以下。该国以年产量的95-100%供给国际,它主要生产中、长级别的石棉纤维,且质量优良,很受国际市场欢迎,但该国石棉资源量有限。
4)意大利
是西欧最大的石棉生产者。已知有一个矿山,年产能力16.5万吨,历史最高达产水平为16.48万吨/年。1980年以前以7.9%年均增长稳步发展。1982年产量下降到11.6万吨。九十年代起产销量和使用量逐年委缩。
5)巴西
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石棉生产国,已知石棉矿产有2处,其中主要查卡那布拉瓦矿,年生产能力14万吨,1982年达产。从1970-1982年以22.2%的增长率上升。产品国内消费为主,九十年代起没有发展。
6)美国
原有石棉矿产地7处,主要分布于本部地区,其中有4处开采,开采的矿山设计能力合计为10万吨/年,历史最高达产水平13.6万吨/年。从1973-1982年以年均-4.7%速度下降,1982年产量仅有6.4万吨。这样急聚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国内石棉污染和致癌宣传的冲击,为此不仅本国产量下降,且进口量也有明显下降,石棉使用范围也受到很大限制。
2、中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迅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石棉的渴求。尽管最近几十年中国始终排在世界五大石棉生产国之林,国内的产量仍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
2003-2009年我国石棉市场规模趋势图
二、市场增长速度 分析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棉使用国,年消费量到537,000吨13。在2000年到2004年之间国内消费量增加了40%。石棉大部分使用在生产石棉水泥建筑材料,剩下的被用于摩擦产品,纺织品和隔离产品。
从我国石棉市场规模可以看出,2006-2008年是我国石棉 行业 高速增长阶段,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增长率下降。
三、市场空间 分析
中国温石棉储量为2348万t,基础储量约为3749万t,查明资源储量为9552万t。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温石棉矿点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其中阿尔山和祁连山的地质储量占了大头。
石棉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石棉生产县。
四、市场集中度 分析
我国石棉产量的60%以上集中在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尽管西北地区的石棉矿产资源的质量高于俄罗斯等地的资源,但由于中国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石棉产品品质相对较差且价格高,企业竞争力较差。
俄罗斯是全球第一石棉生产大国,仅乌拉尔一地的产量便超过我国产量的总和。俄罗斯石棉 行业 集成化程度高,生产技术先进,品质好,成本低,加上畅通的国际铁路联运线路,进军中国市场优势明显。目前,俄罗斯石棉的大量涌入,已经对国内石棉 行业 造成冲击,可能影响到西北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
五、终端市场 分析
1.总体情况
房地产 行业
1)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二是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商品供应结构开始改善,但90平方米以下住宅比重仍然偏低;三是市场需求旺盛,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四是房价持续高位运行。
以北京市为例,2008年北京市已全面形成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三个层次为构架的住房供应格局。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商品供应结构开始改善,但90平方米以下住宅比重仍然偏低,市场需求旺盛,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房价持续高位运行。
2)销售情况
2009年3-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长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亿元
时间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 销售额增速 |
2009年3月 | 11308.74 | 8.2 | 5058.64 | 23.1 |
2009年4月 | 17625.45 | 17.5 | 7995.92 | 35.4. |
2009年5月 | 24644.44 | 25.5 | 11388.92 | 45.3 |
2009年6月 | 34108.59 | 31.7 | 15799.57 | 53 |
2009年7月 | 41754.98 | 37.1 | 19599.59 | 60.4 |
2009年8月 | 49416.04 | 42.9 | 23463.74 | 69.9 |
2009年9月 | 58371.02 | 44.8 | 27531.89 | 73.4 |
2009年10月 | 66368.73 | 48.4 | 31529.12 | 79.2 |
2003-2008年中国固定资产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增长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
年份 | 房屋施工面积 | 同比 | 房屋竣工面积 | 同比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同比 |
2003 | 343741.7 | 202643.7 | 33717.6 | |||
2004 | 376495.1 | 9.5% | 207019.1 | 2.2% | 38231.6 | 13.4% |
2005 | 431123 | 14.5% | 227588.7 | 9.9% | 55486.2 | 45.1% |
2006 | 462677 | 7.3% | 212542.2 | -6.6% | 61857.1 | 11.5% |
2007 | 548542 | 18.6% | 238425.3 | 12.2% | 77354.7 | 25.1% |
2008 | 562345 | 2.5% | 248852.4 | 4.4% | 72520.7 | -6.2% |
2003年-200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长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万元
年 份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商品房销售额 | ||
总面积 | 住宅面积 | 总金额 | 住宅金额 | |
2003 | 33717.63 | 29778.85 | 79556627 | 65434492 |
2004 | 38231.64 | 33819.89 | 103757069 | 86193667 |
2005 | 55486.22 | 49587.83 | 175761325 | 145637616 |
2006 | 61857.07 | 55422.95 | 208259631 | 172878070 |
2007 | 77354.72 | 70135.88 | 298891189 | 255658111 |
2008 | 79748.58 | 72049.87 | 325491189 | 285589542 |
3)需求及预测
这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加之交通条件良好,大量人口入住城区,商品房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此外,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使很多市民圆了买房梦,也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尽管主要城区商品房价格在逐年呈上涨趋势,但市民的购房热情持续高涨,新开发的楼盘以及二手房市场的交易十分活跃。
2.终端演示
发达国家规定,2005年以后婴幼儿制品中禁止使用滑石。我国也规定石棉为化妆品原料成分中的禁用物。虽有禁令,但禁而不止的情况仍比比皆是。我国目前仍是一个石棉制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而拆除的保温管道外套,丢弃的石棉瓦、含石棉的建筑板材等在拆卸、粉碎及不当掩埋的过程中散布出来的石棉粉尘,均可污染周围环境。汽车刹车制动时释放的石棉粉尘也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3.主要品牌的终端卖场表现情况
石棉产品的销售渠道一般为代理经销和直销模式,不通过终端卖场销售,故此标题略。
六、区域市场 分析
1.华东等其它区域市场
2008年国内石棉用量约为70万吨,其中水泥制品约占80%,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南、西南、中原等地区。每吨石棉销售平均价格增加了36.5元,说明石棉市场的理性化和规范化的交易秩序在逐步形成。
2.西北市场
作为我国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石棉产业正面临企业竞争力弱、境外产品冲击等威胁,有可能影响到西北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已探明的石棉资源保有储量9061.5万吨(全部为温石棉),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主要集中在西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石棉生产县。如何使这一产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西部地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