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1、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 分析
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1)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夏收作物喜获丰收。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1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生猪出栏增长3.7%,存栏增长5.0%。
2)工业生产增速减缓,企业利润继续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6月份增长16.0%),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6.4%,二季度增长15.9%。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回落2.2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3.8%,回落2.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008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 行业 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 行业 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如剔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 行业 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4%,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436亿元,增长26.8%(6月份增长29.5%),加快0.1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966亿元,增长23.2%,加快1.7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5%、26.6%和26.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32.0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分析
2008年下半年,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即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年初制定的“双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胀)目标调整为“一保一控”。
按照保增长、控通胀的“一保一控”宏观调控方向,下半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会缓慢的回落,全年的GDP增长率应该是10%左右。
保GDP的增长要从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方面努力采取措施。
在投资上,要合理地保证投资的有效的运用,特别是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甚至短期内要增加一些补贴;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不能够投资减少得太多。
在消费上,要让人民群众的收入能够和经济增长同步,让人民群众的存款不至于因为负利率而损失太多,建议可以实行保值储蓄等等措施。同时,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
在出口方面,不能够再出口那种高耗能的产品,应该调整出口结构和出口地区。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一、国家印染 行业 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布了《印染 行业 准入条件》,并于2008年3月1日开始实施。此举旨在规范印染 行业 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纺织结构调整,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印染 行业 准入条件》对印染企业生产布局、工艺、装备、质量管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生产企业布局方面,缺水或水质较差地区要严格控制印染项目建设。水源相对充足地区建设印染项目,地方政府要科学 规划 、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建设,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在工艺与装备方面,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主要设备参数应实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禁止采用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制采用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二手前处理、染色设备。新建或改扩建印染生产线总体水平应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印染项目设计建设应执行《印染工厂设计规范》
(GB50426-2007)。
在质量与管理方面,印染企业应开发生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要建立良好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或 行业 标准要求,产品综合成品率达到95%以上。
在资源消耗方面,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应按照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单位产品能耗和新鲜水取水量应达到要求。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印染企业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能源审计,改进生产技术和装备,从生产的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量,降低生产和末端治理成本。
在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方面,印染企业应按照《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要求,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进行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在监督管理方面,新建或改扩建印染项目投产前,要经省级及以上投资、建设、土地、环保、安全监管等行政部门和 行业 专家组成的联合核查组按照准入条件及相关规定进行检查,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应责令企业限期完善有关建设内容。达到准入条件并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后,企业应按照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或《城市排水许可证》等相关许可证件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
公告还强调指出,各有关部门在印染项目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安全许可、信贷融资等工作中,要以《印染 行业 准入条件》为依据。
二、“十一五”印染政策
1、印染 行业 发展目标及主要方向
发展目标:先进设备比重达到4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12000元/人.年,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主要方向: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发展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节水印染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
2、“十一五”印染 行业 规划
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发展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 行业 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印染企业。
三、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
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各盛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经国务院批准,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2、执行时间1.以上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3、对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凡企业在2008年8月1日之前已经签定出口合同且价格不能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2008年8月15日之前持合同文本到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出口合同,凡在2009年1月1日之前报关出口的,准予按调整前的退税率执行。逾期未能备案的以及2008年12月31日以后报关出口的,一律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执行。上述出口合同是指:合同签订日期、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内容明确,经出口企业和外商双方代表签字确认或盖章,符合《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真实有效的书面出口合同,对不符合规定的合同一律不予备案。出口合同一经备案一律不得修改。
四、针织用混色纱质量标准
针织用棉、涤与棉混纺色纱是附加值较高,作出口针织品的主要用纱之一。其质量标准在收集现行的企标与企业实际质量数据,参照2001年Uster统计值提出的。
单纱断裂强度与单强变异系数是衡量纱线物理性能的指标。单强过去视为次要指标,现作为必须考核的指标并加严要求,尤其是纯棉混色纱。相应制订了混比大于与小于50%的两档要求。对单强变异系数,要求优等品一定要达到2001Uster统计值的25%水平,如16~20tex普纱为10.5%,精梳纱为10%。
纱线条干均匀度取消人工检测黑板条干法,统一用电子条干均匀仪检验。因棉花染后纤维强力、弹性均有损伤、短绒增加,故条干均匀度比本色纱稍低。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是反映纱线长片段不匀的一个重要指标。差异大,布面上会出现横档与厚薄段疵布,作针织用混色纱,用户对此要求较高,优等品指标从(原纱线国标)2.5%提到1.8%,一等品从3.7%到3%。
明显色结纯棉混色纱100m纱中,优等品为3粒,一等品为8粒;涤棉混纺色纱优等品为5粒,一等品为10粒。
千米棉结数与明显色结是影响针织物实物质量的关键指标,故标准中将此列为考核指标,取代原每克棉杂质数考核,并要求优等纱要达到2001年Uster公报统计值25%水平。
色牢度与色差标准规定色牢度3级以上,批与批色差达到4级要求。
10万米纱疵要求纯棉精梳纱品种3粒,普梳品种5粒;涤棉精、普梳分别为5、1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