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制品加工业的生产规模变化
2003-2006年乳制品加工业企业及亏损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单位:个
2003-2006年乳制品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变化情况
单位:人
2003-2006年乳制品加工业总资产变化情况
单位:千元
二、乳制品企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乳品加工业近两年呈高速增长状态,很多企业奶源告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养牛热,加工企业的个数急剧增加,国内原有的大型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加工能力、加工数量和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
据统计,中国十大乳品企业累计销售额达70.4亿元,加工鲜奶173.9万吨,占全国鲜奶产量的近20%,而1998年全国十大乳品企业实现产值54亿元,加工鲜奶110万吨,占全国鲜奶产量的近14%,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乳品企业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型乳品加工企业失去了生命力,因为在近千家乳品企业中,中小型企业仍在大量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经营活力。
三鹿、光明和伊利三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37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产值的23%,2000年达到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这三家企业乳制品生产结构各异,但逐渐向多品种发展,在经营上实行跨地域加工销售,充分利用各地奶源和市场,实现迅速扩张。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乳品 行业 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鲜奶收购量增长22.2%;乳制品产量增加16.4%。液体奶产量增加尤为迅猛,增长率竞高达52.6%。加工企业的效益也明显好转,比上年同期增长31.4%。
三、中国乳制品工业的发展回顾
综观我国乳制品 行业 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萌芽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年至今为 行业 整合期,进入了市场的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
我国乳制品 行业 具有历史短,基数低的特点。我国乳制品 行业 的历史并不长,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我国东北被沙俄所占据,出于他们对牛奶的消费需求,黑龙江地区开始有农户饲养奶牛,但量不大,主要是提供鲜奶。解放前国内乳制品 行业 基本上属于空白,解放以后才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生产。改革开放以前的乳制品 行业 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限制,发展非常缓慢,乳制品消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乳制品 行业 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奶牛数量开始稳定快速的增长,奶类产量也飞跃增长,197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我国的牛羊奶产量为110多万吨(其中85-90%为牛奶、山羊奶,马奶、骆驼奶没有统计在内),1990年的牛奶产量是410万吨,到2000年这个数字是900万吨,翻了三番,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80年代的发展速度快一些,年均增长13%左右,90年代慢了一些,年均增长约为7%左右。
四、中国现代乳制品工业的四大危机
奶制品,因其营养丰富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然而,近期市工商局对本市流通领域奶制品进行的质量监测却发现,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不足、微生物超标等四大问题困扰着本市的奶制品市场。
1、无照经营行为依然存在
按规定,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时,须具备必要的前置审批手续,即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以及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小型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家庭作坊来说,为逃避行政部门监管,逃脱办理证照的合理费用及日后的监管收费,纷纷选择了无照经营。
2、“饮料充奶”虚假标识较为普遍
根据国家有关液体乳制品的标准要求,所有以水和奶为主要原料的乳饮料或乳酸菌乳饮料,其商品属性都是饮料,和纯奶、酸牛奶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商品。但部分生产单位将含乳饮料在标识上混淆为“酸奶”、“优酸乳”等,以次充好,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3、仿冒商标标识和知名产品的名称、包装、装潢问题严重
我省乳制品市场完全相同地使用他人的商品标识的假冒行为大量减少,而对他人的商品标识、包装装潢稍作变动地近似使用(即仿冒)情形明显增加,且有扩大蔓延之势。仿冒有别于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仿冒手段上,也不像过去假冒商标标识行为直接违反和对抗法律规定,而是规避法律,打“擦边球”,以看似合法的形式来掩盖违法目的、违法实质,典型的就是傍名牌现象,如检查中发现的伊俐、伊纯、蒙俐、蒙奶、蒙古牛奶等标识的乳制品。
4、通过QS认证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比例较小
通过质监部门的QS认证,意味着生产企业具备了必要的生产条件,合格产品要加贴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质量保证的明示承诺,从而保障了入市食品的安全放心。但从检查情况看,我省已取得QS认证的企业并不多。加之部分企业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卫生环境差、生产过程无监控手段,出厂产品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存在无标准生产现象,大多数产品没有检验就出厂销售,根本无法保证食品质量。对这些企业来说,QS认证将是一个门槛,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另一方面,由于宣传和企业自身认识不到位,对QS认证存在等待、观望的心态。
五、2006年市场价格 分析
今年上半年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4.7%,其他饲料原料也都不同幅度上涨。据此测算,每公斤原料奶成本因饲料价格上涨多了约0.15元,约上涨了7%。可是,2006年中国原奶平均收购价格约为2.05元/千克,较上年同期上涨1.99%,而且这一价格大致维持到了现在。
原料奶生产成本的涨幅大大高于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涨幅,乳品企业的利润下降严重。近段时间来,市场竞争及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整个奶业的利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超过1/3的奶农和乳品企业仍处于亏本经营的状况,且仍未得到有效的改观或遏制,有些地方的企业亏损面已达到了70%。
有数据统计,乳品生产环节原料——白糖已由2600元/吨上涨到3300元/吨,涨幅达30%,牛奶成品包装用的片材由1.1万元/吨上涨到1.72万元/吨,涨幅达55%。而养牛环节的主要原料:牛饲料中——玉米价格由1200元/吨上涨到1600元/吨;麦皮则由100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加上全国油价上涨,直接影响到乳品运输费用的上涨,进而影响乳品价格调高。
六、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分析
1、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呈上升趋势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使用乳制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说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制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们已开始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2、乳制品的消费群体结构由以小孩和老年人为主转向全家消费为主
过去由于对奶制品的认识不足及收入较低,乳制品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家庭成员中的孩子和老年人。近年来,乳制品的这种消费群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乳制品的消费呈现全家共同消费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受教育程度较高及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中,全家共同消费奶制品的情况较为普遍。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市居民家庭中有50%的家庭全家消费乳制品,并且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全家消费乳制品的比例相应提高。
3、奶粉和液态奶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液态奶的需求量快速上升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一直以奶粉为主,近年来这种消费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奶制品的消费结构看,液态奶消费量近年上升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液体奶生产量与消费量已经超过乳制品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奶粉等乳制品产量达到82.9万t,年均增长率为11.5%;市场销售的液体奶达到150万t,年均增长率达到47.3%,液体奶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奶粉的增长幅度。预计未来奶制品的消费将由以奶粉为主向以液态奶为主转变。
4、对液态奶的品种需求呈多样化趋向
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5、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
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认识正发生改变,奶制品已成为许多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经常消费的一种重要营养食品,乳制品已由特殊的营养品转化为大众化的营养食品。
6、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奶粉等乳制品产量达到82.9万t,5年增长57.6%;市场销售的液体奶增长34%,比5年前增长近两倍,达到1082万t。人均奶占有量已由4.7kg增加到8.4kg。预计未来国内乳制品的消费量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乳制品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