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甜菜制糖产业主要替代品概述
我国主要有甘蔗制糖和甜菜制糖,因此甜菜制糖的主要替代品就是甘蔗制糖。
从目前国内外制糖产业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二大食糖消费国。但我国的人均食糖消费量仍存在发展空间,同时,制糖产业技术提升方面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耗水、耗煤、耗电、废水排放量、资源化利用等关键环节都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制糖业的发展,尤其产糖大国投入大量的资本,不断开发新技术,以优质低耗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我国现有的多数糖厂仍沿用传统的工艺和设备,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能源消耗方面,国内糖厂的节能状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也有着较大差距。我国甘蔗糖厂的平均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平均煤耗约为发达国家的两倍,吨蔗耗电量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6倍;吨蔗COD产生量及吨蔗悬浮物产生量均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第二节 甜菜制糖产业主要替代品 行业 发展现状
一、生产现状
2010年甘蔗制糖 行业 发展情况
单位:万吨;万亩
二、技术现状
我国甘蔗糖厂产品主要为耕地白糖,采用亚硫酸法生产工艺的企业达90%以上,整个制糖业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产品质量等级差等情况,食糖品质低,色值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国外糖厂主要采用两步法生产精炼糖,色值和二氧化硫含量较低,食糖品质好。
三、应用现状
截至2010年9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42.13万吨(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1206.15万吨),累计销糖率97.05%(上制糖期同期97.03%),其中,销售甘蔗糖982.66万吨(上制糖期同期1120.51万吨),销糖率96.93%(上制糖期同期97.18%).
第三节 甜菜制糖产业主要替代品替代性评价
尽管近几年甘蔗制糖不断增加,但与国外相比,仍在技术、原料应用、资源化利用以及新产品开发、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内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1、加大制糖 行业 技术创新的力度
在原料上,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安全高效生产等方面技术的 研究 ,生产更易于加工处理的甘蔗原料,降低加工能耗;在工艺与装备上,以生物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糖工艺,从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在资源化利用上,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延伸甘蔗产业链达到对万元GDP的节能减排;加强产学研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及最佳有效配置,提升制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2、充分利用研发资源
制糖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技术积累和人才积聚度高;广东是我国甘蔗加工业的发源地和早期人才培养的摇篮。广西是我国近年的产糖大省,也是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从目前在我国甘蔗制糖领域,设置制糖专业的高校的调研结果显示,华南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制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 研究 范围主要有工艺与装备、资源化利用及其相关方向。华南理工大学制糖糖重点培养 研究 型人才,广西大学重点培养生产技术性人才,广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培养生产一线生产应用性人才。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设置了甘蔗种植专业,这些院校为我国制糖产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提供了技术指导。除了高校之外,我国的科研院所是甘蔗制糖 行业 技术人员的另一聚集和培养基地,如广州甘蔗糖业 研究 所、广西甘蔗糖业 研究 所等。广州甘蔗糖业 研究 所人力资源调研结果显示,制糖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范围主要有农艺、工艺与装备、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特别在甘蔗优良品种的选育方面为制糖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
近年来,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纽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甘蔗糖业 研究 所、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组织 行业 内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已形成甘蔗产业从技术创新、中间试验到产业化应用的集甘蔗育种、栽培、有害生物控制、生物转化、加工、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等各学科门类为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和高效科研团队,建成了国际糖业中心、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甘蔗杂交制种基地、国家甘蔗选育种基地等一批研发平台。
3、在政府和 行业 学会领导下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产学研战略联盟兼顾了政府资源、高笑及科研院所、企业资源等各方面。政府和 行业 学会资源在产业发展 规划 方面具有战略统领的主导作用,可连接产业各界、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有着厚重 研究 基础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产业技术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指导,是产业技术难题解决的依托。企业资源则是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政府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可快速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节 甜菜制糖产业布局情况
中国甜菜主要种植在北纬40°以北,包括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内蒙古、山西)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3大产区。山东、江苏、陕西、河北等省也有少量种植。全国种植面积约50万公顷,其中一半以上在黑龙江。西北产区多采用灌溉栽培,加以日照长,甜菜单产和含糖均较高。因此,我国甜菜制糖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区。
第五节 甜菜制糖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甜菜糖的生产成本一般高于甘蔗糖,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甜菜既是制糖原料又是优质饲料,如果把发展甜菜糖业与发展畜牧业紧密结合起来,甜菜就成了满足市场肉、乳、糖 供应的重要农产原料,甜菜糖业就成了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产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鲜乳业的兴起,对优质精饲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中国奶牛吃不起甜菜颗粒粕的时代已经成为昔日历史。
我们要像世界发达的国家那样,把发展甜菜糖业与发展畜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种甜菜,发展畜牧业,形成人种菜,菜养牛,牛肥田,田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使甜菜成为向市场提供肉、乳、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农产原料;使种甜菜发展畜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财源。
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己具备强大的机械设计制造能力;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已经建成了高度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实现甜菜生产机械化方面,也有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二、经济因素
201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初步测算,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
2005-2010年9月我国GDP增长率情况
单位:%
2010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预计增产较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2010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3589万吨,增长2.7%。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2010年前三季度,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1%,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5%,轻工业增长13.6%。分 行业 看,39个大类 行业 中38个 行业 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5.6%,中部地区增长18.9%,西部地区增长15.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2010年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05亿元,同比增长55%。在39个大类 行业 中,36个 行业 利润同比增长,1个 行业 由亏转盈,2个 行业 利润同比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2010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228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870亿元,增长2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358亿元,增长20.5%。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5%,中部地区增长27.1%,西部地区增长26.5%。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3511亿元,增长36.4%。
4、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持续旺销。2010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987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41亿元,增长15.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632亿元,增长17.6%;商品零售98397亿元,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0945亿元,增长29.3%。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汽车类增长34.9%,家具类增长3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1%。
5、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趋稳。2010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6.1%,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1%;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交通和通信下降0.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2010年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2010年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
6、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贸易顺差有所减少。2010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亿美元,增长42.4%。进出口相抵,顺差1206亿美元,同比减少149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010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575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同比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1%,转移性收入增长12.5%,经营净收入增长9.9%,财产性收入增长18.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7%,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7%,财产性收入增长19.4%,转移性收入增长17.2%。2010年前三季度,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7.3%。
8、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量有所减少。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4.4万亿元,增长20.9%;流通中货币(M0)余额4.2万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元。
下一阶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政策因素
甜菜制糖产业在政策方面主要受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进出口关税政策等影响,并且,宏观政策也会有一定影响,甜菜制糖产业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动,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
四、市场因素
目前2010/2011榨季制糖企业已进入生产旺季,北方甜菜糖厂已全部开榨,而南方甘蔗糖厂也逐渐进入榨季高峰,截止到11月末,全国已有89家糖厂开榨。每年12月份为国内糖市传统的产销两旺时期,笔者认为,随着榨季高峰和消费旺季的来临,多空双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糖价波动幅度将会加大,但短期内很难选择方向。
中糖协公布的11月份产销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末,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70.48万吨,低于上榨季同期的79.2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30.76万吨,上榨季同期为47.88万吨,甜菜糖产量39.72万吨,高于上榨季同期的31.32万吨。从食糖生产情况看,由于本榨季糖厂开榨时间有所推迟,且前期遭受自然灾害,导致南方甘蔗糖厂产糖量下降;而北方甜菜糖厂则由于甜菜产量的增加,产糖量有所增长。但国内甘蔗糖所占市场比例较大,因此市场关注的重点仍聚焦在南方甘蔗糖生产上。
从食糖销售情况看,截止到11月末,本榨季全国累计销售食糖40.05万吨,高于上榨季同期的33.82万吨,累计销糖率56.82%,同样高于上榨季同期的42.7%。食糖销售量及销售率呈现双高局面,显示传统产销两旺时期或提前来临,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另外,根据海关统计,截止到10月末,全国累计进口食糖161.81万吨,出口量仅为7.78万吨,更加体现了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格局。后市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或使糖价进入易涨难跌阶段。
中国已经进入高糖价时代,2010/2011年度制糖季国内食糖缺口可能达到200万吨。2009/2010年制糖期食糖消费量1397万吨,按食糖消费量6.22%的增长,2010/2011年食糖消费量可能达到约1462万吨。受2010年春季大旱影响,预计2010/2011榨季糖产量将低于1200万吨。食糖产量预期降低,且后市南方甘蔗糖主产区可能面临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食糖产量不宜乐观,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糖价。
第六节 甜菜制糖产业布局的发展展望
据预测,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将达到1800万吨。总的来看,综合衡量人口增长、工业用糖和农村食糖消费加速增长等因素,预计到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约为1700万吨左右。考虑到我国目前已形成500万吨的玉米糖浆生产能力,相当于250万吨的食糖消费量;甜菜糖的产量届时可达到150万吨;按近5年食糖净进口量100万吨推算,到2015年对甘蔗糖的需求量为1200万吨。根据国内外食糖市场供需预测 分析 ,到2015年,全国甘蔗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甘蔗单产由4.4吨/亩提高到5吨/亩,甘蔗总产量达到12000万吨,即能实现甘蔗糖产量1200万吨的目标。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