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鲜面市场现状 分析 及预测
中国的生鲜面市场一直处于待开掘状态。
当今中国,面条市场主要有三大块:方便面、挂面(干面)及生鲜面,前两大市场已趋于饱和,而生鲜面市场基本是手工制作,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企业。
就营养成分而言,生鲜面均高于挂面和方便面,就方便程度而言,生鲜面又强于挂面,所以,在日本和韩国,面条市场基本被生鲜面统治。在中国,生鲜面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为了抢夺这一市场,日本乌冬面厂家在青岛办厂,产品已远销全国。“杨裕兴”与新西兰商家合资建立生鲜面加工基地,目的就在于开掘生鲜面市场。先占领衡阳市场,然后再向全国甚至海外扩张,2009年底竣工,年面条产量将达到13000余吨。
目前阻碍中国鲜面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的硬件问题。由于生鲜面的生产设备完全不同于油炸方便面设备,其所用材料,制造精度、卫生管理要求要远高于方便面设备。
利用真空擀拉面技术大力发展鲜面制造业,将是今后快速拓展鲜面快餐连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促进中国面条快餐业的专业化、简单化和方便化。这一 行业 的企业应尽快加强技术 研究 ,增加和国外有关厂家的技术交流,尽快提升中国生鲜面制造技术。
未来,中国鲜面产业竞争的初期会是“汤为主、面为辅”,随着竞争的加剧,则会转变为“面为主、汤为辅”———品质的竞争60%在面条、30%在汤料。
第二节 生鲜面产品产量 分析 及预测
2003-2010年我国生鲜面产量统计及预测表
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增幅 |
2003年 | 65.14 | |
2004年 | 68.24 | 4.76% |
2005年 | 74.44 | 9.09% |
2006年 | 88.08 | 18.32% |
2007年 | 104.50 | 18.64% |
2008年E | 111.96 | 7.14% |
2009年E | 118.31 | 5.67% |
2010年E | 125.99 | 6.49% |
2003-2010年我国生鲜面产量统计及预测图
单位:万吨
第三节 生鲜面市场需求 分析 及预测
鲜面食品将成为发展最快的餐饮产业之一,从而挑战面食市场上方便面的市场霸主地位。在成都召开的中国首届餐饮业博览会上,各路专家 分析 了中、日两国面食市场的发展轨迹和现状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以日本为例,1975至1997年间,整体食物消费仅增长35.6%,但以鲜面食品为主的快餐调理食品销售增长了240%。
目前日本的面条加工业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一年的产值约为6兆亿日元。日本专门经营鲜面食品的店铺约有10万家店,年人均消费的面条133份,折合面粉约为11.5公斤。正是小小面条支撑着日本快餐业的半壁江山。
相对而言,中国的鲜面条类快餐食品产业的竞争强度相对较低,无寡头垄断局面,产业空间足够大,具备长期的持续增长性。日本的鲜面类企业有3800多家,约是方便面企业的46倍。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日消耗面粉100袋以上的鲜面及快餐调理面类的企业还没有一家。面条是能将主食、菜肴和高汤组合食用的食品,鲜面食品是极具工业开发价值的“东方快餐”,在今后一段时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第四节 生鲜面消费状况 分析 及预测
生鲜面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是产销较大的产品。以北京市场而言,根据过去几年间的生产统计显示,仅城8区居民的平均年消费量就在1.3万吨左右(个体、自营、非粮食部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未在统计范围内),但生鲜面由于产品保存期短,在中国几乎没有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厂家。这些产品其生产目前多处于作坊阶段,因此不仅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其生产卫生与安全很难得到保证。
就全国而言,生鲜面市场同样不容小觑,据粗略统计,全国每年生鲜面的消耗量在130.62万吨左右,未来,随着生鲜面口感及味道的不断改进及创新,生鲜面消费量将进一步扩大。
第五节 生鲜面价格趋势 分析
生鲜面价格主要受成本变动影响。预计未来生鲜面价格稳中有涨。
1、生鲜面销售情况好转,价格稳中有涨。随着天气的转凉,以及节日效应的带动,生鲜面消费需求逐渐回暖,市场销售情况也有所好转,前期持续平淡的生鲜面购销市场趋于活跃,价格也呈现稳中小幅上涨态势。
2、面粉市场供应依然紧张,价格平稳看涨。随着生鲜面需求市场的转好,加工企业对面粉的需求也有所增大,但因为部分产区农户忙于秋收,无瑕售粮,加上惜售心理仍然较强,小麦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整体来看,随着近期生鲜面销售情况的继续转好,生鲜面的开工率也会继续提高,后期国内小麦、面粉市场将稳中看涨,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上涨空间有限。预计后期生鲜面迫于成本压力,价格将会稳步趋升。
第六节 生鲜面进出口量值 分析
我国生鲜面产品海关目前没有单独统计数据。但目前,我国生鲜面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企业产量不能满足,很多项目都是在建设当中,市场出现短缺,需要进口,但是进口量不大。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