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α-半水石膏是由天然石膏加工而成。上游为天然石膏产业。而近年来,脱硫石膏产业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引进和发展,国家十分重视石膏工业的基础—石膏矿山的建设,大量投资,南京石膏矿,大汶口石膏矿,平邑石膏矿,大为石膏矿,荆门石膏矿,灵石石膏矿等大中型石膏矿山陆续建成投产.这批石膏矿山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承担了我国石膏矿石牛产总量的40%左右.1995年全国石膏产量1780万吨,2000年约1800万吨.但与国外工业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由于管理问题,未开发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及机制等原因,矿山效益不好,甚至破产.随着国企改革,机制转换,资产重组及新品开发等一系列变革之后,石膏矿山有望获得发展。
2006年我国共消耗11.65亿吨电煤,而我国的煤碳含硫量较高,平均达1%—2%,从而每年因燃煤要排放100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硫,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而其中燃煤发电就是最大的二氧化硫的排放者;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环保措施,从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审批的新建燃煤电厂,如果燃煤含硫达0.7%以上,就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已建成的燃煤电厂也必须要逐步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因此,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2.7亿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安装了烟气脱硫装置;而到2010年,我国将有4.6亿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其中88%的烟气脱硫装置是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即WFGD);根据我国电煤的含硫量,因此在2010年之后,每年将要排放近亿吨湿法脱硫的副产品——脱硫石膏。另外,我国年产磷肥1100万吨,每年还要排放与脱硫石膏同属化学石膏的磷石膏4000万吨,并且磷石膏多年得蓄积已达数亿吨。2007年我国天然石膏的产量为5000多万吨(其中3500万吨用于水泥缓凝剂、其它则转化为半水石膏粉或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等);这样即使全部化学石膏全部取代了天然石膏,仍可能有几千万吨的脱硫石膏和磷石膏无法利用。由此可见,如果不对化学石膏的处理技术加以创新、开拓新的用途,进行全面的综合利用,必定会造成二次污染;例如:贵州宏褔总公司每年排放磷石膏400万吨,对地下水的污染已经渗透了数百公里之外、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了。如果建立化学石膏排放场地,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每吨还需投资数十元,再加上运输费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脱硫石膏等化学石膏的综合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虽然,脱硫石膏比天然石膏品位更高,前者取代后者完全可行;但由于两者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差异,造成两者深加工的设备有区别;因此,专门处理脱硫石膏的工艺和设备尚处发展前期。这样一方面是巨量的脱硫石膏排弃而得不到利用,只是将废气污染转化成废渣污染,酸化土壤和地下水;另一方面每年要开采数以千万吨的天然石膏,增加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破坏了开采地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想把这些化学石膏真正的利用起来,变废为宝,不仅要大力推广现有石膏深加工产品;更要扩展其用途,才能完全吃掉这如此巨量的废渣;而扩展石膏的用途,前提条件是提高熟石膏粉的性能和性价比;如果要提高熟石膏粉的性能和性价比,现有技术还有差距,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生产出一种性价比高的、能大量转化脱硫石膏的深加工产品来。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高强石膏粉能广泛应用于建材、陶瓷模具、农药、造纸、油漆、橡胶、塑料、工艺美术、医药等方面。
一、2008年建材 行业 发展状况
建材 行业 总体运行态势平稳,结构继续改善,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年建材 行业 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6%,增幅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生产水泥13.9亿吨,增长5.2%,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由上年末的51%提高到61%;生产平板玻璃5.5亿重量箱,增长6.5%,浮法玻璃比重达到83%。1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933万吨,同比上升11.1%;平板玻璃库存2365万重量箱,上升20.2%;当月,建材 行业 增加值增长12%,比上月减缓1.2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13.9亿吨,比上年增长5.2%,增幅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5.52亿重量箱,比上年增长6.5%,回落6.9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15.4%。受需求变化影响,水泥、平板玻璃价格波动较大。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8月份达到310元/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比年内最低的2月份上涨27元/吨,12月份回落到302元/吨,同比上涨12元/吨。平板玻璃出厂价7月份达到72元/重量箱,为2005年4月以来月度最高水平,12月份回落到66元/重量箱,同比回落1元/重量箱。1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933万吨,同比上升11.1%;平板玻璃库存2365万重量箱,上升20.2%。1-11月,建材 行业 累计实现利润1013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水泥制造业利润261亿元,增长30.8%;平板玻璃制造业利润1.5亿元,下降94.3%。
二、2008年造纸 行业 发展状况
1、经济增速下滑促使 行业 景气度下降
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将面临巨大的衰退风险,由此导致的需求下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2008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为2002年2季度以来GDP累计增幅首度低于10%,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GDP连续5个季度下降,IMF预测我国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速分别为9.7%和8.5%。最近公布的11月份出口数据显示当月出口商品总额为1149.8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2.2%,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出口首次较上年同期下降。根据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与GDP回归 分析 ,经济下滑,出口包装用纸减少,房地产等广告减少,这些都导致用纸需求减少。
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外纸业需求大幅减少,这将会导致 行业 供求过剩,再加上前期奥运会因素,社会库存大量增加放大了2008上半年造纸 行业 的需求,随着奥运刺激事件结束,下游大量消化库存导致需求减少使得供求基本面出现恶化。购买欲望不强烈,印刷包装业的相对不景气,液态奶业的受冲击等等,这些相关问题使得造纸 行业 景气度下滑。虽然造纸产量增速逐渐下降,9月份纸品产量为691.63万吨,同比减少4.01%,连续两月出现负数,不过受下游需求增长有限的制约,仍然出现了企业库存积压、限制产能的现象,今年前3季度产销率为97.27%,同比去年下降1.1%。在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国内纸产品生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将会继续下滑。
由于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消费增长速度,使得2007年国内纸及纸板生产量首次超过了消费量。我们预计这种状况将会持续,预计2009年全年纸及纸板产品需求增速降至6.9%,消费量8500万吨,产量为8800万吨,较差的基本面给造纸企业带来了压力,造纸 行业 后市不容乐观。
2、出口难有起色,产能过剩严重
由于 行业 供求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中国造纸业必须面对从进口国向出口国的转型。2007年我国出口纸产品476万吨,同比上升33%,进口402万吨,同比下降9%,该年中国造纸工业首次实现出口总量超过进口总量,净出口74万吨。2008年受外围需求不振影响,中国月出口同比下降速度较快,2008年前10个月,出口量为356万吨,进口310万吨,净出口46万吨,估计这种状况在09年很难改观,国内 行业 承压较大。
2008年前10月份纸张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5.1%,较2007年占比6.5%下降较快,分纸种来看,新闻纸和瓦楞纸的跌幅最为明显,出口下滑的态势使得09年供求形势更加严峻。
三、2008年橡胶 行业 发展状况
2008年以来,我国橡胶制品业的 行业 规模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008年1~11月,我国橡胶制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54.47亿元,同比增长21.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38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93%,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91个百分点。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348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04.13亿元。累计利润总额为14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86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1.08亿元,同比增长48.0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8.15个百分点
2008年12月,我国橡胶制品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75,比上年同期提高1.76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4.89点。4季度,我国橡胶制品业企业景气指数为68.20,低于上年同期74.40点,比同期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低27.80点。1~12月,我国橡胶制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91.54亿元,同比增长12.7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1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17.90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06%,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6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橡胶制品累计进口额为108.87亿美元,同比增长14%;累计进口额为4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行业 实现贸易顺差66.95亿美元。
2008年1~11月,我国橡胶制品业前4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409.0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为11.1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5个百分点;前4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合计为16.49亿元,利润总额集中度为11.4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
四、2008年塑料 行业 发展状况
2008年1—11月塑料制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8742.01亿元,同比增长21.67%,增幅同比减少4.43个百分点,但保持2008年以来的稳步的增长态势。从企业角度看:国有企业塑料制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05.78亿元,同比减少5.24%,增速比2007年下滑了16.84个百分点,外商及港高台企业塑料制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256.09亿元,同比增长13.91%,增幅下滑5.59个百分点,而私营企业塑料制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639.79亿元,同比增长29.22%,增幅同比下滑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是国内各类型企业当中产值和增长情况较好的企业。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塑料制品业 行业 规模增幅总体上呈逐季度下降的趋势。2008年1-8月,我国塑料制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77.73亿元,同比增长22.0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82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6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2个百分点。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556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09.41亿元。累计利润总额为23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4.17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3.27亿元,同比增长43.1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8.09个百分点。
2008年9月,我国塑料制品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56,比上年同期提高3.53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4.57点。3季度,塑料制品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06.30,低于上年同期14.60点,比同期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低17.40点。
受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塑料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比较明显的下滑。2008年1-9月,我国塑料制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72.78亿元,同比增长20.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1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13.30个百分点。
2008年1-9月,我国累计生产塑料制品2744.10万吨,同比增长10.7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0个百分点。累计生产塑料丝及编织制品351.11万吨,同比增长24.9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79个百分点。累计生产塑料板片材271.22万吨,同比增长17.0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45个百分点。累计生产塑料合成革47.15万吨,同比增长11.2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5个百分点。累计生产塑料人造革87.20万吨,同比增长12.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55个百分点。
2008年1-9月,我国塑料制品累计出口量为544.07万吨,同比增长-4.3%;累计出口额为1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出口单价为2027.20美元吨。累计进口量为33.58万吨,同比增长-1.2%;累计进口额为2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进口单价为7643.74美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