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政策环境 分析
一、环境保护给无磷洗衣粉带来市场机遇和挑战
2005年,我国洗衣粉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以平均15%磷酸盐含量计算,每年约有30万吨含磷化合物排放到地面水中,而1克的磷就可使藻类生长100克。据权威部门调查:因含磷过多,我国湖泊目前几乎都处于富养化状态。我国五大淡湖之一的巢湖由于含量超标3.4倍,致使水藻长满全湖,每到夏天腥臭味熏人;中外游客游览胜地滇池由于无节制排放磷,湖水超过国家5类地区地面水水质标准,再也无法饮用;"赤湖"发生在近海,因磷使红色浮游生物繁殖而引发的海水变色现象,仅1992年在我国就发生了50起。
在1990年、1994年和1995年,由于太湖底泥中的氨、磷等营养物质的释放,曾发生严重污染事件:无锡梅园水厂一带的水质变劣产生恶臭,水厂停工、市民无水饮用,造成的损失多达数十亿元。昔日碧波荡漾的太湖水已变得浑浊发黑、腥臭难闻,让人无法与记忆中所描绘的太湖美景联系到一起。
而在河网密布的广东潮汕地区,近年来竟发生了"守着江水买水喝"的"奇闻";潮汕地区第二大河——枫江下游,由于赖以饮用的江水水质剧降到了"不适饮用"的地步,两岸十几万揭阳市和潮州的群众每年不得不花费二三千万元购买饮用水,而这一切都是上游潮州市每年直接排放的3000多万吨含磷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造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05年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洗衣粉生产企业上百家,年产销量近200万吨,而申请国家环境标志认证的无磷洗衣粉生产的仅5家,其产量不到总量的5%。就是这5家,在生产无磷洗衣粉的同时,还生产着含磷洗涤用品。
在国外,如英、美、日、德等许多发达国家已普遍禁止含磷洗衣粉的生产和销售。如美国宝洁公司尽管每年在中国生产大量含磷、高磷洗衣粉,但在本国却是多年前就已停止生产含磷洗衣粉了。太湖、滇池、西湖流域在国内率先扛起"绿色洗涤"的环保大旗,正是我们对环保的重新认识。面对如此严重的污染现状,国家环保局决定在太湖、巢湖和滇池区域逐步限制使用和销售含磷洗衣粉,并和国家水利部等有关部门一起,向国务院提交了太湖禁磷行动计划:1998年,太湖地区全面禁止使用和销售含磷洗涤剂,建立监督检查机制;1999年正式实施禁磷条例。
目前,无磷洗衣粉是国际潮流,我国的一些生产厂家也开始追赶这一潮流。目前国内生产的洗衣粉大多含有三聚磷酸钠,以保证洗衣粉的去污功效,但另一方面,这一成分随污水排放到地面水体中,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生浮游植物(藻类)等,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从而造成水质恶化。据有关专家 分析 ,我国目前年生产洗衣粉200万吨,如果按平均15%含磷计算,每年就会有七万吨的磷排放到地面水中,而一克的磷就可使藻类生长100克。
“七五”末期我国合成洗涤剂总产量为140万吨,2000年达到1500万吨。随着家庭洗衣机的普及,洗衣粉用量会越来越高。现在我国居民人均年消费洗衣粉2.4公斤,若不及早制定洗衣粉的环保标准,巨大的洗衣粉市场将给我国的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欧洲无磷洗涤剂的比例正稳步上升,只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市场上还有低磷洗涤剂出售,其他诸国几乎实现了无磷化。可以预料,无磷洗涤剂必将完全占领世界市场,这是一种发展趋势。而我国目前也有十多家工厂开始生产无磷洗衣粉,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二、禁磷后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的原因
所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磷、氮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造成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水体中的溶解性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现象通常发生在湖泊、河口、海湾等水流缓慢,营养物质容易积累的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会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色等各种颜色。这种现象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中则叫"水华"。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曾出现过多起"水华"及"赤潮"事件,如北美洲的伊利湖富营养化严重,面临"死亡"的危机;日本的濑户内海因频繁发生"赤潮",给渔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调查,全国因受污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已占全部湖泊的63.6%,其中污染严重的有太湖、滇池、巢湖等;天津附近的渤海湾也曾出现过多起"赤潮"。
富营养化污染的根源在于含磷和含氮废水的大量排放,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如食品、化肥生产工业等)以及农田排水。生活污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洗涤水、厕所冲洗水、洗澡水等,一般氮和磷浓度都很高,而含磷洗衣粉是生活污水中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999年1月1日起太湖流域地区实施禁磷,此后,滇池、巢湖、深圳、厦门相继提出禁磷。为评估禁磷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与效果,中国洗协决定对太湖禁磷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禁磷后第一年入湖河道、湖体、水域中磷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较禁磷前分别下降了16.78%、16.07%和3.29%;但第二年又有所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17.45%、18.72%和6.75%。表明禁磷措施不是太湖河道和湖体水域中磷浓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对太湖水域富营养化改善的作用不明显。
业内人士初步认为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对洗衣粉禁磷,虽然能够降低静态水域的磷负荷,但是解决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因此以禁磷方式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在我国5年多的实践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国外已经走了多年弯路,此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富营养化问题有关社会、历史原因,并由相关的多种因素所诱发,长期的环保实践证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气象、环境、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目前,国外行之有效的是采取点源、面源综合治理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禁磷工作不能搞一刀切。禁磷措施是针对具体的水体(水域)而言,并非一通百通的措施。针对封闭、半封闭水域,为缓解富营养化进程,可实施禁磷措施。禁磷措施应和产业结构相适应。从经济角度来看,在我国大范围的推行无磷洗涤剂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代磷助剂的品种和质量尚需进一步开发和改进。产品结构调整,无磷粉的市场准入,消费者对无磷粉的认同尚需要一个过程,禁磷工作只能因地置宜。
国家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水质保护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科学
研究
工作。依靠科学准确的数据,正确
分析
全国磷酸盐污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
行业
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制订出防止污染的措施和合理的
产业政策
,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环境和
行业
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防止在禁、限磷和水质保护工作上走弯路。
要彻底解决磷排放污染问题,必须将点源和面源一起抓。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要通过污水三级处理设施除氮、磷。
对目前禁磷的省、市要加强分类指导,明确要求。目前我国有关省、市宣布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或洗衣粉,只是原则性的,缺乏细则指导。建议制订法规的操作细则或明细条款,形成完整的法规,经立法后执行。
加强洗涤剂用新型表面活性剂、代磷助剂的 研究 开发,大力推广价格性能比优良的无磷洗衣粉,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加强洗衣粉市场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测的同时,规范无磷洗衣粉的市场准入办法,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和重复登记、检测,取消对所有洗涤用品加贴无磷标签的有关规定,建议无磷标签只限于洗衣粉,避免市场混乱和消费者误解。
综上所述,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上,从洗衣粉禁磷入手并非上策。即使洗衣粉全面禁磷,也不能有效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相反,可能还会带来一些新的环境问题!有鉴于此,国外对洗衣粉“绿色标签”的定义标准有所降低,即使是所谓环保型洗衣粉配方中也容许有一定量的磷酸盐存在,因为磷酸盐是最佳的、也是最密实的洗衣粉“骨架”。
三、洗衣粉施行新标准对洗衣粉 行业 的影响
2004年9月1日起,国产洗衣粉将实施新标准。新标准废除了原有洗衣粉标准中关于外观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指标、系数,以及对原料使用的具体规定,对洗衣粉使用的成分要求降低,更注重其功能性指标,去污能力强弱成为今后考核洗衣粉的重要标准。
新标准的出台在业界反响不一,放宽了原料含量指标对洗衣粉市场产生的利弊与否,引起 行业 内新一轮的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更注重了洗衣粉的功能性指标,而减少了成分性指标,这是在 行业 生产标准领域的进步,将有利于新配方的研发;同时,新标准对洗衣粉的洁净度要求更高,比如原标准对洗衣粉洁净度的去污检测只用一块污布,而新标准则要求用三种不同的污布,也就是说对洗衣粉的去污能力要求更强了;然而也有一些质疑直指新标准,取消了对原料含量的具体规定,改成现在的性能指标,随着标准的放宽,不排除某些企业会出现降低质量保成本的情况。
从某一角度来说,新标准是为了解决无磷产品,尤其是4A沸石助洗剂的诸多问题而出台的。按照原来标准规定,生产无磷洗衣粉必须用4A沸石和不能低于所使用4A沸石的量,以确保无磷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但4A沸石有很多缺点,如软化水能力差、不溶于水,还会沉积在织物上形成污垢,使白衣物越洗越黄,所生产的洗衣粉有刺激皮肤的感觉。如果大量使用,还会造成下水管道堵塞、淤泥增多等问题。如今新标准放开含量标准,对无磷产品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但同时也有人指出,新标准降低了含量指标,受到伤害的是消费者。比如无磷洗衣粉中的4A沸石,虽然作为无磷助洗剂的4A沸石具有诸多不如意的方面,但却是目前无磷洗衣粉所能选择的性价比最高的助洗剂。而现在新的标准取消了这一规定,随着标准的放宽,不排除某些企业会出现降低质量保成本的事情发生。
新标准更注重洗衣粉的功能性指标,减少成分性指标。这无疑是 行业 生产标准领域的进步,洗衣粉产品升级,促进技术进步和配方革新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不难看出,在洗衣粉新标准出台后,能否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虽然4A沸石作为惟一无磷添加剂的日子已经过去,但生产企业能否及时推出新的替代产品,也是十分关键的。
业内人士指出,含磷洗衣粉对环境有影响,但原有的洗衣粉国家标准中将4A沸石作为无磷洗衣粉惟一添加剂是有缺陷的。从某一角度来说,新的国家标准是为了解决无磷产品尤其是4A沸石助洗剂的诸多问题而出台的。
按照原来标准规定,生产无磷洗衣粉必须用4A沸石和不能低于一定的量,以确保无磷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但4A沸石有很多缺点,如软化水能力差、不溶于水,还会沉积在织物上形成污垢,使白色衣物越洗越黄等。此外,含有4A沸石的洗衣粉有刺激皮肤的副作用,如果大量使用,还会造成下水管道堵塞、淤泥增多等问题。如今新标准放开含量标准,对无磷产品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达到国家规定洁净度的情况下,企业还是可以去寻找比4A沸石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原料。
第二节 经济环境 分析
一、产业融合成为主流,市场洗牌逐渐开始
2005年中国工业总销售额突破850亿元,年增长率达12%,意味着整个产业将站到一个新的平台。在资本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资本之手参与操纵品牌成长的轨迹,整个产业将迎来从春秋到战国式的转变。特别是以宝洁为首的国际公司的新的策略的实施,给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挑战一,中国本土企业目前的成功从营销层面上说,主要是低制造成本基础上形成的低价格;建立在中国通路复杂、低效率上的分销创新;依附于消费知识缺乏和近于盲目的感性消费上的终端推销和广告轰炸;满足中国消费者独特的消费行为的非实质意识上的新产品及其概念诉求以及对低端市场和低端客户的聚集上等。在这些方面形成的优势基本上处于价值创造的外围层面,属于比较竞争优势的范畴,其实是缺乏或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优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宝洁等跨国公司重新收缩战线、专注于巩固和发展其核心优势的策略势必给本土品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未来的竞争成败将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挑战二,宝洁的新策略表明国际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步伐和本土市场的营销创新速度在加快,这对牌本土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尽管本土企业学习如宝洁之类的跨国公司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管理运作实践已有多年。
二、能源供应紧张、原料上涨对 行业 的发展的影响
2005年5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创下了21年来的新高,而日化 行业 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的衍生物或加工品,因此日化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煤炭、电力、石油、运输及专用化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资金周转不畅、煤炭、公路运输影响,企业营销不确定因素压力加大,而终端产品价格不但未能跟进,还在大打价格战。尤其是05年5月正式实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惩公路货运超限超载,导致日化用品运输成本猛增。严管以前,化妆品运费每吨在220—350元左右,现在化妆品运费每吨价格上涨至450元。其中玻璃瓶装与胶瓶装收费不一样。前者则要高出15%左右。
从04年开始,一些细心的家庭主妇发现,洗衣粉的价格有些“小涨”,平均每袋的涨幅是5毛钱左右。涨价成为了洗衣粉价格发展的趋势。大多数生产企业现在已经将大部分的电视媒体广告都撤了,尽量地压低宣传费用,就是为了缓解原料上涨带来的压力。从去年开始,石油价格上涨对洗衣粉 行业 的影响正越来越大。由于生产衍生物上存在滞后效应,这几次的调价对企业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是现在洗衣粉的成本相较2年前增加了50%。由于南京佳和日化有限公司还可以自己从石油中提炼出烷基苯,通过降低各方面的成本还可以与国外品牌进行竞争,很多小的生产企业就没有这样的实力了,都已经先后倒闭。
尽管目前洗涤用品,比如肥皂、洗衣粉,受上游产品油脂、碱、表面活性剂等价格猛涨的挤压,而零售终端产品价格未变,甚至下降的影响,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洗涤用品利润仍在上升,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消化了上游过高价格成本。
已经到来的高油价时代正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高油价最终带来的,将是整个社会运营成本无法避免的上涨。
三、货币政策对洗衣粉 行业 造成的影响
统计显示,2005年11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PPI)分别较同比上涨13.7%和8.1%,尽管涨幅分别比10月下降0.5和0.3个百分点,但该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却从10月同比增长4.3%回到2.8%,这引起业内人士的忧虑。
有专业人士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面临两难,如果考虑到PPI终将向CPI传导,那么央行应钉住增幅过高的PPI,货币政策应以持续偏紧为主;但几乎接受采访的所有专家都预测,12月的CPI同比增幅将更低,照此看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应以偏松为宜,特别是应该增加货币投放量和信贷量。
从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看,如果考虑到PPI终将向CPI传导而未雨绸缪,央行就必须盯住PPI涨幅,因为PPI创出了1996年来的最高值,货币政策应以持续偏紧为主。但几乎接受采访的所有专家都预测,12月的CPI同比增幅将更低,照此看来,在CPI已经接近通缩边缘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应以偏松为宜,特别是应该增加货币和信贷投放量。
统计也表明,目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只带来了与之直接相关的下游产品价格上涨,而终端产品价格变化不大。
比如,原油出厂价格05年11月比去年同月上涨45.3%,影响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分别同比上涨26.8%、23.2%和28.6%。与原油价格相关的下游产品,比如聚苯乙烯、顺丁橡胶、涤纶长丝分别同比上涨44.4%、22.1%、15.3%。化肥中的尿素、硝酸铵、过硫酸氨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6.9%、28.4%、17.8%。但与之相关的最终产品涨幅不大。比如与化肥关系密切的农产品鲜菜价格,在11月同比下降14.4%。
上下游产品定价机制不一样,是影响价格传导滞缓的重要外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市场内部供求矛盾。目前国际市场中能源、原材料紧缺,产品供不应求,因而价格飚升;而对于中下游产品,全国仍然是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中下游多数制造业的实际产能都处于过剩的状态。