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乳制品 行业 发展趋势
一、世界乳制品 行业 生产现状
2006年欧洲原奶产量增长,能满足欧洲内部的需求增长。而大洋洲2005/06奶季原奶增长并不理想,2006年世界乳品市场供货仍然偏紧;不过2006年世界乳品需求也有所放缓。
在另一个乳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2006年原奶产量继续增长,使得美国将有充足的脱脂奶粉供出口。美元继续走强,这将损害美国乳品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油价,高昂的石油价格使得石油进口国家对乳品进口需求下降,比如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而石油输出国家如墨西哥、阿尔及尼亚、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将会从高油价中获益,增加乳品进口。但是高油价的对国际乳品需求的总的影响是正还是负还不确定。
二、世界乳制品业发展趋势
预计2006年牛奶产量将会达到1.819亿英磅,比上个月预计值1.821要低一些,预计2007年的产量为1.83亿英磅,而上个月的预计值为1.839亿英磅。
随着奶价的提高,饲料价格也会出现上升,因此可能会导致2006年后期奶牛数量的降低,而这个趋势也许会延续到2007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的增长幅度也会有所下降。
预计黄油会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反映了相对的供应过量,而奶酪,脱脂奶粉,乳清粉的价格会出现上升,这是反映了这些奶制品需求量的增加。
(一)世界范围内对乳品的消费需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Rabobank所做的预测,2003~2010年世界乳品消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2%。其中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为世界最高;其次是东南亚、中东和北非及拉美国家。欧盟和北美国家乳品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乳品需求增加的大部分将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二)发达国家乳品消费量趋向饱和
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乳品消费的主体,但其乳品消费量已趋向饱和,因此乳品消费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十分有限。根据对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过去5年乳品消费的变化趋势 分析 ,发达国家乳品消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乳品结构和种类上,即液态奶、全脂奶粉和黄油的消费量下降,而奶酪、脱脂奶粉的消费量逐渐上升。显然,出于健康的考虑,人们更加关注乳品中脂肪的含量。这一点在液态奶的消费中表现得也很突出。例如,加拿大的统计资料表明,在1994~2004年间,全脂奶和半脱脂奶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和12%,同期,低脂奶的消费量却上升了14%以上。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三)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的增长空间很大
与经济发达国家乳品消费水平趋向饱和所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对乳品的消费需求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因此,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的增长空间很大。据OECD预测,2005~2010年间,这些国家对乳品消费的增长要比发达国家快2倍以上。发展中国家对4种乳品,即全脂奶粉、黄油、奶酪和脱脂奶粉的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9%,而OECD成员国仅为1.4%。到2010年,世界乳品消费量的增量中,60%将来自OECD成员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显然,发展中国家对乳品的消费需求表现出更快的增长趋势。这种趋势首先源自人口的增长;其次源自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最后,一些国家城市化的发展,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将对乳品消费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中国乳制品发展的因素 分析
一、奶畜资源潜力
奶畜资源是决定乳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饲养奶畜的种类较多,各地区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适宜的奶畜。中国的奶畜主要包括良种及改良种奶牛、黄牛、水牛、牦牛和奶山羊。
从奶源的构成看,全国奶类总产为918.45万吨,其中牛奶产量782万吨,奶类产量的90%是牛奶。其主要利用方向是役、肉,多年来也进行了乳用改良,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不大。
所以,奶牛及改良种奶牛的发展速度决定了中国奶业的发展速度。
二、奶牛的单产潜力
在各种奶畜中,单产最高的是良种及改良种奶牛。而在良种及改良种奶牛的各种品种中,中国荷斯坦牛的性状最佳,它的平均单产可以达到5000千克以上,乳脂率为3.6%。1996年中国荷斯坦牛成年母牛总数占全国各类奶牛成年母牛总数的2/3,产奶量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5/6。黄牛的单产能力为500千克,乳脂率9%,干物质19%;正是由于各种奶畜单产水平、奶质差异大,而中国奶牛优良品种的比例不高,所以全国奶牛的平均单产只有3500千克,低于美国7690千克,日本6552千克,英国5149千克的单产水平。
这意味着中国目前在奶畜饲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依靠提高科技进步,改良和提高奶牛品种,就可以增加中国奶类总产量。
三、乳品加工能力
由于鲜乳具有易腐和不宜长时间保存的理化特性,生产出后立即进行加工,相比其他产品就显得更为必要。因而乳品加工规模及其分布,对于乳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有乳品加工企业500余家,大部分为日处理鲜奶100吨以下规模。农区、牧区的乳品企业由于奶源基地的奶牛饲养规模小而分散,乳品加工企业受收奶半径限制,造成规模小、集约化经营水平低。
同时,由于饲养分散、手工挤奶,造成原料奶新鲜程度差,影响高质量乳制品的生产,大多以生产奶粉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由于受奶源基地发展制约,目前的加工发展已受到奶源供应紧张的影响。
因此,乳制品加工能力的稳定提高,目前仍是制约乳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国家乳业发展政策
牛奶是自然界中最接近完善的食物,也是中国居民目前最缺乏的一种食物。奶业是节粮型动物蛋白产业,提高居民饮奶水平,符合中国资源与人口状况,不会影响中国国家食物安全战略。中国政府已将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列入未来5年农村的重点发展产业。
目前,中国农业出现了低水平的结构性过剩,乳制品需求强劲,市场前景广阔。学生奶计划的实施将拉动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事实上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奶农每养殖一头奶牛平均每年可获利4000元以上。
现在,全国各地都把发展乳业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把发展乳业作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这种宏观政策的调整,为未来15年的乳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节 未来5~15年中国乳制品发展预测
一、未来15年中国乳业总体描述
中国奶业将在未来15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无论从需求还是供给方面看,奶业的高速发展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在需求方面,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38千克,远低于世界人均100千克和发达国家260千克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肉、蛋总产跃居世界第一,人均肉类和蛋类产量分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后,要继续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改变中国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仍然不足的状况,增加奶类消费是首要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一系列促进奶类消费措施的加紧实施,奶类的潜在发展空间将逐步转化为实际的市场需求。在供给方面,要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要求加快发展畜牧业,奶业作为畜牧业中潜力最大的部分被作为发展的重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奶业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农业部制订的《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 规划 》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奶类生产”,并将“奶业发展工程建设”列为重大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奶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乳品加工业都已具雏型,“公司加农户”等适合中国特点的奶业生产组织形式也已初步形成,奶业加快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
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将是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产品结构的优化。由于未来中国奶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市场消费拉动,产品结构变化和产量的增幅都将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市场的依存度很高,因而此次奶类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将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奶制品结构的优化,产品档次提高、花色增加,购买更加便利,消费者福利大为增加。
原料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将出现质的飞跃。以“公司加农户”为典型形式的各种奶业产业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养殖小区等组织形式将更加普遍,原料奶生产和加工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以农户为单位的原料奶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纳入产业化体系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和良种及配套饲养技术的推广,原料奶的单产水平和质量都将明显提高。此外,与原料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也将逐步得到发展。
乳品加工业整体素质将全面提高,实现产业的升级。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兼并和改制,乳品加工企业的集中度将显著提高,一批大型企业将在优胜劣汰中成长壮大起来,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将迈上新台阶,由此推动全 行业 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
奶产品流通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原料奶质量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优质优价原则得以切实执行;各种形式的奶产品销售网点广泛延伸,奶制品包装、保鲜技术进一步改善,销售方式较为先进合理。
奶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将基本形成。传统的原料奶生产基地东北奶牛带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与乳品加工业向消费地转移的趋势相适应,靠近经济较发达、城市较集中的东部消费区的华北和中原奶源基地将得到发展壮大,为东部消费区提供液态奶等奶制品;中小城市近郊和大城市远郊的奶业也将继续发展,保证市民鲜奶供应。
总的来看,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中国奶业不仅产品产量和质量将有大的提高,而且从原料奶生产、加工到奶制品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将获得飞跃性的进步,奶业生产和消费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未来5年我国乳业形势预测
(一)奶类生产将持续快速增长,产量将进一步向优势主产区集中,南方奶业加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奶牛存栏数大幅度增长,单产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前两年新增的存栏奶牛将逐步进入泌乳期或高峰期,且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规模化饲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将促使明年的牛奶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此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化,各级农业部门把畜牧业、特别是奶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奶牛的存栏数将进一步增加,这也是促进持奶业生产继续增长的基础。从区域分布看,主产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产量进一步集中。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山东、陕西等优势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达到68.3%。主产区产量比重将达到70%左右的水平。此外,南方地区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呈快速增长之势,江苏省奶业发展是南方地区的典型代表。南方地区奶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了的趋势。
(二)奶类消费继续增长,但增幅将相对放缓
从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奶业消费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城镇居民奶类人均消费量(折鲜奶)已达25公斤左右。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后的增幅将相对放缓,预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幅维持在15%左右的水平,人均消费量有可能达到29公斤。此外,在奶业主产区或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奶类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将成为今后带动农村居民奶类消费的重要力量。
(三)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但有些主产区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随着奶牛存栏数的增加及企业投资规模的加大,奶业生产仍将保持相当的增幅,但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只要生产成本没有大幅度增加,鲜奶的市场价格将总体保持平衡,有的主产区甚至可能出现波动或下降。有些主产区价格呈现下降迹象,必须引起政府管理部门要认真对等,加强奶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避免盲目发展给奶业 行业 造成更大损失。一些主产省份和准备涉足乳品 行业 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宏观形势判断和市场行情 研究 ,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四)进出口将继续增长,出口萎缩的现象得到改观
从进口情况看,进口量和进口金额保持高速增长的格局不会变化。随着WTO有关条款的全部到位,国外乳品的市场竞争将更具优势;而且,从乳品的进口品种看,我国产品品质还很难与国外产品竞争,进口替代短期内难以实现;而国内对高档乳制品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必然导致进口的高速增长。随着这些因素的消除及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出口下滑的局面将得到根本的改观。
四、未来10~15年我国乳业形势预测
未来10-15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较快时期。据 分析 ,今后10-15年,中国奶业在生产的组织形态、科技含量、加工水平、品种品质、流通方式、消费水平、国际化程度等几个方面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中国奶业生产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据测算,今后10-15年间,奶及其制品生产每年将以6%至9%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中国奶类总产量将达到2501.5万吨,为2000年的2.72倍。
中国居民奶及其制品的消费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据测算,今后10-15年间,中国奶及其制品消费增长速度为6.83%,人均消费增长速度为6.1%。到2015年中国人均乳品消费量将达到17.87公斤,比2000年翻一番。
中国奶制品加工能力和质量将有较大幅度提高,品种结构将有所改善。今后液态奶加工能力的发展速度将逐步放慢,其他花色品种加工生产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奶业营销组织结构将做出进一步调整,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更加符合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营销网络会把触角延伸到更多的消费群体之中,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会明显加强。
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奶业的发展,以学生奶计划及“战士奶”为载体的各项支持奶业发展的计划将对中国奶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战士奶亦称军营奶,解放军总后勤部2001年初指示有条件的部队包括武警部队,开展每个战士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以保障部队官兵高强度训练对营养的需要。)
中国奶业发展中的国际合作领域会更宽,更有作为。中国会以加入WTO为契机,吸收国外技术和发展经验,提高中国奶业发展水平。逐步开放中国奶业市场,为国际奶业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会增强中国一部分奶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中国乳制品生产预测
根据中国奶牛数量、奶牛单产和乳业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到中国现阶段畜产品已相对过剩的现实状况,今后提高乳类产品总产能力在资源和技术上并不困难。但由于中国已进入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市场经济社会,对乳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将是乳类制品的市场有效需求。
因此,在对未来乳类生产预测中,利用OECD的AGLINK模型,在对乳品需求、生产、价格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联立方程,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中国实施学生饮奶计划和未实施该计划的乳类生产预测方案。
由于受未来几年人口及其构成、国民经济增长幅度、以及城乡居民乳品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乳品生产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乳品市场的需求约束。从总体上讲,今后乳类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靠科技进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而得以实现。在1990-1998年期间,中国奶牛的单产水平年均递减9.5%,以后开始逐年递增。在我们的预测方案中,到2015年中国存栏奶牛的单产水平有望达到2650千克水平,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奶牛平均单产水平。
从乳类总产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1和2.72倍。1990-1998年,中国奶类总产量由475万吨增加到745万吨,年增长率为5.8%,在我们的预测方案中,乳类年均增长速度为9.2%,高于1990-1998年期间乳类生产增长速度。但从2005年后这一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23%和5.32%。
六、中国乳制品中长期发展的具体对策
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从开拓市场入手,以消费拉动生产,全面提高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中国乳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是市场消费。中国奶业之所以长期发展缓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奶产品的消费水平太低,奶类的市场需求十分有限。目前奶类总产和人均占有量仍在世界上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口就是要引导消费、开拓市场,以消费拉动生产。不少国家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国近几年奶类增长速度加快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大有可为。二者应互相配合,各司其责,各展所长。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奶产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消费引导工作,培育新的消费者群体;同时为奶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制订和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进行市场细分,创名牌、出新品,同时改善乳品销售,直接开拓市场。在开拓市场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原料奶生产紧紧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原料奶生产与乳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要从优化生产组织形式、增加技术含量等方面着手,提高原料奶产量,改进质量。
(一)加强奶业宏观管理
中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重视对奶业和乳品市场的调查 研究 ,提供相关市场信息,加强对奶业发展的指导。要制定和完善发展奶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各地要建立奶业发展基金或风险基金,增强奶业抗风险的能力。要重视对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现的新形势的 研究 ,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支持和引导 行业 协会的工作,发挥其在 行业 管理中的作用,加强 行业 自律,以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继续积极引导奶类消费
要从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强盛的高度重视奶类的消费问题。通过各种媒体,向民众广泛宣传奶产品的营养作用。政府要对宣传乳品营养知识的公益广告加以资助,对乳品的商业广告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继续扩大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和“战士奶”计划,将更多的人口纳入该计划,成为计划的受惠者和今后潜在的消费群体。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优质学生奶源基地建设和监管人员的培训。
(三)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奶业无论在原料奶的单产水平、质量还是乳品加工设备、工艺以及乳品营销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借鉴、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将有效促进中国奶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除了上述已提到的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学习成功的营销经验、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外,还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继续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奶牛优良品种,进一步改良和提高中国奶牛性状。要引进乳品加工工艺,增加乳品花色品种。一些奶业发达国家乳制品品种十分丰富,仅奶酪品种就达几百个,与我国奶酪品种几乎空缺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非常值得中国认真加以学习。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科学的奶业生产组织形式和乳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方法,提高奶业经济效率。
(四)加强扶持原料奶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按目前常规的扩繁技术,牛奶产量的增幅难以突破9%,因此,要适应市场可能的更高的增长需求,必须加大非常规扩繁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要加大科技投入,实施胚胎移植工程,加快良种扩繁速度,尽快增加良种存栏;要继续加强以常规技术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使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要增加投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品种改良步伐。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奶牛饲养配套技术,推行规范化饲养和机械化挤奶,强化疫病防治,努力提高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要通过政府投资,分期分批建立一批良种奶牛基地,同时,要加快奶山羊和水牛改良基地的建设步伐,开发水牛奶业,提高我国原料奶的整体供应水平。
要加强优质饲草饲料的生产,加快实施“粮-经-饲”的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和优良牧草,大力推广青贮技术,为发展奶牛提供优质饲料,同时加强对奶牛营养问题的 研究 ,改善奶牛营养,提高奶牛单产。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看,优质优价是提高奶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我们在本报告的前面部全完善奶产品质量标准,提高鲜奶检测技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使分中还明确提出“优质优价是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要尽快健原料奶和加工制品的优质优价原则得意切实实行。
(五)优化奶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原料奶规模化生产
中外的大量经验证明,对于奶类这种保鲜要求很高的产品,“公司加农户”或“企业加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是较为适宜的生产组织形式。要促进奶类产业化生产的发展,积极推广石家庄三鹿集团、内蒙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经验,鼓励乳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实行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如龙头企业上缴国家增值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通过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紧密结合,分担和化解鲜奶生产者的市场风险,分享鲜奶加工的部分利益;通过产业化服务,促进奶牛饲养者提高饲养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较大型的专业生产者群体和由此组成的稳定的奶源基地。同时,要鼓励以奶农技术协会、奶农合作社和奶牛生产服务站等组织为龙头的其他形式奶类产业化的发展,为奶牛饲养者提供饲养管理技术、繁殖、疫病防治、鲜奶销售、机械维修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六)加强对乳品加工企业的 行业 指导和技术改造
要重点扶持大型乳品加工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形成实力雄厚的民族乳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要鼓励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乳品企业引进乳品生产设备和零配件,给以减免海关增值税,乳品加工企业对关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所需贷款要实行优惠;要特别重视收奶设备的更新改造,解决原料奶入厂前污染这一影响奶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政府还应对乳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和大型乳品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直接加以扶持,促进乳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乳品质量的提高。对国产乳制品应减免增值税,对纯牛(羊)奶及其他含乳饮料及奶粉等乳制品均按10%征收,对学生奶应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以降低乳品价格,刺激乳品消费。
(七)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要组织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国际交流,学习发达国家乳品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经验,提高中国乳品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广告、品尝会、奶类消费知识宣传等各种营销手段,增强消费意识,扩大市场;要继续调整奶产品结构,把液态奶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挖掘液态奶市场的巨大潜力;要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乳品销售网络,对企业进行乳品冷链、销售体系建设,政府要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优惠政策;促进“送奶公司”等乳品销售企业的发展,努力改善乳品的供应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购买渠道;鼓励企业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对各种不同口味产品的需求,特别要针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发受儿童欢迎的各种风味奶,培养新一代稳定的奶类消费者。
(八)扩大城市市场,开拓农村市场
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群体正逐渐形成,城镇是中国乳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但这并不等于要忽视农村市场。毕竟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而且农村奶类消费水平极低,人均消费水平只有城镇的约1/10,市场扩张的潜力很大。如果说中国奶类市场有潜力,那么,这种潜力的大头在农村。尽管要将农村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远见的做法应该是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农村市场开发的前期工作。
上述由政府牵头的“学生饮用奶计划”,要试行在有条件的地区向农村地区延伸,在农村培育新一代消费群体,这样做甚至比在城市推行更具必要性,意义更加深远。乳品加工企业也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努力生产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如不需要冷链设备的超高温消毒奶,并尝试在促销期低价销售,政府对企业促销期的相关税收给予减免。同时,要着手加强农村乳品销售网点的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乳品的方便程度。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