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中国农村生物能源发展分析(可研范文)

    可研报告2018-10-15 15:27:13来源:

    第一节 生物能源与农村产业革命

    正在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必将取代不可再生且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化石能源,而生物能源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要通过农民种植出来,因而将对农业生产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种植和加工生物能源,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一、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性

    中国目前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而化石能源必然有枯竭的一天,特别是石油资源。全球的石油储量,仅可供开采41年。相对来说,中国石油资源更加短缺。因此,整个世界和中国在不远的未来要经历一场巨大的能源革命,即用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从近期来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安全构成威胁。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石油供给的严峻形势: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从1996年开始,中国又由原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石油进口量增势迅猛。1999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合计突破5000万吨;2000年,仅原油进口就达到7027万吨;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9112万吨,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2004年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1亿吨,比上年增长21%。在石油进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中国花费在石油进口上的外汇经常是以更大的幅度增长。例如,200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比上年增加92%,而由于同期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该年度用于石油进口的外汇较上年增长220%。石油的大量进口将对中国外贸平衡构成长期的不利影响。此外,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由于这些地区与中国距离远,且进口石油主要靠海运,今后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变化、油价波动和战争、恐怖事件及其他政治动荡,都将冲击中国的石油供应,中国的石油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并且,中国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石油进口竞争,也导致与其他有关国家发生矛盾的机率增大。因此,寻求新的替代燃料已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从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形势来看,化石能源所造成的环境危机更甚于其本身的短缺危机,因此,中国不能等到把化石能源消耗完毕以后再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而发展可再生能源则是解决化石能源短缺危机及其所造成的环境危机的根本办法。

    二、生物能源——新能源革命的生力军

    人类在开发、生产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可再生能源的品种和储量十分丰富,足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目前,人类已经开发使用或即将开发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力、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但是,这些能源所生产出的能源形式主要是电力,无法满足人类对燃料能源的巨大需求,而生物能源则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燃料能源。

    生物能源由于它所具有的许多优势,将成为新能源革命中的生力军。生物能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适应性可从根本上解决燃料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1.生物能源的概念。生物能源是通过种植含有大量能源的作物(植物),并对这些作物进行加工转换而生产出的电力、气体和液体燃料等二次能源。它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绿色能源(即无污染或低污染能源)。

    2.生物能源的种类。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电能和生物燃料两大类。生物电能主要是通过种植快速生长的能源作物(例如快速生长的树和草类)并燃烧这些作物来提供。生物燃料主要包括乙醇(以酒精形式存在的运输燃料)以及各种植物油和生物质液化燃料。

    3.生物能源对环境的积极影响。生物能源作为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整个自然环境大系统中,其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形成无污染和干净的闭路循环系统,因此,生物能源的推广使用,能够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源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生物燃料能够干净地燃烧,可以生物降解;③种植能源作物可以阻止荒漠化和沙尘暴发生;④种植能源作物还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农田、水土保持和水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局部使用生物能源的进程就已开始。目前,巴西、美国、欧盟、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广泛使用各种生物燃料。生物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及其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还依赖于人类进一步的努力,并在生物能源研制、开发和转换技术或技术组群上有所突破。

    三、生物能源的发展将推动农村产业革命

    能源的发展遵循着辩证的规律。人类所使用的能源最初是可再生能源,并且主要来自农业。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快速发展,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的需求。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可再生能源,能源生产领域也就从农业转移到工业。而生物能源的出现,将使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相当大的一部分重新转向农村去生产。这一转变恰好完成了一次历史大循环。这一巨大的循环,体现着人类能源技术的螺旋式上升,标志着人类在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上出现又一次伟大的飞跃。其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还能给农村经济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现代农业在粮食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粮食的高产造成全球粮食市场出现剧烈竞争,致使农民收入下降,并导致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减少。发达国家的农村经济正在萎缩。而生物能源革命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引起农业革命,使农村经济重新充满活力。
    中国已经进入生物能源开发的初步阶段。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在开发生物能源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效应,把能源的生产与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发展生物能源作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动力。

    1.通过开发生物能源,带动农村工业发展。生物能源主要来自能源作物。种植和加工能源作物,将会推动农村工业发展。绿色植物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既丰富又干净的能源,还能为工业提供各种原材料。为了减少导致新燃料总成本上升的运输费用,能源加工—转换工业将会建立在生物能源农场附近。这对发展农村工业、振兴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地区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生物能源战略在中国获得成功,在农村地区实现了能源作物种植与加工转换一体化,将会再一次带动中国农村经济飞跃式发展,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可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2.通过种植能源作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产出—投入比。种植能源作物可以大幅度减少农业投入。国外 研究 证明,经过适当选择的树、草等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肥料、农药和灌溉水,比玉米、甘蔗类作物要少得多,因而其生产成本要比常规庄稼低。这些经过选择的树和草类,所生产出的有用能源是种植这些作物所需能源的10倍。经过进一步的 研究 和开发,这一比率还可以提得更高(Chum,OverendandPhillips,1993)。

    3.通过转化庄稼废料,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并加强环境保护。对庄稼废料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处理秸秆等庄稼废料主要采取传统的焚烧办法。这一办法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造成烟雾污染,使城乡居民感染呼吸道疾病增加,并且烟雾覆盖机场和高速公路,致使能见度降低,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并可能引发重大事故。而随着生物能源转换技术日臻成熟,这一状况将彻底改变。通过综合利用庄稼废料,既可生产出有用的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4.通过种植生物能源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使用。种植能源作物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很多种能源作物可以在荒地、开矿后废弃的土地以及只有边际价值的土地上种植(美国和巴西都有在受过侵蚀的土地上种植能源作物成功的先例)。在目前世界人口猛增、耕地面积锐减的形势下,种植能源作物有着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很显然,发展生物能源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现有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而荒地面积高达10800万公顷,二者之比为1:0.83,接近持平。因此,当人们强调中国人多地少这一国情时,不应忽视中国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低这另一国情,因为中国目前还有未开发利用的大面积荒地存在。人口多、耕地少,同时土地资源利用率又低,才是对中国国情的较全面的写照。而能源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及其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尤其适合在中国这个国土面积大、荒山荒地多、水资源非常贫乏(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国家种植。

    5.对粮食和能源作物进行合理布局,处理好粮食生产与能源生产的关系。通过对能源作物的科学种植和合理布局,发展生物能源不会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并且生物能源产业前景非常可观。比如,在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地区,通过科学搭配种植能源作物,并对常规庄稼的废料进行加工转换而生产能源,可以实现地方能源自给;而在那些土壤和气候不适宜粮食等作物生长的地区,通过创造条件,进行规模开发,建立大型的能源作物种植和加工基地,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干净而持久的能源。通过技术创新、集约化经营及合理布局,可赢得粮食和能源的双丰收。

    如果这一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农民在继续提供粮食、饲料和纤维的同时,还将为能源工业提供原材料;一部分农业人口将进入生物能源工厂工作,在生物能源提炼厂中生产能源、液体燃料和化学制品。农业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一体化,将促进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三农”问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四、生物能源在中国发展情况 分析

    生物能源已经进入中国能源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例如,广州等大城市已着手修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是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与汽油混合燃料)。2002年6月,河南、黑龙江的部分城市开展了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工作试点;200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的全境及山东等4个省的部分城市。从国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情况来看,生产和使用这一新型燃料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减少了对石油的消耗。改用乙醇汽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供给紧张的压力,节省了用于石油进口的外汇。

    第二,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测算,使用乙醇汽油可使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40%,从而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这一环境保护优势也受到广大车主的欢迎,因为过去使用普通汽油时,常有汽车尾气排放年检不合格的情况发生,而改用乙醇汽油以后,车主们就不再为这一问题担心了。

    第三,有利于“陈化粮”的转化。2004年,由于粮食短缺,一度出现不能食用的“陈化粮”非法流入某些粮食市场的现象,以致出现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乙醇的生产为“陈化粮”的转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可能。

    第四,不会造成粮食紧张。以黑龙江为例:从2004年11月份开始,黑龙江全省日均乙醇汽油销量上升到2959吨,乙醇汽油已完全替代了普通汽油。2004年,黑龙江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130万吨,商品粮达到50%以上,有一半产量需要转化、销售;而全省每年用于调配乙醇汽油所需的乙醇为10万吨,用粮33万吨,仅占粮食总产的1%,且用的是不能食用的“陈化粮”(蒋升平,2004)。

    第五,不会降低汽车的动力性能。国家汽车 研究 中心所做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和行车试验的结果表明,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其动力性能基本不变。从机理上讲,在90号、93号汽油中加入10%的乙醇使热值降低3%,但因乙醇中含氧,乙醇汽油中的含氧量增加了3.5%,可将原汽油不能完全燃烧的部分充分燃烧(蒋升平,2004),从而保证其动力性能,也使油耗相应减少,而充分燃烧又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但是,在乙醇汽油的生产和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单一。目前,用以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来自“陈化粮”,因此,用“陈化粮”来生产乙醇只能适用于类似黑龙江那些“陈化粮”库存量大的省份,乙醇汽油也就难以在全国范围推广。

    第二,用粮食生产乙醇不具有成本优势。目前,燃料乙醇的生产依赖国家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企业每生产一吨燃料乙醇可得到国家财政1800元的补贴,并免征5%的消费税,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蒋升平,2004)。这一状况决定了目前乙醇汽油的生产模式很难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

    对于以上问题,应该这样来看:首先,乙醇汽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能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事物出现后一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这并不能否定新事物的发展。其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燃料乙醇的价格要高于汽油的价格,但从动态或发展的眼光来看,在未来若干年内,汽油的价格必然要高于乙醇。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形势是:低油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随着石油短缺不断加剧,石油价格在总体上将呈不断上涨的趋势,汽油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昂贵。再次,既然目前燃料乙醇的发展存在着上述问题,中国的能源部门就应该在生物能源领域积极开拓,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五、生物能源的出路

    中国能源的供给形势特别是燃料能源的供给形势虽然非常严峻,但中国进入生物能源领域相对较晚(比发达国家要晚10年左右),并且创新意识不强, 研究 和开发投入不足。面临化石能源日近枯竭的形势,中国应加快生物能源的发展速度及其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有鉴于目前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的局限性,中国的能源部门应积极寻求和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品种,探索新的出路。这一新的出路必然要依赖技术创新,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是新型生物能源作物的 研究 和开发,二是生物能源转换技术的 研究 和开发。国外在生物能源 研究 和开发方面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发。

    (一)国外开发生物能源的经验

    1.新型能源作物和原料的 研究 和开发。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生物能源的概念还没有进入中国时,美国、当时的欧共体和巴西已经在大张旗鼓地从事生物能源的 研究 和开发,并对大量的能源作物进行 研究 和试验,包括象草、桉树、黑洋槐、白杨、柳枝稷、高粱、甘蔗和埃及榕等作物。这些能源作物为美国、巴西等国家开发生物电能和生物燃料提供了原料。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大量的植物燃烧发电站,发电总量相当于6个核电站。而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生物发电站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利用城市垃圾燃烧发电发展较快。

    巴西是最早使用乙醇燃料的国家之一,并且,其燃料乙醇的生产早已进入商业化运行。该国用甘蔗和蔗渣生产乙醇。巴西甘蔗产量高,生产乙醇成本低。甘蔗渣则是生产蔗糖过程中的副产品,综合利用甘蔗渣,既能生产出燃料乙醇,又减少了“废渣”的排放。因此,巴西的甘蔗(渣)转换乙醇的技术是成熟技术,其燃料乙醇具有市场竞争力。该国在发展乙醇燃料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乙醇在交通部门中的使用量在全球排名第一。2000年,巴西燃料乙醇消费量达到970万吨,占全国交通燃料消费量的43%。
    美国主要用玉米生产乙醇。美国的玉米产量列全球之首。由于国际粮食市场疲软,美国的玉米一直生产过剩,出口困难。而生产乙醇为玉米转化寻找到了出路。

    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及澳大利亚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交通部门则使用从植物油、蔬菜油中提取的内燃机燃料。美国在1990年通过的《净化空气法》修正案生效以后,便逐渐在城市的公共运输中禁止使用常规的内燃机燃料,除了开发乙醇燃料以外,还试验从太阳花籽、大豆、各种微型水藻和油菜籽中提取生物内燃机燃料。

    目前,世界已进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时代。新型能源作物的研制和培育,需要广泛地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使新型能源作物具有能源含量高、生长速度快、消耗资源少、加工成本低的特点,并使之适应当地的气候,四季生长。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的创新将为生物能源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2.生物能源转换技术的 研究 和开发。生物燃料能源的大量开发、生产依赖于发酵和提炼技术的创新。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研制一种新技术,以便从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的树、草、庄稼废料和垃圾中提取乙醇。这一技术可以把木质素转换成锅炉燃料,而把植物纤维和其他可发酵的原料转换成乙醇。由于植物纤维是地球上储藏量最大的生物能源,这一革新技术正在开辟巨大的燃料资源。

    德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生物质液化燃料开发战略。生物质液化燃料也是一种新型生物燃料。生物质液化燃料的生产过程是先将生物废料、木材和其他植物等生物质汽化,然后经过合成工艺把经汽化的生物质转化为液态油。德国政府和汽车工业部门明确表示,生物质液化燃料将成为未来中短期内传统燃料的理想的替代选择。

    (二)中国在开发生物能源上宜采取的措施

    有鉴于国外在发展生物能源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功经验,中国应积极做出反应。

    第一,积极探索、选择和试验新的能源作物。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能源作物或原料,例如红薯、甘蔗(特别是甘蔗渣)及庄稼废料或副产品。选择新的能源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成本、环保方面的优势。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只有在新型能源作物的研制、开发、转换(发酵)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真正推动新能源革命和农业革命,加快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与国外相比,中国在生物能源原料和品种的开发、生物能源转换和提炼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均显得落后。因此,中国还应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并在新能源的 研究 和开发中注意国际科研动向,与发达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特别是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创新领域,例如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在能源和农业上的应用方面,要有所作为。

    第三,国家对新兴的生物能源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发达国家对环保产业历来实行补贴和免税政策的支持。中国目前对乙醇燃料的生产亦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考虑到生物能源在解决资源和环保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些优惠政策应推广到其他生物能源的品种上。在生物能源进入商业化运行之后,再逐渐减少税收优惠的程度。

    第四,在指导思想上,有关部门应从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生物能源问题。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大多以能源革命为核心和基础。能源领域里的技术创新,例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都曾推动了巨大的产业革命浪潮。目前能源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新能源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也预示着与能源相关的产业革命将随之发生。新能源革命及其推动的产业革命也将为中国经济实现新的跨越提供契机。中国应积极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占领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努力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而不应总是步别国的后尘。对于生物能源来说,它也是新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领域。实行生物能源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能源、环境保护和农业等各个方面,中国应把发展生物能源作为推动中国能源生产、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战略。国家应尽快建立一个由能源、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部门组成的攻关小组,造就一支从基础 研究 到应用和开发 研究 的科研队伍,对能源作物的品种选择、种植区域的确定以及生物能源企业的兴建规模和宏观布局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 研究 和论证。

    第二节 生物质能对于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生物质能源将破解中国“三农”环保及能源难题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能为中国缓解“三农”、环保及能源问题

    发展生物质能源,直指中国三大世纪难题:“三农”、环保、能源问题。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业可做到不争粮、不争地,在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同时,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为原料,以及以农作物淀粉油脂作为调剂,生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及相关化工产品。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可再生的能源,如多种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

    生物质能源战略已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在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环境压力日益沉重、需求和油价持续上涨及世界能源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和能源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由于生物质能源既具能源功能,又能从事生物化工产品等物质性生产;既能使农林等有机废物无害化和再利用,又能将尚无经济价值的边际性土地建成能源基地,在众多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源脱颖而出。

    上个世纪末,美欧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目前生物质能源战略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2005年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生物质供热发电、成型燃料等已经商业化运行。

    2006年,布什给美国生物质能源定下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用其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欧盟、日本、德国、瑞典等国都制定了加快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时间进程表。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能为中国缓解“三农”、环保及能源问题。作为一个纯石油进口国,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意义重大。我国应依靠农林业的废弃物(包括城市工业的有机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解决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来源问题。

    第一个是农林业的废弃物。中国每年产生包括秸秆在内的农林废弃物约15亿吨,可生产3.7亿吨乙醇。另外还有农业生产中的畜禽粪便,森林中的枯枝腐叶等;在城市,有堆积如山的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中废弃的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机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第二个是在很难种出粮食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如木薯、灌木、甘蔗以及木本油料植物等。

    我国有11608万公顷边际性土地可种植甜甘蔗、木薯、旱生灌木等能源植物,年产能源潜力极大。

    另外,大量的有机废弃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料,我国每年产出实物量20.29亿吨,相当于3.82亿吨的标准煤。

    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增加农业收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三农”难题、城乡差异过大等我国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另外还可基本解决秸秆露地焚烧、畜禽粪便和塑料地膜等污染源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我国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柴油合成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和设备成熟而又比较简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好,宜于分散生产和农村中小规模生产,很适合中国国情。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需向规模化、产业化的非粮食原料转型。“十五”期间,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广燃料乙醇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液体生物燃料产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粮食为主原料向非粮食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转型,同时还应该大力引导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本世纪初,国务院决定在吉林、安徽、河南等四省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规模化生产,生产能力73万吨,历经5年的发展,2005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为102万吨,居世界第三。吉林、河南、安徽等省的试点燃料乙醇取得成功。其原料主要是玉米,其余原料为小麦和木薯。

    这些原料乙醇成本较高,需要国家财政给予燃料乙醇厂一定的补贴,2006年每吨补贴标准为1373元。因此,应积极调整原料供应结构,积极向非粮食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纤维素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进行转型。

    当今形势下生物质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产业化突飞猛进,相关计划与政策陆续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正处在一个即将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营企业及大量中小型企业已积极投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在“十一五”期间显见成效。

    二、生物能源时代让农产品和能源搭桥

    “农田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获得从燃料到塑料的物质来源,‘黑金’也许会被‘绿金’所取代。”《今日美国》里的一篇文章这样说。

    传统的加工工业是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和能源进行的,面对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的窘境,世界正孕育着一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资源的资源战略大转移。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革命正在朝着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正在开发的燃料乙醇、多聚乳酸、多聚氨基酸、多羟基烷酸以及各种功能寡糖等可视为这个碳水化合物经济时代来临的前奏。到2020年,预计将有50%的有机化学品和材料产自生物原料。

    几年前,身为世界首富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向全世界宣称:下一个超过他成为世界首富的人,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这是真的吗?许多人在心里小心翼翼地询问。

    生物工程被誉为本世纪最富价值的产业,国际公认其市场规模是网络经济的10倍。凝聚着人类高度智慧的生物技术将会给我们这个时代以怎样的惊喜?当时光走过2005年的时候,人们依稀看到了答案。
    就在这一年,生物能源浮出水面。

    2005年的年底,安徽省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利用秸秆生产车用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